《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曹雪芹笔下寓意极深的一个女子,生于盛时,死于华年,是诗的精髓,是花的魂魄,符合花的秉性气质。在作者原书构思中,以故事的时间进度推移下去,林黛玉死亡的年龄是虚岁十七岁。当然,在古代,女孩子十五岁及笄,便是成年人了,可以嫁为人妇生育子女。但以现代人的年龄计算方法来看,还属于未成年。一个少女用她整个的青春期演绎了一段传世的绝恋。干净,纯真,绝望,黛玉的吸引力正在于此。她是花的精髓,是童贞的化身。好比西方人迷恋的爱情故事《罗密欧与茱丽叶》中的茱丽叶,从爱到死,也只是个十四岁的半大孩子。林黛玉也好,茱丽叶也好,我们给予一切美好的崇拜,但对于爱情本身,还是应该再作考量。年轻,所以会失败。这样的例子,不只林黛玉。
天上掉下个女首富(1)
读《红楼梦》,每当出现林黛玉的时候,总能够感受到这个孤女强烈的思乡情绪,故而认定她在贾府里的日子必定是极不顺心的。而在贾府这个富贵之地,有没有势力,有没有钱财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林黛玉孤儿一个,论势力自然是没有的,要说钱财恐怕也没有,连林黛玉自己都说过:“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历来无数的读者都被黛玉这话给骗过了,觉得黛玉是无依无靠、无钱无势,这样的处境是真正的可怜,但实际上,这样的处境,对于出身名门的林黛玉来说是完全不可能的,不符合现实的逻辑。来看一下文中对于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的介绍:
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馀。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古代是有世袭制度的。什么叫世袭?就是说子孙后代不需要通过科举考试,成年之后可以直接顶替父辈的工作以及职位,其性质有些像以前国有单位的“顶替制度”,老子退休了,孩子可以顶替老子进单位,当然具体干什么工作还得服从组织安排!
但古代的世袭制不这么简单,它袭承的不仅仅是个饭碗,还是整个家族的荣耀。这种袭爵制度又分两种:一种是子辈直接承袭父辈的爵位,职位不会有所降低;第二种是规定袭爵的代数,子辈承袭父辈爵位时职位是代代递降的。第一种世袭制一般是皇亲国戚才能享受的,不是跟皇帝的关系铁到了家,没这份好处!从书中来看,贾府的袭爵制是第二种,林家应该也是第二种。但即便是第二种代代递降的袭爵制,也是十分难得的皇家恩赐,这种世袭制度只针对那些对国家十分有贡献朝廷重臣,能够享受世袭制度的官员,祖上的渊源一定都是极深的,当年的荣国公、宁国公曾经跟着先皇出生入死,一起在马背上打来了天下,所以挣来了这份恩典。
林如海这一代往上推五代,曾经袭过列侯,可见林家是国之重臣,根基甚至胜过贾府。到了林如海这一代,世袭的代数满了,有其女必有其父,林如海学习成绩好,便从科举出身,中的是探花,也就是全国高考的第三名,十分有才华。在书中第一次出场时正出任巡盐御史。御史是个多大的官衔呢?在古代,御史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林如海是皇帝钦点的巡盐御史,干的是监察盐官政务和盐商买卖的工作,这个职位在过去那个时代,是肥缺中的肥缺,一般人是得不到的。即便是到了今天,也是相当于中央重要部门部长级的官员。而这时贾宝玉的父亲贾政只是一个工部的员外郎。工部相当于今天的建设部,工部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尚书,相当于今天的建设部长,副部长在古代称之为侍郎,而贾政所出任的员外郎正是副部长的下属。再说六部,读者印象中总觉得那就代表着一个朝廷中的顶级官僚势力了,六部尚书,相当于宰相一级的权限。当然,在明朝时确实是如此的,但到了清朝不一样了。明朝时,不论是皇帝谕旨的颁布,还是全国政事的上报,都要经过六部。作为上行下达中间环节的“六部”便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六部长官之中的兵部尚书,甚至有权力给督抚一级下达命令,权限很大。但到了清代,“六部”的权限大规模缩小,六部尚书已经不再是全国的行政首长,更不能直接对下发布命令,所以,在明朝威风赫赫的六部长官,到了清朝则成了皇帝专制的“摆设”,所以,《红楼梦》中身为员外郎的贾政还远远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国家高层官员。单从职位来看,林如海显然混得比他强。
天上掉下个女首富(2)
而且文中说明了,林家也是钟鼎之家。钟鸣鼎食,大富贵也!世代列侯、祖辈做官、前科探花,作者把林家的状况逐一写来,无一不透着权贵气象。试想,以林家这样的背景,以林如海这样的官职,会任由自己的独生女儿成为无依无靠、寄人篱下的“乞食者”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否则就太低估林如海的智商了!这里,作者只是写出了林家的人丁不旺,没有男性后代而已,丝毫没有透露出林家有经济方面的危机。林如海已经四十岁了,这个年纪还没有男性继承人,在那个时代是十分悲哀的事情,所以林家的悲剧在于没有儿子,而不是没有财力。
于是在太太贾敏死后,感觉渐渐力不从心的林如海决定把女儿托付给丈人家贾府照管,以便女儿黛玉能够接受更良好的教育和照顾。于是有了林黛玉进贾府的故事。关于黛玉进贾府这一回文字,甲戌本的标题是“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收养”二字实在不恰当得很。一则当时的林黛玉仅仅丧母而已,父亲还健在,算不上孤儿,不能称之为“收养”;二则以林家显赫的家族背景以及林如海身居要职的身份来论,“收养”二字也显然言过其实,过于触目惊心的凄凉。这样的标题主要是因为旧本内容显示:林黛玉初进贾府时便已经是父母双亡的孤儿了,在走投无路举目无亲的情况下被迫栖身贾府,这样一来,黛玉的境况就比现在通行版本中的身世状况要可怜得多了。不过,随后作者对林黛玉的身世进行了修改,使故事显得一波三折,也让黛玉在贾府中有了更多的主动地位。随着故事的修改,庚本便将标题改为“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这也是现代读者看到的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故事。
第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