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二谛义>第13章

第13章

世与第一。褒贬为称。言真俗当体得名者。明俗是浮虚为义。当体浮虚。真是真实为义。当体真实。故真俗当体得名也。世与第一为褒贬者。明世是代谢隔别为义。第一则莫过为义。既隔别为世。莫过为第一。故世与第一。是褒贬之名也。然此释不可解。且难之。俗当体浮虚。世亦当体隔别。俗体是浮虚。既是当体得名。世体是隔别。亦当体得名。若便贬世是隔别非第一。我亦贬俗是浮虚非真实。俗实是浮虚既非贬。世实是隔别。那忽是贬耶。然俗之与世。世乍可是当体。俗应是贬毁。何者。知世隔别。今言世隔别。岂非当体。俗不知浮虚。今名其是浮虚。岂非是贬。若尔那得言俗浮虚是当体得名。世隔别是贬毁为称耶。次难。真与第一。真当体真实。第一亦当体第一。若对凡非第一。褒圣为第一。亦对凡非真实。褒圣是真实。若言褒真为第一亦褒第一为真。何得言真是当体第一为褒耶。问难他如此。今作若为解释耶。今明。世与俗是横竖之名。何者。俗名则横。世名则竖。俗横者。俗是风俗义。处处皆有风俗之法。故云。君子行礼不求变俗。一切国土各有风俗故。俗名即横也。世名竖者。世是代谢隔别三世迁异。岂非是竖。内外具明。经云生生世世。书云。三十年为一世。虽然终以代谢隔别为世故。世是竖名也。然此二名。并是当体。俗当体是浮虚。世当体代谢。不有世而已有世。即是代别。不有俗而已有俗。即是浮虚。当体是浮虚代谢。岂有褒贬于其间哉。故不可也。次望真释之。论云世俗谛者。一切法性空。世间颠倒虚妄谓有。诸贤圣真知性空。俗谛既颠倒虚妄谓有。当知俗谛虚妄颠倒。俗既然世亦尔。此则望圣。世与俗皆虚妄颠倒。就颠倒中。自有俗有世有横有竖也。此有差别无差别义。以圣望之。同是颠倒故。无差别。而不无世俗横竖故有差别也。问望圣唯无差别亦有差别耶。解云。就圣亦知彼差别故。大品云。若诸法无所有者。何故有六道差别耶。佛答云。于彼颠倒故。有六道差别不同。若尔。佛具知颠倒差别无差别。若是众生。唯知差别不知无差别也。次释真与第一。所以说真对凡。凡谓所解真实。佛詺云。汝所解者。颠倒非实。圣人所解真实。此则对颠倒明不颠倒。对虚明实。对俗明真也。第一义对凡非第一。明圣所解是第一。何时褒为第一。对非第一。
明第一若是褒者。对非真实明真实。亦应是褒反诘云云。问若尔从来何意言真俗当体世第一是褒贬耶。解云。师作此释别有意。若守语不得意。还成鹦鹉喙鵄足类耳。且自思之。问前明俗横世竖。俗有二释。浮虚义望真释俗。风俗义当体释俗。世有代谢义隔别义。此望何义释耶。解云。代谢隔别并当体释。世中自有代谢隔别也。问唯得是当体释亦是诸佛说耶。解云。亦得是佛说。但此说随世说世。与前说俗异。前说俗是浮虚义。反俗说俗。今说世是代谢隔别。随世说世也。问何故说此二耶。解云。众生自谓所解为实。圣人詺云非实。乃是虚妄。复有众生谓其所解是第一无过者。圣人詺云汝所解非第一。乃是世人所解耳。为是故。佛说世说俗也。俗有浮虚风俗。世有代谢隔别。此之四名。有广有狭有通有别。何者。风俗与代谢则别。浮虚与隔别则通。别则狭通则广也。问何故但解此名耶。解云。此四名具通别广狭。通别广狭摄一切尽。故但解此四名也。众生国土等世间风俗。但是风俗之法。唯是无常。所以为狭。若是浮虚则广。浮虚只是虚假。明一切诸法皆是虚假。一切世间。乃至诸佛菩萨所说所现皆是虚假。是故广也。代谢隔别亦尔。代谢但是无常流动法故狭。隔别则通常无常空有。常无常空有隔别也。故佛母品云。示五阴世间十八界世间十力世间一切种智世间。世间即隔别故。隔别广也。次释谛义。例前亦应有四。一依名二因缘三显道四无方。今就依名释。谛以审实为义。于谛于两情审实故。名为谛也。问于谛为当属境为当在智耶。解云。于谛于两情智为名。何者。于凡所解为俗谛。于圣所解为真谛。于两情智为谛。不取空有两境为谛也。问于谛是智教谛属何耶。一切法不出境智。境智往收。为属境为属智耶。解云。教谛属境。问教谛若为是境耶。从来多不解此义。闻此亦不知是何言。今明。是境者。如来如行而说。如说而行。如说而行。即二智照空有境。如行而说。即说二谛故。一家云。潜谋密照名智。外彰神口名谛。今亦尔。以二智照空有。空有则名境。说空有义表一道即名教。境即能所。教即所能。教能表道故。教是所能。境是所照故。境是能所。所照名境。能表为教。故教谛属境摄也。问若尔从来那。得云缘禀二谛教生智之时教转名境耶。解云。此不相关。前是能化。后是所化。
此凡经两过转。前境转为教。后教转为境。何者。如来二智照名为境。次说表一道。则转名教。所化缘禀此教。识教悟理生智。教转名境。此则教谛。或名境或名教也。问教谛既得是教是境。于谛亦得是教境已不。解云。于彼何容不得。但无表道教。无生智境。于谛不转故也。于二谛不能表十方三世诸佛正道故。不得名教。复不能生法身父母故。不得名境。若于彼是谛。于彼是境。于彼是教。于彼是理。何者。彼亦有言说故有教。彼亦言有理故于彼有理。此之理教。并是谓情故也。次更正于谛教谛义。问于谛是两谓情。教谛得是诸佛二智不。解云。然教谛亦名二谛。亦名二境。亦名二智。亦名二身。诸佛二智为教谛。众生谓情为于谛。此则迷悟判于教。何者。于谛即是迷情。教谛则是悟智也。问若为教谛是二智耶。解云。诸佛如行而说。如说而行。如行而说。说我所行。如说而行。行我所说。说我所行。说名行说。行我所说。行名说行。斯行说相应。皆是波若。大论释圣说法圣默然云。从波若心还说波若。名圣说法。说般若法已还入般若心。名圣默然。圣默然圣说法。皆是波若。今亦尔。如说而行名二智。如行而说名二谛。二谛亦得名二智。何者。说何所说。说只说二智故云。欲知智在说。故二谛即是二智。但随义不同。表理义为教。宣智义名智。所照义名境。若尔教谛之名。亦得名境。亦得名智也。问于谛得如此不。解云。于谛于智于教于境定性义也。问他亦明二谛是二境二境是二见。今亦明二谛是二教二教亦是二见。与彼更何异耶。解云。他二谛定是二境。今明二谛是教。不定是教。表理则名教。所照则为境。宣智为智。无有定相。既知教不定教。即知境不定境。若如此解。即是悟理。悟时悟教非教。即知理非理教理非教理。如幻如化空谷之向明镜之像。虽如幻化而理教宛然也。次更正前二于谛。问前二于谛一往判有得失。有凡圣故。论云。诸法性空。世间颠倒谓有。于凡为实。名之为谛。诸贤圣真知颠倒性空。于圣是实。名之为谛。有于凡实。凡但有有谛。空于圣实。圣但有空谛。如此已不。解云。然一往于凡圣两实名谛。有于凡实为谛。空于圣实为谛。若两互望。二并非谛。何者。有于凡是谛。空于凡非谛。凡夫谓瓶衣等法现见定有故。有为实空非实。圣人瓶衣等空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