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二程粹言(上)>第2章
【21】
韩侍郎曰:道无真假。子曰:既无真则是假尔。既无假则是真矣。真假皆无,尚何有哉?必曰是者,为真非者,为假不亦显然而易明乎?
【22】
子谓门人曰:于佛氏之说,不必穷也。苟欲穷之,而未能穷,则与之俱化矣。
曰:然则何以能不疑?
曰:曷不以其迹考之?其迹如是,其心何如哉?岂可取其迹而不求其心,探其心而不考其迹也?心迹犹形影,无可判之理。王仲淹之言非也。助佛氏之说者,必曰不当以其迹观之,吾不信也。
【23】
义利云者,公与私之异也。较计之心一萌,斯为利矣。
【24】
子曰:便儇佼厉之人,去道远而。
【25】
子曰:公者仁之理,恕者仁之施,爱者仁之用。子厚曰:诚,一物也。
【26】
子曰:苟非至诚,虽建功立业,亦出于事,为浮气,其能久乎?
【27】
或问:学者多流于释氏之说,何也?子曰:不致知也。知之既至,孰得而移之?知玉为宝,则人不能以石乱之矣。知醴之为甘,则人不能以櫱乱之矣。知圣人为大中至正,则释氏不能以说惑之矣。
【28】
或谓佛氏所谓定,岂圣人所谓止乎?子曰:定则忘物而无所为也,止则物自付物,各得其所而我无与也。
【29】
子曰:天地不相遇则万物不生,君臣不相遇则政治不兴,圣贤不相遇则道德不亨,事物不相遇则功用不成。遇之道大矣哉!
【30】
子曰:至公无私,大同无我。虽眇然一身,在天地之间,而与天地无以异也。夫何疑焉?佛者厌苦根尘,是则自利而已。
【31】
子曰:能明善,斯可谓明也。己能守善,斯可谓诚也。
【32】
或问:孝悌为仁之本与?子曰:行仁自孝弟始。孝弟,仁之事也。仁,性也;孝弟,用也。谓孝弟为行仁之本则可,直曰仁之本则不可。
【33】
或问:仁与圣何以异?子曰:仁可以通上下而言。圣,名其极也。有人于此,一言一行仁矣,亦可谓之仁而不可谓之圣。至于尽人道者,必谓之圣,而亦可谓之仁。
【34】
子曰: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
【35】
或问敬。子曰:主一之谓敬。
何谓一?子曰:无适之谓一。
何以能见一以主之?子曰:齐庄整敕,其心存焉。涵养纯熟,其理着矣。
【36】
子曰:忠恕犹曰中庸,不可偏废。
【37】
子曰:至诚事亲,则成人子;至诚事君,则成人臣。无不诚者。故曰:诚者自成也。
【38】
或问:中庸可择乎?子曰:既博学之,又审问之,又谨思之,又明辨之,所以识中庸之理,而不差忒,奚为而不择?
【39】
子曰:存道者,心无老少之异。行道者,身老则衰。故孔子曰:吾衰也久矣。
【40】
子曰:仁者必爱,指爱为仁则不可。不仁者无所知觉,指知觉为仁则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