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丹台玉案>第12章

第12章

犀角地黄汤犀角牡丹皮(各一钱)白芍(一钱五分)
生地(三钱)一方有当归钱半。如表热。加柴胡黄芩。鼻衄。加山栀。内热甚。加黄连。腹胀。或通瘀血未下。加桃仁红花。大黄。小腹急痛。加青皮。陶氏加甘草。桔梗。陈皮。红花。当归。姜三片。临服入藕节汁三匙。调下。
紫雪治发斑。谵语。蓄血。三阳症。烦躁。作狂。气喘。
赤金(十两)升麻(六钱)寒水石石膏(各四两八钱)犀角羚羊角(各一两)玄参(一两六钱)沉香木香丁香(各五钱)
甘草(八钱)上以水五升。以赤金同升麻先煮至三升去金。入诸药再煎至一升滤去滓。投朴硝三两二钱。微火煎熬。即成紫雪。
桃仁承气汤大黄(四钱)桃仁(三钱)桂枝芒硝(各二钱)
甘草(一钱)上水煎温服。血尽为度。未尽再服。陶氏加枳壳。青皮。当归。芍药。柴胡。姜三片临服入苏木一钱。煎二沸热服。
如伤寒犯内伤。食积蓄血。大便硬胀。不能言语神思尽脱。两目直视。手足僵仆。难以下药者。将紫苏煎汤。用手巾泡热。绞干拥肚腹。及小腹上。轻轻探运。手巾渐冷即换热者。连连探运。待宿粪硬块。或积血下。才可用药。如粪门结用蜜导法。
伤寒门江南溪毒
属性:江东江西诸源涧有虫。名曰短狐溪毒。又名射公。其虫有翅能飞。有一长角横在口前。
如弩檐。临其角端如上弓。以气为矢。无目。有耳能听。在山源水中。闻人声使以气毒射人。故谓之射公。此虫畏鹅。鹅能食之。此症似乎伤寒。寒热往来。身不喜冷。筋急体强。目疼头痛。张口呻吟。咳嗽。呼吸闷乱。始终更不能言朝轻暮重。非其土人中之。便谓之伤寒。今说其状。以明其症。与伤寒别矣。
螺蛳疔恶寒发热。胸膈作闷。身发红点。如蚊迹者。类乎伤寒。此点起之于手。沿至于心前其人发狂闷乱而毙。不知者。但以伤寒发斑治之。百无一生也。
伤寒门治法
属性:以三角针刺其红点之首尾处出血。外用锈铁钉。磨水敷之。内服犀角地黄汤立愈。(方伤寒门水渍法
属性:(阳毒渐深六脉洪大内外结热舌卷焦黑鼻如烟煤。)叠布数重。新水渍之。稍捩去水。搭于患人胸上。须臾蒸热。又以别浸冷布易之。频换热稍退。再进阳毒药。
验舌形症。三十六种。
舌见红色。内有干硬黑色。形如小长舌。有刺者。此热毒炽盛。坚结大肠。金受火制。
不能平木故也。急用调胃承气汤下之。
调胃承气汤(方见前舌见白苔滑者。邪初入里也。丹田有热。胸中有寒。乃少阳半表半里之症。宜小柴胡汤。栀子豆豉汤治之。
小柴胡汤(方见前)栀子豆豉汤(方见后舌见红色。热蓄于内也。宜用透顶清神散。
透顶清神散当归白芷北细辛猪牙皂角上为末。等分和匀。令病患先噙水一口。以药少许吹入鼻内。吐去水。取嚏为度。如未嚏。仍用药再吹。
舌见纯红。内有黑形如小舌者。乃邪热结于里也君火炽盛。反兼水化。宜服凉隔散。大大柴胡汤(方见前)凉隔散(方见后舌见红色。而有小黑色者。热毒乘虚入胃。蓄热则发
矣。宜用升麻葛根汤。加玄参化汤解之升麻葛根汤(方见前)化
汤(方见前)舌见淡红中有大红星者。乃少阴君火热之盛也。所不胜者。假火热以侮脾土。将欲发黄之候。宜茵陈五苓散治之。
茵陈五苓散(方见后舌见红色。尖见青黑者。水虚火实。肾热所致。宜竹叶石膏汤治之。
竹叶石膏汤(方见前舌见淡红色。而中有一红晕。沿皆纯黑。乃余毒遗于心胞络之间。与邪火郁结。二火亢极。故有是症。以承气汤下之。
承气汤(方见前舌见红色。更有裂纹如人字形者。乃君火燔灼。热毒炎上。故发裂也。宜服凉隔散。
凉隔散(方见后舌见红色。更有深红色点。如虫蚀之状者。乃热毒炽盛。火在上水在下。不能相济故也。宜小承气汤(下之)。
小承气汤(方见前舌见红色。内有黑纹者。乃阴毒厥于肝经。肝主筋。故舌见如丝形。宜理中汤。四逆汤理中汤四逆汤(方俱见前)\舌见黑色。水克火明矣。患此者。百无一生。治者审之。
舌见尖白根黄。其表症未罢也。宜解表。然后方可攻之。如大便秘。用凉隔散。加硝黄泡服。小便涩者。用五苓散。加木通。合益元散。加姜汁少许白滚汤调服。
凉隔散五苓散(方俱见前舌见弦白心黑。而脉沉微者难治。脉浮滑者可汗。沉实者可下。始病即发此色。乃危殆之芒也。速进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方见前舌尖白苔二分。根黑一分。必有身痛恶寒。如饮水不至甚者。五苓散。自汗渴者。白虎汤下痢者。解毒汤。此亦危症也。
白虎汤(方见前)解毒汤(方见后舌见白苔。中有黑小点乱生者。尚有表症。其病来之虽恶。宜凉隔散。微表之即退。速当下之。下用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方见前)舌见如灰色。中间更有黑晕两条。此热乘肾与命门也。宜急下之。服解毒汤。下三五次。迟则难治。如初服量加大黄。
解毒汤(方见后)舌见微黄色者。初病即得之发谵语者。由于失汗。表邪入里也。必用汗下兼行之。以双解散。加解毒汤。两停主之。
双解散解毒汤(方俱见后)舌中见白苔。外则微黄者。必作泻。宜服解毒汤。恶寒者五苓散。
解毒汤五苓散(方俱见后)舌见微黄色者。乃表症未罢宜用小柴胡汤。合天水散主之。可下者。大柴胡汤下之。表里双除。临证时当审用之。
大柴胡汤(方俱见前)舌见黄色者。必初白苔而变黄色也。皆表而传里。热已入胃。宜急下之。若下迟必变黑色。为恶症为亢害。鬼邪气深也。宜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方见前)舌左白苔而自汗者。不可下。宜白虎汤。加人参三钱服之。
白虎汤(方见前)舌右白苔滑者。病在肌肉。为邪在半表半里。必往来寒热宜小柴胡汤和解之。
小柴胡汤(方见前)舌左见白苔滑。此脏结之症。邪并入脏难治。
黄连(一两)黄柏(五钱)黄芩(五钱)山栀(六钱)上每服五钱。水一钟半。煎至一钟。热服。
五苓散(加茵陈即茵陈五苓散)泽泻(二钱五分)茯苓猪苓白术(各一两)肉桂(五钱)上每服六钱。水二钟。煎至一钟。温服。
凉隔散生甘草(二钱)连翘(四钱)山栀仁(八钱)大黄(二钱)黄芩薄荷朴硝(各一钱上作一剂。水二钟。加淡竹叶二十片。煎一钟。不拘时服。以利为度。
栀子豆豉汤栀子(二钱)淡豆豉(五钱)上水二钟。煎七分。去渣服。
双解散(加解毒汤)防风川芎当归白芍药大黄麻黄连翘芒硝(各五钱)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滑石(三两)甘草(二两)荆芥白术
山栀(各五钱)上每服一两。水一钟半。姜三片。煎八分。去渣服。
茵陈汤茵陈(五钱)大黄(三钱)山栀仁(二钱)上水一钟半。煎至一钟。去渣服。
抵当汤大黄(三钱)水蛭(糯米炒七枚)虻虫(炒去翅。足七枚)上作一服。水一钟半煎一钟。去渣服。
十枣汤莞花(醋浸炒)大戟甘遂(煨各等分)上每服二钱。弱人减半。水二钟。枣十枚。煎八分去渣服。
舌见黄而尖白者。表少里多。宜天水散一服。凉隔散二服合进之脉弦者。宜防风通圣散防风通圣散(方见前舌见黄。而色有膈瓣者。热已入胃。邪毒深矣。心火烦渴。急宜大承气汤下。若身发黄者用茵陈汤下。血用抵当汤。水在胁内十枣汤。结胸甚者入陷胸汤。
大承气汤茵陈汤抵当汤十枣汤大陷胸汤(五方俱见前舌见四边微红。中央灰黑色者此由失下而致用大承气汤下之。热退可愈。必下三四次方退。五次下之而不退者。不治。
大承气汤(方见前舌见黄。而黑点乱生者。其症必渴谵语。脉实者生。脉涩者死循衣摸床者不治。若下之见黑粪亦不治宜大承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