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东征集>第12章

第12章

覆将弁衿功觖望书
伏承宪檄,以提标前营游击林秀、澎湖协右营守备林亮及千总胡广等三人,并怙功自矜,心怀觖望,每有不平之色,时出怨诽之言,令某当众严加申饬。此自宪台教诲盛心,激励裁抑以玉于成。遵即传集将弁,宣布饬檄,俾皆退然自歛,无再伐善施劳,致干咎戾。惟是三人情形不同,谦肆各别,有宜略加优容,不必一概督责者。
林秀觖望,所不能免。但彼在军,颇为出力。即如大穆降追贼,将弁有未勇往者,秀遽以军令驱之,且申文请斩游击齐元辅以肃军纪,则其目中不有同列也久矣。后见南北二路参将员缺,俱畀他人,不能无怨命不平之气。然此国家骁将也,其举动虽不循规矩,而胆略可嘉,有事疆场,不惜躯命。似当于骊黄牝牡之外,别立一格待之。如驭恶马,不可使之踶啮。又当勿吝每食尽榖一石,以称其量。此日诫谕裁抑,使彼降心下气,如背负芒。倘遇副参员缺,不妨破格题迁,俾喜过望。恩威并济,未有不愧感交集者也。
林亮平台先登,论功第一,固人人而知之,不待其自矜表白。但某所敬亮者,尤在保守澎湖,为功之大。当朱一贵作乱之初,台湾报陷,澎协将弁议弃澎湖,各遣家属登舟,亮以一末弁排众议,仗剑奋呼,遂固疆圉。不特义勇冠三军,其于臣节亦皎然星日矣!鹿耳先登,安平先登,西港先登,未尝自鸣得意。至于入府之日,诸将或贪小利,封人铺屋,独亮部伍肃然,不动民间一草一木。今台乱平定已经逾载,诸将纷纷迁转,副、参、游、都,累累若若;独亮依然守备,在厂督修战船,尽心竭力,如治家私,无一毫怨诽不平之气,庶几当于古贤将中求之。区区游击一官,尚两载不可得。所当亟恳宪台计功录用,以服军前将士之心者也。
胡广虽千总末弁,然鹿耳门奋勇夺险,实从林亮先登,乘胜攻克安平,大战鲲身,收复府治,劳绩显着。加以人材魁伟,气度亦异。仅处偏裨之任,尚未足称其才;况令久屈末弁,至今弗获寸进。不平怨诽,亦属常情。惟在宪台急加擢用。将感激图报之弗遑,而亦何觖望之有?
总之,三人虽有纯疵之分,俱皆国家良将。林亮、林秀,英勇无敌,胡广技能亦属出众。而亮更有巧思,制造鲁公车、子母炮,不推自行,战船精妙,弗可思议。又加之以贤德,洵卓卓不可及也。三人所就,俱不可量。风闻之语,亦难尽信。惟执事稍加优容焉!
功成已久,将士迁擢纷纷,独首功之人,爵赏不及,尚欲以觖望责之,亦大难乎为情矣!然在庸手,不过代请宽容,为将弁申辩并无怨诽而已;此偏说他不宜久屈,怨诽的是。一则曰「破格题迁」,一则曰「计功录用」,一则曰「急加擢用」,可见君子必反求诸已,不可一味责人。
直是掀揭大手段。诸将弁有不感激流涕、愿为之死者乎!笔下清刚老辣,亦有万夫不当之勇。
论旧兵停饷撤回内地书
旧兵收回效力,已经半载有余。搜捕操防,并无失伍。忽承宪檄,以二千余名,糜饷不赀,且其昔日在台,皆失封疆之士,不能效死,腼为贼民;宜一切革去名粮,逐回内地。见今冬饷,即为停止。
某窃思之,此辈从前失地,损威辱国,罪不胜诛;业蒙宪恩宽大,檄令于王师进讨之时,奔投大军,归正效力。是以前后收伍,有此二千余人。自闰六月领给粮饷至今,随征南北,入山搜捕,奋勇前驱,已忘其为前此失守之士矣。今追论前过,在彼自无可辞。但以从前宪檄为欺己,于心亦微不服。
贼丑跳梁,全台俱陷,文武员弁,纷纷窜逸。游击周应龙、张彦贤等四、五十员,或逃或匿,从贼失节,俱皆腼然军前效力,未闻市曹之上正法一人;独责旧兵以不能效死,恐彼将哓哓有词也。
昔日勿为收伍,彼自垂头去矣。收伍之后,依然官兵,月给饷粮,养家瞻口。今一旦尽为革除,失去生计;仰事俯育,将何所资?怨望积于中,饥寒迫于外,欲保其不为盗贼,盖戞戞乎难之。
顷奉部檄,总兵官移驻澎湖,裁去台湾水陆两中营,减兵二千。士庶嚣嚣,惧乱复作。一二无赖,布散流言。正在安戢释疑、焦心劳思之不暇,岂容复益以二千余名之旧兵,革粮怨愤。攘臂一呼,无赖子弟,皆起而为盗贼。非绥靖边疆之道也。
某幸荷知己,言听计从,事关国家,不敢因循召变。谨封还宪檄,乞执事再为熟思。可否念其还伍已久,效力半载,仍听在营操防,出自格外弘恩。倘万不得已欲去其籍,亦须姑迟一两月,檄令内地各营班兵来台换回。彼在此间则有二千余人,及其换回内地,分散八府一州,每营不过二、三十人。然后徐飞一纸,裁革名粮,此在执事掌握中耳。何必张皇急遽,惊动海疆之听闻乎?勿谓蚩蚩,其势可畏;束缚穷蹙,祸起目前。不知执事以为何如也?
偾军失地,残卒原可不必收回。既已檄招还伍,效力半载,又岂可一旦尽革?海外反侧地方,人心惊惶之际,无故激出二千余人怨愤生事,殆哉岌乎!封还宪檄,是公忠为国手段。末后又未尝不为善处,宜其捷于转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