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醒、水忌
每月初一、卅日、初二、三、四、五、六,水醒,至初七平,交十五,水又醒,至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日,水俱醒,廿一日水平如前。
水醒,流势甚紧,凡船到七州洋及外罗洋,值此数日,斟酌船身不可偏东,宜扯过西。自初八、九、十一、二、三、四,水退流东;廿三、四、五、六、七、八,水俱退东,船到七州洋及外罗,值此数日,斟酌船身不可偏西,西则无水,宜扯过东。
凡行船,可探西,水色青,多见拜浪鱼,贪东,则水色黑;色青有大朽木、深流及鸭鸟声,见如白鸟尾带箭,此系正针足。
近外罗对开,贪东七更船,便是万里;石塘内有一红石山,不髙,如看见船身低下,若见石头,可防、可防水痕。
忌日。忌行船装载。大月,初一、初七、十一、十七、廿三、卅日,忌;小月,初三、初七、十二、廿六日,忌。
逐月定日恶风
正月初十廿一日,乃大将军降日,逢大杀,午后有风,无风则雨。
二月初三、十七、廿七日,午时有大风雨。
三月初九、十二、廿四日,有大风雨。
四月初八、十九、廿三日,午时有大风雨。
五月初十、十一、十九日,申酉时有大风雨。
六月十九、廿七日。卯辰有大风雨。
七月初七、初九、十五、廿七日,有大风。
八月初三、初八、十七、廿七日,有大风。
九月十一、十五、十七、十九日,有恶风雨。
十月十五、十八、十九、廿七日,府君朝上帝,卯时有大风雨。
十一月初一、初三、十九日,有大风雨。
十二月初二、初三、初五、初六、十二、廿八日,有大狂风。
潮汐
古今论潮,备矣。长为潮、退为汐;匪朝至夕,至之谓;或以为海鳅出入、或神龙变化、或日出于海、或天河激涌皆。
居中土,不习见潮者之论。夫天地间,一气耳。海潮者,地之喘息耳。记云:卯酉之月,气以交而盛,朔望之日,气以变而盛,故潮独大。此以余月余日论也。
周翠渠云:海居地上,地有俯仰,潮因有往来气,升于北,则北盈而南虚,地必南俯,故潮皆南趋;气升于南,则南盈而北虚,地必北俯,故潮皆北趋;此以地乘气,潮因地论也。唯俯仰之形,与喘息之义,畧有异矣。
月临于午,为长之极,歴未及申、酉则极消;月临于子,为长之极,歴丑、及寅、卯则极消。
此以太阴之天盘论也。若每日之子午。亦有潮退。每日之卯酉。亦有潮至。至于八时皆然昼刻不见太阴安得复论天盘乎?
余安道云:海之极逺者,其得气尤专故,潮因之。
东海、南海,其候各有逺近之殊,岂非方之不同?
而气有独盛,与若昼潮大于春夏,夜潮大于秋冬。潮之极涨,常在春秋之中,涛之极大,常在朔望之后。则天地之常数通四海,皆然者,漳人之候潮也。
夜则以月,昼则以时,于指掌中,从日起时顺数三位长,半满、退、半尽,以六字操之,无毫发爽。
海上渔者于海啸,则知风;海动则知雨;潮退则出,潮长则归。
其方言云:初一、十五潮满正午、初八、廿三、满在早晩,初十、廿五日暮潮平。
又云月上水翻流,月斜水半,月落水汐,尽潮则呼曰:南流上,汐则呼曰:北流落,至驾舟洋海,虽慿风力,亦视潮信以定向往。或晦夜无月,惟瞻北斗为度,至海外之潮已平,而内溪犹长,则气盛而未收。俗所云:港尾水。又云:回流水是也。海口以潮平为度,其穿达支流,仍以百里而缓,三刻不可以。此而分迟速焉。见漳州志
论曰:
造车室中,出而合辙,善舟者,亦然。彼夫蜩翼,不分蠡测,多合直狎。夷酋为鸥鸟,而谷王波臣皆庄周所可衔翼而济也。
嗟乎,望鳌冠山,元无殊于戴粒,问蜗左角,亦何有于触蛮?所可虑者,莫平于海波,而争利之心,为险耳。
东西洋考卷九
唐降杨于陵,贺安南破环王制白居易
省所贺:
安南破环王国者,蛮夷犯疆,方镇致讨,凶徒丧败,荒徼清平。
卿素藴忠诚,又连封壤疾,既同于山薮势,益壮于辅车想。
闻捷书,当倍慰惬,载省所贺,深见乃懐。
占城元和三年犯安南,杨于陵为节度使,遣兵击走之,故有此制。
宋降交州制
第1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