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第27章
【注】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外证欲解而脉不实,尚未可攻也。若其人身重,热
困于体也;短气而喘,热壅于上也;腹满潮热,热聚于中也,手足然汗出,大便已硬,
热结于下也,斯为外邪已解,内实已成,始可攻之,主以大承气汤可也。若汗出,微发
热恶寒者,则外犹未解也,其热不潮者,里犹未实也,不可与承气汤。即有里急、腹大
满、不通等证,亦只宜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盖以脉迟故也。
【集注】方有执曰∶潮热,阳明旺于申酉戌,故热作于此时,如潮之有信也。手足
然而汗出者,脾主四肢而胃为之合,胃中燥实而蒸蒸腾达于四肢,故曰∶大便已硬也。
林澜曰∶此节辨脉迟内结之,或宜大承气攻之,或但可以小承气微和之也。阳明病
脉迟证,兼汗出不恶寒,身重短气,腹满而喘,似属可攻。然必有潮热者,为外证已解,
里证已具,手足然汗出者,为大便已硬,主以大承气汤攻之奚疑!若汗出虽多,犹见发
热恶寒,则表尚在也,其热不潮,汗亦非手足然之汗,安可与承气以攻之乎!即腹大
满不通,亦只可与小承气微和,勿令大泄下。此何以故?脉迟便非必下之脉,虽内结亦岂
大承气所宜哉!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
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
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
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注】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也。若不大便六
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秽气,则为有燥屎,乃可攻之。
若不转矢秽气,此但初头硬后必溏,是尚未成硬也,不可攻之,攻之必寒气乘虚上逆,胀
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得水则哕,亦由虚寒之气上逆,不能化水而下输也。若其后所
发潮热不退,必是大便再硬,但已经下后,所硬者无多,只以小承气汤和之可也。故凡服
承气汤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此盖仲景戒人不可轻下之意。
【集注】方有执曰∶此以潮热、转矢气次第而详言之,以决当下之候也。转矢气,反
屁出也。胀满,药寒之过也。哕,亦寒伤胃也。复硬而少者,重下故也。末句重致叮咛之意。
喻昌曰∶若腹中气仍不转,则不但用大
承气大差,即小承气亦差矣。
程知曰∶上条曰∶外欲解,可攻里;曰∶外未解,未可与承气;曰∶可与小承气,微
和胃气,勿令大泄下。此条曰∶可与;曰∶不可与;曰∶乃可攻之,不可攻之;曰∶少与
小承气;曰∶以小承气和之,慎不可攻。多少商量慎重之意。故惟手足然汗出,大便
燥硬者,始主之以大承气,若小承气,犹是微和胃气之法也。
汪琥曰∶转矢气,则知其人大便已硬,肠胃中燥热之甚,故其气不外宣,时转而下;不
转矢气,则肠胃中虽有热,而渗孔未至于燥,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也。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失气
者,更服一升,若不转矢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
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注】阳明病,谵语,潮热,脉滑而疾者,是可攻之证脉也。然无然之汗出,与小
便数、大便硬燥实等证,则不可骤然攻之,宜先与小承气汤一升试之。若腹中转矢秽气,则
知肠中燥屎已硬,以药少未能遽下,所转下者,但屎之气耳!可更服一升促之,自可下
也。若不转矢气,则勿更与服,俟明日仍不大便,诊其脉仍滑疾,则更服之。今脉反见
微涩,则是里虚无气,不能承送,故为难治,所以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集注】方有执曰∶滑以候食,故为大便硬之诊。疾者,属里热也。微者,阳气不充,
无以营运。涩者,阴血不足,无以润送。故曰∶阳微不可下,无血不可下。此之谓也。
张璐曰∶此条脉滑而疾,有谵语、潮热,而无硬满实证,只宜以小承气汤下之,下之
而脉反微涩,证变里虚,故为难治。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
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
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按】赵嗣真曰∶《活人书》去∶弦者,阳也;涩者,阴也。阳病见阳脉者生,在仲景
脉法中,弦涩属阴不属阳得无疑乎?今观本文内,脉弦者生之“弦”字,当是“滑”字。
若是“弦”字,弦为阴负之脉,岂有必生之理?惟滑脉为阳,始有生理。滑者通,涩者
塞,凡物理皆以通为生,塞为死。玩上条脉滑而疾者小承气主之,脉微涩者,里虚为难治,益见其误。
【注】伤寒,若吐、若下后,津液已亡,而表不解,邪因入里,不大便五六日,上至
十余日仍不大便,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者,此乃表邪悉罢,里热渐深也,仍宜大承汤,荡
尽余邪,以存阴液,自可愈也。若因循失下,以致独语如见鬼状,病势剧者,则不识人,循
衣摸床,惊惕不安,微喘直视,见一切阳亢阴微,孤阳无根据,神明扰乱之象。当此之际,
惟诊其脉滑者为实,堪下则生;涩者为虚,难下则死。若病势微者,但见潮热、谵语、不
大便之证,而无前神昏等剧者,宜以大承气汤下之,若一服利,即止后服,盖恐其过也。
【按】循衣摸床,危恶之候也。一以阴气未竭为可治,如太阳中风,火劫变逆,捻衣
摸床,小便利者生,不利者死是也。一以阳热之极为可攻,如阳明里热成实,循衣摸床,
脉滑者生,涩者死是也。大抵此证,多生于汗、吐、下后,阳气大虚,精神失守。经曰∶
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虚故四肢扰乱失所倚也,以独参汤救之;汗多者,以参汤;厥
冷者,以参附汤治之。愈者不少,不可概谓阳极阴竭也。
【集注】喻昌曰∶此条举谵语之势重者为言。而势重之中,复分二等∶剧者主死;微
者主生。故以大承气汤下之。
程知曰∶娄全善治循衣摸床,每以补益
得愈,亦因其脉证之不足也。刘守真每以承气治热病,法虽祖于仲景,而辨证其未能如
此详悉,故开后人卤莽之端。又曰∶喘则气欲上脱;微喘者邪实于内,而又不能大喘也。
不识人循衣摸床,心欲绝也;动惕不安,肝欲绝也;微喘,肺欲绝也;直视,肾欲绝也。
《内经》所谓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脏腑不通,故脉涩者死也。
汪琥曰∶日晡所发潮热者,腑实燥甚,故当其经气王时发潮热也。独语者,即谵语也。
病患自言为谵,独语如见鬼状,乃阳明腑实而妄见妄闻。剧者,甚也。成注云∶热甚昏
冒正气,故不识人。循衣摸床者,阳热偏胜而躁动于手也。惕而不安者,胃热冲膈,心
神为之不宁也。又胃热甚而气上逆则喘,直视则邪干脏矣。故其生死之机,须于脉候决之。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以
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
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注】阳明病,本应自汗出,医误以为风邪,更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者,此
大便必硬故也。然无或满、或痛之苦者,以重汗亡津,胃中干燥,故大便硬,本无宿食
也。则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一日三四行,今日只再行,可知大便不久则出。盖小便数
少,则津液当还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自出,不须药也。
【集注】方有执曰∶水谷入胃,其精者为津液,粗者成渣滓。水精渗出肠胃之外,清
者为津液,浊者外而为汗,下而为小便。故汗与小便过多者,皆能夺乎津液,所以渣滓
之为大便者,干燥结硬而难出也。然二便者,水谷分行之道路,此通则彼塞,此塞则彼通,
小便出少,则津液还停胃中,必大便润而自出也。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
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注】此承上条详其义以明其治也。阳明病,自汗出,或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
液内竭,虽大便硬而无满痛之苦,不可攻之,当待津液还胃,自欲大便,燥屎已至直肠,难
出肛门之时,则用蜜煎润窍滋燥,导而利之。或土瓜根宣气通燥,或猪胆汁清热润燥,皆
可为引导法,择而用之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