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滇南本草>第29章

第29章

黄花草:黄花草,生田边。串枝,开黄花,结黑小子。味苦,性寒。主治热结火症,日夜烧不退,五经血燥,煎服立愈。
三叶草:三叶草,味辛、微苦,性微温。治疮疡肿毒,发散疮痈,点水酒服。
蓝花接骨草:蓝花接骨草,气味酸、甘,性平。主治筋骨疼痛,风湿麻木,半身不遂,跌打损伤。筋骨碎断者,包敷患处,可以接续,其效如神。
二紫金皮:紫金皮,味辛、苦,性温。有毒。入肝脾二经,行十二经络。治筋骨疼痛,风湿寒痹,麻木不仁,瘫痪痿软,湿气流痰,暖筋,止腰疼。治妇人血寒腹痛,吃之良效。炙用烧酒炒。
(附方)治男妇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湿气流痰。
紫金皮(二钱酒炙)秦归(五钱)川牛膝(三钱)羌活(三钱)木瓜(三钱)用好酒(五斤)重汤煎一炷香时取出,去火毒,露一宿方可用。
铁刺枝:铁刺枝,一名刺枝。硬枝铁梗,开小白花,冬秋无花,似铁钉刺,多出石旁。味苦,无毒。采取晒干为末,治酒毒冲心,胃中结疼,或成酒虫、酒龟,在腹内作痛不能忍者,服之效。
取杨梅根同此刺枝根共为末,治瘫痪痰软。每服三钱,用无灰酒下,神效。忌萝卜。
上赤木通:赤木通,一名野蒲桃根,又名金刚散。味酸、苦,性寒。利膀胱积热,消偏坠下气,走经络,定痛,散乳结肿痛,治痈疮,排脓,通利五淋、赤白便浊,止玉茎痛。
(附方)治膀胱偏坠、疝气疼痛。
赤木通(三钱)小茴香(一钱炒)吴茱萸(五分)水煎点水酒服。疝气加橘核(一钱炒)荔枝核(七个炒)为末,亦照前点水酒服。
五爪金龙:五爪金龙,即五爪藤。生山野中,叶五片并生,开绿色小花,结果似葡萄。味辛,性温。入肝、肾二经。消炎肿,接筋骨,止血,治风湿疼痛。
(附接骨方)鲜五爪龙赤木通捣烂敷患处,神效。
茵芋:茵芋,气味辛、苦,性温,有小毒。专治一切风湿麻木,手足拘挛,筋骨疼痛,左瘫右痪,用酒为引,其功甚佳。
臭椿皮:臭椿皮,味苦、微辛,性微温。止妇人白带、崩血,止大肠下血。治赤白便浊,各种气痛寒痛。
(附方)治心气疼,面寒、背寒,胃气疼。
臭椿皮用新瓦焙干,黄色为末,每服(一钱五分),热烧酒服。
五抓刺:五抓刺,硬枝,枝上生叶,叶五抓,绿红色。主治伤寒,不问阴症似阳症,阳症似阴症、传经,不传经,服之即愈。
模板卷三刺脑包:刺脑包,又名刺老苞、鹊不宿。味苦、辛,性凉。入脾、肾二经。治风湿疼、胃疼,跌打损伤。
(附方)骨折,用鲜根捣碎,酒炒热敷。
法罗海:法罗海,一名土川芎,又名法落梅。产东川,叶似黄莱菔,根有菊花心。
味辛、微苦,性大温。入肺、脾二经。专治面寒、背寒、胃气、心气、肝气疼,肺部疼,两肋胀疼。用新瓦焙为末,每服一钱,热烧酒服。
(附方)治胃寒疼,年久不愈。
法罗海(三钱)延胡索(二钱)薏苡仁(五钱)白术(土炒三钱)煎服。
当归:当归,味辛、微苦,性温。其性走而不守,引血归经。入心、肝、脾三经。止腹痛、面寒、背寒痛,消痈疽,排脓定痛。
附方治面寒、背寒、肝气疼。
当归不拘多少,新瓦焙干为末,引用烧酒服。
前胡:前胡,味苦辛,性寒。阴中阳也。解散伤风伤寒发汗要药。止咳嗽,升降肝气,明目退翳,除内外之痰,有推陈治新之功。
(附方)治伤风头痛,发热怕寒,身体困疼,鼻流清涕。
前胡(一钱)陈皮(一钱)甘葛(一钱)枳壳(五分)苏叶(五分)黄芩(一钱)荆芥(五分)薄荷(五分)引用生姜(一片)。水煎服。忌油荤。
(又方)治反胃。
昔一人,得翻胃,吐食不安之症,得此方服效。
前胡(十两打碎,忌铁器)白酒(五斤)共入沙罐内,重汤煮二炷香,取出,俟冷。
每用将酒炖化,热饮三杯,七日痊愈。忌鱼、羊、蛋、蒜。(白酒即清烧酒)。
子:子,味辛、微苦,性微温。阴也。入厥阴肝经,行厥阴滞塞之气,止肝气左胁疼痛,下气,消膨胀,行阳明乳汁不通。
(附单方)治妇人乳结不通,红肿结硬疼痛,恶寒发热。
干子(细末二钱)有新鲜子,捣汁,点水酒服。
奶浆藤:奶浆藤,又名通光散、通关散。茎心有白奶浆流出。味苦、涩、性寒。
主治通乳、利尿、祛痰,清火。
(附方)治喉痛、牙痛。
奶浆藤(三钱)板兰根(三钱)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