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道德真经指归老子指归>第18章
道德真經指歸卷之十二竟2
有德無威:『威』原作『為』,據秘冊本改。
天地所覆載:『所』字原脫,據秘冊本補。
常處:原作『堂處』,據秘冊本改。
弱:秘冊本作『溺』。
安不知危:原作『安世不知危』,『世』衍,據秘冊本刪。
禍不能禍:『不能禍』三字原脫,據怡蘭本補。
各反其所:『其』字原脫,據怡蘭本補。
吉凶著矣:『著矣』原脫,據怡蘭本補。
道德真經指歸卷之十三
蜀郡嚴遵字君平撰谷神子註
人之飢章
人之飢也不充飽也,上食稅之多為美好也,是以飢衣食少也。百姓難治盜賊起也,以上有為動為己也,是以不治國亂擾也。民之輕死不自有也,求生之厚欲不止也,是以輕死易患咎也。無以生為同生死也,是賢於貴生安寧久也。
指歸:道德之生人也有分,天地之足人也有分,王侯之守國也有分,臣下之奉職也有分,萬物之守身也有分。稟受性命,陶冶群形,開導心意,己得以生,藏府相承,血氣流行,表裏相應,上下相任,屈申便利,視聽聰明,道德之所以分人也。含吐覆載,雲行雨施,雷風動作,日月更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陰陽和洽,萬物豐盛,民人動作,皆足以生,天地之所以分人也。因道修德,順天之則,竭精盡神,趣時不息,抱信效素,歸於無極,纖微損儉,為天下式,各守其名,皆修其德,樂生安俗,四海賓伏?侯王之所以守任也。大通和正,直方不曲,忠信順從,奉其分職,善善惡惡,不變名實,不小其位,不賤其服,臣下之所以守貞也。小心敦樸,節儉強力,順天之時,盡地之力,適形而衣,和腹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止,不薄所處,不厭所食,萬民之所以守其身也。動靜失和,失道之分;耕識不時,失天之分;去彼任己,失君之分;創作知偽,失臣之分;衣食不適,失民之分。失道之分,性不可然;失天之分,家不可安;失主之分,國不可存;失臣之分,命不可全;失民之分,身不可生。道德、天地、君臣、吏民,動靜所為,各有分部。得其分部,上下俱全;失其所為,大小俱困。守分如常,與天地通,損己餘分,與道俱行,祭祀不絕,後世繁昌。過分取大,身受不祥,重累相繼,後世有殃。此古人之所以棄損形骸,飢寒困窮者,以其動靜不和,耕識不時,適情順性,嗜欲不厭,食窮五味,衣重文綵,麗靡奢淫,不知畏天,功勞德厚,不尅其分,衣食之費,倍取兼人也。夫人之所以飢者,由上食稅之多,更不安其分而相學奢侈故也。是以身獲其患,事及子孫,故布衣弊而不周,疏食乏而不厭,百姓之所以偷利化惡,公廢私行。營家者富,圖國者貧,直者先死,廉者困窮,風流俗敗,是偽非真,豪亂豐擾,君子深藏,眾寡相暴,強弱相凌,貧者臣役,富家如王。以其淫主亂君,不暗自然,反情縱欲,違道去天,飾知創作,以順其心也。百姓之難化,以上之有為。以是淳消樸滅,巧故孳生,奇物日進,不可勝形,佞餡親幸,邪偽者封,臣術大勝,君道浸壅,弊欺之路飾,滅危之患生,忠正之士疏而日遠,詐世之人群而並翔。煞人不死,奸禁不論,權立勢行,威動三軍,目之所視,意之所指,應聲而至,在所欲存,俱過於世,或如彼,或如此,恍惚悒悒。存不如亡,生不如死,志勇膽橫,瞋目相視,君臣相謀,父子相揆,湯鑊不能畏,鈇銊不能止。民之所以細其命而大財寶,乘危狹,觸重禁,赴白刃,冒流矢,不顧其身得利為右者,以其欲名之榮而求生之厚也。所謂人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失財亡爵,或傷腸折肝,狂易絞頸,損精棄神,心常樂死,擢刃自刑,或赴深水。是以輕死。是以自然之道,常與物反。無身者生,有身者死,趨利者逢患,求福者得禍,不召自來,不迎而遇,我雖欲勿,然世不得解。故生生趨利為死之元也,無身去利為生之根也。雌下無名,可以無患;卑賤汙辱,可以無咎;蔬食藜羹,可以長厭;布衣鹿裘,可以長好;無以民為,可以康寧;無以生為,可以長久。是無以生為也。是故能除分損己,至於無取,卧則如尸,立則如表,不異變化,不殊生死,不貴侯王,不賤奴虜。唯在所遇,聽造化者,煞之不憂,生之不喜,然後與道為人,與天地友,長生久視,終而復始,富貴無期,為天下市。是賢於貴生也。
生也柔弱章
人之生柔弱神在身也,其死堅強神去身也。草木之生柔脆陽氣在也,其死枯槁陽氣遯也。故堅強者死之徒亡之形也,柔弱者生之徒存之容也。故兵強不勝敵四應也,木強則共生者眾也。強大處下其道窮也,小弱處上和得中也。
指歸:有物俱生,無有形聲,既無色味,又不臭香,出入無戶,往來無門,上無所蔕,下無所根,清靜不改,以存其常,和淖纖微,變化無方,與物糅合,而生乎三,為天地始,陰陽祖宗,在物物存,去物物亡,無以名之,號曰神明。生於太虛,長於無物,稟而不衰,授而不屈,動極無窮,靜極恍惚,大無不包,小無不入,周流無物之外,經歷有有之內。天犇地馳而不能及,陰騁陽騖而不能逮,響窮竭而不能應,影糜散而不能類,取而不能以息,予而不能以費。去取有分,無所憎愛,留柔居弱,歸於空虛,進退屈伸,常與德俱,為道先倡,物以疏瞿,受多者聖智,得少者癡愚。故神明聖智者,常生之主也;柔弱虛靜者,神明之府也。所謂人之生柔弱,即神明在身也。夫神明之在人也,得其所則不可去,失其所則不可存,威力所不能制,而智惠所不能然。苟能攝之,富貴無息,常在上位,久而益安。是以人始生也,骨弱筋柔,血氣流行,心意專一,神氣和平,面有榮華,身體潤光,動作和悅,百節堅精,時日生息,旬月聰明。何則?神居之也。及其老也,骨枯筋急,髮白肌羸,食飲無味,聽視不聰,氣力日消,動作月衰,思慮迷惑,取舍相違。及其死也,形槁容枯,舌縮體伸。何則?神去之也。其死堅強也。草木之始生也,枝條潤澤,華葉青青,豐茂暢美,柔弱以和。何則?陽氣存也。其衰也,華葉黃悴,物色焦殃。及其死也,根莖枯槁,枝條堅剛。何則?陽氣去之也。草木之生柔脆,其死枯槁也。故神明所居,危者可安,死者可活也;神明所去,寧者可危,而壯者可煞也。陽氣之所居,木可巷而草可結也;陽氣之所去,氣可凝而冰可折也。故神明陽氣,生物之根也,而柔弱,物之藥也。柔弱和順,長生之具而神明陽氣之所託也。萬物隨陽以和弱也,故堅強實滿,死之形象也;柔弱滑潤,生之區宅也。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凡人之性,憎西鄰之父者,以其強大也;愛東鄰之兒者,以其小弱也;燔燒枯槁者,以其剛強也;簪珥榮華者,以其和淖也。人愛幼而憎老者,由生氣所在多少。是故上無天子,諸侯相侵,敵國爭權,舉兵相臨,柔弱者勝,堅強者窮。夫何故哉?強大之兵,非以順天地,本和弱,主慈愛,誅驕暴,救不足,破貪叨也。將恃國家之勢,民人之眾,好起功名,效其態,故利人壤土,欲人財貨,樂煞安傷,夷人宗廟,喪人社稷,以顯其威重。屈約而畏下,乘人之利而申其志,親之者死,事之者禍,咎責絕逆人心,煞戮不合天意。生而天下病,死而天下利,眾弱為一,同憂共謀,雖有強名,實不得勝。所謂兵強則不勝也。夫何故哉?毒流死結,天道不祐也。何以明之?昔強秦大楚,滅諸侯,并郡邑,富有國家,貴為天子,權傾天下,威振四海,尊寵窮極,可謂強矣。垂拱而諸侯憂,蹻足而天下恐,發號而天心悲,舉事而神明擾,亡國破家,身分為數。夫何故哉?去和弱而為剛強也。及至神漢將興,遯逃龍隱,萬民求之,遂不得免。父天母地,愛民如子,賞功養善,師於天士,當敵應變,計如江海,戰勝攻取,降秦滅楚,天下欣欣,立為天子。夫何故哉?順天之心而為慈小也。非獨人事,萬物然矣。夫巨木高百尋,大連抱,頭剖中門,尾判中戶,不蒙華實,常在於下;千枝萬木,舒條布葉,青青葱葱,共生其上者,以其形大而勢強也。所謂木強則共。是故神明之道,天地之理,小不載大,輕不載重。故強人不得為王,強木不得處上。強大處下。何則?強人為王,萬國愁憂;強木處上,則根本枯槁。眾人為大,故居下;聖人為小,故居上。強大居下,小弱居上者,物自然也。小弱處上,理數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