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丹溪手镜>第34章

第34章

人参(三两)上为细末,以三年苦酒三升,置竹筒中,以竹片三刻,先纳大黄,搅使微沸尽一刻,乃下余药,又尽一刻,微火熬膏,丸桐子大,每三十丸。可消块,不令人困。
经验丸破块。
吴茱萸黄连木香槟榔桃仁郁李仁大承气加连、川芎;干葛煎汤,下栝蒌、贝母、半夏、黄连丸极妙。
破痰块苦参瓜蒂半夏姜汁蜜丸。
破茶癖石膏黄芩升麻砂糖,调末服。
化气汤治息积,癖于腹胁之下,腹满疼痛,呕吐酸水。
宿砂桂心木香胡椒(一钱)甘草(炙)茴香(炒)丁香青皮陈皮莪术(炮各五钱)沉香(一钱)上为末,生姜紫苏盐酒调下三钱。
散聚汤治六聚,状如瘕,随气上下,心腹绞痛,攻刺腰胁,喘咳满闷腹胀。
半夏槟榔归(三钱)桂杏仁(二两)茯苓附(炮去皮脐)甘草川芎吴茱萸朴枳壳(各一两)大便秘加大黄。
三圣散贴块。
锻石(未化者半斤,瓦器炒令淡黄红,候稍减热下。)大黄(一两,就炉微炒,候凉入桂。)桂心(半两末,略炒,入米醋熬成膏,浓摊贴患处。)又方大黄朴硝(各一两)
大蒜捣膏,和匀贴之,亦妙。
小儿奶癖白芥子(研)摊纸上贴。
卷之下积聚(六)不治证脉虚弱者死。
弦而伏,腹中有症不可转也死。不见脉也死。
卷之下消渴(七)心脉滑为渴(阳气胜也)。
趺阳浮而数,浮为气,数消谷。
心脉微小为消瘅。
寸脉浮而迟(浮为虚,迟为劳,卫气亏,荣气渴)。
脉轻散者,气实血虚。
脉洪大者,阳余阴亏。
脉数大者、沉小者生;实坚大者死、细浮短者死、数甚者死。
因津血不足而然也,盖火甚于上为鬲膜之消,病则舌上赤裂,大渴引饮,以白虎加参主之。火甚于中,为肠胃之消,病善饮者,自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以调胃承气、三黄汤等治之。火甚于下,为肾消,病则烦躁,小便淋浊如膏油之状,以六味地黄丸治之。
方黄连(末)天花粉人乳地黄汁藕汁姜汁蜜为膏留舌上,以白汤送下。
参膏汤治鬲消,上焦渴,不欲多食。
人参(五钱)石膏(一两)知母(六钱)甘草(三钱五分)上水煎,调服寒水石、活石末炒。
顺气散治消中能食,小便赤黄。
川椒(一两)大黄(四两)枳壳(二钱)赤芍药茴香散治肾消小便如油。
茴香苦楝(炒)五味子上为末,酒下二钱。
珍珠丸治白淫滑泄,思想无穷,所愿不得。
黄柏(降火)真蛤粉(咸补肾)上各等分,水丸,空心酒下。
甘津甘露饮石膏甘草(滋水)黄连黄柏栀子杏仁知母(泻热补水)麦门冬全蝎连翘白葵白芷归兰香(和血润燥)升麻木香柴胡(行经)
藿香(反佐取之)桔梗上为末,舐之。
张法神芎丸黄连(入心)牵牛(逐火)活石(入肾)大黄(逐火)黄芩(入肺)薄荷(散热)三黄丸大黄(春秋二两,夏一两,冬五两。)
黄芩(夏秋六两,春四两,冬三两。)黄连(春四两,夏一两,秋冬三两。)神白散治真阴虚损。
猪丸治消中。
猪(一个)连(五两)麦门冬(去心四两)知母(四两)栝蒌根(四两)上四味入中缝之,蒸烂,乘热于砂盆内杵,丸如坚加蜜,丸桐子大,服四五十丸。
葛粉丸治肾消。
葛根栝蒌(各三两)铅丹(二两)附子(炮削一两)上蜜丸,桐子大,服十丸,春夏去附。
胡粉散治大渴,不治肾消。
铅丹(五钱)胡粉赤白石脂(各五钱)泽泻(五钱)石膏(五钱)栝蒌根(三两半)甘草(炙三两)上或丸,或末,任意;腹痛减服。
人参白术汤人参白术川归芍药大黄栀子泻泽(各五钱)连翘栝蒌根茯苓(各一两)桂(一两)藿香木香(各一两)寒水石(一两)活石消石(半斤)
甘草(三两)石膏(四两)上姜煎,入蜜少许。
酒煮黄连丸治中暑热渴。
卷之下痞(八)因误下多将脾胃之阴亡矣。胸中之气,因虚而下陷于心之分野,治宜升胃气,以血药治之。
有湿土乘心下,为虚满,若大便秘、能食,浓朴枳实主之。若大便利,芍药、陈皮主之。
有食积痰滞,痞膈胸中,宜消导之。
黄连泻心汤治虚痞。
黄连(泻心下之土邪)浓朴(降气)大消痞丸治湿土痞、虚痞。
黄连(炒六钱)姜黄白术半夏(各一两)黄芩(三钱)甘草(炙)神曲(炒)人参(二钱)宿砂(一钱)木香猪苓泽泻(一钱)生姜(五钱)陈皮(三钱)
枳实(炒)有忧气结中脘,心下痞满,肚皮底微痛,加之,否则不必。
利膈丸治痰。
黄芩(生一两炒一两)黄连南星半夏(五钱)枳壳陈皮(三钱)白矾(五分)白术(二钱)神曲(炒)泽泻(五钱)栝蒌丸治胸痞,胁下逆抢心。
栝蒌枳实陈皮取栝蒌穣皮末熬丸。
胸痞切痛加栀子(烧存性)
附子(炮二两)卷之下肿胀(九)脉弦而滑者胀。盛而紧者曰胀(阳中有阴也,可下之愈。)脉浮而数(浮则虚,数则热。)趺阳紧而浮(紧为痛则坚满,浮为虚则肠鸣。)脉虚紧涩者胀(乃忧思结连,脾肺气凝,大肠与胸不平而胀。)脉浮(为风水、皮水。)脉弦而迟,必心下坚(乃肝木克脾,土郁结涎,闭于脏气,腑气不舒,胃则胀闭。)脉沉(为心下黄汗)。
脉沉而滑(亦名风水)。
脉浮而迟(浮热,迟潜,热潜相搏名曰沉,为水必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水走肠间。)盖水肿因脾虚不能制肾水,肾为胃关,胃关不利则水渍妄行,渗透经络,其始起也,目窠上微肿,颈脉动,咳,阴股间寒,足胫胀大,水已成矣。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
气短不得卧为心水;小肠急满为小肠水;大便溏泄为肺水;乍寒乍实为大肠水;两胁满为汗水;口苦咽干为胆水;四肢重为脾水;小便涩为胃水;腰痛足冷为肾水;腹急肢瘦为膀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