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大唐内典录序》>第47章大唐内典录卷第六3

第47章大唐内典录卷第六3

前秦竺佛念道安等于长安译萨婆多摩得勒伽(十卷)
宋元嘉年僧伽跋摩于杨都译僧祇戒本(二十纸)
前魏昙摩迦罗于许昌译四分戒本(二十三纸)
后秦佛陀耶舍于常安译解脱戒本(出迦叶毗律二十一纸)
后魏瞿昙流支译沙弥威仪(九纸)
宋时求那跋摩于杨都译昙无得羯磨(三十一纸)
前魏正光元年昙曜于洛阳译四分尼羯磨(十五纸)
宋元嘉年求那跋摩译优婆塞五戒相(十五纸)
宋求那跋摩译弥沙塞戒本(十九纸或云五分戒本)
宋景平年佛陀什于扬都译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九卷)大比丘三千威仪经(二卷)毗尼母论(八卷)大爱道比丘尼经(二卷)舍利弗问经(十一纸已下并失译)真伪沙门经(三纸一名摩诃比丘经)戒消灾经(四纸)迦叶禁戒经(三纸)犯戒罪报轻重经(二纸一名犯罪经)僧祇比丘尼戒本(二十四纸)十诵比丘戒本(二十纸)十诵比丘尼戒本(二十六纸)四分比丘尼戒本(三十一纸)优婆塞五戒威仪(二十三纸)优波离问律(二十三纸)大沙门百一羯磨(二十二纸)十诵羯磨(二十三纸)沙弥十戒并威仪(二十一纸)沙弥尼十戒(四纸)沙弥尼离戒(四纸)
小乘论单重本(并译有无录合三十三部六百七十六卷一万二千一百七十七纸)阿毗达磨大毗婆沙(二百卷三千一百九纸)
唐永徽年玄奘于京师奉诏译阿毗昙八犍度毗婆沙(六十卷一千二百七十八纸上二论同本别出)
北凉沮渠世道挺等北凉姑臧译顺正理论(八十卷一千四百二十纸)
唐永徽年玄奘于大慈恩寺译显宗论(四十卷六百四十四纸)
唐永徽年玄奘于大慈恩寺译阿毗昙八犍度(三十卷四百五十纸)发智论(二十卷三百六十四纸上二论同本别出)
唐永徽年玄奘于内宫中译俱舍论(二十二卷四百五十八纸)
陈真谛于广州译俱舍论(三十卷四百七十纸上二论同本别出)
唐显庆年玄奘于宫中译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五百九十九纸)
后秦弘始年昙摩崛多于常安译出曜论(二十卷四百八十七纸)
前秦竺佛念于常安译成实论(二十卷或十四卷四百纸)
后秦罗什译识身足论(十六卷二百七十一纸)
唐显庆年玄奘于宫中译鞞婆沙阿毗昙(十四卷三百四十七纸一名广说论)
前秦建元年僧伽提婆于洛阳译法蕴足论(十二卷百九十二纸)
唐显庆年玄奘于宫中译解脱道论(十二卷一百九十八纸)
梁世僧伽罗于杨都占云馆译众事分阿毗昙论(一十二卷二百九纸)杂阿毗昙心论(十一卷二百八十纸)
宋元嘉年伊叶波罗共求那跋摩译立世阿毗昙论(十卷一百七十三纸)
陈真谛于始兴郡译尊婆须蜜所集论(一十卷二百七十五纸)
前秦建元年僧伽跋澄共佛念译法胜阿毗昙论(六卷一百三纸)
后齐天统年耶舍共法智译四谛论(四卷七十四纸)
陈真谛于南康郡译阿毗昙心论(四卷六十七纸)
东晋太元年提婆共慧远于庐山译分别功德论(四卷或五卷七十三纸失译)三弥底论(三卷三十五纸)入阿毗达摩(二卷二十纸)
唐显庆年玄奘于宫中译阿毗昙甘露味(二卷四十五纸)辟支佛因缘论(二卷二十纸)三法度论(三卷四十四纸)
东晋太元年僧伽提婆于庐山译俱舍论颂本(四纸)唐玄奘译十八部论(七纸)陈真谛译部异执论(九纸)陈真谛译明了论(二十四纸一名律二十二明了论)陈真谛译随相论(三十四纸)
贤圣集传录(合四十七部一百八十四卷二千七百六十纸)佛本行集(六十卷八百六十二纸)
隋开皇中崛多于京师奉敕译撰集百缘经(十卷一百三十五纸)
吴世支谦于建业译陀罗尼集(十卷一百八十七纸一名杂咒集九卷)六度集(八卷一百三十五纸)
吴世康僧会于武昌译佛本行经(七卷一百一十四纸)
宋元嘉年宝云于杨都译阿育王传(七卷或五卷一百一纸)
梁天监年僧伽婆罗于杨都译付法藏传(六卷或四卷七十五纸)
后魏吉迦夜共昙曜于北台译佛所行赞传(五卷九十纸马鸣菩萨赞)
东晋宝云于杨都译禅秘要(五卷或三卷七十一纸一名禅法要)
宋元嘉年昙摩蜜多于江表译摩诃般若钞长安品(五卷八十三纸一名菩提品一名长安品)
前秦建元年昙摩蜱共竺佛念译百喻集(四卷四十四纸僧伽斯那撰)
南齐永明十年求那毗地于杨都译法句喻集(四卷或五卷九十二纸一名法句本末)
西晋沙门法炬共法立译菩萨本缘(二卷五十三纸僧伽斯那撰)
吴世支谦于江南译僧伽罗刹集(三卷八十四纸)
前秦沙门昙摩难提译法句经(二卷四十四纸)
吴世支谦译禅秘要法(三卷七十五纸)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禅法要解(二卷四十四纸)
后秦罗什译旧杂譬喻(二卷三十七纸)
吴康僧会译杂譬喻(二卷二十六纸一名菩萨度人经)孛经钞集(十八纸)
吴黄武年支谦于武昌译思惟要略(九纸一名思惟经)
后汉安世高译佛医经钞(四纸)
吴世竺律头炎共支谦译分别业报略集(七纸大勇菩萨撰)
宋元嘉年求那跋摩译为禅陀迦王说偈(七纸龙树撰一名劝发诸王偈)
宋求那跋摩译杂譬喻经(十纸)
后秦罗什出道略集无明罗刹集(三十三纸)四十二章(六纸)
后汉永平十年竺法兰等译治禅病秘要(二十八纸)
北凉安阳侯沮渠京声译请宾头卢法(二纸)
后汉安世高译阿含口解十二因缘(七纸)
后汉安世高译阿毗昙五法行经(十一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