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七人,离大演之中,旬日到京。京东路游(德富氏本此处有一“奕”字)便(巾箱氏本作“变”)探闻法师取经回程。已次京界,上来奏闻迎接(德富氏本“迎接”作“
宗”)。明皇时当炎暑,遂排大驾,出百里之间迎接。法师七人,相见谢恩。明皇共车与法师回朝。是时六月末旬也。日日朝中设斋,敕下诸州造寺,奉迎佛法。皇王收得《般若心经》,如获眼精。内外道场,香花迎请。
又值七月七日,法师奏言:“臣咨(德富氏本作“启”)陛下:臣在香林受《心经》时,空中有言,臣僧此月十五日午时为时,至必当归。’”大(德富氏本作“天”)唐帝闻奏,泪滴龙衣。天符有限,不可迟留。法师曰:“取经历尽魔难,只为东土众生。所有深沙神,蒙佗恩力,且为还恩寺中追拔。”皇王白:“法师委付,可塑于七身佛前护殿。”
至七月十四日午时五刻,法师受职。皇帝宣谢:“三年往西天,取经一藏回归,法师三度受经,封为“三藏法师”。
十五日午时五刻,天宫降下采莲舡,定光佛在云中正果。法师宣公,不得迟迟,匆卒辞于皇帝。七人上舡,望正西乘空上仙去也。九龙兴雾,十凤来迎,千鹤万祥,光明闪烁。皇帝别而(德富氏本作“无”)报答,再欲(德富氏本作“设”)大斋一筵,满座散香,咸亿三藏。皇帝与太子诸官,游四门哭泣,代代留名。乃成诗曰:
法师今日上天宫,足衬莲花步步通。
满国福田大利益,免教东土堕尘笼。
太宗后(德富氏本此处有一“封”字)猴行者为钢筋铁骨大圣。
跋一
宋人平活,传世最少,旧但有《宣和遗事》而已。近年若《五代平话》、《京本小说》,渐有重刊本,此外仍不多见。
此三浦将军所藏,予借付景印。宋人平活之传人间者,遂得四种。《四库全书总目》杂史类存目“平播始末”条,言《永乐大典》有平话一门,所收至伙;皆优人以前代轶事敷衍成文,而口说之。今《大典》已散佚;庚子拳匪之乱,翰林院火,《大典》烬余,有以糊油篓及包裹食物者;其幸完者,多流入海外。辛亥国变,官寺所储,亦为人盗窃分散,分一册不存。平话一门,不知人间尚存残帙否?念之慨叹!
丙辰九月,上虞罗振玉记。
跋二
日本三浦将军所藏《唐三藏取经诗话》巾箱本,予既命工写影,颇惜其有佚叶。闻德富氏成篑堂文库中尚有别本,乃移书求观。书往不逾旬,苏峰翁果奇所藏本至。亟取以校巾箱本,称名虽异,而实是一书。惟巾箱本分卷为上中下。此则署一二三为不同耳。且皆为高山寺旧藏,而此刊刻为精。书中“快”字作“佚”,“敬”字缺末笔,则此亦宋椠也。
巾箱本佚三叶,此则卷一佚少半,卷二全佚,不能取以补巾箱本。而巾箱本之讹脱可取此本补正之。因与巾箱本同付印,以广两君之嘉惠于艺林。
丙辰十月,永丰乡人罗振玉书于海东寓会。
王国维跋
第1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