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一>第68章
能诠及义意了义亦无言
当知此四种是说四量相
释曰。能诠者。如来所说十二部经。此法为量。非人为量。义意者。谓文中所以。此义为量。非语为量。了义者。谓世间可信及佛所印可。此了义为量。非不了义为量。无言者。谓出世证智。此智为量。非识为量。问世尊何故说此四量。偈曰
谤法及非义邪思与可言
遮此四事故次第说四量
释曰。说能诠法为量遮谤说人说。义意为量遮非义文句说。了义为量遮邪思倒解说。智为量遮可言智。问依此四量有何功德。偈曰
信心及内思正闻与证智
菩萨不可坏依量功德尔
释曰。依第一量则信心不可坏。依第二量则正思不可坏。依第三量则正闻不可坏。依第四量则世智不可坏。已说菩萨修习四量。次说菩萨四无碍解。偈曰
于门相言智通达无比伦
此即是菩萨四种无碍解
释曰。第一者谓知门智。能知义中所有名门差别故。第二者谓知相智。能知此义属此名故。第三者谓知言智。能知异土言音故。第四者谓知智智。能知自能说法故。知此四种是无碍解。偈曰
能说及所说说具合三事
四二复二种次第三事因
释曰。能说所说说具。此三事各有因缘。能说有四因缘。一教授智。二成熟智。三聚满智。四令觉智。所说有二因缘。一法二义。四智于此二有用故。说具有二因缘。一言二智。由此二得成说故。偈曰
举法及释法令解与避难
建立四无碍以是义应知
释曰。举法者以门故。释法者以相故。令解者以言故。避难者以智故。应知此中以所说法及义以说具言及智。次第建立四无碍解。问云何名无碍解。无碍解有何业。偈曰
内证及外觉故称无碍解
能断一切疑此即是彼业
释曰。此偈上半立名。下半显业。名者。由诸菩萨初以出世间智内证诸法得平等如解。后以后得世智外觉诸法法门差别。由此道理故名无碍解。业者。复由此解能断一切众生一切疑网。此名为业。已说菩萨四无碍解。次说菩萨二聚功德。偈曰
福智为二聚胜报亦不污
一切诸菩萨胜相皆如此
释曰。福智为二聚者。二聚谓福聚及智聚。胜报亦不污者。诸菩萨由福聚故。于生死中作胜报成就因。由智聚故。于彼胜报作不染污因。是故菩萨胜相无等。问二聚摄六度云何偈曰
初二为福体第六即是智
余三二聚因五亦成智聚
释曰。初二为福体者。应知施戒二波罗蜜为福聚体。第六即是智者。应知般若波罗蜜即为智聚体。余三二聚因者。应知忍辱精进禅定三波罗蜜。通为二聚因。由俱作故。五亦成智聚者。复由般若能回向故。一切诸波罗蜜皆成智聚。问云何名聚。云何聚业。偈曰
正修及数修资善名为聚
自利与他利成就则名业
释曰。此偈上半释名。下半显业。名者。三婆罗名为聚。三者正修义。婆罗者数修义。由正修及数修善法则得资长。由资长故名聚。业者。由此聚故则能成就自他二利。是名为业。问二聚种差别云何。偈曰
入地入无相及入无功用
受职并究竟二聚次第因
释曰。此中种差别者。彼信行地聚为入地因。六地中聚为入无相因。无相者。第七地所摄聚。彼相不起故。第七地聚为入无功用因。第八第九地聚为入受职因。第十地聚为入究竟因。究竟者佛地所摄故。已说菩萨二聚功德。次说菩萨修习四念处。偈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