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根据运气学说的预测与当时的实际发病情况,分析上海甲肝瘟疫流行的病因病机:因上半年气候较凉,夏天炎热,乍冷乍热,气候的急骤变化人们难以适应,夏天本身因暑热伤气,人们的免疫抵抗力已经下降;在秋收冬藏之际封藏固摄自身元气,但气候却应冷反热,冬行春令,散耗了人体内的元气,抵挡邪气的免疫力继续下降。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热邪伴随着携带甲肝病毒的毛蚶侵袭人体时,甲肝瘟疫流行暴发,人们遭殃。因体虚邪盛,向周边地区(杭州、宁波)扩散。
直至88年春分以后,因气候开始寒凉,寒可胜热;且人们已经从瘟疫中吸取教训,不食有害的水产品,“必养必和,待其来复”,注意到饮食,营养,生活起居的重要性,使体内的正气逐渐恢复,因而春分以后,瘟疫开始收敛而逐渐平息。
87年入秋以后,笔者发现瘟疫开始流行,根据运气学说所提供的“寒可胜热”的治则,及发病的具体症状,拟方“防肝一号”。药用大青叶、山栀、黄芩、绞股兰等苦寒之品,当时笔者身任中医药科主任,指挥制剂室生产“防肝一号”。因“防肝”治疗肝病疗效很好,人们都争相购买,日夜加班仍供不应求,获得了社会、经济双效益。一到春分的那一天,我便下令停止生产“防肝一号”。事实也证明:瘟疫已经开始平息。但许多单位还在盲目生产,造成药品的滞积与浪费。
上海甲肝瘟疫已经过去14个年头了,冷静下来思考,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呢?春暖夏热秋燥冬寒,四时气候暑往寒来,这是客观规律。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从天体运行的周期性变化中,已经知道气候变化、物候,人体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甲子一周六十年就是根据五大行星运行最小公倍数来计算的,“凡此定期之纪”,“定期”即一定的时间,如甲子一周六十年。气象学家也证实甲子一周的气象变化有周期性规律。古人注意到各种流行疾病与季节变化有密切关系,注意到了各个年份在气候上的共性,也注意到了各个年份在气候上的不同点,从而总结出了一套规律的推测方法。运气学说对上海甲肝流行的预测就是一个佐证。如果,气象、医学、环保、防疫等有关部门在87年告诫人们“慎起居,节饮食”以保养自身的正气,免受太过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之反常气候对人体的危害,告诫人们不要食用因水质污染而带有甲肝病毒的毛蚶等水产品,那么,就能把瘟疫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使人们的健康得到有效保障,使祖国医学的科技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甲子一周六十年,每年每季的气候变化和疾病的发生是有周期性的,但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动态的变化。例如,某种疾病,有的年份流行较广,临床表现也较重,而有的年份流行较少,临床表现也较轻,所以不能机械地来认识运气学说,而是要客观的,辨证的,动态的来运用运气学说。《五常政大论》说:“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至真要大论》更明确提出“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我们不能刻板地看待和运用运气学说。诚然,天灾人祸可能是难以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因为气候的变化和疾病的流行也完全可以受人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之下,在一定程度上人是可以控制自然的变化和疾病的流行的。祖国大地正在重视环保,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防止沙漠化,治理污水,净化空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等等。都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举措,是造福后代的千秋大业。
研究运气学说,是为了能充分利用运气学说来为人类服务。《天元纪大论》说:“余愿闻而藏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着,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之后世,无有终时……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健康。十分迫切地要求我们要认真而细致地来研究和探索自然界气候变化的规律。对将要到来的气候变化可以预知;对已过去的现象,可以探求和解释,掌握其变化规律,并认真地按自然规律办事。如果主观违反,必然招致严重后果,发生灾害(如87年甲肝瘟疫)。所以,运气学说不但要掌握,还应加以普及,做到人人懂得,使之永远为人类造福,并且世世代代地传下去。
让古老的祖国医学继续发挥出更加灿烂的光辉,保障人们更加健康,幸福的生活,这是历史赋于我们的重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