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本草择要纲目>卷二
温性药品
谷精草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浮而升。上行阳明。
【主治】
头风痛。目盲翳膜。痘后生翳。止血。功在菊花上。
温性药品
白芥子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胸膈痰冷上气。醋研敷射工毒。辛能入肺。温能发散。有利气豁痰。温中开胃。散痛消肿辟恶之功。凡痰在胁下皮里膜外者。非此不能达。古方控涎丹用之。执此义也。
温性药品
木香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沉而降。阴中阳也。乃三焦气分之药。(凡入理气药。只宜生用。不可见火。若实大肠宜面煨熟用。)【主治】
心腹一切气。膀胱冷痛。呕逆反胃。积年冷气。温疟蛊毒。女人血气刺心。和胃泄肺。行肝经气。但其性辛劣。最能上升。如气郁不达者宜之。若阴火冲上者。则反助火邪。
不宜用也。凡诸气
郁。皆属于肺。上焦气滞用之者。乃金郁则泄之也。中气不运。皆属于脾。中焦气滞用之者。脾胃喜其芳香也。大肠气滞而后重。膀胱气不化而癃淋。肝气郁则为痛。下焦气滞而用之者。乃塞者通之也。
温性药品
半夏
内容:【气味】
辛平有毒。沉而降。阴中阳也。入手阳明太阴少阴三经。(凡采得以白芥子为末二两。酽醋三两。搅浊投半夏于内。浸洗去涎。涎若不尽。令人气逆。肝气怒满。又造曲法云。以半夏为主。入姜汁白矾。加以干面和搅作面。入楮叶包置篮中。候生黄衣。日干。久贮听用。极为良品。)【主治】
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嗽。脾胃湿。益脾胃之气。消肿散结。渴则忌之。但今人惟知半夏去痰不能益脾。孰知脾恶湿。湿则濡困。困则不能治水。半夏之性辛而能润。可使脾无留湿。湿去而土自燥。痰乃不生。其功之益脾何如也。又丹溪以二陈汤治一身之痰。庸医执之。概以有痰者。即以此方为对症之剂。岂知二陈汤唯风寒湿食之痰用之。乃宜至于劳痰失血用之。反能燥血。其所当禁用又何如也。又俗以半夏性燥有毒。多以贝母代之。岂知贝母乃太阴肺经之药。唯咳嗽吐痰。虚劳吐血。或痰中见血。诸郁咽痛喉痹。肺痈肺痿痈疽。妇人乳痈等症。此则宜以贝母为之向导。若涎者脾之液。美味膏粱炙爆。皆能生脾胃湿热。令涎化为痰。久则痰火上攻。使人昏愦口噤偏废僵仆蹇涩不语。自非半夏何以行湿利窍。
通大便而泄小便。使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各得滑泽自安也。又俗言半夏入方药中。能泄痰之标。不能泄痰之本。岂知肾主五液化为五湿。自入为唾。入肝为泣。入心为汗。
入脾为痰。入肺为涕。半夏能流湿润燥。无形之咳。有形之痰。悉能荡涤必清。其泄肾非泄痰之本乎。又俗言半夏之辛。只能入肺散气。岂知止呕吐为足阳明。除痰为足太阴之剂。如柴胡汤中用之。虽为止呕。亦能助柴胡黄芩之清凉。主寒热之往来。是又非足少阳阳明之对剂乎。然热痰佐以黄芩。风痰佐以南星。寒痰佐以干姜。痰痞佐以陈皮白术。多用则泻脾胃。诸血证及口渴者则禁用。是又在驱使者之得宜也。
温性药品
苍术
内容:【气味】
苦温无毒。又甘辛。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入足太阴阳明太阳之经。
【主治】
风寒湿痹。消痰水。暖胃消谷嗜食。瘟疾山岚瘴气。以其有雄壮上行之气。故能除湿。下安太阴。使邪气不传入脾。以其经疳浸火炒。故能出汗。与白术止汗特异。用者不可以此代彼。盖有止发之别。其余主治则同。脾精不禁。小便漏浊淋不止。腰背酸痛。宜用苍术以敛脾精。精生于谷故也。随经援引。务在驱使得宜。
温性药品
山药
内容:【气味】
甘平温无毒。入手足太阴经。
【主治】
伤中。补虚羸。益气力。长肌肉。强筋骨。补五劳七伤。心气不足。泄精健忘。仲景八味丸用之。取其凉而善补。强阴益阳也。皮肤干燥者。亦此滋润之。
温性药品
阿胶
内容:【气味】
甘平无毒。浮而升。阳也。入手少阴足少阴厥阴经。
【主治】
吐血衄血。血淋尿血。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妇一切咳嗽喘急。肺痿及痈疽肿毒。滋阴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大抵阴不足者。
补之以味。阿胶之甘以补阴血也。
温性药品
莱菔子
内容:【气味】
辛甘平无毒。
【主治】
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
止内痛。利气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莱菔属土有金与水。大抵入阳明少阳气分太阴气分。
下气之功居多。久服则渗人血。故与地黄何首乌同服。则令髭发皆白矣。
温性药品
威灵仙
内容:【气味】
苦温无毒。可升可降。阳中阴也。
【主治】
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推新旧积。散皮肤大肠风邪。祛久积瘕症癖。
膀胱宿脓恶水。威灵仙属木。乃治痛风之要药。其性好走。亦可横行腰肾脚膝。积聚肠内诸冷病。服之无不立效。然久服恐损真气。须知其性太疏利也。
温性药品
细辛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轻清上浮而升。阴中阳也。入足厥阴少阴血分。为手少阴引经之药。(入煎剂不可过一钱。多则令人气闷。)【主治】
散咳逆头痛风湿痹痛。温中下气。益肝胆明目。利九窍。治恶风头风。止迎风泪下。除齿痛。故水停心下不行。则肾气燥。宜细辛之辛。以行水气而润燥。邪气自里之表。则胆气不足。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以清少阴之症。
恶(山茱萸黄)忌(生茱)畏(滑石)反(藜芦)
温性药品

内容:【气味】
微温无毒。可升可降。阳也。入足太阴厥阴少阴三经。
【主治】
灸百病。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止腹痛安胎。妇人带下。逐冷除湿。入火灸则气下行。入药服则气上行。艾附丸治心腹小腹诸痛。调女人诸病。胶艾汤治虚痢及妊娠产后下血。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寒湿香港脚。以此夹入袜内。
俱有奇功。或言其辛热久服火生。不知妄意求嗣之人。以辛热过剂。投以艾料。不谓诸药太辛。归咎于艾。夫岂艾之为罪耶。
温性药品
延胡索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入手足太阴经。
【主治】
破产后恶血。行血中滞气。气中血滞。故疗心气小腹痛有神。达肾气。通经络立效。止下痢绞痛。妙不可述。
温性药品
白芷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阳也。为阳明经引经本药。通行手足阳明经。亦入手太阴经。
【主治】
风邪。止渴呕吐。头风侵目。迎风泪出。头眩目痒。目赤肉。治疮痍疥癣。排脓长肌肉。
恶(旋复花)
温性药品
骨碎补
内容:【气味】
苦平温无毒。入足少阴经。
【主治】
破血止血。补伤折骨中毒瓦斯。耳鸣及肾虚久泄。兼疗牙疼。
温性药品
羌活
内容:【气味】
苦辛无毒。浮而升。阳也。入手足太阳风药。
【主治】
贼风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斜。遍身痹。赤目疼痛。故大无不通。小无不入。头痛之症。巨阳从头走足。惟厥阴与督脉会于颠。逆而上行。诸阳不得下。乃令头痛。
泻青丸用羌活。以其气雄能入太阳而和厥阴也。
温性药品
木瓜
内容:【气味】
酸温无毒。入手足太阴血分。
【主治】
湿痹香港脚。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调荣卫。助谷气。去湿和胃。滋脾益肺。气脱能收。气滞能和。寇氏云。木瓜得木之正气。酸以入肝。故益筋与血。腰肾脚膝为病无力。
皆不可缺也。或曰木瓜所主霍乱吐利转筋香港脚。皆脾胃病。而云肝病何也。盖寒湿之气。袭伤脾胃而筋转。必起于足腓。腓及宗筋皆属阳明。用木瓜之酸温以收脾肺之耗散。而藉其走筋以平肝邪。乃土中泻木以助金也。木平则土得令而金受其荫。得非因治肝以及脾胃乎。
温性药品
仙茅
内容:【气味】
辛温有毒。(采得以新水洗刮去皮毛。用铜刀切如豆许大。稀布袋盛贮。投乌豆水中浸一宿。取出用酒拌湿蒸之。从巳至亥。曝干出毒。庶无妨损。忌铁器及牛乳。)【主治】
开胃消食下气。益房事不倦。补三焦命门之火。阳弱精寒。禀赋素怯者宜之。
温性药品
何首乌
内容:(采深山重大者佳。以竹刀刮去粗皮。米泔水浸一夜。切片。用黑料豆以水泡过。砂锅内铺豆一层。首乌一层。层层铺尽。蒸之豆熟取出。去豆晒干。如此九次乃用。)【气味】
苦涩微温无毒。足厥阴少阴药也。
【主治】
益血气。黑髭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白者入气分。赤者入血分。凡肾主闭藏。肝主疏泄。此物气温味苦涩。苦补肾。温补肝。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不寒不燥。为滋补良药。久服令人有子。
忌(诸血无鳞鱼萝卜地黄葱蒜铁器)
温性药品
苏子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肺气喘急。除寒温中。益五脏。破症结。消膈宽肠。发散风气。与叶同功。亦不宜过服。
温性药品
淡豆豉
内容:【气味】
苦寒无毒。阴中之阴也。
【主治】
伤寒头痛。懊不眠。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下气调中。兼时疾瘟毒。发呕逆。
盖豆性平。作豉则温。故能升能散。得葱而发汗。得盐而能吐。得酒而治风。得薤而治痢。
得蒜而止血。炒熟又能止汗也。
温性药品

内容:【气味】
辛平无毒。阳也浮也。
【主治】
香本治膀胱之药。以其先丙。故入小肠而润丙燥。以其先戊。故从丙至壬。又手足少阴二药。以开上下经之通道。所以壬与丙交也。又曰小香性平。理气开胃。大
香性热。暖丹田补命门不足。俱入手足太阳少阴经。
温性药品
麻仁
内容:【气味】
甘平无毒。入手阳明足太阳之药。
【主治】
润五脏。利大肠风热结燥及热淋。其阳明病。汗多。胃热。便难。三者皆属于燥。
用之可以通润。脾苦急。食甘以缓之。麻仁之甘。以缓脾润燥。
温性药品

内容:【气味】
甘微温无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入手少阳足太阴足少阴命门之剂。
【主治】
补诸虚不足。益元气。去肌热疮疡。排脓止痛。壮脾胃。去诸经之痛。除虚热。得防风其功愈大。护周身皮毛腠理间虚。无汗则发之。有汗则敛之。为表药。补三焦。实胃气。治伤寒尺脉不至为里药。故凡内伤其饮食。脾胃胀满。发热恶寒。吐泻怠卧。神短脉微者。当以人参为君。黄
为臣。表虚自汗。亡阳溃疡。痘疹阴疮。则当以黄为君。人参为臣。
恶(白藓皮鳖甲)
温性药品
菟丝子
内容:(凡用以温水淘去沙泥。酒浸一宿。曝干捣之。如不尽者。再浸曝捣。)【气味】
辛甘平无毒。
【主治】
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养肌强阴。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明目轻身延年。补肝脏风虚。禀中和凝正阳之气。一茎从树感枝而成。从中脊上阳结实。故专补人卫气。助人筋脉。明目去风。肾部之要剂也。
温性药品
杏仁
内容:【气味】
甘苦温有小毒。两仁者杀人。可以毒狗。沉而降。阴也。入手太阴经。
【主治】
咳逆上气。润肺消食积。散滞结。王氏治伤寒气上逆喘者。麻黄汤内加杏仁陈皮。
若气不上喘逆者。减杏仁陈皮。明乎其泻肺也。又东垣云。杏仁下喘。用以治气。桃仁止狂。用以治血。二仁虽俱治大便之秘。然昼之难。便属阳气之不和。夜之难。便属阴血之不润。又当知杏仁之专行气分也。又脉浮在气。用杏仁而佐以陈皮。脉浮在血。用桃仁而佐以陈皮。俱用陈皮者。以其手阳明病与手太阴俱为表里也。贲门上主往来。魄门下主收闭。故王氏言肺与大肠为通道也。
温性药品
秦艽
内容:(以布拭去黄白毛。用童便浸一宿。晒干用。)【气味】
苦平无毒。性又微温。阴中微阳。可升可降。入手阳明经。
【主治】
养血荣筋。除本经风湿口噤。肠风泻血。通身挛急。肢节引痛。
畏(牛乳)
温性药品
槟榔
内容:【气味】
苦辛温涩无毒。沉而降。阴中阳也。
【主治】
消谷逐水。除痰。逐三尸寸白。治腹胀。利水道。疗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闭。御瘴疠。大抵苦以破滞。辛以散邪。槟榔能泻胸中至高之气使之下行。如铁石之沉重。
能坠诸药至于下极。故治诸气后重如神也。岭表之俗。多食槟榔。取其能祛瘴疠。但有瘴则宜服之。南方人亦相习而食。宁不损正气而有开门延寇之祸乎。凡入药亦宜慎重。不可僭用。
温性药品
杜仲
内容:(凡用削去粗皮。用酥油和蜜涂炙。细锉用。)【气味】
辛平无毒。沉而降。阴也。
【主治】
腰膝痛。益精气。坚筋骨。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脚心酸痛。不欲践地。润肝燥。补肝经风虚。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屈伸利用。皆属于筋。杜仲色紫而润。味甘微辛。甘温则能补。微辛则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
恶(玄参)
温性药品
姜黄
内容:【气味】
辛苦大寒无毒。入心治血兼入脾。
【主治】
祛症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消肿毒。五痹汤用之以治风寒湿气手臂痛。此又兼理血中之气也。
温性药品
石钟乳
内容:【气味】
甘温无毒。又曰有大毒。
【主治】
乃阳明经气分之药。但石钟乳为剽悍之剂。内经云。石药之气悍。仁哉言也。凡药气之偏者。可用于暂。而不可久。夫石药又偏之甚者也。自唐时太平日久。膏粱之家。惑于方士服食致长生之说。以石药体浓气浓。习以成俗。迨宋至今犹未已也。斯民何辜。受此气悍之祸。而莫之能救。哀哉。本草赞其久服延年之功。柳子浓又从而述美之。予不得不深言也。
温性药品
青盐
内容:【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毒蛊。其功在却血入肾。治目中瘀赤色昏愦。助水脏。益精气。疗齿舌血出。秘精固齿。功同食盐。不经煎炼而味咸带甘。入药似胜。
温性药品
赤石脂
内容:【气味】
甘酸辛大温无毒。降也。阳中阴也。
【主治】
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肠癖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久服补髓好颜色。益智不饥。轻身延年。补五脏虚乏。补心血。生肌肉。浓肠胃。除水湿。收脱肛。
温性药品
白石脂
内容:【气味】
甘酸平无毒。
【主治】
养肺气。浓肠。补骨髓。疗五脏惊悸不足。心下烦。止腹痛。下水。小肠
热溏便脓血。女子崩中漏下赤白沃。排痈疽疮痔。久服安心不饥。轻身延年。涩大肠。五色石脂本经疗体亦相似。别录分条具载。今俗惟用赤白二脂断下痢耳。其用有三。固肠胃有收敛之能。下胎衣无推荡之峻。涩可去脱。石脂为收敛之剂。赤入丙。白入庚。二石脂皆手足阳明药也。其味甘。其气温。其体重。其性涩。涩而重。故能收湿止血而固下。甘而温。故能益气生肌而调中。中者肠胃肌肉惊悸黄胆是也。下者肠
泄痢崩带失精是也。五种主疗。大抵相同。故本经不分条目。但云各随五色补五脏。别录虽分五种。而性味主治。亦不甚相远。但以五味配五色为异。亦是强分耳。赤白二种。一入气分。一入血分。故时用上之。张仲景用桃仁汤。治下痢便脓血。取赤石脂之重涩。入下焦血分而固脱。干姜之辛温暖下焦气分而补虚。粳米之甘温。佐石脂干姜而润肠胃也。
赤畏(芫花)恶(大黄松脂)白畏(黄芩甘草黄连)恶(松脂)
温性药品
阳起石
内容:(凡入药烧后水用之。凝白者佳。亦有用烧酒浸过。同樟脑入罐升炼取粉用者。)【气味】
咸微温无毒。
【主治】
男子妇人下部虚冷。肾气乏绝。子脏久寒。右肾命门气分药也。下焦虚寒者宜用之。须水飞用之。凡石药冷热皆有毒。务宜斟酌。即用亦非久服之药。
温性药品
紫菀
内容:(凡使先去须。有白如练色者。号白羊须草。自然不同。去头及土用。东流水洗净。以蜜浸一宿。至明拴火上焙干用。一两用蜜二分。)【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至蛊毒痿。安五脏。疗咳吐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
补不足。小儿惊痫。治尸疰。补虚下气。劳气虚热。百邪鬼魅。调中消痰。止渴润肌肤。添骨髓。益脉气。主息贲。
恶(天雄瞿麦本雷丸远志)畏(茵陈)
温性药品
苍耳子
内容:(入药炒熟捣去刺用。或酒拌蒸过用。)【气味】
甘温有小毒。又曰甘无毒。
【主治】
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膝痛。久服益气。治肝热明目。治一切风气。填髓。暖腰脚。治瘰疮疥及瘙痒。炒香浸酒服。去风补益。
忌(猪肉马肉米泔害人)
温性药品
刘寄奴
内容:(凡采得去茎叶只用实。以布拭去薄壳令净。拌酒蒸从巳至申。曝干用。)【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破血下胀。多服令人下痢。下血止痛。治产后余疾。止金疮血极效。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水泻。小儿尿血。新者研末服。
温性药品
豆蔻
内容:(即草果。)【气味】
辛温涩无毒。又大辛热。阳也。浮也。入足太阴阳明经。
【主治】
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下气。止霍乱一切冷气。消酒毒。调中补胃。健脾消食。去客寒心与胃痛。治瘴疠寒疟。伤暑吐下。泄痢。噎膈。反胃。痞满。吐酸痰饮积聚。妇人恶阻带下。除寒燥湿。开郁破气。杀鱼肉毒。制丹砂。然豆蔻治病。取其辛热浮散。
能入太阴阳明。除寒燥湿。开郁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岚烟瘴。饮啖酸咸。脾胃常多寒湿郁滞之病。故食料必用与之相宜。然过多亦能助脾热伤肺损目。或云与知母同用。治瘴疟寒热。取其一阴一阳无偏胜之害。盖草果治太阴独胜之寒。知母治阳明独胜之火。
温性药品
款冬花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邪邪气。消渴喘息呼吸。疗肺气心促急热劳咳连连不绝。涕唾稠粘。肺痿肺痈吐脓血。润心肺。益五脏。除烦消痰。洗肝明目。及中风等疾。
本经主咳。古方用为温肺治嗽之最。
恶(皂荚硝石玄参)畏(贝母辛夷麻黄黄黄芩连翘青葙)
温性药品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气浓味薄。升也阳也。足太阳本经药。
【主治】
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长肌肤。悦颜色。辟雾露。润泽。疗风邪曳金疮。可作沐药面脂。治一百六十种恶风鬼疰。流入腰痛冷。能化小便。通血。去头风。治皮肤疵酒粉刺痫疾。治太阳头痛巅顶痛。大寒犯脑。痛连齿颊。头面身体皮肤风湿。督脉为病。脊强而厥。治痈疽。排脓。内塞。夫本乃太阳经风药。其气雄壮。
寒气郁于本经头痛必用之药。颠顶痛非此不能除。与木香同用。治雾露之清邪中于上焦。与白芷同作面脂。既治风又治湿。亦各从其类也。
恶(茹)畏(青葙子)
温性药品
补骨脂
内容:(俗名为破故纸。)【气味】
辛大温无毒。
【主治】
五痨七伤。男子腰疼。时冷。妇人血气。堕胎。兴阳事。明耳目。治肾泄。通命门。敛精神。其性属火。收敛神明。能使心胞络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故元阳坚固。骨髓充实。涩以治脱之义也。然又言故纸能补脾者。非补脾也。凡人肾气虚弱。则阳气衰劣。不能熏蒸脾胃。脾胃气寒。则令人胸膈痞塞。不进饮食。迟于运化。遂或腹胁虚胀。或呕吐痰涎。
或肠鸣泄泻。譬如鼎釜之物。若无火力。虽终日不熟。济生二神丸。治脾胃虚寒。用破故纸补肾。肉豆蔻补脾。脾肾互交。故纸补肾即所以补脾也。
温性药品
忍冬
内容:(即金银花。)【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止气下热毒血痢水泄。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茎叶及花功用皆同。昔人称其治风湿胀。解痢逐尸为要药。而后世不复知用。后世称其消肿散毒治疮为要药。
而昔人并未言及。古今之理。固不一辙。而推究各极其妙。古今之揆一也。
温性药品
使君子
内容:【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小儿五疳小便白浊。杀虫。疗泻痢。健脾胃。除虚热。诸药杀虫者。多是辛苦。唯使君子榧子甘而杀虫。俗谓杀虫殆尽无消食。孰知树有蠹。屋有蚁。国有盗。福耶祸耶。(服之忌饮热茶。)
温性药品
五倍子
内容:【气味】
酸咸平无毒。乃虫食之津液结成者。其味酸咸。
【主治】
能敛肺止血。化痰止渴收汗。其气寒。能散热毒疮肿。其性收。能除泄痢湿烂。凡黄昏咳嗽。乃火气浮入肺中。不宜用凉剂。唯五味五倍能敛而降之也。百药煎其功与五倍子不异。但经酿过。其体轻虚。其性浮收。且味带余甘。治上焦心肺咳嗽痰饮热渴诸病。
温性药品
诃子
内容:(梵言诃黎勒。凡用以酒浸后蒸一伏时。刀削去皮。取肉锉焙。用核则去肉。)【气味】
苦温无毒。又苦酸平苦重酸轻味浓。阴也降也。
【主治】
冷气心腹胀满。下食。破胸膈结气。通利津液。止水道。黑髭发。下宿物。止肠久泄。赤白痢。消痰下气。化食开胃除烦。治水调中。止呕吐霍乱。心腹虚痛。奔豚肾气。
肺气喘急。五膈气。肠风泻血。崩中带下。怀孕漏胎。及胎动欲生。胀闷气喘。并患痢人肛门急痛。产妇阴痛。和蜡烧烟熏之及煎汤熏洗。治痰嗽咽喉不利。含三数枚殊胜。实大肠。敛肺降火。诃子同乌枚五倍子用则收敛。同橘皮浓朴用则下气。同人参用则能补肺治咳嗽。东垣云。嗽药不用者非矣。但咳嗽未久者不可骤用。
温性药品
芫花
内容:【气味】
苦温有大毒。
【主治】
凡人饮有五。症由内啜水浆。外受湿气。郁蓄而为留饮。流于肺则为支饮。令人喘咳寒热。吐沫背寒。流于肝则为悬饮。令人咳唾痛引缺盆两胁。流于心下则为伏饮。令人胸满呕吐。寒热眩晕。流于肠胃则为痰饮。令人腹鸣吐水。胸胁支满。或作泄泻。忽肥忽瘦。
流于经络则为溢饮。令人沉重注痛。或作水气腑肿。芫花之性。逐水泄湿。能直达水饮窠囊隐僻之处。经所谓开鬼门洁净府之法也。但其性甚猛捷。不可轻用损人真元也。
温性药品
益母草
内容:(根茎花叶。)【气味】
微苦甘。俱可入药同用。白花者入气分。紫花者入血分。
【主治】
明目益精。调经益产。肿毒疮疡。胎漏产难。胎衣不下。但根茎花叶专于行血。而子则行中有补也。
温性药品
紫石英
内容:(凡入丸散用火醋淬七次。碾末。水飞过。晒干入药。)【气味】
甘温无毒。入手少阴足厥阴血分药也。
【主治】
心腹咳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久服温中。轻身延年。
疗上气心腹痛。寒热邪气结气。补心气不足。定惊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散痈肿。令人悦泽。养肺气。治惊痫蚀脓。紫石英上能镇心重以去怯也。下能益肝。湿以去枯也。心生血。肝藏血。其性暖而补。故心神不安。肝血不足。及女子血海虚寒不孕者宜之。别录言其补心气。甄权言其养肺者。殊昧气阳血阴营卫之别。惟本经所言诸证甚得此理。
畏(扁青附子)恶(甲黄连)
温性药品
橘核仁
内容:(凡用须以新瓦焙香。去壳取仁。研碎入药。)【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橘核入足厥阴与青皮同功。故治腰痛溃疝在下之病。不独取象于核。和济局方。治诸疝痛及内溃卵肿偏坠。或硬如石。或肿至溃。有橘核丸用之有效。
温性药品
金樱子
内容:【气味】
咸涩平无毒。
【主治】
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久服令人耐寒轻身。又止遗泄。取其温且涩也。世人待红熟时。取汁熬膏。味甘全断涩味。都全失本性。大误也。惟当取半黄者。干捣末用之。若无故而服之以取快欲则不可。若精气不固者。服之何咎之有。
温性药品
大蓟根
内容:【气味】
甘温无毒。又曰有毒。
【主治】
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令人肥健。捣根绞汁服半升。主崩中血下立瘥。
叶治肠痈腹脏瘀血。作运扑损。生研酒并小便任服。又恶疮疥癣同盐研之。
温性药品
小蓟根
内容:【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养精保血。破宿血。生新血。暴下血血崩。金疮出血呕血等。绞取汁温服。作煎和糖。合金疮及蜘蛛蛇蝎毒。服之亦佳。治热毒风并胸膈烦闷。开胃下食。退热补虚损。苗去烦热。生研汁服。作菜食除风热。夏月热烦不止。捣汁半升服之瘥。小蓟力微。只可退热。
不似大蓟能健养下气也。大小蓟皆能破血。但大蓟兼疗痈肿。而小蓟专主血。不能消肿也。
温性药品
莪术
内容:(酒醋浸过。面包煨熟用良。)【气味】
辛温无毒。其色黑。能破气中之血。入气药中发诸香。
【主治】
虽为泄剂。亦能益气。所以大小七香丸集香丸散。皆因之以治气短不相接续也。
温性药品
狗脊
内容:【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腰脊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疗失溺不节。男女脚弱腰痛。风邪淋露。少气目暗。坚脊利俯仰。女子伤中关节重。男子女人毒风软脚。肾气虚弱。续筋骨。
补益男子。强肝肾。治风虚。
温性药品
蠡实
内容:(即马蔺子。凡入药。炒过用。治疝则以醋拌炒之。)【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皮肤寒热。胃中热气。风寒湿痹坚筋骨。令人嗜食。久服轻身。止心烦满。利大小便。长肌肤肥大。疗金疮血内流痈肿有效。妇人血气烦闷。产后血晕。并经脉不止。崩中带下。消一切疮疖。止鼻衄吐血。通小肠。消酒毒。治黄病。杀蕈毒。敷蛇虫咬。治小腹疝痛。腹内冷积水痢诸病。
【花实及根叶】
【主治】
去白虫。疗喉痹。多服令人溏泄。主痈疽恶疮。
温性药品
海带
内容:【气味】
寒咸无毒。
【主治】
妇人病及疗风下水。亦可催生。治瘿瘤结核功同海藻。
温性药品
晚蚕砂
内容:(晒干淘净再晒。可久收不坏。)【气味】
甘辛温无毒。
【主治】
肠鸣。热中消渴。风痹瘾疹。炒黄袋盛浸酒。去风缓诸节不随。皮肤顽痹。冷血瘀血。腰脚冷疼。及妇人血崩头风风赤眼。去风除湿。盖蚕属火。其性燥。燥能胜风去湿。故主疗风湿之病也。
温性药品
全蝎
内容:【气味】
甘辛平有毒。
【主治】
蝎产于东方。色青属木。足厥阴经药也。故治厥阴诸病。诸风掉眩。搐掣疟疾。寒热耳聋无闻。皆属厥阴风木。故东垣云。凡疝气带下。皆属于风。蝎乃活风要药。俱宜加而用之。
温性药品
郁李仁
内容:(先以汤浸去皮尖用。生蜜浸一宿。漉出阴干。研如膏用之。)【气味】
酸平无毒。阴中之阳。脾经气分药也。
【主治】
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肠中结气。关格不通。泄五脏膀胱急痛。
宣腰胯冷脓。消宿食。下气破癖气。下四肢水。酒服四十九粒。能泻结气。破血润燥。专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研和龙脑点赤眼。盖郁李仁又甘苦而润。其性降。故能下气利水。
温性药品

内容:(一名麦芽。)【气味】
咸温无毒。
【主治】
消食和中。破冷气。去心腹胀满。开胃。止霍乱。除烦闷。消痰饮。破症结。能催生落胎。补脾胃虚。宽肠下气。腹鸣者用之。麦谷芽粟
皆能消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其麦芽神曲二药。胃气虚人宜服之。以代戊己腐熟水谷。豆蔻缩砂乌梅木瓜芍药五味子为之使。但有积者能消化。无积而久服。则消人元气也。不可不知。若久服者。须同白术诸药兼用。则无害矣。
温性药品

内容:(一名谷芽。)【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温性药品
蜈蚣
内容:(采得真者。去头足并尾。以薄荷叶包。火煨用之。犯蜈蚣毒。以乌鸡粪或大蒜涂之立效。或以火气熏之亦效。或以蜘蛛吸之亦效。或以蛞蝓捣敷之亦效。)【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蛊毒。啖诸蛇虫鱼毒。疗心腹寒热积聚。治症癖。小儿惊痫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盖行而疾者。唯风与蛇。蜈蚣能制蛇。故亦能截风。盖厥阴经药也。故所主诸症多属厥阴。凡用取身扁而长。黑头赤足者为良。千足虫与蜈蚣相似。但头上有白肉。面并嘴俱尖。
若误用并犯其腥臭气。入脑致死。不可不慎。重选择之。
温性药品
炉甘石
内容:(此物点化为神药绝妙。九天三清俱尊之曰炉先生。非小药也。凡用以炭火红。童子小便淬七次。水洗净。研粉水飞过晒用。)【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止血消肿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同龙脑点治目中一切诸病。炉甘石阳明经药也。受金银之气。故治目病为要药。
温性药品
阳起石
内容:(凡入药烧后水用之。凝白者佳。又用火中赤。酒淬七次。研细水飞过日干。亦有用烧酒浸过。同樟脑入罐升炼取粉用者。)【气味】
咸微温无毒。
【主治】
崩中漏下。破子脏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痿不起。补不足。疗男子茎头寒。阴下湿痒。去臭汗。消水肿。久服不饥。令人有子。补肾气。精乏腰疼。膝冷湿痹。
子宫久冷。冷症寒瘕。止月水不定。治带下温疫冷气。补五劳七伤。补命门不足。散诸热肿。
温性药品
桃花石
内容:(出申州钟山县。似赤石脂。但舐之不着舌者是也。)【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大肠中冷脓血痢。久服令人肥悦能食。
温性药品
麦饭石
内容:(此石碎如棋子。炭火烧赤。投米醋中浸之。如此十次。研末筛细。入乳钵内用数入更碾五七日。要细腻如面极细方有效。若不细。涂之即极痛也。)【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一切痈疽发背。
温性药品
玄精石
内容:【气味】
咸温无毒。
【主治】
玄精石禀太阴之精。与盐同性。其气寒而不温。其味甘咸而降。同硫黄硝石。治上盛下虚。救阴助阳。有扶危拯逆之功。故铁瓮申先生来复丹用之。正取其寒以配硝硫之热。
开宝本草。言其性温误矣。故古方不见用。近世补药及伤寒多用之。其着者治伤寒正阳丹出汗也。
温性药品
硼砂
内容:【气味】
苦辛暖无毒。
【主治】
硼砂味甘微咸而气凉。色白而质轻。故能去胸膈上焦之热。素问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以甘缓之是也。其性能柔五金而去垢腻。故治噎膈积聚骨硬结核恶肉阴溃用之者。
取其柔物也。治痰热眼目障翳用之者。取其去垢也。
温性药品
玄明粉
内容:【气味】
辛甘无毒。沉也阴也。
【主治】
心热烦躁。并五脏宿滞症结。明目。退膈上虚热。消肿毒。大抵玄明粉其用有二。
去胃中之实热。荡肠中之宿垢。用此以代盆硝耳。神农本草言朴硝炼饵服之。轻身神仙。玄明传云。阴中有阳。能除一百二十种疾。盖因方士窜入之言。后人因此制为玄明粉。
炼多偏。佐以甘草。去其咸寒之毒。遇有三焦肠胃实热积滞。少年气壮者。量与服之。亦有速效。若脾胃虚冷。及阴虚火动者。服之是速其咎矣。
温性药品
蟾酥
内容:【气味】
甘辛温微毒。即蟾蜍眉间之白汁也。以油单纸裹眉裂之。酥出纸上。阴干用。真者轻浮。入口味甜。其汁不可入人目。令人赤肿目盲。急以紫草汁洗点即消。
【主治】
小儿疳积脑疳。治腰肾冷。并助阳气及疗虫牙齿缝出血。拔发背疔疮一切恶肿。
温性药品
石硫黄
内容:【气味】
酸温有毒。
【主治】
古方未有服饵硫黄者。本经所用。只于治疮蚀。攻积聚冷气脚弱等。而近世遂火炼治为常服丸散。观其治炼服食之法。殊无本源。非若乳石之有论议节度。故服之其效虽紧。
而其患更速。可不戒之。土硫黄辛热腥臭。只可治疥杀虫。不可服。
温性药品
长松根
内容:【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风血冷气宿疾。温中去风。治大风恶疾。眉发堕落。百骸腐溃。每以一两入甘草少许。水煎服旬日即愈。又解诸虫毒。补益长年。
温性药品
白头翁
内容:(一名野丈人。花子茎叶同。)【气味】
苦温无毒。气浓味薄。可升可降。阴中阳也。
【主治】
温疟狂。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腹痛。疗金疮鼻衄。止毒痢赤痢。腹痛。百节骨痛。项下瘤。一切风气。暖腰膝。明目消赘。
温性药品
山慈菇
内容:【气味】
甘微辛有小毒。
【主治】
痈肿疮瘰结核等。醋磨敷之。亦剥人面皮。除。主疔肿。攻毒。破皮。解诸毒蛊毒蛇虫狂犬咬。
温性药品
石蒜
内容:(一名一枝箭。蒜以根状名。箭以茎状名。又曰金灯花根。)【气味】
辛甘有小毒。
【主治】
敷贴肿毒。疔疮恶核。可水煎服取汗及捣敷之。及中溪毒者。酒煎半升服。取吐良。
温性药品
杜衡
内容:(即土细辛。)【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风寒咳逆。作浴汤香人衣体。止气奔喘促。消痰饮。破留血项间瘿瘤之疾。下气杀虫。古方吐药往往用杜衡者。非杜衡也。乃及已也。及已似细辛而有毒吐人。昔人多以及已当杜衡。杜衡当细辛。故尔错误也。杜衡则无毒不吐人。功虽不及细辛。而亦能散风寒。下气消痰行水破血也。
温性药品
三七根
内容:(一名金不换。)【气味】
甘微苦温无毒。
【主治】
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晕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此药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温味甘微苦。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与骐
竭紫相同。
温性药品
列当
内容:(一名草苁蓉根。与肉苁蓉极相类。刮去花。压扁以代肉者。功力殊劣。即列当。)【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男子五劳七伤。补腰肾。令人有子。去风血。煮酒浸酒服之。
温性药品
蘼芜
内容:(一名蕲。其叶似当归。其香似白。故有蕲江蓠之名。蓠草生江中。故又曰江蓠。)【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咳逆。定惊气。辟邪恶。除蛊毒鬼疰。去三虫。久服通神。主身中老风。头中久风风眩。作饮止泄泻。
【花】【主治】
入面脂用。
温性药品
藿香叶
内容:【气味】
辛微温无毒。浮而升。阳也。可升可降。入手足太阴经。
【主治】
风水毒肿。去恶气。止霍乱心腹痛。脾胃吐逆为要药。助胃气。开胃口。进饮食。
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芳香之气助脾胃。故藿香能止呕逆进饮食。乃手足太阴之药。故入顺气乌药散则补肺。入黄四君子汤则补脾也。
温性药品
山柰根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风虫牙痛。入合诸香用。
温性药品
排草香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辟臭。去邪恶气。
温性药品
野菊
内容:(一名苦薏。生泽畔。茎如马兰。花如菊。菊甘而薏苦。处处原野极多。与菊无异。但叶薄而尖。多花小而蕊多如蜂窠状。)【根叶茎花】【气味】
苦辛温有小毒。
【主治】
痈肿疔毒瘰眼息。
温性药品
泽兰
内容:(凡用大小泽兰。细锉。以绢袋盛悬于屋南畔角上令干用。)【气味】
苦微温无毒。
【主治】
金疮痈肿疮脓。兰草泽兰气。香而温。味辛而散。阴中之阳。足太阴厥阴经药也。
脾喜芳香。肝宜辛散。脾气舒。则三焦通利而正气和。肝郁散。则荣卫流行而病邪解。兰草走气道。故能利水道。除痰癖。杀蛊辟恶。而为消渴良药。泽兰走血分。故能治水肿。涂痈毒。破瘀血。消症瘕。而为妇人要药。虽是一类。而功用稍殊。正如赤白茯苓芍药补泻皆不同也。
温性药品
水苏
内容:(一名龙脑薄荷。)【茎叶】【气味】
辛微温无毒。
【主治】
水苏之功。专于理血下气。清肺辟恶消谷。故太平和济局方。治吐血衄血唾血咳血下血血淋口臭口苦口甜喉腥邪热诸病。有龙脑薄荷丸。方药多不录。用治血病果有殊效。
温性药品
由跋
内容:(是虎掌新根。大干半夏一二倍。四畔未有子牙。其宿根即虎掌也。)【气味】
辛苦温有毒。
【主治】
毒肿结热。
温性药品
凤仙
内容:(一名急性子。)【子】【气味】
微苦温有小毒。
【主治】
产难积块噎膈。下骨哽。透骨通窍。凤仙子其性急速。故能透骨软坚。庖人烹鱼肉。硬者投数粒即易软烂。是其验也。缘其透骨。最能损齿。与玉簪根同。凡服者不可着齿。
多用亦戟人咽。
温性药品
木藜芦
内容:【气味】
苦平温有毒。
【主治】
疥癣杀虫。
温性药品
木鳖子仁
内容:【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折伤。消结肿恶疮。生肌止腰痛。除粉刺。妇人乳痈。肛门肿痛。醋磨消肿毒。治疳积痞块。利大肠泻痢痔瘤瘰。
温性药品
降真香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烧之辟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小儿带之。辟邪恶气。疗折伤金疮。止血定痛。消肿生肌。
温性药品
樟脑
内容:(释名韶脑。)【气味】
辛热无毒。
【主治】
通关窍。利滞气。治中恶邪气。霍乱心腹痛。寒湿香港脚。疥癣风瘙龋齿。杀虫辟毒。着鞋中去香港脚。盖樟脑纯阳。与焰硝同性。水中生火。其焰益炽。今丹炉及烟火家多用之。辛热香窜。禀龙火之气。去湿杀虫。此其所长。故烧烟熏衣筐席箪。能辟壁虱虫蛀。
温性药品
阿芙蓉
内容:(俗作鸦片。)【气味】
酸涩温微毒。
【主治】
泻痢脱肛不止。能涩丈夫精气。今人房中术用之。京师售一粒金丹。云通治百病。
皆方伎家之术耳。
温性药品

内容:【小麦曲】【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消谷止痢。平胃气。消食痔。治小儿食痫。调中下气。开胃。疗脏腑中风寒。主霍乱心膈气痰逆。除烦破症结。补虚去冷气。除肠胃中塞不下食。令人有颜色。落胎并下鬼胎。止河鱼之疾。
【大麦曲】【气味】
同前。
【主治】
消食和中。下生胎。破血。取五升。以水一斗煮三沸。分五服。其子如糜。令母肥盛。
【面曲米曲】【气味】
同前。
【主治】
消食积酒积糯米积。研末酒服立愈。余功同小麦曲。
温性药品
饴糖
内容:(释名饧音徐。糖之清者曰饴。稠者曰饧。色紫类琥珀者。方中谓之胶饴。干枯者名饧。方家用饴。乃云胶饴。是湿糖如浓蜜者。其宁结及牵白者饧糖不入药用。)【气味】
甘大温无毒入太阴经。
【主治】
补虚乏。止渴去血。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治吐血。消痰润肺止嗽。健脾胃。补中。打损瘀血者熬焦酒服能下恶血。又伤寒大毒嗽。于蔓菁薤汁中煮一沸。顿服之良。
脾弱不思食人。少用能和胃气。亦用和药。解附子草为头毒。古方建中汤多用之。糖与酒皆用米。而饴居上品。酒居中品。是糖以和润为优。酒以醺乱为劣。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饴之甘以缓中也。饴乃脾经气分药也。甘能补脾之不足。
温性药品
血余
内容:(头上曰发。属足少阴阳明。耳前曰鬓。属手足少阳。目上曰眉。属手足阳明。唇上曰髭。属手阳明。颏下曰须。属足少阴阳明。两颊曰髯。属足少阳。其经气血盛则美而长。气多血少则美而短。气少血多。则少而恶。气血俱少。则其处不生。气血俱热。则黄而赤。气血俱衰。则白而落。
【气味】
苦微温无毒。
【主治】
咳嗽五淋大小便不通。小儿惊痫。止血。鼻衄烧灰吹之立已。烧灰疗转胞小便不通。赤白痢。哽噎。痈肿。疔肿骨疽杂疮。消瘀血。补阴甚捷。发乃血余。故能治血病。补阴。疗惊痫。去心窍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