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本草害利>〔温脾次将〕

〔温脾次将〕

乌药:〔害〕辛温,散气之品。病属气血虚,而内热者忌之。时医多以香附同用,治女子一切气病。然有虚实寒热,冷气暴气,用之固宜;虚气热气,用之贻害。故妇人月事先期,小便短赤,及咳嗽、内热、口渴、口干、舌苦,不得眠,一切阴虚内热之病,皆不宜服。
〔利〕入肺、脾、胃、膀胱,通温三焦,辛温芳馥,下气温中,治膀胱冷气攻冲,胸腹积停为痛,天行疫瘴,鬼犯虫伤。
〔修治〕八月采,根有车毂纹,形如连珠,天台者香白,不及南海之力大,酒浸一宿炒,亦有研用者。
藿香:〔害〕芳烈升阳,虽能止呕,治吐逆,若胃热作呕,法并禁用。中焦火盛,及阴虚火旺,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并禁。
〔利〕辛微温,温中开胃,行气止呕,禀清和芳烈之气,治心腹绞痛,霍乱吐泻,为脾肺达气要药。梗达气为长,而芳烈逊之。
〔修治〕出交广,方茎有节叶,微似茄叶,古惟用叶。今枝梗亦用,因叶多伪也。六七月采,晒干,乃芬香。
益智仁:〔害〕其气芳香,惟性本燥热,病属血燥有热,而崩带遗浊者,皆当忌之。凡呕吐由于热,而不因于寒;气逆由于怒,而不由于虚;小便余沥,由于水涸精亏内热,而不由于肾气虚寒;泄泻由于湿火暴注,而不由于气虚肠滑;法并忌用。
〔利〕补肾扶脾胃,温中进饮食,摄涎唾,缩小便,安心神,止遗浊。辛能开散,使郁结宣通,行阳退阴之药也。
〔修治〕出岭南,形如枣核,取仁盐水炒。五六月熟,其子如笔头,两头尖,长七八分。
砂仁:〔害〕辛窜性燥,血虚火炎者勿用。胎妇多服耗气,必致难产。凡腹痛属火,泄泻得之暑热;胎动由于血热;滞下由于湿热;上气咳逆,由于火冲迫肺,而不由于寒气所滞;皆须详察鉴别。误则有损无益,宜慎之。
〔利〕芳香归脾,辛能润肾,下气化食,治心疼欲呕,开脾胃要药,和中气正品。若肾气不归元,非此向导不济,胎喜疏利,故主之。阳春砂仁,即缩砂仁,其性同,而长于开胃。砂仁壳力缓。
〔修治〕出岭南,七八月采,炒去衣,研入药。
白蔻仁:〔害〕辛热燥烈,流行三焦,凡呕吐不因于寒及阳虚者,皆不得入。如火升作呕,因热腹痛气虚诸症,法咸忌用。
〔利〕辛温,入脾胃,通温三焦,宽中气滞,温中除吐逆,开胃消饮食,治疟症,除目翳。
蔻壳力稍逊。
〔修治〕番舶来者良,去衣微焙研细用。
米谷:甘平,得天地中和之气,平和五脏,补益气血,除烦清热,利便止渴,是无害于病症。
惟患霍乱之后,忌粥及米饭。有早中晚者,得金气,多性凉,尤能清热。
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新粳热,陈粳凉,糯温,陈廪平。
除霍乱症外,余皆有益于人,而无损也。
焦谷芽:甘温消食,与麦芽同功,而性不损元。温中偏长,为消食建脾,开胃和中之要药。生谷芽,长于开胃。
蜀椒:〔害〕纯阳之气,虽除寒湿,散风邪,然肺胃素有火热,或咳嗽生痰,或大肠积热下血,咸不宜用。凡泄泻由于火热暴注,而非积寒虚冷者忌之。阴痿脚弱,由于精血耗竭,而非命门火衰虚冷所致者,不宜入下焦药用。一切阴虚阳盛,火热冲上,头目肿痛,齿浮口疮,衄血耳聋,咽痛舌赤,消渴、肺痿、咳嗽、咯血、吐血等症,法所咸忌。阴虚火旺之人,在所大忌。
诜曰∶五月食椒,损气伤心,令人多忘。
别录曰∶大热多食,令人乏气喘促。闭口椒有毒,能杀人。
〔利〕辛热,入脾、肺、右肾、命门,温脾胃而击三焦之冷滞,补元阳而荡六腑之沉寒。
燥湿发汗,消食除胀;治肾气上逆,能导火归元;止呕吐泻利,消痰饮水肿,通血脉而消痿痹,行肢节而健机关,破症瘕,安蛔虫,虫闻椒即伏。
椒禀纯阳之性,乃除寒湿,散风邪,温脾胃,暖命门之要药。
椒目苦辛少毒,善消水胀肿满定喘,可塞耳聋。塞耳聋者,通关补肾之功也。
〔修治〕蜀产,肉浓皮皱,为川椒,比秦椒略小。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捣去里面黄壳,取红用,名椒红,得盐良。中其毒者,用凉水麻仁浆解之。
秦椒,俗名花椒。比川椒味短,纹低,禁忌俱同川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