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本草纲目(五)>谷之四

谷之四

内容:(造酿类二十九种)
大豆豉
内容:(《别录》中品)【释名】时珍曰∶按∶刘熙《释名》云∶豉,嗜也。调和五味,可甘嗜也。许慎《说文》谓豉为配盐幽菽者,乃咸豉也。
【集解】弘景曰∶豉出襄阳、钱塘者香美而浓,入药取中心者佳。
藏器曰∶蒲州豉味咸,作法与诸豉不同,其味烈。陕州有豉汁,经年不败,入药并不如今之豉心,为其无盐故也。
诜曰∶陕府豉汁,甚胜常豉。其法以大豆为黄蒸,每一斗,加盐四升,椒四两,春三日、夏二日、冬五日即成。半熟加生姜五两,既洁净且精也。时珍曰∶豉,诸大豆皆可为之,以黑豆者入药。有淡豉、咸豉,治病多用淡豉汁及咸者其中心者,非剥皮取心也。此说见《外台秘要》。造淡豉净,水浸一宿沥干,蒸熟取出摊席上,候微温蒿覆。
取晒簸净,以水拌干湿得所,以汁出指间为准。安瓮中,筑实,桑叶盖浓三寸,密封泥,于日中晒七日,取出,曝一时,又以水拌入瓮。如此七次,再蒸过,摊去火气,瓮收筑封即成矣。造咸豉法∶用大豆一斗,水浸三日,淘蒸摊
,候上黄取出簸净,水淘晒干。每四斤,入盐一斤,姜丝半斤,椒、橘、苏、茴、杏仁拌匀,入瓮。上面水浸过一寸,以叶盖封口,晒一月乃成也。造豉汁法∶十月至正月,用好豉三斗,清麻油熬令烟断,以一升拌豉蒸过,摊冷晒干,拌再蒸,凡三遍以白盐一斗捣和,以汤橘丝同煎,三分减一,贮于不津器中,香美绝胜也。有麸豉、瓜豉、酱豉诸品皆可为之,但充食品,不入药用也。
淡豉【气味】苦,寒,无毒。
思邈曰∶苦、甘,寒,涩。得醯良。
杲曰∶阴中之阴也。
【主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杀六畜胎子诸毒(《别录》)。治时疾热病发汗。熬末,能止盗汗,除烦躁。生捣为丸服,治寒热风,胸中生疮。煮服,治血痢腹痛。研涂阴茎生疮(《药性》)。治疟疾骨蒸,中毒药蛊气,犬咬(大明)。下气调中,治伤寒温毒发
呕逆(时珍。《千金》治温毒黑膏用之)。
蒲州豉【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解烦热热毒,寒热虚劳,调中发汗,通关节,杀腥气,伤寒鼻塞。陕州豉汁∶亦除烦热(藏器)。
【发明】弘景曰∶豉,食中常用。春夏天气不和,蒸炒以酒渍服之至佳。依康伯法,先以醋、酒溲蒸曝燥,麻油和,再蒸曝之,凡三过,末椒、姜治和进食,大胜今时油豉也。
患脚人,常将渍酒饮之,以滓敷脚,皆瘥。
颂曰∶古今方书用豉治病最多,江南人善作豉,凡得时气,即先用葱豉汤服之取汗,往往便瘥也。
时珍曰∶陶说康伯豉法,见《博物志》,云原出外国,中国谓之康伯,乃传此法之姓名耳。其豉调中下气最妙。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既经蒸
,故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能吐,得酒则治风,得薤则治痢,得蒜则止血,炒熟则又能止汗,亦麻黄根节之义也。
【附方】旧三十一,新一十九。
伤寒发汗∶颂曰∶葛洪《肘后方》云∶伤寒有数种,庸人卒不能分别者,今取一药兼疗之。凡初觉头痛身热,脉洪,一、二日,便以葱豉汤治之。用葱白一虎口,豉一升,绵裹,水三升,煮一升,顿服。不汗更作,加葛根三两;再不汗,加麻黄三两。《肘后》又法∶用葱汤煮米粥,入盐豉食之,取汗。又法∶用豉一升,小男溺三升,煎一升,分服取汗。
伤寒不解,伤寒汗出不解,已三、四日,胸中闷恶者∶用豉一升,盐一合,水四升,煮一升半,分服取吐,此秘法也。(《梅师方》)。
辟除温疫∶豉和白术浸酒,常服之。(《梅师》)。
伤寒懊,吐下后心中懊
,大下后身热不去,心中痛者,并用栀子豉汤吐之∶肥栀子十伤寒余毒,伤寒后毒瓦斯攻手足,及身体虚肿∶用豉五合微炒,以酒一升半,同煎五七沸,任性饮之。(《简要济众》)。
伤寒目翳∶烧豉二、七枚,研末吹之。(《肘后》)。
伤寒暴痢∶《药性论》曰∶以豉一升,薤白一握,水三升,煮薤熟,纳豉更煮,色黑去豉血痢不止∶用豉、大蒜等分。杵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下。(王氏《博济》)。
血痢如刺∶《药性论》曰∶以豉一升,水渍相淹,煎两沸,绞汁顿服。不瘥再作。
赤白重下∶葛氏∶用豆豉熬小焦,捣服一合,日三。或炒焦,以水浸汁服,亦验。《外台》∶用豉心(炒为末)一升,分四服,酒下,入口即断也。
脏毒下血∶乌犀散∶用淡豉十文,大蒜二枚(煨)。同捣丸梧子大。煎香菜汤服二十丸,日二服,安乃止,永绝根本,无所忌。庐州彭大祥云∶此药甚妙,但大蒜九蒸乃佳,仍以冷齑小便血条∶淡豆豉一撮。煎汤空腹饮。或入酒服。(危氏《得效方》)。
疟疾寒热∶煮豉汤饮数升,得大吐即愈。(《肘后方》)。
小儿寒热,恶气中人∶以湿豉研丸鸡子大,以摩腮上及手足心六、七遍,又摩心、脐上,旋盗汗不止∶诜曰∶以豉一升微炒香,清酒三升渍三日,取汁冷暖任服。不瘥更作,三两剂即止。
喘痰积∶凡天雨便发,坐卧不得,饮食不进,乃肺窍久积冷痰,遇阴气触动则发也。
用此一服即愈,服至七、八次,即出恶痰数升,药性亦随而出,即断根矣∶用江西淡豆豉一两,蒸捣如泥,入砒霜末一钱,枯白矾三钱,丸绿豆大。每用冷茶、冷水送下七丸,甚者九丸,小儿五丸,即高枕仰卧。忌食热物等。(《皆效方》)。
风毒膝挛,骨节痛∶用豉心、五升,九蒸九曝,以酒一斗浸经宿,空心随性温饮。(《食医心镜》)。
手足不随∶豉三升,水九升,煮三升,分三服。又法∶豉一升微熬,囊贮渍三升酒中三宿。温服,常令微醉为佳。(《肘后》)。
头风疼痛∶豉汤洗头,避风取瘥。(孙真人方)。
卒不得语∶煮豉汁,加入美酒,服之。(《肘后》)。
喉痹不语∶煮豉汁一升,服,覆取汗,仍着桂末于舌下,渐咽之。(《千金》)。
咽生息肉∶盐豉和捣涂之。先刺破出血乃用,神效。(《圣济总录》)。
口舌生疮,胸膈疼痛者∶用焦豉末,含一宿即瘥。(《圣惠方》)。
舌上血出,如针孔者∶豉三升,水三升,煮沸。服一升,日三服。(葛氏方)。
堕胎血下烦满∶用豉一升,水三升,煮三沸,调鹿角末服方寸匕。(《子母秘录方》)。
妊娠动胎∶豉汁服妙。(华佗方也。同上)。
妇人难产,乃儿枕破与败血裹其子也,以胜金散逐其败血,即顺矣∶用盐豉一两,以旧青小儿胎毒∶淡豉煎浓汁,与三、五口,其毒自下。又能助脾气,消乳食。(《圣惠》)。
小儿乳∶用咸豉七个(去皮),腻粉一钱,同研,丸黍米大。每服三、五丸,藿香汤下小儿丹毒,作疮出水∶豉炒烟尽为末,油调敷之。(姚和众方)。
小儿头疮∶以黄泥裹,煨熟取研,以菜油调敷之。(《胜金》)。
发背痈肿,已溃、未溃∶用香豉三升,入少水捣成泥,照肿处大小作饼,浓三分。疮有孔,勿覆孔上。铺豉饼,以艾列于上灸之。但使温温,勿令破肉。如热痛,即急易之,患当减一切恶疮∶熬豉为末,敷之,不过三、四次。(出杨氏《产乳》)。
阴茎生疮,痛烂者∶以豉一分,蚯蚓湿泥二分,水研和涂上,干即易之。禁热食、酒、蒜、芥菜。(《药性论》)。
蠼尿疮∶杵豉敷之。良。(《千金》)。
虫刺螫人∶豉心嚼敷,少顷见豉中有毛即瘥。不见再敷,昼夜勿绝,见毛为度。(《外台》)。
蹉跌破伤筋骨∶用豉三升,水三升,渍浓汁饮之,止心闷。(《千金》)。
殴伤瘀聚,腹中闷满∶豉一升,水三升,煮三沸,分服。不瘥再作。(《千金》)。
解蜀椒毒∶豉汁饮之。(《千金方》)。
中牛马毒∶豉汁,和人乳频服之,效。(《卫生易简》)。
小蛤蟆毒,小蛤蟆有毒,食之令人小便秘涩,脐下闷痛,有至死者∶以生豉一合,投新汲中酒成病∶豉、葱白各半升,水二升,煮一升,顿服。(《千金方》)。
服药过剂,闷乱者∶豉汁饮之。(《千金》)杂物眯目不出∶用豉三、七枚,浸水洗目,视之即出。(《总录方》)。
刺在肉中∶嚼豉涂之。(《千金方》)。
小儿病淋∶方见蒸饼发明下。
肿从脚起∶豉汁饮之,以滓敷之。(《肘后方》)。
豆黄
内容:(《食疗》)【校正】原附大豆下,今分出。
【释名】时珍曰∶造法∶用黑豆一斗蒸熟,铺席上,以蒿覆之,如酱法,待上黄,取出晒干,捣末收用。
【气味】甘,温,无毒。
诜曰∶忌猪肉。
【主治】湿痹膝痛,五脏不足气,胃气结积,壮气力,润肌肤,益颜色,填骨髓,补虚损,能食,肥健人。以炼猪脂和丸,每服百丸,神验秘方也。肥人勿服(诜。出《延年秘录》方)。生嚼涂阴痒汗出(时珍)。
【附方】新二。
脾弱不食,饵此当食∶大豆黄二升,大麻子三升。熬香,为末。每服一合,饮下,日四、五服,任意。(《千金方》)。
打击青肿∶大豆黄为末,水和涂之。(《外台秘要》)。
豆腐
内容:(《日用》)【集解】时珍曰∶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造法∶水浸
碎,滤去滓,煎成,以盐卤汁或山矾叶或酸浆、醋淀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内,以石膏末收者。大抵得咸、苦、酸、辛之物,皆可收敛尔。其面上凝结者,揭取晾干,名豆腐皮,入馔甚佳也。
【气味】甘、咸,寒,有小毒。原曰∶性平。
颂曰∶寒而动气。
瑞曰∶发肾气、疮疥、头风,杏仁可解。
时珍曰∶按∶《延寿书》云∶有人好食豆腐中毒,医不能治。作腐家言∶莱菔入汤中则腐不成。遂以莱菔汤下药而愈。大抵暑月恐有人汗,尤宜慎之。
【主治】宽中益气,和脾胃,消胀满,下大肠浊气(宁原)。清热散血(时珍)。
【附方】新五。
休息久痢∶白豆腐,醋煎食之,即愈。(《普济方》)。
赤眼肿痛有数种,皆肝热血凝也∶用消风热药服之。夜用盐收豆腐片贴之,酸浆者勿用。(《证治要诀》)。
杖疮青肿∶豆腐切片贴之,频易。一法∶以烧酒煮贴之,色红即易,不红乃已。(《拔萃方》)。
烧酒醉死,心头热者∶用热豆腐细切片,遍身贴之,贴冷即换之,苏省乃止。
陈廪米
内容:(《别录》下品)【释名】陈仓米(古名)、老米(俗名)、火米。
时珍∶有屋曰廪,无屋曰仓,皆官积也。方曰仓,圆曰,皆私积也。老亦陈也。火米有三∶有火蒸治成者,有火烧治成者,又有田火米,与此不同。
【集解】弘景曰∶陈廪米即粳米久入仓陈赤者。以廪军人,故曰廪尔。方中多用之。
人以作醋,胜于新粳米也。
藏器曰∶廪米,吴人以粟为良,汉地以粳为善。亦犹吴郑缟,贵远贱近之意。确论其功,粟当居前。
宗曰∶诸家注说不言是粳是粟,然二米陈者性皆冷,煎煮亦无膏腻,频食令人自利,与经说稍戾。
时珍曰∶廪米,北人多用粟,南人多用粳及,并水浸蒸晒为之,亦有火烧过治成者。
入仓陈久,皆气过色变,故古人谓之红粟红腐,陈陈相因也。
【气味】咸、酸,温,无毒。
藏器曰∶廪米热食即热,冷食即冷,假以火气也,体自温平。同马肉飧,发痼疾。
时珍曰∶廪米年久,其性多凉,但炒食则温尔,岂有热食即热者乎?
【主治】下气,除烦渴,调胃止泄(《别录》)。补五脏,涩肠胃(《日华》)。暖脾,去惫气,宜作汤食(士良)。炊饭食,止痢,补中益气,坚筋骨,通血脉,起阳道。以饭和酢捣封毒肿恶疮,立瘥。北人以饭置瓮中,水浸令酸,食之,暖五脏六腑之气。研取汁服,去卒心痛(孟诜)。宽中消食。多食易饥(宁原)。调肠胃,利小便,止渴除热(时珍)。
【发明】时珍曰∶陈仓米煮汁不浑,初时气味俱尽,故冲淡可以养胃。古人多以煮汁煎药,亦取其调肠胃、利小便、去湿热之功也。《千金方》治洞注下利,炒此米研末饮服者,亦取此义。《日华子》谓其涩肠胃,寇氏谓其冷利,皆非中论。
【附方】新五。
霍乱大渴,能杀人∶以黄仓米三升,水一斗,煮汁澄清饮,良。(《永类钤方》)。
反胃膈气,不下食者∶太仓散∶用仓米或白米,日西时以水微拌湿,自想日气如在米中。
次日晒干,袋盛挂风处。每以一撮,水煎,和汁饮之,即时便下。又方∶陈仓米炊饭焙研。
每五两入沉香末半两,和匀。每米饮服二、三钱。(《普济方》)。
诸般积聚∶太仓丸∶治脾胃饥饱不时生病,及诸般积聚,百物所伤。陈仓米四两,以巴豆梧子大。每姜汤服五丸,日二服。(《百一选方》)。
暑月吐泻∶陈仓米二升,麦芽四两,黄连四两(切),同蒸熟焙研为末,水丸梧子大。


内容:(《拾遗》)【释名】
【集解】时珍曰∶饭食,诸谷皆可为之,各随米性,详见本条。然有入药诸饭,不可类从者,应当别出。大抵皆取粳、、粟米者尔。
新炊饭【主治】人尿床,以热饭一盏,倾尿床处,拌与食之,勿令病者知。又乘热敷肿毒,良(时珍)。
寒食饭饭也。
【主治】灭瘢痕及杂疮,研末敷之(藏器)。烧灰酒服,治食本米饮成积,黄瘦腹痛者,甚效(孙思邈)。伤寒食复,用此饭烧研,米饮服二、三钱,效(时珍)。
祀灶饭【主治】卒噎,取一粒食之,即下。烧研,搽鼻中疮(时珍)。
盆边零饭【主治】鼻中生疮,烧研敷之(时珍)。
齿中残饭【主治】蝎咬毒痛,敷之即止(时珍)。
飧饭飧音孙,即水饭也。
【主治】热食,解渴除烦(时珍)。
荷叶烧饭【主治】浓脾胃,通三焦,资助生发之气(时珍)。
【发明】李杲曰∶易水张洁古枳术丸,用荷叶裹烧饭为丸。盖荷之为物,色青中空,象乎震卦风木。在人为足少阳胆同手少阳三焦,为生化万物之根蒂。用此物以成其化,胃气何由不上升乎?更以烧饭和药,与白术协力,滋养谷气,令胃浓不致再伤,其利广矣大矣。
时珍曰∶按∶韩《医通》云∶东南人不识北方炊饭无甑,类呼为烧,如烧菜之意,遂讹以荷叶包饭入灰火烧煨,虽丹溪亦未之辩。但以新荷叶煮汤,入粳米造饭,气味亦全也。
凡粳米造饭,用荷叶汤者宽中,芥叶汤者豁痰,紫苏汤者行气解肌,薄荷汤者去热,淡竹叶汤者辟暑,皆可类推也。
青精干石饭
内容:(宋《图经》)【释名】乌饭。
颂曰∶按∶陶隐居《登真隐诀》载∶太极真人青精干石饭法。音信。之为言飧也,谓以酒、蜜、药草辈溲而曝之也。亦作。凡内外诸书并无此字,惟施于此饭之名耳。陈藏器《本草》名乌饭。
【集解】颂曰∶《登真隐诀》载南烛草木名状,注见木部本条下。其作饭法∶以生白粳米一斛五斗舂治,淅取一斛二斗。用南烛木叶五斤,燥者三斤亦可,杂茎皮煮取汁,极令清冷,以溲米,米释炊之。从四月至八月末,用新生叶,色皆深;九月至三月,用宿叶,色皆浅,可随时进退其斤两。又采软枝茎皮,于石臼中捣碎。假令四、五月中作,可用十许斤熟舂,以斛二斗汤浸染得一斛也。比来只以水渍一、二宿,不必用汤,漉而炊之,初米正作绿色,蒸过便如绀色。若色不好,亦可淘去,更以新汁渍之。洒KT
皆用此汁,惟令饭作正青色乃止。高格曝干,当三蒸曝,每一燥辄以青汁溲令。每日可服二升,勿复血食。填胃此之谓也。
今茅山道士亦作此饭,或以寄远。重蒸过食之,甚香甘也。
藏器曰∶乌饭法∶取南烛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曝,米粒紧小,黑如珠,袋盛,可以适远方也。
时珍曰∶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之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耳。造者又入柿叶、白杨叶数十枝以助色,或又加生铁一块者,止知取其上色,不知乃服食家所忌也。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日进一合,不饥,益颜色,坚筋骨,能行(藏器)。益肠胃,补髓,灭三虫,久

内容:(《拾遗》)【释名】糜。
时珍曰∶粥字象米在釜中相属之形。《释名》云∶煮米为糜,使糜烂也。粥浊于糜,育育然也。浓曰,薄曰酏。
小麦粥【主治】止消渴烦热(时珍)。
寒食粥(用杏仁和诸花作之)【主治】咳嗽,下热气,调中(藏器)糯米、秫米、黍、米粥【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益气,治脾胃虚寒,泄痢吐逆,小儿痘疮白色(时珍)。
粳米、米、粟米、粱米粥【气味】甘,温、平,无毒。
【主治】利小便,止烦渴,养脾胃(时珍)。
【发明】时珍曰∶按∶罗天益《宝鉴》云∶粳、粟米粥,气薄味淡,阳中之阴也。所以淡渗下行,能利小便。韩
《医通》云∶一人病淋,素不服药。予令专啖粟米粥,绝去他味。旬余减,月余痊。此五谷治病之理也。又张耒《粥记》云∶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良。妙齐和尚说∶山中僧,每将旦一粥,甚系利害。如不食,则终日觉脏腑燥涸。盖粥能畅胃气,生津液也。大抵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寝食之间尔。故作此劝人每日食粥,勿大笑也。又《苏轼帖》云∶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此皆着粥之有益如此。诸谷作粥,详见本条。古方有用药物、粳、粟、粱米作粥,治病甚多。今略取其可常食者,集于下方,以备参考云。
赤小豆粥利小便,消水肿香港脚,辟邪疠。
绿豆粥解热毒,止烦渴。
御米粥治反胃,利大肠。
薏苡仁粥除湿热,利肠胃。
莲子粉粥健脾胃,止泄痢。
芡实粉粥固精气,明耳目。
菱实粉粥益肠胃,解内热。
栗子粥补肾气,益腰脚。
薯蓣粥补肾精,固肠胃。
芋粥宽肠胃,令人不饥。
百合粉粥润肺调中。
萝卜粥消食利膈。
胡萝卜粥宽中下气。
马齿苋粥治痹消肿。
油菜粥调中下气。
菜粥健胃益脾。
菠菜粥和中润燥。
荠菜粥明目利肝。
芹菜粥去伏热,利大小肠。
芥菜粥豁痰辟恶。
葵菜粥润燥宽肠。
韭菜粥温中暖下。
葱豉粥发汗解肌。
茯苓粉粥清上实下。
松子仁粥润心肺,调大肠。
酸枣仁粥治烦热,益胆气。
枸杞子粥补精血,益肾气。
薤白粥治老人冷利。
生姜粥温中辟恶。
花椒粥辟瘴御寒。
茴香粥和胃治疝。
胡椒粥、茱萸粥、辣米粥并治心腹疼痛。
麻子粥、胡麻粥、郁李仁粥并润肠治痹。
苏子粥下气利膈。
竹叶汤粥止渴清心。
猪肾粥、羊肾粥、鹿肾粥并补肾虚诸疾。
羊肝粥、鸡肝粥并补肝虚,明目。
羊汁粥、鸡汁粥并治劳损。
鸭汁粥、鲤鱼汁粥并消水肿。
牛乳粥补虚羸。
酥蜜粥养心肺。
鹿角胶入粥食助元阳,治诸虚。
炒面入粥食止白痢。
烧盐入粥食。止血痢
内容:(尺沼切《拾遗》)【校正】原附粟下,今分出。
【释名】糗(去九切)。
时珍曰∶以炒成,其臭香。故糗从臭,从炒省也。刘熙《释名》云∶糗,龋也。
饭而磨之,使龋碎也。
【集解】恭曰∶,蒸米、麦,熬过,磨作之。
藏器曰∶河东人以麦为之,北人以粟为之,东人以粳米为之,炒干饭磨成也。粗者为干糗粮。
米麦【气味】甘、苦,微寒,无毒。
藏器曰∶酸,寒。
【主治】寒中,除热渴,消石气(苏恭)。和水服,解烦热,止泄,实大肠(藏器)。炒米

内容:(《纲目》)【释名】粢。
时珍曰∶糕以黍、糯合粳米粉蒸成,状如凝膏也。单糯粉作者,曰粢。米粉合豆末、糖、蜜蒸成者曰饵。《释名》云∶粢,慈软也。饵,而也,相粘而也。扬雄《方言》云∶饵谓之糕,或谓之粢,或谓之KT
(音令),或谓之(音)。然亦微有分别,不可不知之也。
【气味】甘,温,无毒。
时珍曰∶粳米糕易消导。粢糕最难克化,损脾成积,小儿尤宜禁之。
【主治】粳糕∶养脾胃,浓肠,益气和中。粢糕∶益气暖中,缩小便,坚大便,效(时珍)。
【发明】时珍曰∶晚粳米糕,可代蒸饼,丸脾胃药,取其易化也。糯米粢,可代糯糊,丸丹药,取其相粘也。九日登高米糕,亦可入药。按∶《圣惠方》治山瘴疟有糕角饮∶九月九日取米糕角(阴干)半两,寒食饭二百粒,豉一百粒,独蒜一枚,恒山一两,以水二盏,浸【附方】新一。
老人泄泻∶干糕一两,姜汤泡化,代饭。(《简便方》)

内容:(《纲目》)【释名】角黍。
时珍曰∶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五月五日取粽尖,和截疟药,良(时珍)。
寒具
内容:(《纲目》)【释名】捻头(钱乙)、环饼(《要术》)、。
时珍曰∶寒具,冬春可留数月,及寒食禁烟用之,故名寒具。捻头,捻其头也。环饼,象环钏形也。,易消散也。服虔《通俗文》谓之,张揖《广雅》谓之KT,《楚辞》
谓之,《杂字解诂》谓之膏环。
【集解】时珍曰∶钱乙方中有捻头散,葛洪《肘后》有捻头汤,医书不载。按∶郑玄注《周礼》云∶寒具,米食也。贾思勰《要术》云∶环饼一名寒具,以水搜,入牛羊脂和作之,入口即碎。林洪《清供》云∶寒具,捻头也。以糯粉和面,麻油煎成,以糖食之。可留月余,宜禁烟用。观此,则寒具即今
子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钏之形,油煎食之。苏东坡《寒具诗》云∶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气味】甘、咸,温,无毒。
【主治】利大小便,润肠,温中益气(时珍)。
【附方】新二。
钱氏捻头散,治小儿小便不通∶用延胡索、苦楝子等分,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以捻头汤食前调下。如无捻头,滴油数点代之。(钱氏小儿方)。
血痢不止∶地榆晒研为末。每服二钱,掺在羊血上,炙热食之,以捻头煎汤送下。或以地
蒸饼
内容:(《纲目》)【释名】时珍曰∶按∶刘熙《释名》云∶饼者,并也,溲面使合并也。有蒸饼、汤饼、胡饼、索饼、酥饼之属,皆随形命名也。
【集解】时珍曰∶小麦面修治食品甚多,惟蒸饼其来最古,是酵糟发成单面所造,丸药所须,且能治疾,而本草不载,亦一缺也。惟腊月及寒食日蒸之,至皮裂,去皮悬之风干。
临时以水浸胀,擂烂滤过,和脾胃及三焦药,甚易消化。且面已过性,不助湿热。其以果菜、油腻诸物为馅者,不堪入药。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消食,养脾胃,温中化滞,益气和血,止汗,利三焦,通水道(时珍)。
【发明】时珍曰∶按∶《爱竹谈薮》云∶宋宁宗为郡王时,病淋,日夜凡三百起。国医罔措,或举孙琳治之。琳用蒸饼、大蒜、淡豆豉三物捣丸,令以温水下三十丸。曰∶今日进三服,病当减三之一,明日亦然,三日病除。已而果然。赐以千缗。或问其说。琳曰∶小儿何缘有淋,只是水道不利,三物皆能通利故尔。若琳者,其可与语医矣。
【附方】新六。
积年下血∶寒食蒸饼、乌龙尾各一两,皂角七挺(去皮酥炙),为末,蜜丸。米饮每服二十丸。(《圣惠方》)。
下痢赤白,治营卫气虚,风邪袭入肠胃之间,便痢赤白,脐腹痛,里急后重,烦渴胀满,不进饮食∶用干蒸饼(蜜拌,炒)二两,御米壳(蜜炒)四两,为末,炼蜜丸芡子大。
每服一丸,水一盏,煎化热服。(《传信适用妙方》)。
崩中下血∶陈年蒸饼,烧存性,米饮服二钱。
盗汗自汗∶每夜卧时,带饥吃蒸饼一枚,不过数日即止。(《医林集要》)。
一切折伤∶寒食蒸饼为末。每服二钱,酒下,甚验。(《肘后方》)。
汤火伤灼∶馒头饼烧存性,研末,油调涂敷之。(《肘后方》)。
女曲
内容:(《唐本》)【校正】原附小麦下,今分出。
【释名】子(音桓)、黄子。
时珍曰∶此乃女人以完麦罨成黄子,故有诸名。
【集解】恭曰∶女曲,完小麦为饭,和成罨之,待上黄衣,取晒。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消食下气,止泄痢,下胎,破冷血(苏恭)。
黄蒸
内容:(《唐本》)【校正】原附小麦下,今分出。
【释名】黄衣(苏恭)、麦黄。
时珍曰∶此乃以米、麦粉和罨,待其熏蒸成黄,故有诸名。
【集解】恭曰∶黄蒸,磨小麦粉拌水和成饼,麻叶裹,待上黄衣,取晒。
藏器曰∶黄蒸与子不殊。北人以小麦,南人以粳米,六、七月作之,生绿尘者佳。
时珍曰∶女曲蒸麦饭罨成,黄蒸磨米、麦粉罨成,稍有不同也。
【气味】
【主治】并同女曲(苏恭)。温补,能消诸生物(藏器)。温中下气,消食除烦(《日华》)。治食黄、黄汗(时珍)。
【附方】新一。
黄胆疾,或黄汗染衣,涕唾皆黄∶用好黄蒸二升,每夜以水二升,浸微暖,于铜器中,平旦绞汁半升饮之,极效。(《必效方》)

内容:(宋《嘉》)【释名】酒母。
时珍曰∶曲以米、麦包罨而成,故字从麦、从米、从包省文,会意也。酒非曲不生,故曰酒母。《书》云∶若作酒醴,尔惟曲。是矣。刘熙《释名》云∶曲,朽也,郁使生衣败朽也。
【集解】藏器曰∶曲,六月作者良。入药须陈久者,炒香用。
时珍曰∶曲有麦、面、米造者不一,皆酒醋所须,俱能消导,功不甚远。造大小麦曲法∶用大麦米或小麦连皮,井水淘净,晒干。六月六日磨碎,以淘麦水和作块,楮叶包扎,悬风处,七十日可用矣。造面曲法∶三伏时,用白面五斤,绿豆五升,以蓼汁煮烂。辣蓼末五两,杏仁泥十两,和踏成饼,楮叶裹悬风处,候生黄收之。造白曲法∶用面五斤,糯米粉一斗,水拌微湿,筛过踏饼,楮叶包挂风处,五十日成矣。又米曲法∶用糯米粉一斗,自然蓼汁和作圆丸,楮叶包挂风处,七七日晒收。此数种曲皆可入药。其各地有入诸药草及毒药者,皆有毒,惟可造酒,不可入药也。
小麦曲【气味】甘,温,无毒。
震亨曰∶麸皮曲∶凉,入大肠经。
【主治】消谷止痢(《别录》)。平胃气,消食痔,治小儿食痫(苏恭)。调中下气,开胃,疗脏腑中风寒(藏器)。主霍乱、心膈气、痰逆,除烦,破症结(孟诜)。补虚,去冷气,除肠胃中塞,不下食,令人有颜色(吴瑞)。落胎,并下鬼胎(《日华》)。止河鱼之腹疾(梁简文帝《劝医文》)。
大麦曲【气味】同前。
【主治】消食和中,下生胎,破血。取五升,以水一斗煮三沸,分五服,其子如糜,令母肥盛(时珍)。
面曲、米曲【气味】同前。
【主治】消食积、酒积、糯米积,研末酒服立愈。余功同小麦曲(时珍。出《千金》)。
【附方】旧五,新四。
米谷食积∶炒曲末,白汤调服二钱,日三服。
三焦滞气∶陈曲(炒)、莱菔子(炒)等分。每用三钱,水煎,入麝香小腹坚大如盘,胸满,食不能消化∶用曲末,汤服方寸匕,日三。(《千金》)。
水痢百起∶六月六日曲(炒黄)、马蔺子等分,为末,米饮服方寸匕。无马蔺子,用牛骨灰代之。(《普济方》)。
赤白痢下,水谷不消∶以曲熬粟米粥,服方寸匕,日四、五服。(《肘后方》)。
酒毒便血∶曲一块,湿纸包煨,为末。空心米饮服二钱,神效。
伤寒食复∶曲一饼,煮汁饮之,良。(《类要方》)。
胎动不安,或上抢心,下血者∶生曲饼研末,水和绞汁,服三升。(《肘后》)。
狐刺尿疮∶曲末和独头蒜,杵如麦粒,纳疮孔中,虫出愈。(《
神曲
内容:(《药性论》)【释名】
【集解】时珍曰∶昔人用曲,多是造酒之曲。后医乃造神曲,专以供药,力更胜之。盖取诸神聚会之日造之,故得神名。贾思勰《齐民要术》虽有造神曲古法,繁琐不便。近时造法,更简易也。叶氏《水云录》云∶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或三伏日,用白面百斤,青蒿自然汁三升,赤小豆末、杏仁泥各三升,苍耳自然汁、野蓼自然汁各三升,以配白虎、青龙、朱雀、玄武、勾陈、
蛇六神,用汁和面、豆、杏仁作饼,麻叶或楮叶包,如造酱黄法,待生黄衣,晒收之。
【气味】甘、辛,温,无毒。
元素曰∶阳中之阳也,入足阳明经。凡用须火炒黄,以助土气。陈久者良。
【主治】化水谷宿食,症结积滞,健脾暖胃(《药性》)。养胃气,治赤白痢(元素)。消食下气,除痰逆霍乱,泄痢胀满诸疾,其功与曲同。闪挫腰痛者,
过淬酒温服有效。妇人产后欲回乳者,炒研,酒服二钱,日二即止,甚验(时珍)。
【发明】
时珍曰∶按∶倪维德《启微集》云∶神曲治目病,生用能发其生气,熟用能敛其【附方】旧一,新六。
胃虚不克∶神曲半斤,麦芽五升,杏仁一升,各炒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食后嚼化一丸。(《普济方》)。
壮脾进食,疗痞满暑泄∶曲术丸∶用神曲(炒)、苍术(泔制炒)等分为末,糊丸梧子大。每米饮服五十丸。冷者加干姜或吴茱萸。(《肘后百一健胃思食∶消食丸∶治脾胃俱虚,不能消化水谷,胸膈痞闷,腹胁膨胀,连年累月,食减嗜卧,口苦无味。神曲六两,麦
(炒)三两,干姜(炮)四两,乌梅肉(焙)四两,为末,蜜丸梧子大。每米饮服五十丸,日三服。(《和剂局方》)。
虚寒反胃∶方同上。
暴泄不止∶神曲(炒)二两,茱萸(汤泡,炒)半两,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百一选方》)。
产后运绝∶神曲(炒)为末,水服方寸匕。(《千金方》)。
食积心痛∶陈神曲一块烧红,淬酒二大碗服之。(《摘玄方》)。
红曲
内容:(丹溪《补遗》)【集解】时珍曰∶红曲《本草》不载,法出近世,亦奇术也。
其法白粳米一石五斗,水淘浸一宿,作饭。分作十五处,入曲母三斤,搓揉令匀,并作一处,以帛密覆。热即去帛摊开,觉温急堆起,又密覆。次日日中又作三堆,过一时分作五堆,再一时合作一堆,又过一时分作十五堆,稍温又作一堆,如此数次。第三日,用大桶盛新汲水,以竹箩盛曲作五、六分,蘸湿完又作一堆,如前法作一次。第四日,如前又蘸。若曲半沉半浮,再依前法作一次,又蘸。若尽浮则成矣,取出日干收之。其米过心者谓之生黄,入酒【气味】甘,温,无毒。
瑞曰∶酿酒则辛热,有小毒,发肠风痔、香港脚、哮喘痰嗽诸疾。
【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震亨)。
酿酒,破血行药势,杀山岚瘴气,治打扑伤损(吴瑞)。治女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擂酒饮之,良(时珍)。
【发明】时珍曰∶人之水谷入于胃,受中焦湿热熏蒸,游溢精气,日化为红,散布脏腑经络,是为营血,此造化自然之微妙也。造红曲者,以白米饭受湿热郁蒸变而为红,即成真色,久亦不渝,此乃人窥造化之巧者也。故红曲有治脾胃营血之功,得同气相求之理。
【附方】新四。
湿热泄痢∶丹溪青六丸∶用六一散,加炒红曲五钱,为末,蒸饼和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日三服。(《丹溪心法》)。
小儿吐逆频并,不进乳食,手足心热∶用红曲(年久者)三钱半,白术(麸炒)一钱半,甘草(炙)一钱,为末。每服半钱,煎枣子、米汤下。(《经济》)。
小儿头疮∶因伤湿入水成毒,浓汁不止∶用红曲嚼罨之,甚效。(《百一选方》)。
心腹作痛赤曲、香附、乳香等分为末,酒服。(《摘玄方》)

内容:(《别录》中品)【释名】弘景曰∶此是以米作,非别米名也。
恭曰∶犹孽也,生不以理之名也。皆当以可生之物生之,取其中之米入药。按∶《食经》用稻,稻即谷之总名。陶谓以米作,非矣。米【集解】宗曰∶米,粟也。
时珍曰∶《别录》止云米,不云粟作也。苏恭言凡谷皆可生者,是矣。有粟、黍、谷、麦、豆诸
,皆水浸胀,候生芽曝干去须,取其中米,炒研面用。其功皆主消导。今并集于左方。《日华子》谓米为作醋黄子者,亦误矣。
粟(一名粟芽)【气味】苦,温,无毒。
宗曰∶今谷神散中用之,性温于麦。
【主治】寒中,下气,除热(《别录》)。除烦,消宿食,开胃(《日华》)。为末和脂敷面,令皮肤悦泽(陶稻(一名谷芽)【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时珍)。
【附方】新一。
启脾进食∶谷神丸∶用谷四两为末,入姜汁、盐少许,和作饼,焙干,入炙甘草、砂仁、白术(麸炒)各一两,为末。白汤点服之,或丸服。(《澹寮方麦
(一名麦芽)【气味】咸,温,无毒。
【主治】消食和中(《别录》)。破冷气,去心腹胀满(《药性》)。开胃,止霍乱,除烦闷,消痰饮,破症结消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时珍)。
【发明】好古曰∶麦芽、神曲二药,胃气虚人宜服之,以代戊己腐熟水谷。豆蔻、缩砂、乌梅、木瓜、芍药、五味子为之使。
时珍曰∶麦、谷芽、粟,皆能消导米、面、诸果食积。观造饧者用之,可以类推矣。
但有积者能消化,无积而久服,则消人元气也,不可不知。若久服者,须同白术诸药兼用,则无害也矣。
【附方】旧二,新六。
快膈进食∶麦四两,神曲二两,白术、橘皮各一两,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人参汤下三、五十丸,效。谷劳嗜卧,饱食便卧,得谷劳病,令人四肢烦重,嘿嘿欲卧,食毕用大麦
一升,椒一两(并炒),干姜三两,捣末。每服方寸匕,白汤下,日三。(《肘后》)。
腹中虚冷,食辄不消,羸瘦弱乏,因生百疾∶大麦
五升,小麦面半斤,豉五合,杏仁二升,皆熬黄香,捣筛糊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白汤下。(《肘后方产后腹胀不通,转气急,坐卧不安∶以麦
一合,为末。和酒服,良久通转,神验。此乃供奉辅太初传与崔郎中方也。(李绛《兵部手集》方)。
产后青肿,乃血水积也∶干漆、大麦等分,为末。新瓦中铺漆一层,一层,重重令满,盐泥固济,
赤研末。热酒调服二钱。产后诸疾并宜产后秘塞五、七日不通,不宜妄服药丸∶宜用大麦芽炒黄为末,每服三钱,沸汤调下,与粥间服。(《妇人良方》)。
妊娠去胎∶《外台》治妊娠欲去胎。麦一升,蜜一升,服之即下。《短剧》用大麦芽一升,水三升,煮二升,分三服,神效。
产后回乳,产妇无子食乳,乳不消,令人发热恶寒∶用大麦二两。炒为末。每服五钱,白汤下,甚良。(《丹溪纂要》方)。
饴糖
内容:(《别录》上品)【释名】饧(音徐盈切)。
时珍曰∶按∶刘熙《释名》云∶糖之清者曰饴,形怡怡然也。稠者曰饧,强硬如也。
如饧而浊者曰。《方言》谓之(音长皇)。
《楚辞》云∶蜜饵有,是也。
嘉谟曰∶因色紫类琥珀,方中谓之胶饴,干枯者名饧。
【集解】
弘景曰∶方家用饴,乃云胶饴,是湿糖如浓蜜者。其凝强及牵白者饧糖,不入韩保升曰∶饴,即软糖也。北人谓之饧。糯米、粳米、秫粟米、蜀秫米、大麻子、枳子、黄精、白术并堪熬造。惟以糯米作者入药,粟米者时珍曰∶饴饧,用麦
或谷芽同诸米熬煎而成,古人寒食多食饧,故医方亦收用之【气味】甘,大温,无毒。入太阴经。
宗曰∶多食动脾风。
震亨曰∶饴糖属土而成于火,大发湿中之热。寇氏谓其动脾风,言末而遗本矣。
时珍曰∶凡中满吐逆、秘结牙、赤目疳病者,切宜忌之,生痰动火最甚。甘属土,肾病毋多食甘,甘伤肾,骨痛而齿落,皆指此类也。
【主治】补虚乏,止渴去血(《别录》)。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治唾血,消痰润肺止嗽(思邈)。健脾胃,补中,治吐血。打损瘀血者,熬焦酒服,能下恶血。又伤寒大毒嗽,于蔓菁、薤汁中煮一沸,顿服之,良(孟诜)。脾弱不思食人少用,能和胃气。亦用和药【发明】弘景曰∶古方建中汤多用之。糖与酒皆用米
,而糖居上品,酒居中品。是糖以和润为优,酒以醺乱为劣也。
成无己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胶饴之甘以缓中也。
好古曰∶饴乃脾经气分药也。甘能补脾之不足。
时珍曰∶《集异记》云∶邢曹进,河朔健将也。为飞矢中目,拔矢而镞留于中,钳之不动,痛困俟死。忽梦胡僧令以米汁注之必愈。广询于人,无悟者。一日一僧丐食,肖所梦者。
叩旬日而瘥。
【附方】旧二,新十。
老人烦渴∶寒食大麦一升,水七升,煎五升,入赤饧二合,渴即饮之。(《奉亲书》)。
蛟龙症病,凡人正二月食芹菜,误食蛟龙精面色青黄∶每服寒食饧五合,日三服。吐出蛟龙,有两头可验。吐蛔者勿用。(《金匮要略》)。
鱼脐疔疮∶寒食饧涂之,良。干者烧灰。(《千金方》)。
瘭疽毒疮∶腊月饴糖,昼夜涂之,数日则愈。(《千金方》)。
误吞稻芒∶白饧频食。(《简便方》)。
鱼骨咽,不能出∶用饴糖丸鸡子黄大吞之。不下再吞。(《肘误吞钱钗及竹木∶取饴糖一斤,渐渐食尽,便出。(《外台》)。
箭镞不出∶见发明。
服药过剂,闷乱者∶饴糖食之。(《千金》)。
草乌头毒及天雄、附子毒∶并食饴糖即解。(《总录》)。
手足疮∶炒腊月糖,敷之。(《千金方》)。
火烧成疮∶白糖烧灰,粉之即燥,易瘥。(《短剧方》)。

内容:(《别录》下品)【释名】时珍曰∶按∶刘熙《释名》云∶酱者,将也。能制食物【集解】时珍曰∶面酱有大麦、小麦、甜酱、麸酱之属,豆酱有大豆、小豆、豌豆及豆油之属。豆油法∶用大豆三斗,水煮糜,以面二十四斤,拌罨成黄。每十斤,入盐八斤,井水四十斤,搅晒成油收取之。大豆酱法∶用豆炒磨成粉,一斗入面三斗和匀,切片罨黄,晒之。每十斤入盐五斤,井水淹过,晒成收之。小豆酱法∶用豆磨净,和面罨黄,次年再磨。
每十斤,入盐五斤,以腊水淹过,晒成收之。豌豆酱法∶用豆水浸,蒸软晒干去皮。每一斗入小麦一斗,磨面和切,蒸过
黄,晒干。每十斤入盐五斤,水二十斤,晒成收之。麸酱法∶用小麦麸蒸熟罨黄,晒干磨碎。每十斤入盐三斤,熟汤二十斤,晒成收之。甜面酱∶用小麦面和剂,切片蒸熟,
黄晒簸。每十斤入盐三斤,熟水二十斤,晒成收之。小麦面酱∶用生面水和,布包踏饼罨黄晒松。每十斤入盐五斤,水二十斤,晒成收之。大麦酱用黑豆一斗炒熟,水浸半日,同煮烂,以大麦面二十斤拌匀,筛下面,用煮豆汁和剂,切片蒸熟,罨黄晒捣。每一斗入盐二斤,井水八斤,晒成黑甜而汁清。又有麻滓酱∶用麻枯饼捣蒸,以面和匀罨黄如常,用盐水晒成,色味甘美也。
【气味】咸,冷利,无毒。
时珍曰∶面酱∶咸。豆酱、甜酱、豆油、大麦酱、麸酱∶皆咸、甘。
诜曰∶多食发小儿无辜,生痰动气。妊娠合雀肉食之,令儿面黑。
颂曰∶麦酱和鲤鱼食,生口疮。
【主治】除热,止烦满,杀百药及热汤火毒(《别录》)。
杀一切鱼、肉、菜蔬、蕈毒,并治蛇、虫、蜂、虿等毒(《日华》)。
酱汁灌入下部,治大便不通。灌耳中,治飞蛾、虫、蚁入耳。涂犬咬及汤、火伤灼未成疮者,有效【发明】
弘景曰∶酱多以豆作,纯麦者少。入药当以豆酱,陈久者弥好也。又有鱼酱、肉酱,皆呼为醯,不入药用。
诜曰∶小麦酱杀药力,不如豆酱。又有獐、鹿、兔、雉及鳢鱼酱,皆不可久食也。
宗曰∶圣人不得酱不食,意欲五味和,五脏悦而受之,此亦安乐之一端也。
时珍曰∶不得酱不食,亦兼取其杀饮食百药之毒也。
【附方】旧一,新五。
手指掣痛∶酱清和蜜,温热浸之,愈乃止。(《千金》)。
疡风驳∶酱清和石硫黄细末,日日揩之。(《外台秘要》)。
妊娠下血∶豆酱二升,去汁取豆,炒研。酒服方寸匕,日三。(《妊娠尿血∶豆酱一大盏(熬干),生地黄二两,为末。每服一钱,米浸淫疮癣∶酱瓣和人尿,涂之。(《千金翼》)。
解轻粉毒,服轻粉口破者∶以三年陈酱化水,频漱之。(《濒湖集
榆仁酱
内容:(《食疗》)【校正】原附酱下,今分出。
【集解】
时珍曰∶造法∶取榆仁水浸一伏时,袋盛,揉洗去涎,以蓼汁拌晒,如此七次,同发过面曲,如造酱法下盐晒之。每一升,曲四斤,盐一斤,水五斤。崔
《月令》谓之KTKT,是也。音牟偷。
【气味】辛美,温,无毒。
【主治】利大小便、心腹恶气,杀诸虫。不宜多食(孟诜)。
芜荑酱
内容:(《食疗》)【校正】原附酱下,今分出。
【集解】
时珍曰∶造法与榆仁酱同。
【气味】辛美微臭,温,无毒。多食落发。
【主治】杀三虫,功力强于榆仁酱(孟诜)。
【发明】张从正曰∶北人亦多食乳酪酥脯甘美之物,皆生虫之萌也。而不生虫者,盖食中多胡荽、芜荑、卤汁,杀九虫之物也。

内容:(《别录》下品)【释名】酢(音醋)、醯(音兮)、弘景曰∶醋酒为用,无所不入,愈久愈良,亦谓之醯。以有苦味,俗呼苦酒。丹家又加余物,谓为华池左味。
时珍曰∶刘熙《释名》云∶醋,措也。能措置食毒也。古方多用酢字也。
【集解】
恭曰∶醋有数种∶有米醋、麦醋、曲醋、糠醋、糟醋、饧醋、桃醋、葡萄、大枣、等诸杂果醋,会意者亦极酸烈。惟米醋二、三年者入药。余诜曰∶北人多为糟醋,江外人多为米醋,小麦醋、不及。糟醋为多妨忌也。大麦醋良。
藏器曰∶苏言葡萄、大枣诸果堪作醋,缘渠是荆楚人,土地俭啬,果败则以酿酒也。糟醋犹不入药,况于果乎?
时珍曰∶米醋∶三伏时用仓米一斗,淘净蒸饭,摊冷
黄,晒簸,水淋净。别以仓米二斗蒸饭,和匀入瓮,以水淹过,密封暖处,三七日成矣。糯米醋∶秋社日,用糯米一斗淘蒸,用六月六日造成小麦大曲和匀,用水二斗,入瓮封酿,三七日成矣。粟米醋∶用陈粟米一斗,淘浸七日,再蒸淘熟,入瓮密封,日夕搅之,七日成矣。小麦醋∶用小麦水浸三日,蒸熟
黄,入瓮水淹,七七日成矣。大麦醋∶用大麦米一斗,水浸蒸饭,
黄晒干,水淋过,再以麦饭二斗和匀,入水封闭,三七日成矣。饧醋∶用饧一斤,水三升煎化,入白曲末二两,瓶封晒成。其余糟、糠等醋,皆不入药,不能尽纪也。
米醋【气味】酸、苦,温,无毒。
诜曰∶大麦醋∶微寒。余醋并同。
弘景曰∶多食损人肌脏。
藏器曰∶多食损筋骨,亦损胃。不益男子,损人颜色。醋发诸药,不可同食。
时珍曰∶酸属木,脾病毋多食酸。酸伤脾,肉服茯苓、丹参人,不可食醋。《镜源》曰∶米醋煮制四黄、丹砂、胆矾、常山诸药也。
【主治】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别录》)。理诸药,消毒(扁鹊)。治产后血运,除症块坚并产后及伤损金疮出血昏运,杀一切鱼、肉、菜毒(《日华》)。醋磨青木香,止卒心痛、血气痛。浸黄柏含之,治口疮。调大黄末,涂肿毒。煎生大黄服,治
癖甚良(孟诜)。散瘀血,治黄胆、黄汗(好古曰∶张仲景治黄汗,有黄芍药桂枝苦酒汤;治黄胆,有麻黄醇酒汤,用苦酒清酒。方见《金匮【发明】

曰∶米醋比诸醋最酽,入药多用之,谷气全也,故胜糟醋。产妇房中,常以火炭沃醋气为佳,酸益血也。以磨雄黄,涂蜂虿毒,亦取其收而不散之义。今人食酸则齿软,谓其水生木,水气弱,木气强,故如是。造靴皮者,须得醋而纹皱,故知其性收敛,不负酸收之意。
时珍曰∶按∶孙光宪《北梦琐言》云∶一婢抱儿落炭火上烧灼,以醋泥敷之,旋愈无痕。又一甚,见台上一瓯芥醋,旋旋啜之,遂觉胸中豁然,眼花不见。卿云∶君吃鱼
太多,鱼畏芥醋,故权诳而愈其疾也。观此二事,可证《别录》治痈肿、杀邪毒之验也。大抵醋治诸疮肿积块,心腹疼痛,痰水血病,杀鱼、肉、菜及诸虫毒瓦斯,无非取其酸收之义,而又有散瘀解毒之功。李鹏飞云∶醋能少饮,辟寒胜酒。王戬自幼不食醋,年逾八十,犹能传神也。
【附方】旧二十一,新十二。
身体卒肿∶醋和蚯蚓屎敷之。(《千金》)。
白虎风毒∶以三年酽醋五升,煎五沸,切葱白三升,煎一沸漉出,以布染乘热裹之,痛止乃已。(《外台秘要》)。
霍乱吐利∶盐、醋,煎服甚良。(《如宜方》)。
霍乱烦胀,未得吐下∶以好苦酒三升饮之。(《千金方》)。
足上转筋∶以故绵浸醋中,甑蒸热裹之,冷即易,勿停,取瘥止。
出汗不滴,瘦却腰脚,并耳聋者∶米醋浸荆三棱,夏四日,冬六日,为末。醋汤调下二钱,即瘥。(《经验后方》)。
腋下胡臭∶三年酽酢,和锻石敷之。(《外台》)。
疡风病∶酢和硫黄末敷之。(《外台秘要》)。
痈疽不溃∶苦酒和雀屎如小豆大,敷疮头上,即穿也。(《肘后方舌肿不消∶以酢和釜底墨,浓敷舌之上下,脱则更敷,须臾即消。(《千金方》)。
木舌肿强∶糖醋,时时含漱。(《普济方》)。
牙齿疼痛∶米醋一升,煮枸杞白皮一升,取半升,含漱即瘥。(《肘后鼻中出血∶酢和胡粉半枣许服。又法∶用醋和土,涂阴囊,干即易塞耳治聋∶以醇酢微火炙附子,削尖塞之。(《千金方》)。
面雀卵∶苦酒渍术,常常中砒石毒∶饮酽醋,得吐即愈。不可饮水。(《广记》)。
服硫发痈∶酢和豉,研膏敷之,燥则易。(《千金方》)。
食鸡子毒∶饮醋少许即消。(《广记》)。
浑身虱出∶方见石部食盐。
毒蜂伤螫∶清醋急饮一、二碗,令毒瓦斯不散,然后用药。(《济急方》)。
蝎刺螫人∶酢磨附子汁敷之。(《食医心镜》)。
蜈蚣咬毒∶醋磨生铁敷之。(《箧中方》)。
蜘蛛咬毒∶同上方。
蠼尿疮∶以醋和胡粉敷之。(《千金方》)。
诸虫入耳∶凡百节、蚰蜒、蚁入耳,以苦酒注入,起行即出。(钱汤火伤灼∶即以酸醋淋洗,并以醋泥涂之甚妙,亦无瘢痕也……
野狼烟入口∶以醋少许饮之。(《秘方》)。
足上冻疮∶以醋洗足,研藕敷之。
胎死不下,月未足者∶大豆煮醋服三升,立便分解。未下再服。(胞衣不下,腹满则杀人∶以水入醋少许,面鬼击卒死∶吹醋少许入鼻中。(《千金》)。
乳痈坚硬∶以罐盛醋,烧热石投之二次,温渍之。冷则更烧石投之,不过三次即愈。(《千金》)。
疔肿初起∶用面围住,以针乱刺疮上,铜器煎醋沸,倾入围中,令容一盏。冷即易,三度。根即出也。

内容:(《别录》中品)【校正】《拾遗》糟笋酒、社酒,今并为一。
【释名】时珍曰∶按∶许氏《说文》云∶酒,就也。所以就人之善恶也。一说∶酒字篆文,象酒在卣中之状。《饮膳》标题云∶酒之清者曰酿,浊者曰盎;浓曰醇,薄曰
;重酿曰酎,一宿曰醴;美曰醑,未榨曰醅;红曰醍,绿曰,白曰。
【集解】恭曰∶酒有秫、黍、粳、糯、粟、曲、蜜、葡萄等色。凡作酒醴须曲,而葡萄、蜜等酒独不用曲。诸酒醇藏器曰∶凡好酒欲熟时,皆能候风潮而转,此是合阴阳也。
诜曰∶酒有紫酒、姜酒、桑椹酒、葱豉酒、葡萄酒、蜜酒,及地黄、牛膝、虎骨、牛蒡、大豆、枸杞、通草、仙灵脾、狗肉汁等,皆可和酿作酒,俱各有方。

曰∶《战国策》云∶帝女仪狄造酒,进之于禹。《说文》云∶少康造酒,即杜康也。然《本草》已着酒名,《素问》亦有酒浆,则酒自黄帝始,非仪狄矣。古方用酒,有醇酒、春酒、白酒、清酒、美酒、糟下酒、粳酒、秫黍酒、葡萄酒、地黄酒、蜜酒、有灰酒、新熟无灰酒、社坛余胙酒。今人所用,有糯酒、煮酒、小豆曲酒、香药曲酒、鹿头酒、羔儿等酒。
江浙、湖南北又以糯粉入众药,和为曲,曰饼子酒。至于官务中,亦有四夷酒,中国不可取以为法。今医家所用,正宜斟酌。但饮家惟取其味,罔顾入药何如尔,然久之未见不作疾者。
盖此物损益兼行,可不慎欤?汉赐丞相上尊酒,糯为上,稷为中,粟为下。今入药佐使,专用糯米,以清水白面曲所造为正。古人造曲未见入诸药,所以功力和浓,皆胜余酒。今人又以造者,盖止是醴,非酒也。《书》云∶若作酒醴,尔惟曲。酒则用曲,醴则用,气味甚相辽,治疗岂不殊也?
颖曰∶入药用东阳酒最佳,其酒自古擅名。《事林广记》所载酿法,其曲亦用药。今则绝无,惟用麸面、蓼汁拌造,假其辛辣之力,蓼亦解毒,清香远达,色复金黄,饮之至醉,不头痛,不口干,不作泻。其水秤之重于他水,邻邑所造俱不然,皆水土之美也。处州金盆露,水和姜汁造曲,以浮饭造酿,醇美可尚,而色香劣于东阳,以其水不及也。江西麻姑酒,以泉得名,而曲有群药。金陵瓶酒,曲米无嫌,而水有碱,且用灰,味太甘,多能聚痰。山东秋露白,色纯味烈。苏州小瓶酒,曲有葱及红豆、川乌之类,饮之头痛口渴。淮南绿豆酒,曲有绿豆,能解毒,然亦有灰不美。
时珍曰∶东阳酒即金华酒,古兰陵也,李太白诗所谓兰陵美酒郁金香即此,常饮入药俱良。山西襄陵酒、蓟州薏苡酒皆清烈,但曲中亦有药物。黄酒有灰。秦、蜀有咂嘛酒,用稻、麦、黍、秫、药曲,小罂封酿而成,以筒吸饮。谷气既杂,酒不清美,并不可入药。
米酒【气味】苦、甘、辛,大热,有毒。
诜曰∶久饮伤神损寿,软筋骨,动气痢。醉卧当风,则成癜风。醉浴冷水成痛痹。服丹砂人饮之,头痛吐热。
士良曰∶凡服丹砂、北庭、石亭脂、钟乳、诸
石、生姜,并不可长用酒下,能引石药气藏器曰∶凡酒,忌诸甜物。酒浆照人无影,不可饮。祭酒自耗,不可饮。酒合乳饮,令人气结。同牛肉食,令人生虫。酒后卧黍穣,食猪肉,患大风。
时珍曰∶酒后食芥及辣物,缓人筋骨。酒后饮茶,伤肾脏,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消渴挛痛之疾。一切毒药,因酒得者难治。又酒得咸而解者,水制火也,酒性上而咸润下也。又畏枳
、葛花、赤豆花、绿豆粉者【主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瓦斯(《别录》)。通血脉,浓肠胃,润皮肤,散湿气,消忧发怒,宣言畅意(藏器)。养脾气,扶肝,除风下气(孟诜)。解马肉、桐油毒,丹石发动诸病,热饮之糟底酒(三年腊糟下取之)
开胃下食,暖水脏,温肠胃,消宿食,御风寒,杀一切蔬菜毒(《日华》)。止呕哕,摩风瘙、老酒(腊月酿造者,可经数十年不坏)和血养气,春酒(清明酿造者亦可经久)
常服令人肥白(孟诜)。蠼尿疮,饮之至醉,须臾虫出如米也(李绛《兵部手集社坛余胙酒(《拾遗》)治小儿语迟,纳口中佳。
又以喷屋四角,辟蚊子(藏器)。饮之治聋。
时珍曰∶按∶《海录碎事》云∶俗传社酒治聋,故李涛有“社翁今日没心情,为寄治聋酒一瓶”之句。
糟笋节中酒【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饮之,主哕气呕逆,或加小儿乳及牛乳同服。又摩疡风(藏器)。
东阳酒【气味】甘、辛,无毒。
【主治】用制诸药良。
【发明】弘景曰∶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性热,独冠群物。
药家多用以行其势,人饮多则体弊神昏,是其有毒故也。《博物志》云∶王肃、张衡、马均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饱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
此酒势辟恶,胜于作食之效也。
好古曰∶酒能行诸经不止,与附子相同。味之辛者能散,苦者能下,甘者居中而缓。
用为导引,可以通行一身之表,至极高之分。味淡者则利小便而速下也。古人惟以麦造曲酿黍,已为辛热有毒。今之酝者加以乌头、巴豆、砒霜、姜、桂、锻石、灶灰之类大毒大热之药,以增其气味。岂不伤冲和,损精神,涸荣卫,竭天癸,而夭夫人寿耶?
震亨曰∶《本草》止言酒热而有毒,不言其湿中发热,近于相火,醉后振寒战栗可见矣。又性喜升,气必随之,痰郁于上,溺涩于下,恣饮寒凉,其热内郁,肺气大伤。其始也病浅,或呕吐,或自汗,或疮疥,或鼻
,或泄利,或心脾痛,尚可散而去之。其久也病深,或消渴,或内疽,或肺痿,或鼓胀,或失明,或哮喘,或劳瘵,或癫痫,或痔漏,为难名之病,非具眼未易处也。夫醇酒性大热,饮者适口,不自觉也。理宜冷冻饮料,有三益焉。过于肺,入于胃,然后微温。肺先得温中之寒,可以补气。次得寒中之温,可以养胃。冷酒行迟,传化以渐,人不得恣饮也。今则不然,图取快喉舌焉尔。
颖曰∶人知戒早饮,而不知夜饮更甚。既醉既饱,睡而就枕,热拥伤心伤目。夜气收敛,酒以发之,乱其清明,劳其脾胃,停湿生疮,动火助欲,因而致病者多矣。朱子云∶以醉为节可也。
机曰∶按∶扁鹊云∶过饮腐肠烂胃,溃髓蒸筋,伤神损寿。昔有客访周,出美酒二石。
饮一石二斗,客饮八斗。次明,时珍曰∶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邵尧夫诗》云∶美酒饮教微醉后。此得饮酒之妙,所谓醉中趣、壶中天者也。若夫沉湎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陨躯命,其害可胜言哉?此大禹所以疏仪狄,周公所以着酒诰,为世范戒也。
【附方】旧十,新七。
惊怖卒死∶温酒灌之即醒。
鬼击诸病,卒然着人,如刀刺状,胸胁腹内切痛,不可抑按,或吐血、鼻血、下血,一名鬼排∶以醇酒吹两鼻内,良。(《肘后》)马气入疮或马汗、马毛入疮,皆致肿痛烦热,入腹则杀人。多饮醇酒,至醉即愈,妙。
(《虎伤人疮∶但饮酒,常令大醉,当吐毛出。(《梅师》)。
蛇咬成疮∶暖酒淋洗疮上,日三次。(《广利方》)。
蜘蛛疮毒∶同上方。
毒蜂螫人∶方同上。
咽伤声破∶酒一合,酥一匕,干姜末二匕,和服,日二次。(《十三十年耳聋∶酒三升,渍牡荆子一升,七日去滓,任性饮之。(《天行余毒,手足肿痛欲断∶作坑深三尺,烧热灌酒,着屐踞坑上,以衣壅之,勿令泄气。
(《类要方》)。
下部痔疮∶掘地作小坑,烧赤,以酒沃之,纳吴茱萸在内坐之。不产后血闷∶清酒一升,和生地黄汁煎服。(《梅师》)。
身面疣目,盗酸酒浮,洗而咒之曰∶疣疣,不知羞。酸酒浮,洗你头。急急如律令。咒七遍,自愈。(《外台》)。
断酒不饮∶酒七升,朱砂半两,瓶浸紧封,安猪圈内,任猪摇动,七日取出,顿饮。又方∶正月一日酒五升,淋碓头杵下,取饮之。千止。(《千金方》)。
丈夫脚冷不随,不能行者∶用淳酒三斗,水三斗,入瓮中,灰火温之,渍脚至膝。常着灰火,勿令冷,三日止。(《千金方》)。
海水伤裂,凡人为海水咸物所伤,及风吹裂,痛不可忍∶用蜜半斤,水酒三十斤,防风、当归、羌活、荆芥各二两。为末。煎汤浴之。一夕即愈。(《使琉球录》)。
【附诸药酒方】
时珍曰∶《本草》及诸书,并有治病酿酒诸方。今辑其简要者,以备参考。药品多者,不能尽录。
愈疟酒治诸疟疾,频频温饮之。四月八日,水一石,曲一斤为末,俱
水中。待酢煎之,一石取七斗。待冷民要术》)屠苏酒陈延之《短剧方》云∶此华佗方也。元旦饮之,辟疫疠一切不正之气。造法∶用赤木桂心七钱五分,防风一两,菝
五钱,蜀椒、桔梗、大黄五钱七分,乌头二钱五分,赤小豆十四枚,以三角绛囊盛之,除夜悬井底,元旦取出置酒中,煎数沸。举家东向,从少至长,次第饮之。药滓还投井中,岁饮此水,一世无病。
时珍曰∶苏KT,鬼名。此药屠割鬼爽,故名逡巡酒补虚益气,去一切风痹湿气。久服益寿耐老,好颜色。
造法∶三月三日收桃花三两三钱,五月五日收马蔺花五两五钱,六月六日收脂麻花六两六钱,九月九日收黄甘菊花九两九钱,阴干。十二月八日取腊水三斗。待春分,取桃仁四十九枚好者(去皮尖),白面十斤正,同前花和作曲,纸包四十九日。用时白水一瓶,曲一丸,面一块,封良久成矣。如淡,再加一丸。
五加皮酒去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用五加皮洗刮去骨煎汁,和曲、米酿成,饮之。或切碎袋盛,浸酒煮饮。或加当归、牛膝、地榆诸药。
白杨皮酒治风毒香港脚,腹中痰癖如石。以白杨皮切片,浸酒起女贞皮酒治风虚,补腰膝。女贞皮切片,浸酒煮饮之。
仙灵脾酒治偏风不遂,强筋坚骨。仙灵脾一斤,袋盛,浸无灰惠方》)。
薏苡仁酒去风湿,强筋骨,健脾胃。用绝好薏苡仁粉,同曲、天门冬酒润五脏,和血脉。久服除五劳七伤,癫痫恶疾。常令酒气相接,勿令大醉,忌生冷。十日当出风疹毒瓦斯,三十日乃已,五十日不知风吹也。冬月用天门冬去心煮汁,同曲、米酿成。
初熟微酸,久乃味佳。(《千金》)。
百灵藤酒治诸风。百灵藤十斤,水一石,煎汁三斗,入糯米三斗,神曲九两,如常酿成。三五日,更炊一斗糯饭候冷投之,即熟。澄清日饮,以汗出为效。(白石英酒治风湿周痹,肢节中痛,及肾虚耳聋。用白石英、磁石(
醋淬七次)各五两,绢袋盛,浸酒一升中,五、六日,温饮。酒少更添之。(《圣济总地黄酒补虚弱,壮筋骨,通血脉,治腹痛,变白发。用生肥地黄绞汁,同曲、米封密器中。春夏三七日,秋冬五七日启之,中有绿汁,真精英也,宜先饮之,乃滤汁藏贮。加牛膝汁效更速,亦有加群药者。
牛膝酒壮筋骨,治痿痹,补虚损,除久疟。用牛膝煎汁,和曲、米酿酒。或切碎,袋盛浸酒,煮饮。
当归酒和血脉,坚筋骨,止诸痛,调经水。当归煎汁,或酿或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石菖蒲煎汁,或酿或浸,并如上法。
枸杞酒补虚弱,益精气,去冷风,壮阳道,止目泪,健腰脚。
用甘州枸杞子煮烂捣汁,和曲、米酿酒。或以子同生地黄袋盛,浸酒煮饮。
人参酒补中益气,通治诸虚。用人参末,同曲、米酿酒。或袋薯蓣酒治诸风眩运,益精髓,壮脾胃。用薯蓣粉,同曲、米酿酒。或同山茱萸、五味子、人参诸药,浸酒煮饮。
茯苓酒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伤。用茯苓粉同曲、菊花酒治头风,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亦佳。
黄精酒壮筋骨,益精髓,变白发,治百病。用黄精、苍术各四斤,枸杞根、柏叶各五斤,天门冬三斤,煮汁一石,同曲十斤,糯米一石,如常酿酒饮。
桑椹酒补五脏,明耳目。治水肿,不下则满,下之则虚,入腹则十无一活。用桑椹捣汁煎过,同曲、米如常酿酒饮。
术酒治一切风湿筋骨诸病,驻颜色,耐寒暑。用术三十斤,去皮捣,以东流水三石,渍三十日,取汁,露一夜,浸曲、米酿成饮。
蜜酒孙真人曰∶治风疹风癣。用沙蜜一斤,糯饭一升,面曲五两,熟水五升,同入瓶内,封七日成酒。寻常以蜜入酒代之,亦良。
蓼酒久服聪明耳目,脾胃健壮。以蓼煎汁,和曲、米酿酒饮。
姜酒诜曰∶治偏风,中恶疰忤,心腹冷痛。以姜浸酒,暖服一碗即止。一法∶用姜汁和曲,造酒如常,服之佳。
葱豉酒诜曰∶解烦热,补虚劳,治伤寒头痛寒热,及冷痢肠痛酒煮饮。
茴香酒治卒肾气痛,偏坠牵引,及心腹痛。茴香浸酒煮饮之缩砂酒消食和中,下气,止心腹痛。砂仁炒研,袋盛浸酒,煮莎根酒治心中客热,膀胱胁下气郁,常忧不乐。以莎根一斤切常令酒气相续。
茵陈酒治风疾,筋骨挛急。用茵陈蒿(炙黄)一斤,秫米一石,青蒿酒治虚劳久疟。青蒿捣汁,煎过,如常酿酒饮。
百部酒治一切久近咳嗽。百部根切炒,袋盛浸酒,频频饮之。
海藻酒治瘿气。海藻一斤,洗净浸酒,日夜细饮。
黄药酒治诸瘿气。万州黄药切片,袋盛浸酒,煮饮。
仙茆酒治精气虚寒,阳痿膝弱,腰痛痹缓,诸虚之病。用仙茆通草酒续五脏气,通十二经脉,利三焦。通草子煎汁,同曲、米酿酒南藤酒治风虚,逐冷气,除痹痛,强腰脚。石南藤煎汁,同曲松液酒治一切风痹香港脚。于大松下掘坑,置瓮承取其津液,一松节酒治冷风虚弱,筋骨挛痛,香港脚缓痹。松节煮汁,同曲、柏叶酒治风痹历节作痛。东向侧柏叶煮汁,同曲、米酿酒饮。
椒柏酒元旦饮之,辟一切疫疠不正之气。除夕以椒三七粒,东竹叶酒治诸风热病,清心畅意。淡竹叶煎汁,如常酿酒饮。
槐枝酒治大麻痿痹。槐枝煮汁,如常酿酒饮。
枳茹酒治中风身直,口僻眼急。用枳壳刮茹,浸酒饮之。
牛蒡酒治诸风毒,利腰脚。用牛蒡根切片,浸酒饮之。
巨胜酒治风虚痹弱,腰膝疼痛。用巨胜子二升(炒香),薏苡仁二升,生地黄半斤,袋盛浸酒饮。
麻仁酒治骨髓风毒痛,不能动者。取大麻子中仁炒香,袋盛浸酒饮之。
桃皮酒治水肿,利小便。桃皮煎汁,同秫米酿酒饮。
红曲酒治腹中及产后瘀血。红曲浸酒煮饮。
神曲酒治闪肭腰痛。神曲烧赤,淬酒饮之。
柘根酒治耳聋。方具柘根下。
磁石酒治肾虚耳聋。用磁石、木通、菖蒲等分,袋盛酒浸日蚕沙酒治风缓顽痹,诸节不随,腹内宿痛。用原蚕沙炒黄,袋花蛇酒治诸风,顽痹瘫缓,挛急疼痛,恶疮疥癞。用白花蛇肉饭盖之,三七日,取酒饮。又有群药煮酒方甚多。
乌蛇酒治疗、酿法同上。
蚺蛇酒治诸风痛痹,杀虫辟瘴,治癞风疥癣恶疮。用蚺蛇肉一缸底,糯饭盖之,酿成酒饮。亦可浸酒。详见本条。
颖曰∶广西蛇酒∶坛上安蛇数寸,其曲则采山中草药,不能无毒也。
蝮蛇酒治恶疮诸,恶风顽痹癫疾。取活蝮蛇一条,同醇酒一已消化。每服数杯,当身体习习而愈也。
紫酒治卒风,口偏不语,及角弓反张,烦乱欲死,及鼓胀不消待紫色,去滓频饮。
豆淋酒破血去风,治男子中风口炒焦,以酒淋之,温饮。
霹雳酒治疝气偏坠,妇人崩中下血,胎产不下。以铁器烧赤,龟肉酒治十年咳嗽。酿法详见龟条。
虎骨酒治臂胫疼痛,历节风,肾虚,膀胱寒痛。虎胫骨一具,亦可浸酒。详见虎条。
麋骨酒治阴虚肾弱,久服令人肥白。麋骨煮汁,同曲、米如常鹿头酒治虚劳不足,消渴,夜梦鬼物,补益精气。鹿头煮烂捣葱、椒。
鹿茸酒治阳虚痿弱,小便频数,劳损诸虚。用鹿茸、山药浸酒服戊戌酒诜曰∶大补元阳。颖曰∶其性大热,阴虚人及无冷病患不宜饮之。用黄狗肉一只煮糜,连汁和曲、米酿酒羊羔酒大补元气,健脾胃,益腰肾。宣和化成殿真方∶用米一石(如常浸蒸),嫩肥羊肉七斤,曲十四两,杏仁一斤(同煮烂,连汁拌末),入木香一两同酿,勿犯水,十日熟,极甘滑。
一法∶羊肉五斤蒸烂,酒浸一宿,入消梨七个,同捣取汁,和曲、米酿酒饮之。
腽肭脐酒助阳气,益
烧酒
内容:(《纲目》)【释名】火酒(《纲目》)、阿剌吉酒(《【集解】
时珍曰∶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颖曰∶暹逻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宝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烧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蜡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曾有人携至舶,能饮三、四杯即醉,价值数倍也。有积病,饮一、二杯即愈,且杀蛊。予亲见二人饮此,打下活虫长二寸许,谓之鱼蛊云。
【气味】辛、甘,大热,有大毒。
时珍曰∶过饮败胃伤胆,丧心损寿,甚则黑肠腐胃而死。与姜、蒜同食,令冷水、绿豆粉解其毒。
【主治】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治霍乱疟疾噎膈,心腹死,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洗赤目肿痛,有效(时珍)。
【发明】
时珍曰∶烧酒,纯阳毒物也。面有细花者为真。与火同性,得火即燃,同乎焰消。北人四时饮之,南人止暑月饮之。其味辛甘,升扬发散;其气燥热,胜湿祛寒。故能开怫郁而消沉积,通膈噎而散痰饮,治泄疟而止冷痛也。辛先入肺,和水饮之,则抑使下行,通调水道,而小便长白。热能燥金耗血,大肠受刑,故令大便燥结,与姜、蒜同饮即生痔也。
饮之,汗出而膈快身凉;赤目洗之,泪出而肿消赤散,此乃从治之方焉。过饮不节,杀人顷刻。近之市沽,又加以砒石、草乌、辣灰、香药,助而引之,是假盗以方矣。善摄生者宜戒之。按∶刘克用《病机赋》云∶有人病赤目,以烧酒入盐饮之,而痛止肿消。盖烧酒性走,引盐通行经络,使郁结开而邪热散,此亦反治劫剂也。
【附方】新七。
冷气心痛∶烧酒入飞盐饮,即止。
阴毒腹痛∶烧酒温饮,汗出即止。
呕逆不止∶真火酒一杯,新汲井水一杯,和服甚妙。(濒湖)寒湿泄泻,小便清者∶以头烧酒饮之,即止。
耳中有核,如枣核大,痛不可动者∶以火酒滴入,仰之半时,即可风虫牙痛∶烧酒浸花椒,频频漱之。
寒痰咳嗽∶烧酒四两,猪脂、蜜、香油、茶末各四两,同浸酒内,以茶下之,取效。
葡萄酒
内容:(《纲目》)【集解】诜曰∶葡萄可酿酒,藤汁亦佳。
时珍曰∶葡萄酒有二样∶酿成者味佳,有如烧酒法者有大毒。酿者,取汁同曲,如常酿糯米饭法。无汁,用干葡萄末亦可。魏文帝所谓葡萄酿酒,甘于曲米,醉而易醒者也。烧者,取葡萄数十斤,同大曲酿酢,取入甑蒸之,以器承其滴露,红色可爱。古者西域造之,唐时破高昌,始得其法。按∶梁《四公子记》云∶高昌献葡萄干冻酒。杰公曰∶葡萄皮薄者味美,皮浓者味苦。八风谷冻成之酒,终年不坏。叶子奇《草木子》云∶元朝于冀宁等路造葡萄酒,八月其余皆冰,独此不冰,乃酒之精液也,饮之令人透腋而死。酒至二、三年,亦有大毒。《饮膳正要》云∶酒有数等,出哈喇火者最烈,西番者次之,平阳、太原者又次之。或云∶葡萄久贮,亦自成酒,芳甘酷烈,此真葡萄酒也。
酿酒【气味】甘、辛,热,微毒。
时珍曰∶有热疾、齿疾、疮疹人,不可饮之。
【主治】暖腰肾,驻颜色,耐寒(时珍)。
烧酒【气味】辛、甘,大热,有大毒。
时珍曰∶大热大毒,甚于烧酒。北人习而不觉,南人切不可轻生饮之。
【主治】益气调中,耐饥强志(《正要》)。消痰破

内容:(《纲目》)【释名】粕(《纲目》)。
【集解】时珍曰∶糯、秫、黍、麦,皆可蒸酿酒、醋,熬煎饧、饴,化成糟粕。酒糟须用腊月及清明、重阳造者,沥干,入少盐收之。藏物不败,揉物能软。若榨干者,无味矣。
醋糟用三伏造者良。
酒糟【气味】甘、辛,无毒。
【主治】温中消食,除冷气,杀腥,去草、菜毒,润皮肤,调脏腑(藏器)。扑损瘀血,浸水洗冻疮,捣敷蛇咬、蜂叮毒(《日华》)【发明】时珍曰∶酒糟有曲
之性,能活血行经止痛,故治伤损有功。按∶许叔微《本事方》云∶治
折,伤筋骨,痛不可忍者。用生热,布裹罨伤处,冷即易之。曾有人伤折,医令捕一生龟,将杀用之。夜梦龟传此方,用之而愈也。又《类编》所载,只用藏瓜姜糟一物,入赤小豆末和匀,罨于断伤处,以杉片或白桐片夹之,云不过三日即痊可也。
【附方】新四。
手足皲裂∶红糟、腊猪脂、姜汁、盐等分,研烂,炒热擦之,裂内甚痛,少顷即合,再擦数次即安。(《袖珍方》)。
鹤膝风病∶酒醅糟四两,肥皂一个(去子),芒硝一两,五味子一两,砂糖一两,姜汁半瓯。研匀,日日涂之。加入烧酒尤妙也。
暴发红肿,痛不可忍者∶腊糟糟之。(谈野翁《试验方》)。
杖疮青肿∶用湿绵纸铺伤处,以烧过酒糟捣烂,浓铺纸上。良久,升即散。(《简便方》)。
大麦醋糟【气味】酸,微寒,无毒。
【主治】气滞风壅,手臂脚膝痛,炒热布裹慰之,三两换当愈(孟诜)。
干饧糟【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反胃吐食,暖脾胃,化饮食,益气缓中(时珍)。
【发明】时珍曰∶饧以
成,暖而消导,故其糟能化滞缓中,养脾止吐也。按∶继洪《澹寮方》云∶甘露汤∶治反胃呕吐不止,服此利胸膈,养脾胃,进饮食。用干饧糟六两,生姜四两,二味同捣作饼,或焙或晒,入炙甘草末二两,盐少许,点汤服之。常熟一富人病反胃,往京口甘露寺设水陆,泊舟岸下。梦一僧持汤一杯与之,饮罢,便觉胸快。次早入寺,供汤者乃梦中所见僧,常以此汤待宾,故易名曰甘露汤。予在临汀疗一小吏旋愈,切勿忽之。
【附方】新一。
脾胃虚弱∶平胃散(等分)末一斤,入干糖糟(炒)二斤半,生姜一斤半,红枣三百个(煮取肉焙干),通为末。逐日点汤服。(《摘玄》)。
米秕
内容:(《食物》)【释名】米皮糠。
时珍曰∶秕,亦纰薄之义也。
【集解】颖曰∶米秕,即精米上细糠也。昔陈平食糠核而肥也。
时珍曰∶糠,诸粟谷之壳也。其近米之细者为米秕,味极甜。俭年人多以豆屑或草木花实可食者,和剂蒸煮,以救饥云。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通肠开胃,下气,磨积块。作糗食不饥,充滑肤体,可以颐养(汪颖
舂杵头细糠
内容:(《别录》中品)【校正】禹锡曰∶自草部移入此。
【集解】
时珍曰∶凡谷皆有糠,此当用粳、稻、粟、秫之糠也。北方多用杵,南方多用碓,入药并同。丹家言糠火炼物,力倍于常也。
【气味】辛、甘,热。
震亨曰∶谷壳属金,糠之性则热也。
【主治】卒噎,刮取含之(《别录》。亦可煎汤呷之)。
烧研,水服方寸匕,令妇人易产(时珍。出《子母秘录》)。
【发明】弘景曰∶治噎用此,亦是舂捣义尔。天下事理,多相影【附方】旧一,新一。
膈气噎塞,饮食不下∶用碓觜上细糠,蜜丸弹子大,时时含咽津液咽喉妨碍,如有物吞吐不利∶杵头糠、人参各一钱,石莲肉(炒)一钱,水煎服,日三次。《圣济总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