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党参:见脾补。
黄精:见通行补。
黄:见肺补。
天生术:见脾补。
益智仁:见脾补。
甘薯:见脾补。
韭菜:见肾补。
米仁:甘淡微寒,而力和缓,益胃健脾,渗湿行水,清肺热,杀蛔。
扁豆:甘平中和,轻清缓补,调脾和胃,通利三焦,降浊升清除湿,能消脾胃之暑,专治中宫之病,炒则微温,多食壅气。叶治霍乱吐泻。
米:见脾补。
燕窝:见肺补。
野鸭:甘凉,补中益气,平胃消食,大益病患,治热毒疗疮疖,能杀脏腹虫。
牛乳:见大肠补。
羊乳:见大肠补。
猪肚:见脾补。
(和)甘草:见通行和。
苍术:见脾和。
三七:甘苦微温,散瘀定痛,能损新血,治吐衄痈肿金疮杖疮,大抵阳明厥阴血分之药。
马兰:见脾和注。
砂仁:见脾和。
白豆蔻:见肺和。
草豆蔻:见脾和。
半夏:辛温,体滑性燥,和胃健脾,兼行胆经,发表开郁,下气止呕,除湿痰利二便,能行水气以润肾,燥和胃气而通阴阳,治一切脾湿之症,血家渴家汗家慎用,肺燥者不可误服,须制用,亦有造曲者。
土茯苓:见大肠和。
萆:甘苦平,入肝胃,祛风去湿,以固下焦,坚筋骨,凡阳明湿热流入下焦者,此能去浊厘清,有黄白二种,白者良,名粉萆。
菝:主治与萆、土茯苓略同,似系一类数种也。
石斛:甘淡微咸微寒,清胃中虚热,逐皮肤邪热,虚而有火者宜之,味苦者名木斛,服之损人。
白米饭草:见肺和。
松子:见肺和。
浓朴:苦辛温,入脾胃,泻实满,散湿满,平胃调中,消痰化食,破宿血,散风寒,杀脏虫,治一切客寒犯胃湿气侵脾之症。
白檀香:见肺和。
阿魏:见脾和。
木瓜:见肝和。
荷叶:见脾和。
煨姜:见脾和。
小茴香:辛平,理气开胃,得盐则入肾,亦治寒疝。八角茴香又名舶茴香,辛甘平,功用略同。
麻仁:见脾和。
陈米:甘淡平,养胃去湿热,除烦渴利小便。
米露:用粳米舂极白,如蒸花露法蒸取汁,轻清善补,凡胃气极弱不能进粥饮者用之最宜。
谷芽:甘温而性不损元,健脾开胃,消食和中,下气化积,为健脾温中之圣药,炒用。
蒸饼:甘平,和中养脾胃,消积滞,活血止汗,利三焦通水道,陈者良。
建曲:甘平,健脾暖胃,消食下气,化滞调中,逐痰积破症瘕,除湿热止泻痢。
面神曲:辛甘温,开胃行气,调中化水谷,消积滞,治痰逆目痛。
禹余粮:见大肠和。
炉甘石:甘温,胃经药,燥湿止血,消肿祛痰,金银之苗也,金能胜木,故为木疾之要药,制用。
甘烂水:见脾和。
刺皮:苦平,开胃气治胃逆,凉血。肉甘平,理胃气治反胃。脂滴耳聋。胆点痘后风眼。
僵蚕:见肺和。
(攻)大黄:大苦大寒,入脾胃肝心包大肠血分,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用以荡涤肠胃,下燥结而除瘀热,能推陈致新,治一切实热血中伏火,峻利猛烈,非六脉沉实者勿用,病在气分而用之为诛伐无过。制熟稍缓,酒浸亦能上行除邪热。
王不留行:见奇经攻。
雷丸:见大肠攻。
甜瓜蒂:苦寒,胃经吐药,能吐风热痰涎上膈宿食,亦治湿热诸病。甜瓜性冷,解暑而损阳,凡瓜皆冷利,早青尤甚。
麦芽:见脾攻。
红曲:见脾攻。
元明粉:见大肠攻。
芒硝:见大肠攻。
朴硝:见大肠攻。
穿山甲:见通行攻。
(散)桔梗:见肺散。
升麻:见脾散。
秦艽:见肝散。
防风:见膀胱散。
白芷:见肺散。
葛根:辛甘平,入胃兼入脾,能升胃气上行入肺而生津止渴,发汗解肌,散火郁,解酒毒药毒,治清气下陷泄泻、伤寒疟痢,太阳初病勿用,恐引邪入阳明也。升散太过上盛下虚者慎之。葛花解酒毒尤良。生葛汁大寒,解温病大热,治吐衄。
辛夷:见肺散。
生姜:辛温,行阳分,宣肺气,畅胃口,散寒发表,解郁调中,开痰下食,能散逆气,为呕家圣药,又能消水气行血痹辟瘴气。姜汁辛温而润,开痰尤良。姜皮辛凉,和脾行水。
(寒)知母:见肾寒。
白茅根:见脾寒。
白头翁:见大肠寒。
白藓皮:见脾寒。
白薇:见奇经寒。
麦冬:甘微苦微寒,润肺清心,胃经正药,泻热生津,化痰止呕,治嗽行水。
漏卢:苦咸寒,入胃大肠,通肺小肠,泻热解毒,通经下乳,杀虫疗疮。
茵陈:见膀胱寒。
大青:苦咸大寒,专解心胃热毒,治伤寒时疾阳毒,取茎叶用。
鲜生地:见肾寒。
芦根:甘寒,和胃降火止呕,清上焦热,用逆水者。芦笋解鱼蟹河豚毒。
花粉:酸甘微苦微寒,降火润燥滑痰,生津解渴行水,治胃热膀胱热,疗疮毒,虚热者宜之。
通草:见肺寒。
蔷薇根:见大肠寒。
栀子:见心寒。
竹茹:甘微寒,开胃郁,清肺燥,凉血,除上焦烦热,兼清肝火,凉胎气。
笋:甘微寒,利膈下气,化热爽胃,消痰而能损元。
枇杷叶:见肺寒。
石莲子:见心寒。
甘蔗:甘微寒,和中助脾,除热润燥消痰,能令胃气下行,利二便。
柿:见肺寒。
蒲公英:苦甘寒,入肾阳明经,泻热化毒,专治乳痈疔毒,亦为通淋妙品。
大豆黄卷:甘平,除胃中积热,消水病胀满,破恶血,疗湿痹。
石羔:甘辛淡降,体重气轻,胃经大寒之药,兼入肺三焦气分,清热降火,发汗解肌,缓脾止渴发斑疹,亦止中暑自汗,先煎。
犀角:苦酸咸寒,清胃中大热,凉心泻肝,祛风利痰,解毒疗血,治惊狂斑疹诸症,能消胎气,角尖尤胜,磨汁用。
蟾蜍:辛凉微毒,入胃,退虚热行湿气,治虫痈疽疗疳。蟾酥辛温有毒,治疔毒诸疳,能烂人肌肉。
人中黄:甘寒入胃,大解五脏实热,清痰火消食积,甘草经粪浸者或用皂荚。
金汁:与人中黄同而更胜。
(热)肉果:见脾热。
荜茇:辛热,除胃冷,祛痰散阳明浮热,亦入大肠经,治泻痢,散气动火。
良姜:辛热,暖胃散寒,下气止痛。子温肺醒脾,能散寒燥湿。
白附子:辛甘,大热纯阳,阳明经药,能引药势上行,治面上百病,祛风痰痹湿,此药无复真者。
丁香:辛温纯阳而燥,泄肺温胃,大能疗肾壮阳事,治胃冷呕逆症,非虚寒勿用。
炮姜:见通行热。
大茴香:见命门热。
钟乳:甘温,胃经气分药,补阳利窍,其气剽悍能令阳气暴充,惟命门火衰者可暂用之。
足阳明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