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白话智囊(卷一)见大>使马圉
孔子行游,马逸食稼。野人怒,絷其马。子贡往说之,卑词而不得。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听说人,譬以太牢享野兽,以九韶乐飞鸟也。”乃使马圉往。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予不游西海也,吾马安得不犯子之稼?”野人大喜,解马而予之。人各以类相通,述诗书于野人之前,此腐儒之所以误国也。马圉之说诚善,假使出子贡之口,野人仍不从。何则?文质貌殊,其神固已离矣。然而孔子曷不即遣马圉,而听子贡之往耶?先遣马圉,则子贡之心不服。既屈子贡,而马圉之神始王。圣人达人之情,故能尽人之用。后世以文法束人,以资格限人,又以兼长望人,天下事岂有济乎!
【译文】孔子在周游列国时,一次他的马跑脱后吃了一位农民的庄稼,这位农民十分生气,于是就扣下了他的马。学生子贡就代老师去要马,子贡说了好多低声下气的话,但仍未能索回老师的马。孔子看后便说:“用别人不愿听的话去说服别人,就象用祭品去供奉野兽,以《九韶》的美妙乐曲去打动飞鸟,那是没有用的!”于是孔子改派一个养马的人前往。养马人对农民说:“你不在东海耕种,我也不在西海旅游,今此相遇,我的马能不伤害你的庄稼吗?”农民听后转怒为喜,遂解马给了孔子。人们各自以同类相通。在山乡野人面前大谈诗书之理,这正是腐儒误国误民的根源所在。养马之人的话固然很好,假使改换子贡去说,那位农民照旧不肯还马。什么原因呢?儒生与农民气质不同,外貌不同,他们的精神自然相差甚远。问题是孔子起先怎么不派养马人去,而是让子贡前往?假若先派养马人去,子贡心中不服。只有子贡被顶撞之后,养马人的妙用才能最大可能地发挥出来。圣人能通晓人情,从而使每个人的长处全部发挥出来。而后来人却以各种法令束缚人,以资格大小限制人,还指望某个人什么都通,这样的用人方法,天下之事又怎能办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