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既平南中,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谏曰:“公天威所加,南人率服。然夷情叵测,今日服,明日复叛。宜乘其来降,立汉官分统其众,使归约束,渐染政教。十年之内,辫首可化为编氓,此上计也。”公曰:“若立汉官,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立汉官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吏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立汉官,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相安。”《晋史》:桓温伐蜀,诸葛孔明小史犹存,时年一百七十岁。温问曰:“诸葛公有何过人?”史对曰:“亦未有过人处。”温便有自矜之色。史良久曰:“但自诸葛公以后,更未见有妥当如公者。”温乃惭服。凡事只难得妥当,此二字是孔明知己。
【译文】诸葛丞相平定了南中以后,就在当地人中选任了一些官吏来管制南中。有人进谏说:“丞相的天威放到那里,南人无不心服,然而南蛮之人,人心叵测,今日降服,明日又会反叛,应趁他们前来投降的机会,委派汉人作官,分别统领他们,使他们受到汉人礼仪的规范约束,逐渐濡染政治教化。十年之内,蛮人就可编入户籍,成为蜀国之民,这才是上策啊。”诸葛亮说:“若在南中设立汉朝官员,就得留下军队,军队留下则无粮食供应,这是第一件难办的事;南中人刚被我们攻破,他们的父兄中多有伤亡,立了汉官而没有军队去留守,必成祸患,这是第二件难办的事;再则南人多次发生废除、杀掉当地官员的事,自知罪行深重;如果在南中设立汉官,导致他们始终不能够相信我们,这是第三件难办的事。如今我不留军队,也不用运输粮草,且各项法令制度已初步形成,南蛮夷人和我汉人自然会相安无事的。”据《晋史》记载:东晋桓温征伐蜀郡时,诸葛亮的一名小兵还在,当时已有一百七十岁了。桓温问道:“孔明先生有些什么超过常人的地方?”小吏回答道:“也没啥超过常人的地方。”桓温一听,脸上就露出自我陶醉的神色,认为自己可与孔明相比。那小吏停了一会又说道:“只是在诸葛先生去世以后,就再也没看见过像他那样办事妥当的人了。”桓温听后这才十分惭愧,对诸葛孔明十分钦佩。凡事难得“妥当”,这两字对孔明先生来说真是知己啊!
诸葛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