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金师子章云间类解>第2章
金外更无一物离不变之性无随缘之相。问明品云。未曾有一法。得入于法性
师子虽有生灭。金体本无增减成事似生。而金性不增。则起唯法起也。体空似灭。而金性不减。则灭唯法灭也
故曰无生大经云。蕴性不可灭。是故说无生。又云。空故不可灭。此是无生义。疏云。无生为佛法体。诸经论中皆诠无生之理。楞伽说。一切法不生。中论。不生为论宗体
论五教第六
一师子虽是因缘之法。念念生灭以师子属乎缘生。原人论辨小乘教。亦云。从无始来因缘力故。念念生灭相续无穷
实无师子相可得论次云。凡愚不觉执之为实
名愚法声闻教因说四谛。而悟解故号声闻。既除我执。未达法空。故名愚法。有本作愚人法名声闻教。然此一教下摄人天。由深必收浅故上该缘觉。以其理果同故。例如约人辨藏。唯出声闻藏耳
二即此缘生之法蹑前起后也。初文师子二字。亦通此用。下三皆然
各无自性彻底唯空始自形骸之色。思虑之心。终至佛果一切种智。皆无自性彻于有表唯是真空。以色性自空。非色灭空也
名大乘始教始初也。大品云。空是大乘之初门。此教有二。一始教。亦名分教。今但标始教者。以深密第二第三时教。同许定性无性俱不成佛故。今合之唯言始教耳
三虽复彻底唯空不碍。幻有宛然空是真空。不碍幻有。即水以辨于波也
缘生假有。二相双存有是幻有。不碍真空。即波以明于水也
名大乘终教缘起无性。一切皆如。方是大乘至极之谈。故名为终。此亦有二。一终教。对前始教立名。二实教。对前分教立名。分犹权也。始权而终实。以有显实宗故。然终实二宗。并始分二教。皆大乘渐门耳
四即此二相。互夺两亡以理夺事而事亡。即真理非事也。以事夺理而理亡。即事法非理也。亦同行愿疏中。形夺无寄门
情伪不存反疏上句。理事双亡。则情识伪相。无所存矣
俱无有力。空有双泯由前互夺故皆无力。理夺事则妙有泯也。事夺理则真空泯也。心经略疏云。空有两亡。一味常显
名言路绝。栖心无寄通结心言罔。及宝藏论云。理冥则言语道断。旨会则心行处灭
名大乘顿教顿者。言说顿绝。理性顿显。一念不生即是佛等。故楞伽云。顿者如镜中像顿现非渐。此亦有二。一逐机顿。即此文示之。二化仪顿。即后圆教收之
五即此情尽体露之法。混成一块情尽见除也。大疏亦云。情尽理现诸见自亡。混成一块者。约法则混成真性。约喻则一块真金故。裴相序云。融瓶盘。钗钏为金
繁兴大用。起必全真用则波腾鼎沸。全真体以运行
万象纷然。参而不杂万法起。必同时一际理无先后。释上二节。依还源观
一切即一。皆同无性无量中解一也。大经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
一即一切。因果历然一中解无量也。禅诠都序云。果彻因源位满。分称菩萨
力用相收。卷舒自在一有力收多为用。则卷他一切。入于一中。即上文一切即一。皆同无性也。多有力收一为体。则舒己一位。入于一切。即上文一即一切。因果历然也。文虽先后。义乃同时。故云卷舒自在也
名一乘圆教所说。唯是法界缘起无碍。相即相入重重无尽。此亦有二。谓同教一乘。圆全收诸教宗。别教一乘。圆全拣诸教宗
勒十玄第七
一金与师子同时成立。圆满具足师子六根。与金同时成立。以表人法因果体用悉皆具足。妙严品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
名同时具足相应门大疏云。如海一渧具百川味
二若师子眼收师子尽。则一切纯是眼。若耳收师子尽。则一切纯是耳眼耳互收。纯一事故
诸根同时相收。悉皆具足会诸根之同。例眼耳之别
则一一皆杂。一一皆纯。为圆满藏眼即耳等皆杂也。如菩萨入一三昧。即六度皆修无量无边诸余行德。俱时成就故名为杂。耳非眼等皆纯也。又入一三昧唯行布施无量无边。更无余行名之为纯。即教义章云。纯杂自在无不具足。名圆满藏
名诸藏纯杂具德门此名依至相立。贤首新立广陜自在无碍门故。大疏云。如径尺之镜。见千里之影
三金与师子相容。成立一多无碍多容一则六根成立。多容多则师子无殊
于中理事各各不同金性喻理。师子喻事。二虽互容。性相各别
或一或多。各住自位此经偈云。以一佛土满十方。十方入一亦无余。世界本相亦不坏。无比功德故能尔
名一多相容不同门大疏云。若一室之千灯。光光相涉
四师子诸根。一一毛头。皆以金收师子尽诸根诸毛。各摄全体
一一彻遍师子眼。眼即耳。耳即鼻。鼻即舌。舌即身诸根相即。体非用外
自在成立。无障无碍经云。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文
名诸法相即自在门大疏云。如金与金色二不相离
五若看师子唯师子无金。即师子显金隐相显性隐
若看金唯金无师子。即金显师子隐性显相隐
若两处看。俱隐俱显性相同时。隐显齐现
隐则秘密。显则显著贤首品云。东方入正受。西方从定起
名秘密隐显俱成门大疏云。若片月澄空。晦明相并
六金与师子。或隐或显。或一或多若观金时师子似隐。唯显一金。观师子时金性似隐。具显诸根
定纯定杂。有力无力一体真金纯而有力。六根分异杂而无力
即此即彼。主伴交辉此主彼伴。交光互参
理事齐现。皆悉相容教义章云。犹如束箭。齐头显现
不碍安立微细成办经云。一尘中有无量刹。刹复为尘说更难
名微细相容安立门大疏云。如琉璃瓶。盛多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