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則
太上云: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原夫天地乃無心聖人,聖人乃有心天地。天道運而無所積,故生生化化,美利天下而無害。聖人虛而無所積,故純純全全,道濟天下而不爭。所以厚養人民,於己愈有;博施濟眾,於己愈多。可謂法海寬弘,而無盡藏。大眾,只這利而無害,為而不爭的道妙常存,日用天地大生之德,聖人大化之仁盡在己矣。伏惟珍重。頌曰:
至道玄虛妙莫評,樞機造化主生成。乾坤健順生生化,賢聖誠純化化生。
舜禹體天奚有害,羲堯心道了無爭。物豐時序人安泰,天下淳風樂太平。
第二十四則
《文始妙道真經》曰:一情冥為聖人,一情善為賢人,一情惡為小人。大眾,一情善惡即不說,且道一情冥時如何領會?嘻;若就此處直下承當,則天心朗朗,成性存存。其或未然,聽予煩曰:
善惡雖然是二途,道人不若悉捐除。七情冥息忽忘我,一道圓光曜太虛。
第二十五則
《文始真經》云:魚欲異群魚,捨水躍岸即死;虎欲異群虎,捨山入市即擒。聖人不異眾人,時務不能拘耳。
乃知古者達道隱士,明白四達,默默昏昏,故若愚若拙,和光混世,所以方士莫能知;時行時止,應感隨宜,所以鬼神莫能測。是以時務不能拘耳,得大自在。今之我輩,恃斗筲之量,彰螢火之光,好為人師,做模作樣,矜誇自是,要譽沽名,殊不知反招魔障,以致災殃。大眾,聖人設喻魚躍岸、虎入市,以致喪身失命,戒之深矣。以此為龜鑑,都不如安貧養道,素分樂天,久久自然有無量快樂,作箇本分道人,豈不異哉。煩曰:
弄巧翻成拙,彰明莫若愚。侍才招奏剝,本分得中孚。
索隱令人謗,要名不自如。安常能省事,長泰樂無餘。
第二十六則
《文始真經》云:聖人多斂萬有於一息,無有一物可役吾之明徹。散一息於萬有,無有一物可間吾之云為。大矣哉。夫人之一點虛靈,大體大用,在乎一息之間。故放開則充塞乾坤,綽然無礙;收斂則潛歸黍粒,全無朕跡。靈靈無昧,體用全彰,事莫能遷,物莫能問。大眾,誠能於此明悟了達,則語默動靜得大自在。且道只今如何體審息息?頌曰:
惚焉天地表,恍爾黍珠中。獨立一毫上,昭然體太空。
迎之不見首,隨之不見綜。倏爾忽相遇,非彼亦非儂。
第二十七則
《文始真經》云:聖人以有言、有為、有思,所以同乎人;以未嘗言、未嘗為、未嘗思,所以異乎人。南華老仙云:終日言而盡道,言言皆道;終日言而盡物,言言皆物。道物之極,非言非默。以此推二祖師士一以,意是一耶,是二耶?大眾,誠能於此通徹,則言也默也、為也息也,悉自然而然,無可不可。其或未然,反照去。頌曰:
堂前懸寶鑑,圓朗絕纖塵。照者從其照,人觀亦聽人。
妍醜都自見,此鏡了無心。目觀耳聽得,方許爾知音。
第二十八則
《文始真經》云:聖人道雖虎變,事則鱉行,道雖絲紛,事則碁布。又道雲之捲舒,禽之飛翔,皆在虛空中,所以變化不窮。聖人之道亦然。乃知聖人條當天下,寂然神化,文彩全彰,應變隨機,均齊弘道。夫何故?聖人大體玉虛,純然無礙,所以任其所化。雲龍禽翔,風雷雨霧,變化不常,大虛未嘗變遷。大眾,今我輩常常沉滯聲色,迷惑有無,著物肆情,強能多事,所以云為失措,動止有妨,安得本性大虛,綽然自在。噫,若之何,各自理會。頌曰:
威風凛肅,鬼神莫測。和氣雍容,美利萬物。
為而無為,欲其不欲。飄然無礙,不疾而速。
第二十九則
第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