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孕患者未破损或破损后腹腔内血液形成血肿包块,应以攻坚消积为治,经临床筛选,确立了由丹参、赤芍、桃仁、三棱、莪术组成的宫外孕Ⅱ号方,但包块型患者常兼虚证,且攻坚药久用易伤正气,临床又有寒热之不同,为此,李老立三方以应不同之需:
一、寒性补虚消积之方
主治:宫外孕善后包块兼喜冷之证。
药品:
水蛭30克生口芪7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当归45克知母18克生桃仁24克麝香(另研,后人)0.3克
制法:除麝香另研外,先将诸药共研细末,人麝香和匀,炼蜜为丸,梧子大。
服法:每服3~4.5克,早晚空心开水送下。
二、热性补虚消积之方
主治:宫外孕善后包块兼喜热之证。
药品:
水蛭30克生口芪3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当归45克肉桂18克桃仁24克麝香(另研,后入)0.3克
制法:除麝香外,先将诸药共研细末,人麝香和匀,炼蜜为丸,梧子大。
服法:每服3~4.5克,早晚空心开水送下。三、平性补虚消积之方主治:宫外孕善后包块体虚者。药品:水蛭30克生口芪7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当归45克人参30克生桃仁24克麝香(另研,后入)O.3克
制法:除麝香外,先将诸药共研细末,人麝香和匀,炼蜜为丸,梧子大。
服法:每服3~4。5克,早晚空心开水送下。
此外。对于包块表浅而体弱,不宜久用攻坚药者,可敷以外用膏药:血竭9克,樟脑6克,松香9克,银珠9克,麝香O.06克(另研)。前4味研为细末,水熬成糊状,候温入麝香,搅匀贴患处。
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宫外孕休克阶段,大胆应用硝、黄是救急的主要关键。因宫外孕本身是实证,实则泻之,非用疏通不可,如兼肠胃障碍便秘不通,则更相宜。曾治一宫外孕休克患者,初经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用人参救之,不见好转,邀余会诊后,急予硝、黄通泻,很快扭转。但要注意辅以人参,因本病虽实,实中多夹虚故也。同时要进一步分辨寒热及其多少,随证加减,方达周全。
阑尾炎
论治阑尾炎
李老认为,急性阑尾炎可按照张仲景的治法处理。《金匮要略》云:“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肿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以上两条既说明了有脓、无脓的鉴别,又说明了治法.其中脉迟紧,一般认为属寒,但肠痈却是说明脓未成前的实热证;脉数属热,但在肠痈即是脓已成。腹诊中的有无压痛是分辨虚实的重要方法,如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为脓已成,是热中夹有寒象,治疗时除重用清热解毒外,必须佐用温通之药。少腹肿痞,按之痛如淋,为脓未成,实热壅滞,治疗时除消痈解毒活血外,必佐导滞之品,否则壅滞之热毒不除,其病难愈。大黄牡丹汤中之大黄、芒硝,寒凉攻下,善除实热壅积之邪,桃仁、丹皮、冬瓜子、大黄活血解毒。气行则血行,若加枳实、银花效更佳。薏苡附子败酱散之薏米消痈排脓,败酱草解毒活血排脓,善治腹部之痈脓;附子行气血,散寒滞,助痈之消散。若再加银花、白芥子效更佳。若腹胀痛者,排脓散效果较好。其原方为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共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子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临床用之多改为枳实15~30克,桔梗24~30克,赤芍15克。并加银花30克,白芥子3~6克。
慢性阑尾炎的问题有三:一瘀血,二气滞,三寒。临证时可根据瘀、滞、寒的比例多少用方。若瘀血为主者,宜活络效灵丹加味;肝郁气滞为主者,宜逍遥散加白芥子、千姜、五灵脂;寒凝血滞者,宜少腹逐瘀汤。如兼肠粘连者,亦可采用此种方法。
阑尾脓肿或引起腹膜炎者,银花120克,白芥子9克,甘草9克,是方有效。曾治一男性患者,腹大如鼓,先用中西药不效,经用上方后,从脐中排出黄稠脓汁一大痰盂之多,后果愈。
肠梗阻
寒实型肠梗阻治验
李老认为,肠梗阻总地来说是一个实证,其中有热实、寒实、瘀血、气滞四类。另外,还应注意气虚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这个疾病因为是急症、重症,患者主诉就是腹痛,因此辨别其性质较难。一般来讲,可从发病历史、治疗经过上去考虑。如:生气后突然疼痛者,当考虑为气滞,吃冷性饮食后发病者,为寒实,过去有肠粘连史者必兼瘀血,素有不能吃冷性饮食者为寒实。如:一男性患者,突然腹痛大作,某院外科大夫诊为肠梗阻,予复方大承气汤治之无效。询其有不能吃冷性饮食史,诊为寒实证,予九痛丸12粒,愈。又如:一男性患者,72岁,突然腹痛不止,急至某院治疗,诊为肠梗阻。因其年高体弱,又患冠心病,恐其手术有困难,建议保守治疗。经询其素有不能吃冷性饮食史,又为年高体衰之躯,予九痛丸20粒,分2次服,愈。又如:一男孩,突患肠梗阻,医予萝卜芒硝汤治之不效,经察其为吃冰棒后引起,予小茴香、肉桂、丁香、木香、沉香各6克,愈。又如:一男性患者,80岁,患嵌顿疝引起的肠梗阻,诊为气虚失运,予厚朴24克,人参9克,半夏9克,炙甘草9克,愈。
胰腺炎
胰腺炎证治
李老认为,急性胰腺炎类属于中医的干霍乱、食积痛,大致有寒实、热实两种。热实证,治宜大柴胡汤加减。寒实证,治宜大黄附子汤加枳实、厚朴或一把抓,每次1包,或九痛丸,每次12~20粒。曾治一男性患者,急性胰腺炎,先用复方大柴胡汤十几剂不效,邀李老诊之,审脉弦紧,胃脘剧痛,拒按,诊为寒实证,予大黄3克,细辛3克,附子6克,枳实9克,厚朴9克,1剂取效,10剂疼痛消失。
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多为虚实寒热夹杂证,治疗时必须详辨寒、热、虚、实的比例。例如:脉沉弦或弦涩,舌苔薄白,胃脘胀痛,拒按者,为气滞多而寒实证少的停积证。治宜厚朴温中汤加少量大黄。此方重点在于苦温理气,稍佐通下。四肢厥冷,脉弦紧,胃脘疼痛,拒按,为虚寒多而实证少,治宜桂附理中汤合小承气汤温中健脾,导滞消积。脉虚大,胃脘疼痛,拒按,或仅有压痛,为中气虚衰多而兼寒积,治宜补中益气汤加枳实、厚朴、苍术、木香、干姜、大黄,补中益气,温中导滞。脉弦滑,胃脘有压痛,为热多而寒少证,治宜半夏泻心汤去党参,加枳实、白术、莱菔子,或枳实导滞丸加干姜。
败血症
西名败血之症中医两证相当
温病热入血室外科疔毒走黄
李老认为,脓毒为败血证类属于中医外科中的疔毒走黄和温病中的热入营血,一般用犀角地黄汤、清营汤有效。例如:一女性患者,乳腺炎合并败血症。持续高热不退。神昏,斑疹,先单独应用抗生素,并配用中药清热解毒剂无效,改用犀角地黄汤后即愈。但犀角地黄汤、清营汤并非全部有效,还应根据夹杂证的情况加以配伍.如:夹有脉大、口渴、汗出者,应配入生石膏、知母以清气分之热;大便秘结者,应加大黄、芒硝、元参;神昏,苔黄者,加安宫牛黄丸,每日2丸;痰多者,加竹沥15克;气营两燔者,改用清瘟败毒饮等。
此外。败血症还有所谓如温病热人下焦肝肾者,即如《温病条辨》所谓:“邪在阳明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温病误表,滓液被劫,心中震震,舌强神昏,宜复脉法,复其津液,舌上津回则生。汗自出,中无所主者,救逆汤主之。”“温病已汗而不得汗,已下而热不退,六七日以外,脉尚躁盛者,重与复脉汤。”“温病误用升散,脉结代,甚者脉两至者,重与复脉,虽有他证,后治之。”“热邪深入下焦,脉沉数,舌干齿黑,手指但觉蠕动,急防痉厥,二甲复脉汤主之。”“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儋儋大动,甚则心中痛者,三甲复脉汤主之。”“热邪久羁,吸灼真阴,或因误表,或因妄攻,神倦瘛疯,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大定风珠主之。”例如:曾治一末梢神经炎、泌尿系感染合并败血症患者,神志恍惚,汗多如洗,发热持续不退,时时手足瘛疚,或时谵语,面色觥白,脉虚数而促,先用西药、中药清瘟败毒饮无效,改予三甲复脉汤加知母、黄柏,后果愈。
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验案一则
何某,女,65岁。门诊号:31497。
1961年7月19日初诊:半身不遂3个多月,某院诊为脑血栓形成,住院治疗1个多月无效,后请中医以针灸、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治之仍无效,邀请李老治之。李老审其面呈忧郁之色,问之亦不愿多语,脉沉而弦,云:肝郁血滞,血不养筋,治宜养血活血,舒肝理气,逍遥散加减:
柴胡9克当归9克白芍9克丝瓜络9克桑枝9克香附7.5克郁金6克
7曰后往诊,共服7剂,诸症大减,左侧肢体已能活动,并可翻身。继服1月而愈、
按:李老认为:补阳还五汤确是一个治疗半身不遂的好方,但其为补气活血方,若用之于肝郁气滞、筋脉失养者,则气血更加壅滞而筋脉不舒.经云:肝主筋、肝郁血滞,筋脉失养,故以舒肝养血活血而愈.
肝脓肿合并膈下脓肿
验案一则
张某,男,50岁。门诊号:77256。
1964年9月12日初诊:阿米巴肝脓肿合并膈下脓肿,持续高烧不退半年多,某院以西药治疗不效,审其脉弦滑数,胃脘有明显的不可触按之象。李老认为,脓肿应治之清热解毒之法,但根据经验看,凡抗生素有效者,应用清热解毒之剂亦效,无效者亦殊难取效,故不可但用清热解毒之法治之。此证应按其腹,寻其脉,若压痛明显者必予攻下,但攻下不可大下,大下则痛难除,脉滑数者应予化痰,弦者重在和解。处方:
柴胡18克半夏12克黄芩12克枳实15克赤芍15克白芥子9克瓜蒌30克桔梗15克蒲公英30克银花30克连翘30克大黄3克
次日,患者家属告知,体温由39.8℃下降至38。512,腹痛大减,饮食稍增。乃嘱其继服2剂。3剂后,食欲大增,体温恢复正常。
按:膈下脓肿合并肝脓肿,若但予消痈,不予理气化痰,不去评脉辨证,实难取效。李老告诫云:内痈尤重于里治,不可不注意也。诊余漫话疑难之病难在虚实寒热夹杂之间解难之法功在孰多孰少下药之中李老认为,疑难疾病,即慢性、危重、难治性疾病,其难治的主要原因,是虚实寒热夹杂证的问题。任何疾病,从其性质来看,不外寒热虚实。单纯的寒证、热证、虚证、实证,以及实寒、实热、虚寒、虚热,不难辨治,但临床上往往是单纯者少而夹杂者多,疑难性疾病,更是如此,如寒中夹热,热中带寒,虚中夹实,实中带虚,还有上焦热而下焦寒,此脏实而彼脏虚等,都需要特别注意。既明兼夹,尚需进一步分析其量的对比,何多何少,何宾何主,都必须弄清,治疗方可有的放矢。因此,能否正确地处理夹杂证,往往是衡量一个医生技术高低的重要标志。
李老常说:“一般来讲,慢性病、危重病夹杂证居多;急性病、轻微病夹杂证少见;身体素质好的急性病患者夹杂证少;体质差或兼有慢性病的急性病患者夹杂证多。在夹杂证中,有表里夹杂,寒热夹杂,虚实夹杂,阴阳夹杂,脏病兼腑,腑病兼脏,或数脏之病同见,数腑之病共存,数经之病并发,数络之病齐现等等。在衡量夹杂证时,尤应重视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在表里关系中,有表而夹里,里而夹表的不同;在寒热关系中,有寒中夹热,热中夹寒的不同;在虚实关系中,有实中夹虚,虚中夹实的不同;阴阳关系中,有阳虚中夹有阴之不足,阴虚中夹有阳之微亏的不同;及至脏腑关系中,有脏虚夹有腑之微实,腑实夹有脏之虚损的不同等等。怎么鉴别呢?一般采用脉、色、腹、证相互对照之法,即,若表里证俱在时,症状的多少是区别表里多少的关键;虚实证俱在时,脉、色、腹诊相结合,是区别虚实孰多孰少的关键;至于数脏、数腑、数经、数络共存者,症状表现多者为多,症状少者,一般较少。脉象所代表的寒、热、虚、实,则是衡量夹有寒、热、虚、实的重要指标。若大实如羸状,或至虚有盛候,则必须借助腹诊加以辨别。”他还说:“《伤寒论》中治疗痞满有二方,一为半夏泻心汤,一为黄连汤,从其所治证候表现上看,几乎完全相同,而处方组成却前者多一味黄芩,后者多一味桂枝,何以辨别?脉也。若见滑者,可用半夏泻心汤;弦涩不调者,则用黄连汤。”“张仲景是辨夹杂证、治夹杂证的楷模,若想认识夹杂证,就得仔细钻研《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例如腹泻一证,夹杂情况最多,尤其是久泻不愈者,更应细心审查。李老每遇久泻不愈,兼见腹痛者,都强调应注意其夹实的一面,诊查其腹部必有压痛(常不甚明显,非细心体察之才不致漏诊),即以虚中夹实论治,常于补涩药中加人大黄以治之,疗效较好。但此证久病,每每虚多实少,故虽用大黄,量不宜过大,可随证情酌定。
又如便秘一证,常法虽为实者泻之,承气类为实证所宜,但临证首当审其虚实主次。如系产后便秘,或久病,或见于大病之后者,多为实中夹虚,不泻不行,泻又不可,法当攻补兼施,即泻药中辅以补药用之,或加人参,或加当归,宜润宜导,酌情选用。同时必须结合年龄、体质、脉象、兼症,以适当兼顾其虚才行。如临床对便秘之属虚寒者,或虚寒证夹实者,以温脾汤或理中汤加大黄,用量当据虚实多少而酌用之。
又如曾治一产后痔疮甚重,疼痛便血较剧之患者。由于属于产后虚中夹实之证,故重用黄芪,加乳香、没药、槐角炭、银花、地榆炭,又因具有便秘腑实之症,酌加硝、黄,数剂而愈。又曾治一急性肾炎患者,因其胃部有压痛,遂于利水方中加入枳实、莱菔子,数剂而愈。大凡泻证,泻前即痛,泻后痛止者,此为有夹实的现象,即应考虑补中寓泻。如系胃苓汤证,亦需少加大黄、枳实才行。
中医治病之关键,在于对各类矛盾性证候的用药上,这也是中医之优势所在。如寒热夹杂、虚实夹杂等都是。如阴虚兼痰之证,滋阴有碍痰之嫌,祛痰有伤阴之弊,用金水六君煎,在祛痰之二陈汤中加入当归、生地、元参之滋阴即可治之。又如湿疹兼泄泻,止泻则碍疹,治疹又碍泻,用滋阴宣解汤即两全其美。又如柴胡加芒硝汤,人参、芒硝同用;理中加大黄汤,干姜与大黄同用;诸泻心汤中干姜、人参与黄连、黄芩同用等。诸如此类,补泻同施、寒温并用之方法甚多。关键在于品验夹杂证的孰多孰少,孰轻孰重,并在用药剂量上给予合理体现,方能使夹杂矛盾之证候迎刃而解。
审证入微精析夹杂比例
用药精当计较一分一厘
李老认为,中医学术思想的指导核心是唯物辩证法,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处处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思想去研究中医学术。他说:“唯物辩证法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对立统一,二是量变到质变,三是否定之否定。在这里面有实践第一的观点,有重调查研究的观点,有重视各种不同矛盾和找出主要矛盾的观点。中医学术的指导思想中也恰恰要求这些方面。所以我们必须有目的、有意识地将唯物辩证法应用于中医的研究和临床中去。”他在临床科学研究工作中经常告诫我们:临床检查疾病时一定要全面细致,要注意病史,注意客观指标的探查,决不可被假象所迷惑,要善于在纷乱的复杂证候表现中找出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和各种复杂原因中的比例关系,找出哪些是标、哪些是本,哪些应缓、哪些应急的处理方法。他常常因为加减一味药物,加减药物的一分一厘,而审思再三,也常常因寻找病因病机的有无、多少而久思数日,务求找出其问题的所在而后快。他曾以一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日益加重的病例为例,说明有目的、有意识地应用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性。他说:“患者,女性,29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辦狭窄与闭锁不全,全心衰竭。经过中西药物治疗后,很快好转,但突然一天气短浮肿,呼吸困难加重,西医诊断为肺部感染,心力衰竭。急以抗生素、地高辛与中药真武汤加清热解毒药进行治疗,10天后,不但诸症不减,反见更趋严重,乃邀余往治。审其诸证,乃真武汤证无疑,急予真武汤加减2剂,不效。再察脉证,均无特殊表现,细审其周围环境,其病床适在房门之侧,乃悟:此乃受门缝之寒风也。急宜挪床,并在其侧放置屏风以御复感。同时在真武汤中加细辛、麻黄少许以散风寒,次日其病果然大减。”他常说:中医的一部发展史就是一部唯物辩证法应用于医学上的发展史,所以我们研究中医时就得从有目的、有意识地应用唯物辩证法上开始,并深化。至于《内经》之论气候、人事、地域与发病的关系,以及望诊、闻声在诊断方面的意义,《伤寒》《金匮》在腹诊、脉诊上的发现,以及如何应用腹诊、脉诊和证候对比去审证,张景岳、李时珍、王叔和如何审脉的意义,叶天士如何察舌、验齿、辨斑疹白痦等,都是检查方法的深化,而在应用辩证法方面却是没有区别的。所以,我们无论在临床上、研究上都要遵循唯物辩证法这一指导思想。
第24章 补虚消积治包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