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春秋左传>第43章士容论1

第43章士容论1

  士容【正文】
  一曰:
  士不偏不党①。柔而坚②,虚而实③。其状朗然不儇④,若失其一⑤。傲小物而志属于大⑥,似无勇而未可恐⑦,执固横敢而不可辱害⑧。临患涉难而处义不越⑨,南面称寡而不以侈大⑩。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耳目遗俗而可与定世,富贵弗就而贫贱弗朅。德行尊理而羞用巧卫,宽裕不訾而中心甚厉,难动以物而必不妄折。此国士之容也。
  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人亦然,诚有之则神应乎人矣,言岂足以谕之哉?此谓不言之言也。
  客有见田骈者,被服中法,进退中度,趋翔闲雅,辞令逊敏。田骈听之毕而辞之。客出,田骈送之以目。弟子谓田骈曰:“客士欤?”田骈曰:“殆乎非士也。今者客所弇敛,士所术施也;士所弇敛,客所术施也。客殆乎非士也。”故火烛一隅,则室偏无光。骨节蚤成,空窍哭历,身必不长。众无谋方,乞谨视见,多故不良。志必不公,不能立功。好得恶予,国虽大不为王,祸灾日至。故君子之容,纯乎其若钟山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淳淳乎慎谨畏化,而不肯自足;乾乾乎取舍不侻,而心甚素朴。
  唐尚敌年为史,其故人谓唐尚愿之,以谓唐尚。唐尚曰:“吾非不得为史也,羞而不为也。”其故人不信也。及魏围邯郸,唐尚说惠王而解之围,以与伯阳,其故人乃信其羞为史也。居有间,其故人为其兄请,唐尚曰:“卫君死,吾将汝兄以代之。”其故人反兴再拜而信之。夫可信而不信,不可信而信,此愚者之患也。知人情不能自遗,以此为君,虽有天下何益?故败莫大于愚。愚之患,在必自用。自用则戆陋之人从而贺之。有国若此,不若无有。古之与贤从此生矣。非恶其子孙也,非徼而矜其名也,反其实也。【解说】
  士容,指士人仪容举止的法度、标准。文章列举了士人的种种美德和表现,赞美了士人见识高远,“傲小物而志属于大”的品格,指出君主应该了解和信任贤士,甚至应该让贤。可见,作者赞美士人,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贯彻举贤任能的政治主张。【注释】
  ①偏:偏私。党:结党。
  ②柔:柔顺。坚:刚强。
  ③虚:空虚,指表面看来一无所知,一无所能。实:充实。
  ④朗然:心地光明的样子。朗,明亮。儇(xuān):乖巧。
  ⑤若失其一:好像忘记了他自身。这是形容精神专注沉寂。一,身。
  ⑥傲:藐视。小物:琐事。属(zhǔ):聚集,集中。
  ⑦恐猲(hè):恐吓。
  ⑧执固:意志坚定,不可动摇。横(hènɡ):放纵,无所顾忌。敢:果敢。
  ⑨涉:经历。处(chǔ):守。越:失坠。
  ⑩侈大:骄恣,自大。侈,开张。
  海外:指中国以外。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海外尚有九州。
  节物:事(依高诱说),这里指士人的作为。赖:利,这里是以……为利的意思。
  遗俗:超脱世俗,屏弃世俗之见。与:以。
  就:趋,追求。朅(qiè):离开,舍弃。
  卫:通“讆”(依俞樾说)。诈伪。
  宽裕:指心胸开阔。訾(zǐ):诋毁。中心:心中,内心。厉:飞扬,这里是高远的意思。
  物:指外物之利。妄:胡乱,随便。折:折节,屈节。
  国士:一国中杰出的士人。容:指仪容节操的法式标准。
  假:借,凭借。
  麋(mí):麋鹿,鹿的一种。
  桎:束缚双足的刑具,这里用如动词,用器械束缚。
  骜(ào):良马名。
  鸿鹄(hú):黄鹄,即天鹅。
  诚:真诚。
  应(yìnɡ):感应。
  田骈:战国道家人物。
  被(pī)服:穿戴,服饰。中(zhònɡ):合。
  进退:指进退的礼节。
  趋翔:同“趋跄(qiānɡ)”,步履有节奏。闲雅:娴静文雅。
  逊敏:恭顺敏捷。
  弇(yǎn)敛:掩蔽收藏,这里指弃置不为。
  术施:申说施行。术,通“述”。客人注重外表仪容举止,士人注重内心修养,二者取舍不同,说明“士容”是就品德而言,并不是指外貌如何。
  烛:照。
  偏:半。这两句是拘守小礼而忽视大节的意思。
  蚤:通“早”。
  空:通“孔”。哭历:空疏,不细密(参用章炳麟说,见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引)。
  长:高大。以上三句以骨节早成则组织疏松,身材必不高大为喻,说明不重节操只修饰外表的人貌似成熟实际必不成材。
  众:指一般人,对高节厉行、耳目遗俗的士人而言。方:道。
  乞谨视见:意思是只求外表的仪容举止谨慎遵礼。视见,指外表。
  故:巧诈。
  得:指获取财物。予:指以财物予人。
  纯:美好。钟山:昆仑山的别名。
  桔(jié):挺直。
  淳淳:朴实敦厚的样子。化:教令。
  自足:自满。
  乾乾(qiánqián):自强不息的样子。侻(tuō):简易,轻忽。
  素朴:纯朴无华。
  唐尚:战国时人。敌年:年龄相当,这里指年龄相当的人。史:负责起草、抄写文书的小官。
  谓:认为。之:指代“为史”。
  魏围邯郸:据《史记·赵世家》,赵成侯二十一年(魏惠王十七年,公元前354年),魏围邯郸,第二年攻占邯郸,成侯二十四年魏复以邯郸归赵。本书这里所说可能就是这件事。
  惠王:指魏惠王。
  伯阳:邑名,先属赵,赵惠文王时归魏,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
  请:指请求官职。
  以:介词,宾语是“汝兄”。
  反兴:站起来转身退避。
  人情:指常人追求私利的欲望。自遗:指丢弃自己的私欲。
  自用:固执自信,一味照自己想法而行。
  戆(zhuànɡ):刚直而愚。陋:鄙陋无知。从而:因而。
  与贤:给予贤者,让贤。
  徼(yāo):求。矜:夸耀。
  反:本,根据。
  务大【正文】
  二曰:
  尝试观于上志①,三王之佐②,其名无不荣者,其实无不安者,功大故也。俗主之佐,其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其名无不辱者,其实无不危者,无功故也。皆患其身不贵于其国也,而不患其主之不贵于天下也,此所以欲荣而逾辱也③,欲安而逾危也。
  孔子曰:“燕爵争善处于一屋之下④,母子相哺也⑤,区区焉相乐也⑥,自以为安矣。灶突决⑦,上栋焚,燕爵颜色不变,是何也?不知祸之将及之也,不亦愚乎!为人臣而免于燕爵之智者寡矣。夫为人臣者,进其爵禄富贵⑧,父子兄弟相与比周于一国⑨,区区焉相乐也,而以危其社稷,其为灶突近矣⑩,而终不知也,其与燕爵之智不异。”故曰: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尽乱,无有安身。此之谓也。故细之安必待大,大之安必待小。细大贱贵交相为赞,然后皆得其所乐。
  薄疑说卫嗣君以王术,嗣君应之曰:“所有者千乘也,愿以受教。”薄疑对曰:“乌获举干钧,又况一斤?”杜赫以安天下说周昭文君,昭文君谓杜赫曰:“愿学所以安周。”杜赫对曰:“臣之所言者不可,则不能安周矣;臣之所言者可,则周自安矣。”此所谓以弗安而安者也。
  郑君问于被瞻曰:“闻先生之义,不死君,不亡君,信有之乎?”被瞻对曰:“有之。夫言不听,道不行,则固不事君也。若言听道行,又何死亡哉?”故被瞻之不死亡也,贤乎其死亡者也。
  昔者舜欲服海外而不成,既足以成帝矣。禹欲帝而不成,既足以王海内矣。汤武欲继禹而不成,既足以王通达矣。五伯欲继汤武而不成,既足以为诸侯长矣。孔墨欲行大道于世而不成,既足以成显荣矣。夫大义之不成,既有成已,故务事大。【解说】
  务大,即致力于大事。文章指出,大小贵贱都是相辅相成的,个人的荣辱取决于国家的安危,所以,人臣应该首先致力于为国家建功立业,而不应像燕雀那样只顾追求个人的安乐,否则就会“欲荣而逾辱”,“欲安而逾危”。务大的另一意义,在于只有追求远大目标,才能做到即使大义不成,也会有所成就,也就是欲得乎中必取乎上的意思。
  本篇主题和部分段落《有始览·谕大》篇同。【注释】
  ①上志:古代的文献记载。
  ②三王: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禹、汤、文、武。
  ③逾:更加。
  ④爵:通“雀”。
  ⑤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
  ⑥区区:怡然自得的样子。
  ⑦突:烟囱。决:缺,裂。
  ⑧进:增益。
  ⑨比周:结党营私。
  ⑩为:于。
  赞:助。
  薄疑:战国时人,曾居赵、卫等国。卫嗣君:战国卫国君,秦惠文王至秦昭王时期在位,其时卫国小如县,所以贬称“君”。
  乌获举千钧,又况一斤:比喻如果能行王术,那么治千乘之国就像能举千钧的乌获举一斤的重物那样容易。
  杜赫:战国时谋士,曾游说于东周、齐、楚等国。昭文君:战国时东周国君。
  郑君:指郑穆公,春秋郑国君。被瞻:郑人,曾事文公、穆公。
  死君:为君主而死。
  亡君:为君主出亡。
  通达:指人力和舟车等交通工具能够到达的交通较为方便的地方。
  已:矣。
  上农【正文】
  三曰: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①,贵其志也②。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③,重则少私义④,少私义则公法立⑤,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⑥,其产复则重徙⑦,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⑧,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⑨。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⑩,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后稷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也。”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帝籍田,大夫士皆有功业。是故当时之务,农不见于国,以教民尊地产也。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是以春秋冬夏皆有麻枲丝茧之功,以力妇教也。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此大任地之道也。
  故当时之务,不兴土功,不作师徒,庶人不冠弁、娶妻、嫁女、享祀,不酒醴聚众;农不上闻,不敢私籍于庸:为害于时也。然后制野禁。苟非同姓,农不出御,女不外嫁,以安农也。野禁有五:地未辟易,不操麻,不出粪;齿年未长,不敢为园囿;量力不足,不敢渠地而耕;农不敢行贾;不敢为异事:为害于时也。然后制四时之禁:山不敢伐材下木,泽人不敢灰僇,缳网罝罦不敢出于门,罛罟不敢入于渊,泽非舟虞不敢缘名:为害其时也。若民不力田,墨乃家畜。国家难治,三疑乃极。是谓背本反则,失毁其国。
  凡民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农攻粟,工攻器,贾攻货。时事不共,是谓大凶。夺之以土功,是谓稽,不绝忧唯,必丧其秕。夺之以水事,是谓籥,丧以继乐,四邻来虐。夺之以兵事,是谓厉,祸因胥岁,不举铚艾。数夺民时,大饥乃来。野有寝耒,或谈或歌,旦则有昏,丧粟甚多。皆知其末,莫知其本真。【解说】
  上农的意思是尊尚农业,也就是重农。本篇旨在阐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农业政策。作者认为,重农不只是为了获得土地生产之利,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农民淳朴易用,安居死处。因此,重农实为消除动乱、富国强兵的根本,是一种重要的治国方略。作者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提出了关于农业生产的各种政令,中心思想是要强本抑末,不违农时,以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本篇与下面的《任地》、《辩土》、《审时》,都是关于农业的论文。据《汉书·艺文志》,战国时农家学派的著作有《神农》、《野老》等,但后来都已失传。《上农)等篇可能采自古代农书并经过作者的加工改造,是现存最早的关于古代农业生产的文字材料。这几篇文章,对于研究吕不韦的重农思想,研究古代农业生产发展史和农学史,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注释】
  ①农:用如动词,从事农业。地利:土地生产之利。
  ②贵:用如使动。
  ③重:稳重,持重。
  ④义:通“议”。
  ⑤立:建立,确立。
  ⑥产:家产,指土地、农具等。复:繁多。
  ⑦重:以……为重,觉得难办。
  ⑧本:根本,指农业。末:末业,指工商。不令:不受令,不听从命令。
  ⑨战:指进攻。
  ⑩约:简易。商人家产主要是金钱货物,较农民的土地农具易于搬迁。
  轻:看轻,不在乎。
  巧法令:在法令上耍机巧。
  后稷曰:下面所引后稷之言当是古农书上的话,出自古农家的假托。
  本教:根本的教化。
  籍田:古代供帝王举行亲耕仪式的田地,其出产用于宗庙祭祀。
  功业:职事,这里指在举行籍田之礼时需要完成的劳动。《孟春纪》载籍田之礼,“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大夫九推”。
  时:农时。务:急务。
  见(xiàn):出现。国:这里指都邑。
  地产:土地的生产。
  蚕:用如动词,养蚕。
  桑:用如动词,采桑。
  枲(xǐ):麻的雄株。功:事。
  力:致力,尽力。妇教:对妇女的教化。
  贸:交换。功:功效,指劳动所得。长(zhǎnɡ)生:延续生命,生存。
  敬:慎。爱:爱惜。
  上:田:上等田地。夫:成年男子,这里指一夫所耕之田。《司马法》:“亩百为夫”。食(sì):供养。
  一人治之,十人食之:一个人种田,供十个人消费。上文说“上田夫食九人”,加上农夫自己,共为十人。
  六畜皆在其中:指把饲养的六畜也包括在内统一计算。古代耕牧结合,每个农夫配给的耕地数量相同,但上等田地配给的牧地少,下等田地配给的牧地多,以期每个农夫总的生产量(包括粮食、牲畜)相当。上句规定每个农夫生产的粮食要供十人消费,但下等田地的粮食产量不可能这样多,所以这里加以申说,指出“十人食之”是总的规定,下田的农夫把牲畜折合起来计算,也应达到这个标准(参夏纬瑛说)。
  任地:使用土地。
  作:兴。师徒:军队。
  冠(ɡuàn)弁(biàn):用如动词,举行冠礼。弁,皮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举行冠礼,以示进入成年。享祀:祭祀。享,进献。
  酒醴:刚如动词,置酒。醴,甜酒。
  上闻:赐爵的一种,得此爵则名字可通于官府(依孙诒让说)。
  籍:通“藉(jiè)”。借。庸:雇工。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傭”。“农不上闻,不敢私籍于庸”是为了使富裕农民也不脱离劳动。
  然后制野禁:此句疑为错简,当在下文“以安农也”句下,与“野禁有五”句相连(依范耕研说)。野禁,关于乡野的禁令。野,郊野,田间,对都邑而言。
  农:指从事农耕的男子。出御:从外地娶妻。御,娶妻。
  女:未婚女子。古代男女同姓不婚,以上三句是规定男女嫁娶要在本地异姓中择偶,但如本地皆为同姓,则可不受此规定限制。
  辟易:整治。辟,耕垦。易,治。
  操麻:操作麻事,即从事绩麻等劳动。
  出粪:清除污秽,指打扫房舍等。粪,秽物。对农民来说,整治土地是农作中最先要做好的工作,这个工作没完成,不能去做绩麻等工作。
  齿年:年龄。长(zhǎnɡ):上年纪。
  园:栽种果树的地方。囿:饲养禽兽的地方。园囿的劳动较轻,所以禁止青壮年去做。
  渠:大,这里用如使动,使……大,扩大。这句是禁止农民在力所不及的情况下扩大耕地,因为这样一宋会在农忙时顾此失彼。
  四时之禁:在各个季节所应遵守的禁令。以下所说,都是在规定季节外禁止去做的,因为这些事如不在一定季节去做,就会影响草木禽兽的滋长繁殖,而且会耽搁农时。
  灰:用如动词,烧草木成灰。僇:通“戮”。这里指割草。
  缳(xuán):罗网。罝(jū):捕兽网。罦(fú):捕鸟网。
  罛(ɡū)、罟(ɡǔ):都是捕鱼的网。
  舟虞:官名,负责管理舟船。缘名:未洋。译文姑参照李宝洤、夏纬瑛说。
  墨:通“没”。没收。乃:略同“其”。畜:通“蓄”。积蓄,财产。
  三:指农、工、商三类人。疑:通“拟”。仿效。
  七尺:指成年。古代尺小,七尺为成人身高。
  属:用如使动,使归属。三官:指农、工、商三种职业。官,这里指职业、职事。
  攻:治,进行、从事某种工作。
  时:农时。事:农事。共:同,一致。
  稽:迟延,指延误农时。
  唯:通“惟”。思虑。
  必丧其秕(bǐ):意思是,一定连秕谷也收获不到。秕,空的不饱满的子粒。
  水事:治水之事。
  籥(yuè):通“瀹”。浸渍。这是一种比喻说法,意思是“夺之以水事”就像把农民浸泡在水里一样(参用王毓瑚说,见《先秦农家言四篇别释》)。
  丧以继乐:即以丧继乐,意思是,治水本是好事(“乐”),但由于时间不对,结果使农民丧失收成(“丧”)。
  虐:残害。
  厉:虐害。
  胥岁:全年,这里是整年连续不断的意思。胥,皆,尽。
  不举銍艾(zhìyì):用不着开镰收割,意思是地里毫无收成。铚,收割用的短镰。艾,收割。
  饥:饥荒。
  寝耒(lěi):闲置不用的农具。耒,泛指农具。
  有:又。
  末:末节。
  本真:根本,这里指重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