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先哲医话>第27章

第27章

  阴毒病发于阴经,阳毒病发于阳经,故异名而已。朱肱以阴毒手足冷为阴寒盛者,用乌
  头、附子类,误矣。王安道辨之是也。此病《医宗金鉴》以为今痧病,似可从。
  天泡者,为火烁疮,酷暑时发细疹,其色正赤,其初自胁下至肩背痛如针刺而后发触衣
  被则痛益甚。后皆为水泡也,用解毒泻心汤,与荆防败毒散亦佳。卷下
  高端枳园
  属性:枳园名经宣,字子顺,高端氏。文化、方政之间,以医鸣于京师。救济之泽,洽于一时。致
  仕之后,隐于鹰峰,优游自养,卒年七十有三。枳园生于枫亭、台州、东郭诸人之后,治术
  融会,颇有机警,所着《医谱》、《方谱》、《药谱》、《认证录》等,足以窥其一斑,今
  录一二,以备省觉。其他三角、小林竹中、有持诸人,亦声誉相踵,而余未能详之,故期他
  日云。
  诊病有四因、六证、十二候、三诊、七视。四因者,谓外因、内因、内外别因、内外合
  因。
  六证者,谓初、中、终、顺、险、逆。十二候者,谓寒、热、虚、实、浅、深、缓、急、平
  、间、常、变。三诊者,谓持脉、按腹、审禀。七视者,谓问原、寻证、望色、观形、听声
  、嗅气、谛习。盖此五法三十二则,乃和汉往圣先贤之遗训,而吾门之所历验。苟审诊视察
  病源证候者,不可不精究焉。
  瘟疫初起,食不减,味不变,精神爽慧,起居如故者,必至热解。食将进时食反减,或
  绝谷
  元气衰弱者,间有之,与轻疫食不减者不可混。凡瘟疫自初起至热解,食不进者,不足深虑
  也。
  其人卒然晕倒,不省人事,醒后精神恍惚,或两脚痿弱不能起,尔后身体灼热,口舌干
  燥,
  时时谵语,或言语错谬,自汗出,痰喘壅盛而烦躁,其状如中风,半身不遂。或下利呕逆,
  或哕逆。或四肢微冷者,医不知而为风治之,误也。是瘟病热剧,直传于里,元气衰弱之所
  致。虚禀者及老人多患之,选用柴胡润燥汤、柴胡栝蒌汤。若痰喘者,宜蒌贝养荣汤,然多
  属不治。
  瘟疫淹缠不解,或邪气沉沦,遽然变为香港脚者,属危候。
  瘟疫初起,手指微抽着,后必发痫,多难治。
  伤寒、瘟疫、疟痢、霍乱瘥后,有发香港脚者,或有病不解变成香港脚者,世医不知,而为
  病后水气治之,遂至冲心而死,不可不慎焉。
  产后香港脚,四肢产痹软弱,难起居,心中烦悸,腹中不仁,体常烦热,或洪肿或微肿
  ,或
  胖胀,筋脉弩,或羸筋脉挛急,小便不通,脉紧有力者,宜犀角麻黄汤。医不知而见其
  头疼、冲气、恶露少等证,为血气之所为,与调血剂者,误也。
  风肿之为病,在上则耳后项际,在中则胸膺肩背,在下则腿股胫。流注为肿,其状如
  痈,
  或壅或漫,或痛或不痛,或消散,或溃脓,其初见憎寒壮热,头疼体痛等表证也。风肿在耳
  后项际者,大则如栾子,小则似梨子。而见前表证者,宜荆芥败毒散。
  风肿初起,不辨伤风时气者,见憎寒壮热,头疼体痛,而有表证解后发者,或有表证中
  见肿
  胀而热随解者,或有寒热发作有时如疟状,或有身热无间断,其状似温病者,俱皆自初为肿
  ,而至其变,或未为肿,或有表证绝无,而但为肿也。
  麻疹初起自汗出者,邪从汗而解。呕吐者,邪从上焦而解。吐泻兼发者,邪从上下二焦
  而解。鼻衄者,邪从血而解。皆麻疹之佳兆也,不可遽与止汗镇兜涩血之剂。疹快发则诸证自愈。
  麻疹初起,与排毒、升麻、葛根、解肌、越婢、连翘、凉膈等汤。不发透者,乃为瘟气
  收束
  疹毒之所致,与启蕴汤以散瘟气,则必出透也。(按∶启蕴汤系高端之家方,柴胡、黄芩、
  浓朴、半夏、草果、枳实、甘草、生姜,俱八味,盖九味清脾汤变制也。
  麻疹已出,其色如丹朱不红活,麻沙混淆不匀净,地界淡红或微黯,发热烦渴,睛多赤
  络,
  口臭甚,唇舌干燥或焦裂,躁扰不宁,小便涩少,大便不通者,乃为热毒内伏,燔灼血液之
  所致。凉血攻毒饮,加犀角、石膏,或兼服独圣散、紫雪等。疹已出,或焦紫,或红斑、壮
  热如炙,烦渴引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硬,口气加混,惊狂谵语,烦躁不安者,宜郁金散,
  服后暂就眠,则精神即爽然。
  之为病,上在鸠尾胁肋,中在脐上左右,下在少腹左右,或浮现于上面,或沉着于下
  底,
  或支两胁,或侵两胁,其形或圆或椭,或匾或浓,大者如拳球,如盘鳖,小者似卵茄,似梨
  杓,或坚硬如石,或柔韧如肉,或软虚如绵,或牵挛肩背,或引拘脊膂,或疼痛,或不疼痛
  ,或脐下无力,或腹内觉狭小,脉多沉迟者也。病在少腹,初起小如桃栗,或鸡蛋,或似茄
  子、梨实,渐长大。久之,其状如怀胎而正圆,或蹲踞不匾长,不成棱。大者充满腹中,
  宛如南瓜状,在正中,或微倚左右,按之浮凸,或沉着不移。其处无痛,或虽痛亦不剧,月
  信以时下,或经血过多,其块必膨胀,饮吃谈笑如故。但俯则觉妨碍耳,名曰肠覃。此证难
  愈。虽不愈,不为大害,或其状如怀胎,经年月则渐减至如初。若当覃始萌时,早服通气松
  滞之剂,则或可防之,宜乌苓通气散。
  解劳、缓二汤之所治,系将为劳之兆。故二方俱腹力虚软者,加人参。微咳者,加贝
  母、
  桑白皮。热深者,加地骨皮效。(枳园所自验自古经方,至俗间单方而又出于自制者,居四
  之一,如缓汤、润肺汤九味柴胡汤之类,今用之屡得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