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第7章
  骨节内变。左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太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泻溏。咳逆心胁满。引小腹善暴痛。
  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色恶腰痛。丈夫疝。妇人少腹痛。浮虚鼽尻阴股髀。是病皴揭。实则喘厥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其为治也。热胜燥。燥自金生。热为火化。
  金余则制之以火。肺胜则治之以苦。又曰。金气之下。火气承之。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苦辛。以苦下之。
  若肺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王注曰。制燥之胜。必以苦温。故受干
  病生焉。是以金主于秋而属阴。其气凉。凉极天气清明。而万物反燥。故燥若火。是金极而反兼火化也。故病血液衰也。燥金之化极甚。则烦热气郁痿弱。而手足无力不能收持也。凡有声之痛。应金之气。故此脏平气则审
  平。大过则坚成。不及则从革。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水。(能养动耗)寒胜则浮。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
  其味咸。其色黑。为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为阴中之太阴。通于冬气。其脉石。王注曰。肾脏有二。形如豇豆相并。
  而曲附于膂筋。外有脂裹。里白表黑。主藏精。故仙经曰。心为君火。肾为相火。是言在肾属火。而不属水也。经所谓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故膻中者在乳之间。下合于肾。是火居水位。得升则喜乐出焉。
  虽君相二火之气。论其五行造化之理。同为热也。故左肾属水。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右肾属火。
  游行三焦。兴衰之道由于此。故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是言命门相火也。经所谓其变凝冽。其眚冰雹。其为病也。寒客心痛。腰腿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若厥逆痞坚。腹满寝汗。实则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
  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王注曰。大小腹。大小肠也。此所谓左肾水发痛也。若夫右肾命门相火之为病。
  少气疮疡疥癣痈肿胁满。胸背首面四肢浮肿。腹胀呕逆。螈骨痛节有动。注下温疟。腹中暴痛。
  血溢流注精液。目赤心热。甚则瞀昧暴痛。瞀闷懊。嚏呕疮疡惊燥。喉痹耳鸣。呕涌暴注。螈暴死。瘤气结核丹。皆相火热之胜也。其为治也。寒胜热。燥胜寒。若热淫于内。治以咸寒。火淫所胜。
  平以咸冷。故相火之下。水气承之。如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寒淫所胜。平以辛热。又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故水本寒。寒急则水冰如地而能载物。水发而雹雪。是水寒亢极。反似克水之土化。是谓兼化也。所谓寒病极者。反肾满也。左肾不足。济之以水。右肾不足。济之以火。故此脏水准则静顺。不及则涸流。太过则流衍。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厥谓气逆。固谓禁固。气逆则肝肾失守。失守则不能禁固。出入无度。燥湿不恒。故气下则愈也。经所谓厥气上行。满脉去形。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华盖。故肺热叶焦。发为痿。是气郁不利。病喘息而呕也。
  呕谓呕酸水。火气炎上之象也。胃膈热甚。则为呕也。若衰火之炎。痿则愈。利肺之气。喘息自调也。道路开通。吐呕则除。凡病呕涌溢食。皆属之火也。王注曰。内格呕逆。食不得入。是有火也。经所谓三阳有余。
  则为痿易。王注曰。易有变常用。自痿弱无力也。故此者热之明矣。
  诸热瞀螈。皆属于火。热气胜则浊乱昏昧也。瞀视乃昏也。经所谓病筋脉相引而急名曰螈者。故俗谓之搐是也。热胜风搏。并于经络。故风主动而不宁。风火相乘。是以热瞀螈而生矣。治法祛风涤热之剂。折其火势。
  热螈可立愈。若妄加灼火。或饮以发表之药。则取死不旋踵。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禁栗惊惑。如丧神守。悸动怔忪。皆热之内作。故治当以制火。制其神守。血荣而愈也。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寒湿同性。水火同居。故足太阳膀胱经属水而位下。所以湿可伤也。其脉起目内。
  上额交于巅上。其支别从巅入络于脑。还出别下项。故主项强。太阳表中风。加之以湿。客于经中。内挟寒湿。
  则筋脉抽急。故痉项强而不柔和也。此太阳寒湿。当详有汗无汗。治以流湿祛风缓发表而愈也。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冲攻也。气炎上。故作呕涌溢。食不下也。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肺主于气。贵乎通畅。若热甚则郁于内。故肺胀而腹大。是以火主长而高茂。形现彰显。升明舒荣。皆肿之象也。热去则见白利也。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胃实则四肢实而能登高也。故四肢者诸阳之本。经所谓阴不胜阳。则脉流薄疾。
  病乃狂。是以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神明之乱也。故上善若水。下愚若火。此之谓也。治之以补阴泻阳。夺其食则病已。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炎威而害也。强劲有力而不能和柔也。乃厥阴风木势甚而成此。王注曰。阳郁于内。
  而阴行于外。千金曰。强直为风。治以泻火补金。木能自平也。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腹胀大而鼓之有声如鼓者。热气甚则然也。经所谓热胜则肿。此之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