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养生导引法>第6章

第6章

  痰饮是人体内水液停积,输化失常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前人将散在胃肠者称为痰饮,饮
  流胁下者称为悬饮,淫溢四肢肌肉者称为溢饮,支撑胸肺者称为支饮。痰饮多因肺失宣
  降,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谷,以致饮留胃肠而致。主证为胸
  胁支满,脘部有振水音,呕吐清水痰涎,口渴不欲饮,头昏目眩、短气心悸,背寒冷
  如掌大等。治疗痰饮,应以温化为主,因为饮为阴邪,遇寒则聚,得温则行。本篇主
  张采用侧卧,不息法。治一般痰饮,谓右有饮病,右侧卧,左有饮病,左侧卧。如果
  是较严重的痰饮病,还应以意念引“内气”排除痰饮。这实际上就是前述的引气攻病法
  (见“一、中风门”解说)。气功可使胃肠蠕动增强,膈肌活动加大,脾胃运化健旺,
  肾中阳气得补,从而令痰饮温化,三焦气机通畅,故对痰饮病有很好效果。练功时若能
  针对痰饮留聚的部位,如胸胁、胃院等,以意念引“内气”直达病所而攻邪祛病,则会
  收到更好疗效。
  文中“不息十通”的“通”,有几种解释∶(1)一通即一遍。如《诸病源候论》
  “卷二十七·白发候养生方导引法”说∶“一通者,一为之,令此身囊之中满其气。”
  “不息十通”即按不息法做十遍。(2)用鼻吸气五次,口吐气一次为一通。如《诸病源
  候论》“卷三十二·痈疽病养生方导引法”说∶“鼻内息五方一吐,为一通。”笔者认
  为此处的“通”即是“全部”、“整个”意,即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呼吸过程或动作即是
  一通。如“鼻内息五方一吐”为一整体呼吸过程,完成一遍此呼吸过程即是一通。如
  “八、痨瘵门”以“叩齿二七过,取咽气二七”为一通,即齿叩十四次,吞气咽下十四
  次为一整体动作,完成这二个十四次动作一遍,为一通。一通的动作次数有多有少,少者
  一次,多者十几次,不能规定一定次数为一通,而应当根据实际完成一个动作的次数定
  “通。”
  八、痨瘵门
  属性:(原文)一法∶以两手着头上相叉,长气即吐之,坐地缓舒两脚,以两手
  外抱膝中,疾低头入两膝间,两手交叉头上十三通,愈三尸也。
  (解说)把两手交叉放在头上,长吸气即吐出。坐在地上,慢慢地伸展两脚,
  用两手从外边将膝抱起,急低头进入两膝之间,这样两手交叉抱头上行功十三遍,
  可治三尸病。
  (原文)二法∶叩齿二七过,取咽气二七。如三百通乃止。为之二十日,邪气
  悉去;六十日,小病愈;百日,大病除,三虫伏尸皆去,面体光泽也。
  (解说)叩齿十四次,吞气咽下十四次,为一通,如此做三百通为止。连做二
  十日,可使体内邪气都消除;做六十日,小病可愈;做一百日,大病可除,藏于体内
  的三虫和伏尸均可消除,使人精神焕发,面体光泽。痨瘵即是肺痨病,也就是肺结核病。古人认为人身中有作祟损人,使人患痨瘵的“三尸”和“三虫”等。《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三·尸病诸候”说∶“人身内自有三尸诸虫,与人俱生,而此虫忌恶(禁忌邪恶,犯之则为害伤人),能与鬼灵相通,常接引外邪,为人患害,其发作之状,或沉沉默默,不得知所苦,而无处不恶;或腹痛胀急;或块踊起;或挛引腰脊;或精神杂错。”并指出三尸为∶飞尸、遁尸,沉尸,另有风尸、尸注(与三尸合称五尸)及伏尸等。道家认为,三尸是隐藏
  在人体的作祟之神,每逢庚申日,向天神诉说人的过恶,损人身心。三尸者,上尸青姑,伐人眼;中尸白姑,伐人五脏;下尸血姑,伐人胃命。气功练到一定程度,可驱三尸,使人长寿。
  三虫,就是长虫(蛔虫)、赤虫(姜片虫)和蛲虫。是人体寄生虫。又与伏虫、
  白虫、肉虫、肺虫、胃虫、弱虫,合称九虫。
  本篇针对“痨瘵病”的特点,提出了二种导引法。一是以双手抱头,长吸气,缓吐
  气,再坐下缓展两脚,用手抱膝,向两膝间低头,并抱头十三通。一是叩齿和吞咽气。叩齿,又称“琢齿”,本书“十九、口齿门”有∶“一法∶东向坐,不息四通,上下
  琢齿三十六。治齿痛。”并认为叩齿“常数行之,使齿不痛,发牢不白,头脑不痛。”
  叩齿的方法可先叩臼齿三十六次,次叩门牙三十六次,再错牙叩犬齿各三十六次,
  最后用舌舔牙周三、五遍。每天清晨刷牙嗽口后进行最好。也可以随时行之。
  九、胁痛门
  属性:(原文)一法∶卒左胁痛,念∶肝为青龙,左目中魂神,将五营兵,千乘万骑,
  从甲寅直符吏,入左胁下取病去。
  (解说)本段大意是突然左胁痛,可念∶“肝为青龙……”,用意念导气至左胁下
  ,则病除。文中“青龙”、,‘魂神”、“将五营兵,千乘万骑,从甲寅直符吏”,均为
  道家隐语。下段“白虎”、“魂神”、“甲申直符吏”等同。不详解释。
  (原文)二法∶右胁痛,念∶肺为白虎,右目中魂神,将五营兵,千乘万骑,
  从甲申直符吏,入右胁下取病去。胁侧卧,伸臂直脚,以鼻纳气,以口出之。
  除胁皮肤痛,七息止。
  (解说)右胁痛,可念∶“肺为白虎……”用意念导气入右胁下,则病除。此外,
  采用侧身卧位,仲展手臂,伸直脚,用鼻吸气,从口出气,行七息而止。这样还可消除胁部
  皮肤痛。
  (原文)三法∶端坐伸腰,右顾视月,口纳气,咽之三十。除左胁痛。开目。
  (解说)正坐伸腰,眼向右顾视月亮,用口吸气,咽气三十次。可消除左胁痛。要开目
  行功。
  (原文)四法∶举手交项上相握,自极。治胁下痛。坐地交两手着不周遍握,急挽。久行,
  实身如金刚。令息调长,如风云,如雷。
  (解说)举两手交叉向上放在颈后,相互用力握紧。可治胁下痛。坐地交叉两手手指,
  不要完全握固,急相拉。久行此法,可使身体结实得如同金刚。同时还须调息,调息的
  要领是呼吸要匀而长,存想如风吹云般轻飘,如雷发作般地隆呜巨声和亮光随呼入吸进了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