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张氏医通>第53章祖方3

第53章祖方3

  保元汤
  治营卫气血不足。
  黄(蜜酒炙。三钱至六钱。)人参(三钱至一两。)甘草(炙。一钱。)
  水煎。空心服。
  独参汤治气虚不能统血。骤然脱血。血崩不止。
  人参三钱至一两。大虚暴脱者。一两至三两。胃虚少食。加橘皮。肺虚喘嗽。加橘红。血脱。加童便半杯。姜汁三匕。(一方。多京枣三枚。)
  归脾汤治心脾郁结。经癸不调。
  保元汤加白术、茯苓、酸枣仁、远志肉、当归身、桂圆肉、木香、生姜、红枣。
  加味归脾汤治心脾郁结。经闭发热。
  归脾汤加柴胡、山栀仁。
  圣愈汤治失血过多久疮溃脓。
  保元汤去甘草。加生地黄、熟地黄、川芎、当归。
  十全大补汤(局方)治营卫气血俱虚。
  保元汤加白术、茯苓、熟地、当归、川芎、白芍、肉桂、姜、枣。按和剂十全大补。虽本保元。而实四君、四物、黄建中三方合成。因饮食劳倦。而致烦热。肌肉消瘦者宜之。若房劳伤精。思虑伤神。阴虚火旺。咳嗽失血者误用。反致阴火上乘。转增其剧也。又古方十全大补无黄、肉桂。多沉香、木香。此则专开脾胃之郁尔。
  人参养荣汤(局方)治心脾虚寒。
  保元汤加白术、茯苓、橘皮、熟地、当归、芍药、肉桂、远志肉、五味子。按方中诸品。皆心脾二经之药。而方下旧注云补肺虚。谬矣。夫养营正当补养心脾。原无籍于肺气也。
  大建中汤(局方)治营卫俱虚。上热下寒。
  十全大补汤加附子、肉苁蓉、半夏、麦门冬。
  人参安胃散治小儿心脾虚极弄舌。
  保元汤加黄连、茯苓、白芍、生甘草。
  人参实卫汤治疟自汗不止。
  保元汤加白术、芍药。初发。加桂枝。久疟。加乌梅。
  黄六一汤(局方)治卫虚自汗。昼日烦热。
  保元汤去参。用黄六钱。甘草一钱。加枣一枚。
  当归补血汤治血虚至夜发热。烦渴引饮。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者。
  保元汤去人参、甘草。用黄六钱。加当归二钱。
  玉屏风散治卫虚自汗。易感风邪。用此补脾实卫。
  保元汤去人参甘草。用黄六两。加防风二两。白术四两为散。每服四五钱。加姜、枣煎服。
  上三方并属保元去参。而黄六一。则籍本方甘草辅助黄以实脾气。故昼日多汗烦扰者宜之。当归补血。专用当归引领黄以护营血。故失血至夜发热者宜之。玉屏风散则加白术、防风以祛卫湿。故理疏易感风邪者宜之。三方虽同以黄为君。而主气主血主肉各随佐使。功用迥乎不侔也。
  益气聪明汤治气虚目暗生翳。耳聋耳鸣。
  保元汤加升麻、葛根、蔓荆、芍药、酒黄柏。此保元汤合升麻汤。加蔓荆子以治其上。黄柏以治其下也。
  神效黄汤治气虚耳目不明。
  保元汤用黄二钱。人参、甘草各一钱。加白芍一钱。蔓荆子二分。橘皮五分。耳目之患。气虚而阴火上乘者。宜益气聪明汤。无阴火者。宜神效黄汤。用者审之。
  千金托里散治气血虚寒。溃疡不收。
  保元汤加川芎、当归、肉桂、白芷、防风、桔梗、白芍、天冬、连翘、忍冬、生姜。
  参内托散治溃疡感冒风邪。痘疹触秽伏陷。及痈疽久不溃。
  保元汤加川芎、当归、肉桂、白芷、防风、桔梗、木香、浓朴。本方去木香。名十宣散。治痘痈。
  托里消毒散治痈疽痘疹。毒盛不能起发。
  保元汤加当归、芍药、茯苓、白术、忍冬、白芷、连翘。
  内补黄汤治溃疡脓水出多。虚热不寐盗汗。
  保元汤加白术、茯苓、五味、枣仁。
  人参固肌汤治痘疮表虚。斑烂不能收靥。
  保元汤加当归、白术、茯苓、枣仁、忍冬、连翘。补中益气汤治内伤中气下陷。下元虚者禁用。
  保元汤本方参甘草减半。加白术一钱。当归、橘皮、柴胡各八分。升麻五分。劳力感寒。加羌活、姜、枣。冬。加桂枝。春。加香豉、葱白。
  调中益气汤治身体沉重。百节烦疼。胸满短气。心烦耳鸣。目热如火。口中沃沫。饮食失味。嗜卧溺赤。
  补中益气汤。加白芍药、五味子。
  升阳益胃汤治脾胃受伤。邪热内陷。外反恶风。厥冷脉沉。大小便秘涩。不可误认阴寒而用热药。又不可误认实火而用凉药。宜此汤升举。微汗则愈。
  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当归。加羌活、独活、白芍、防风、半夏、茯苓、泽泻。酒煮黄连、姜、枣。服药后。忌言语一二时。戒酒面生冷。薄滋味以养胃气。稍食美食以助药力。更宜小役形体。使胃气与药转运升发。慎勿大劳以伤脾胃生发之气。
  升阳顺气汤治饮食不节。劳役所伤。腹胁满闷短气。遇春则口淡无味。遇夏虽热。犹有畏寒。饥则常如饱。不喜饮食。
  补中益气汤去白术。加半夏、草豆蔻、神曲、黄柏、生姜
  泻阴火升阳汤治火郁发热。
  补中益气汤去白术、当归、橘皮加羌活、苍术。黄芩、黄连、石膏。早饭后大温服。服后宜禁。一如升阳益胃汤。如见火旺及督任冲三脉盛。用酒炒黄柏、知母少许。不可久服。恐助阴气为害也。
  冲和养胃汤治风虚目患。空中有黑花。神水变淡绿色。次变淡白。渐成内障。
  补中益气汤去橘皮。加羌活、防风、黄连、白芍、五味、生姜。
  通气防风汤治太阳气郁。肩背不可回顾。
  补中益气汤去白术、当归。加防风、羌活、本、黄柏、白豆蔻、青橘皮。
  清暑益气汤治暑伤无形之气。口燥头痛。发热溺赤。
  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麦门冬、五味子、苍术、葛根、泽泻、黄柏、神曲、青皮。此以保元、生脉为主。而兼开腠利水消克之味。
  清燥汤治夏秋湿热伤气。
  补中益气汤加生地黄、黄连、猪苓、茯苓、麦门冬、五味子、苍术、黄柏、泽泻、神曲。
  节庵升阳散火汤治热乘肺金。气虚不能主持。循衣撮空。小便利者可治。不利者不可治。
  补中益气汤去升麻、黄。加麦冬、茯神、黄芩、白芍、姜、枣。有痰。加姜汁炒半夏。大便燥实谵语发渴。加大黄。泄利。加升麻倍白术。
  托里散治痘毒虚不能溃。
  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加熟地、茯苓、芍药。
  生脉散
  治热伤肺胃。虚热喘嗽。脉虚无力。
  人参(三钱)麦门冬(二钱)五味子(一钱)
  水煎。不时热服。
  门冬清肺饮治火乘肺胃。喘嗽吐血衄血。
  生脉散加黄、甘草、紫菀、白芍、当归。此生脉、保元合用。以滋金水化源。其紫菀佐黄而兼调营卫。深得清肺之旨。其余芍药酸收。当归辛散。且走血而不走气。颇非所宜。不若竟用生脉、保元清肺最妥。先哲有保元、生脉合用。气力从足膝涌出。以黄实胃。五味敛津。皆下焦之专药耳。
  宣明门冬饮治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
  生脉散加茯神、甘草、生地黄、栝蒌根、煨葛根、知母、竹叶。
  易老门冬饮治老人津亏大渴。生脉散加茯神、甘草、枸杞、生姜。二方并本生脉。而易老差胜。盖明之重在旺气。易老专滋血气。治得其本矣。
  天王补心丹治心肾虚耗。怔忡不宁。
  生脉散加熟地、茯苓、茯神、远志、菖蒲、黑参、丹参、柏子仁、酸枣仁、天门冬、百部、当归、杜仲、桔梗、甘草蜜丸。朱砂为衣。空心龙眼、红枣汤下二三钱。
  清心莲子饮(局方)治心包火旺。小便赤涩梗痛。
  生脉散加黄芩、地骨皮、车前、茯苓、黄、莲子。此用生脉散合黄芩清肺。而兼导赤之制。
  其旨在于心包火炎。上灼于肺。热伤气化不能生水。故用生脉救肺之燥以滋上源。则知肺本无热。皆缘受火之淫。而致热伤气化。安可复用黄芩以伐其肺乎。曷不竟用生脉合导赤全方。岂不源流同清。理明辞畅乎。即或不然。不妨削去木通。仍用茯苓、莲子以存清心之意。至于局方又以保元为主。乃去五味加入甘草。益失滋肺上源之旨矣。
  二冬膏
  治肺胃燥热。痰涩咳嗽。
  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等分)
  上二味。熬膏。炼白蜜收。不时噙热咽之。
  固本丸治老人津血俱亏。咳逆便秘。
  二冬膏加生熟地黄。与本方二冬各八两。人参四两。蜜丸。酒下四钱。熬膏尤宜。食少便滑禁用。固本丸虽主扶阴抑阳。然四味纯阴之性。仅用少许人参。已觉味胜于气矣。而世本此方二冬二地各用八两。人参二两。几几乎群阴剥阳之象。况复举世医流。往往削去人参。盍知阴柔之味。不得阳和之力。每致夺食作泻。内经所谓无阳则阴无以化。安望其有补益之验欤。或问近世病家吝惜多金。医家迎合鄙性。往往用参汤服丸。此法可否。曰。此曲突徙薪之法也。鄙夫但知人参珍贵。以为入口便补。不知配合之妙。全在佐使得宜。若用参汤送丸。则参力先行。至丸化时参力相去已远。非若膏剂之用参汤调服。仍得并力奏功也。
  集灵膏治久嗽气血俱虚。不能送痰而出。
  固本丸中二冬、二地各十两。人参六两。加枸杞六两。熬膏蜜收。如血虚便难。加归身。脾弱便溏。加白术。以糖霜代蜜收之。
  三才丸治气血俱虚。精神不固。元阳失合者宜之。
  二冬膏去麦门冬。加人参、熟地。等分。蜜丸服之。加黄柏、甘草、砂仁。名三才封髓丹。
  甘露饮(局方)治胃中客热烦躁。口鼻咽疮。牙宣口臭。
  二冬膏加生地黄、熟地黄、茵陈、枳壳、黄芩、石斛、甘草、枇杷叶。
  桔梗汤(玉函)
  治冬时伏邪。发于少阴。咽痛不瘥。及风热肺气不清。喘嗽喉中介介如梗状。肺痿肺痈初起。
  并得服之。
  桔梗甘草(各三钱)
  上二味。水煎。缓缓服之。
  利金汤治肺燥涩。不利而咳。
  桔梗汤加贝母、橘红、枳壳、茯苓、生姜、白蜜。
  枳壳煮散治咳引胁下痛。
  桔梗汤加枳壳、细辛、川芎、防风、葛根、生姜、红枣。
  清肺汤治痘疹肺热。喘嗽吐痰。
  桔梗汤加麦门冬、款冬花、杏仁、贝母、牛蒡子。
  生地黄散治斑疹肺热。喘咳衄血。
  桔梗汤加麦冬、生地、款冬、杏仁。为散。煎服二钱。一方。无杏仁。多橘皮。
  生圣散治痘出不快。溺赤咳痰。
  桔梗汤加黄芩、枳壳、木通。为散。煎服二钱。
  十六味桔梗汤治肺壅实热。唾秽痰。
  桔梗汤加薏苡、贝母、当归、桑皮、栝蒌仁、百合、枳壳、葶苈、五味、地骨皮、知母、防己、黄、杏仁。
  葶苈薏苡泻肺汤治肺痈初溃。吐脓血。
  桔梗汤本方甘草用节。加薏苡、贝母、橘红、黄、忍冬、白芨、葶苈、生姜。初起。去黄加防风。溃后脓血去多。加人参。溃久不敛。加合欢皮。
  金匮排脓汤治内痈脓从呕出。
  桔梗汤加生姜、大枣。水煎。日二服。金匮排脓散治内痈脓从便出。
  桔梗汤去甘草加枳实、芍药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与鸡子黄相等揉和。饮和服之。日一服。
  防己黄汤(金匮)
  治风湿相搏。客在皮肤。关节疼痛。腰以下疼重。脉浮自汗恶风。
  防己(酒洗)黄(各钱半)白术(一钱)甘草(炙。八分)生姜(四片)大枣(二枚。擘)
  上六味。水煎热服。后当如虫行皮中。腰以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微汗瘥。喘加麻黄。胃气不和。加芍药。气上冲。加桂枝。下有陈气。加细辛。(陈气。久积之寒气也。)
  防己茯苓汤(金匮)治皮水四肢肿。皮肤聂聂动。
  防己黄汤去白术、姜、枣。本方中防己、黄各三钱。甘草一钱。加肉桂三钱。茯苓六钱。
  水煎。温分三服。
  千金防己汤治历节四肢。痛如锥刺。
  防己黄汤去黄、大枣。本方中防己、白术、生姜各四钱。甘草三钱。加桂心、茯苓各四钱。乌头一枚。(去皮。熬。)人参二钱。以苦酒和水煮。日三夜一服。当觉焦热。痹忽忽然。慎勿怪也。若不觉。复服。以觉乃止。
  栀子豉汤(玉函)
  治汗下不解。虚邪留于膈上。心下结痛。虚烦懊不得眠。反复颠倒。卧起不安者。
  栀子(十四枚。擘)香豉(四合)
  上二味。水煎。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快吐。止后服。按仲景太阳例中。用栀子豉汤有三。
  皆主汗下后虚邪不解之证。其栀子必取肥者生用。一吐而膈上之邪与火俱散也。若其时行疫疠。头痛发热。此汤加葱白最捷。多有服之不吐者。胃气强也。加齑汁服之。或以鹅翎采之。或借用以清解膈上郁结之火。不欲其吐。又须山栀炒黑用之。便屈曲下行小便矣。如卫气素虚人感冒客邪。自汗多者。此方中香豉须炒熟用之。至于少气。为胃气之虚。则加甘草以缓调之。呕为痰饮之逆。则加生姜以开豁之。下后心烦腹满。明是浊气内陷。乃于本方除去香豉表药。加枳、朴以涌泄之。丸药大下后。身热不去微烦。明是虚火外扰。本方亦不用香豉。而加干姜以温顺之。其有身黄发热。
  明是湿邪郁发。亦于本方去香豉。而加柏皮以苦燥之。下后劳复食复。明是正不胜邪。本方加枳实以清理其内。用清浆水煮。取味微酸。使之下行而不上越也。若有宿食。则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同一栀子豉法。功用之妙。神化莫测。非庸俗所能拟议也。
  栀子甘草豉汤(玉函)治下后少气。
  栀子豉汤加甘草
  栀子生姜豉汤(玉函)治下后呕吐。
  栀子豉汤加生姜。
  栀子浓朴汤(玉函)治下后心烦腹满。
  栀子豉汤去豉加枳实、浓朴。
  栀子干姜汤(玉函)治丸药大下后。身热不去。微烦。
  栀子豉汤去豉加干姜。上四方服法。如栀子豉汤。
  栀子柏皮汤(玉函)治太阳证身黄发热。
  栀子豉汤去豉加柏皮、甘草。水煎。分温再服。
  枳实栀子豉汤(玉函)治劳复食复。
  栀子豉汤倍香豉。加枳实三枚。用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纳枳实、栀子煮取三升。
  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分温再服。覆令微似汗。有食。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
  栀子大黄汤治酒瘅心中懊。或热痛。
  栀子豉汤加枳实、大黄。
  黄芩清肺饮治渴而小便不利。
  栀子豉汤去豉。用炒黑山栀。加黄芩等分。热服探吐之。不应。加香豉一撮。此方妙用。全在探吐以提其上。则肺气立清。若服而不吐。不特绵延不能克应。纵或小瘥。其苦寒之性。留薄于内。大伤氤氲之气。得不为之预虑乎。
  栀子仁汤治小便不通。烦闷腹胀。
  栀子豉汤去豉。加甘草、茅根、葵子。
  小承气汤(玉函)
  治少阳阳明府证。
  大黄(四钱。生用。)浓朴(六钱。)枳实(三枚。炙。)
  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勿服之。经云。亢则害。承乃制。专取大黄以制亢极之害也。
  承气汤证有三。太阳之邪初传阳明之府。用调胃承气。藉甘草之缓。款留硝、黄。以祛胃中方张之邪。邪热亢极于胃。用大承气之硝、黄、枳、朴并攻全盛之邪。故无庸于甘缓也。邪气欲犯少阳之界。斯时热已向衰。但须枳、朴助大黄。以击惰归之邪。故无取于芒硝之峻锐也。其桃核承气。则又主太阳犯本之证。以桃仁、桂枝血药引调胃承气三味以破膀胱蓄血。与阳明之府。略无交涉。
  调胃承气汤(玉函)治太阳阳明府证。
  小承气汤去浓朴、枳实。方中大黄酒浸。加芒硝三合。甘草二钱。
  大承气汤(玉函)治正阳阳明府证。
  小承气汤本方大黄。酒洗倍用。浓朴半两。枳实五枚。加芒硝三合。
  桃核承气汤(玉函。即桃仁承气汤。)治热结膀胱如狂。
  小承气汤去浓朴、枳实加芒硝、甘草、桃仁、桂枝。
  浓朴大黄汤(金匮)治支饮胸满。
  小承气汤倍大黄。
  浓朴三物汤(金匮)治腹满痛闭。小承气汤倍浓朴用枳实五枚。
  浓朴七物汤(金匮)治腹满发热。饮食如故。
  小承气汤加甘草、桂枝、姜、枣。此本小承气合桂枝汤。中间裁去白芍之酸收。不致引邪入犯营血。虽同用桂枝、甘草。与桂枝汤泾渭攸分。其浓朴独倍他药。正以泄气之浊逆耳。
  大黄甘遂汤(金匮)治妇人血结。少腹如敦。
  小承气汤去枳实、浓朴。本方大黄用四钱。加甘遂阿胶各二钱。顿服之。
  大黄甘草汤(金匮)治食已即吐。
  小承气去枳实、浓朴。用大黄一两。加甘草三钱。
  大黄牡丹汤(金匮肘后名瓜子汤。)治大肠痈。
  小承气汤去枳实、浓朴。加芒硝、桃仁、牡丹皮、甜瓜子。
  大黄附子汤(金匮)治胁下寒饮偏痛。
  小承气汤去枳实、浓朴。本方用大黄一两。加附子六钱。细辛二钱。水煎。分温三服。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按此即泻心汤去芩、连之苦燥泻里。加细辛之辛温走表。以治胁下寒积。两不移易之定法也。
  黄龙汤治失下循衣撮空。虚极热盛。不下必死者。
  小承气汤本方用大黄三钱。浓朴钱半。枳实一钱加芒硝二钱。甘草一钱。人参较大黄减半。当归二钱。生姜五片。大枣一枚。如肠鸣。去芒硝加半夏、茯苓。血秘。去甘草加桃仁泥、生地黄汁。气秘。去当归加木香。风秘。去大枣加羌活。年老气虚。去芒硝。汤取黄龙命名。专攻中央燥土。土既燥竭。虽三承气萃集一方。不得参、归鼓舞胃气。乌能兴云致雨。或者以为因虚用参。殊不知参在群行剂中。则迅扫之威愈猛。安望其有补益之力欤。千金又以小柴胡易名黄龙汤。意在培土以安风木。殊非此方寓补于泻之义。
  三化汤治类中风。外无六经形证。内有便溺阻隔。
  小承气汤加羌活。
  羌活导滞汤治大便风秘。
  小承气汤去浓朴。加羌活、独活、防己、当归、甘草。此方较三化汤。药味稍异而功用不殊。与枳实导滞丸。则泾渭各别。彼虽亦本承气。而兼枳、术、三黄。因隶之伤饮食门。此不复列。
  紫草承气汤治痘疮干紫。便秘喘满。
  小承气汤加紫草。
  抵当汤(玉函)
  治蓄血少腹硬满。小便自利。
  水蛭(熬黑。如无。以鲮鲤甲生漆涂炙代之。)虻虫(去翅足。熬各三十枚。)大黄(酒浸。一两。)桃仁(去皮尖。三十枚。)
  上四味。水煎去滓。取三升。温服一升。不下再服。按此与承气不同。承气用枳实、浓朴以利气。此用水蛭、虻虫、桃仁以破血也。
  抵当丸(玉函)治蓄血小便自利。服汤不应。用此丸。
  抵当汤本方用水蛭二十枚。虻虫二十五枚。余同汤方。杵细入蜜。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变通抵当丸抵当丸去水蛭。加虫二十个。鸡血拌。瓦上焙干。余如本方。如欲缓攻。临卧时酒服。五丸至十丸。瘀下。止后药。
  下瘀血汤(金匮)治妇人产后腹痛。有干血着脐下。
  抵当汤去水蛭、虻虫。加虫。(二十枚。熬。去足)
  代抵当场丸治虚人蓄血。宜此缓攻。
  抵当汤去水蛭、虻虫。本方大黄用四两。(酒浸。)桃仁用二十枚。加芒硝、蓬术、穿山甲、归尾、生地黄各一两。肉桂三钱。为末蜜丸。蓄血在上部者。丸如芥子。黄昏去枕仰卧。以津咽之。令停喉以搜逐瘀积。在中部食远。下部空心。俱丸如梧子。百劳水煎汤下之。用归、地者。引诸药入血分也。
  如血老成积。攻之不动。去归、地。倍蓬术、肉桂。
  凉膈散(局方)
  治温热时行。表里实热。及心火亢盛。目赤便秘。胃热发斑。
  大黄(酒浸。二两)芒硝(一两)甘草(炙。六钱)连翘(一两)黄芩(一两)山栀(八钱)薄荷(七钱)
  为散。每服四五钱。加竹叶十五片。水煎温。日三夜二服。得下热退为度。(世本。无竹叶。有姜一片。枣一枚。葱白一茎。)硝黄得枳、朴之重着。则下热承之而顺下。得芩、栀、翘、薄之轻扬。则上热抑之而下清。此承气、凉膈之所攸分也。用甘草者。即调胃承气之义也。局方专主温热时行。故用竹叶。若治感冒之证。从世本用葱白、姜、枣可也。
  清心散治温热时行壮热。神昏不语。便溺闭涩。
  凉膈散加黄连一两。为散。每服四五钱。加竹叶一把。白蜜少许煎服。头痛。加川芎、防风、石膏。不应。加麻黄。
  转舌丸治类中风。舌强不语。神识不清。
  凉膈散加石菖蒲、远志肉各一两。蜜丸。朱砂为衣。薄荷汤化下。
  润燥汤治痘疹过用丁、桂热药。咽痛烦躁秘结。
  凉膈散去硝、黄。加当归、白芍、生地、荆芥、鼠粘子。
  通圣散治西北卒中。外内热极。
  凉膈散去竹叶。加麻黄、石膏、滑石、生白术、防风、荆芥、桔梗、川芎、当归、芍药、生姜。
  双解散治温热时行。外内热极。
  通圣散倍滑石。用生甘草。
  备急丸(金匮)
  治心腹卒痛如锥刺。宿食冷积胀满。
  巴豆(去皮心膜。用霜一钱。)干姜(生。二钱)大黄(三钱)
  上三味。为末。炼白蜜丸。如小豆大。温水送下。二三十丸。妊娠禁用。按备急丸治寒实结积之峻药。凡伤寒热传胃府。舌胎黄黑刺裂。唇口赤燥者。误用必死。以巴豆大热伤阴故也。其白散、白饼子、消积、神保、酒等方皆然。不可不慎。其神保丸、酒丸。见伤饮食门。杨气丸下。兹不复见。
  白散(玉函)治寒实结胸。
  备急丸去干姜、大黄。用巴霜一钱。加桔梗芦、贝母各三钱。为散。白饮和服半钱。羸者减之。
  雷氏千金丸治胸胀冷积作痛。
  备急丸加焰硝、桂心。
  白饼子治小儿腹中癖积。饮乳即嗽。而吐痰涎。
  备急丸去干姜、大黄。用巴豆二十粒取霜。加滑石、轻粉、半夏、南星各一钱。共杵为末。糯米饮丸。绿豆大。捻作饼子。每服二三饼。葱白汤下。
  消积丸治小儿食积发热。大便酸臭。
  备急丸去干姜、大黄。用巴豆二十粒取霜。加丁香九粒。缩砂仁十二粒。共杵为末。以烂乌梅肉三枚。糊丸黍米大。
  每服三五丸。温水下。
  伊芳尹三黄汤(仓公名火齐汤。金匮名泻心汤)
  治三焦实热。烦躁便秘。
  黄连(酒煮。)黄芩(酒炒。)大黄(酒浸。等分。)
  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麻沸汤者。白水空煎鼎沸如麻也。古方惟降火药用之。
  三黄丸治诸实热不解。
  三黄汤为末。炼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麻沸汤下。
  金花汤治热毒内蕴。
  三黄汤去大黄加黄柏。三味等分煎服。更加栀子。名桅子金花汤。
  三补丸治阴火亢极不解。金花汤为末。蜜丸服。
  黄连解毒汤治热邪内外俱盛。
  三黄汤去大黄加黄柏、山栀。等分煎服。
  金花丸治积热不解。
  黄连解毒汤为末。蜜丸服之。
  大金花丸治中满热极。淋秘溺血。三黄丸加黄柏等分。滴水为丸小豆大。新汲水下三十丸。按金花汤止芩、连、柏三味。作丸。
  则名三补金花丸、较汤多山栀。作汤名为解毒。更加大黄。则名大金花丸。汤丸虽异。功用不殊但取急攻则用汤缓祛则用丸。微有区别耳。
  大黄黄连泻心汤(玉函。即黄连泻心汤。)治热邪内陷。胁下痞满。
  三黄汤去黄芩。麻沸汤渍绞服。
  附子泻心汤(玉函)治寒热不和。胁下痞结。
  三黄汤另煎熟附子汁。搅匀服之。
  三黄栀子豉汤治热病时疫。头痛壮热。
  三黄汤合栀子豉汤。(千金。去黄芩加黄柏。)
  当归六黄汤治营血虚热盗汗。
  三黄汤去大黄。加黄柏、黄、生地黄、熟地黄、当归。(汪石山。去黄柏加蒲黄。)
  清心丸治心热神昏。惊悸不宁。
  三黄汤去大黄。用黄连三钱。黄芩二钱。加西牛黄半钱。郁金钱半。猪心血为丸。黍米大。
  朱砂为衣。灯心汤下。三岁儿三十丸。
  既济解毒汤治上热下寒。大便秘。
  三黄汤加甘草、桔梗、柴胡、升麻、连翘、当归。
  人中黄丸治温疫诸热毒。
  三黄汤本方用大黄三两。芩、连各一两。加人中黄、苍术、桔梗、滑石各二两。人参一两。防风五钱。香附一两五钱。神曲糊丸。清热解毒汤送下二三钱。(清热解毒汤方见白虎汤下。)
  此方专以伊芳尹三黄大解湿热疫疠之邪。其奥妙全在人中黄一味。以污秽之味同气相求。直清中上污秽热毒。合滑石、益元之制。则兼清渗道。用苍术、香附者。宣其六气之郁也。用桔梗者。清其膈上之气也。用防风者。开其肌腠之热也。十味祛邪散毒药。不得人参鼓舞其势。无以逞迅扫之力也。用神曲为丸者。取其留中而易化也。更需清热解毒下之。即人参白虎合升麻葛根汤。去粳米。加羌活、芩、连、生地。总解内外之热。略取生姜之辛。以行诸药之性。散诸经之毒耳。
  三黄石膏汤治热病时行。内外大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