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门
调肝散治郁怒伤肝。腰痛。或小腹偏左结痛。
半夏(一两)辣桂木瓜当归川芎牛膝(各五钱)细辛石菖蒲酸枣仁(炒)甘草(炙。各三钱)
为散。每服四钱。入姜五片。枣二枚。水煎。去滓热服。
理中汤(方祖)真武汤(术附汤下)当归四逆汤(桂枝汤下)芍药甘草汤(桂枝汤下)黄芩汤(桂枝汤下)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藿香正气散(平胃散下)桃核承气汤(小承气汤下)五苓散(方祖)控涎丹(十枣汤下)枳实导滞汤(伤饮食门)平胃散(方祖)人参养胃汤(平胃散下)二陈汤(方祖)十味香薷饮(暑门)胃苓汤(平胃散下)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下)小建中汤(桂枝汤下)七气汤(方祖)曲丸(伤饮食门)保和丸(伤饮食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下)麻仁丸(燥门)通幽汤(燥门)蜜煎导(燥门)猪胆导(燥门)猪苓汤(五香散下)代抵当丸(抵当汤下)济生肾气丸(崔氏八味丸下)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当归生姜羊肉汤(疝门)越鞠丸(郁门)逍遥散(虚损门)佐金丸(方祖)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治中汤(理中汤下)
胁痛门
龙胆泻肝汤治肝经湿热。腋胁满痛。小便赤涩。
柴胡梢泽泻(各钱半)车前木通当归梢草龙胆(各八分)生地黄(二钱)生姜(三片)
水煎。食远热服。更以美膳压之。此本导赤散加柴胡、胆草之属入肝。以泻湿热也。
推气散治右胁疼胀不食。
片子姜黄(皮极细者真)枳壳肉桂(勿见火。各五钱)甘草(炙。二钱)
为散。每服二三钱。加姜、枣。水煎去滓。温服。
小柴胡汤(方祖)枳壳煮散(桔梗汤下)枳实理中汤(理中汤下)分气紫苏饮(二陈汤下)增损流气饮(痞满门)当归龙荟丸(伊芳尹三黄汤下)柴胡疏肝散(吐血门)二陈汤(方祖)抑青丸(佐金丸下)佐金丸(方祖)复元活血汤(蓄血门)大黄附子汤(小承气汤下)导痰汤(二陈汤下)控涎丹(十枣汤下)神保丸(伤饮食门)煮黄丸(心痛门)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小青龙汤(桂枝汤下)十枣汤(方祖)逍遥散(虚损门)桃核承气汤(小承气汤下)七味丸(崔氏八味丸下)加减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肾气丸(崔氏八味丸下)加味导痰汤(二陈汤下)
腰痛门
摩腰膏治老人虚人胁痛。妇人带下清水不臭者。
附子川乌头南星(各二钱半)蜀椒雄黄樟脑丁香(各钱半)干姜(一钱)麝香(一分)
上为末。蜜丸弹子大。每用一丸。生姜自然汁化开如糜。蘸手掌上。烘热摩腰中痛处。即以缓帛束定。少顷其热如火。每日饱后用一丸。(世本。无蜀椒有朱砂误)
三痹汤(改定)治风寒湿气合病。气血凝滞。手足拘挛。
人参黄(酒炒)白术当归川芎白芍茯苓(各一钱)甘草(炙。)桂心防己防风乌头(炮。各五分)细辛生姜(三片)红枣(二枚)
水煎。不拘时。热服。此方合保元、四君、内补建中、防己黄、防己茯苓汤、千金防己汤等方。但加防风以搜气分之风。川芎以搜血分之风。细辛以搜骨髓之风。于原方中削去生地、牛膝、杜仲、续断、秦艽、独活。增入防己、白术、乌头以祛除风湿。则参附、附、术附、桂附、真武等法。俱在其中。彼用附子之雄以播真阳。此藉乌头之烈以祛痹着。盖杂合之气。须杂合之方。方为合剂。第恐地黄、牛膝辈阴柔之药。难振迅扫之威。是不得不稍为裁酌。用力者。毋以擅改成方为妄也。
烧羊肾(千金)治肾虚而受寒湿。腰疼不得立。
甘遂桂心(一作附子)杜仲人参上四味等分。治下筛。以方寸匕纳羊肾中。炙之令熟。服之。
青娥丸(局方)治肾虚腰与季胁痛。
补骨脂(炒香)杜仲(盐酒炒断丝。各四两)
上二味为末。连皮胡桃肉三十枚。青盐去砂土净一两。同捣成膏。稍入炼白蜜。和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温酒化下。
虎骨散治腰胯连脚膝。晓夜疼痛。
虎骨(酥炙)败龟板(酥炙。)当归川萆牛膝(各二两)川芎肉桂羌活(各一两)
为散。每服四钱。空心温酒调下。亦可用蜜丸。温酒服之。
二至丸治老人肾虚腰痛。不可屈伸。头旋眼黑。下体痿软。
附子(炮。一枚)桂心(一两)杜仲(盐酒炒)补骨脂(炒。各二两)鹿茸(酥炙)麋茸(酥炙。各一具)
上为细末。青盐半两。热酒中化去砂土。入鹿角胶一两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醇酒同胡桃肉一枚细嚼送下。恶热。去附子加肉苁蓉一两。龟板胶一两。倍杜仲、补骨脂。按鹿是山兽。性禀纯阳。其角乃阳中之阳。夏至得一阴之气而解。麋是泽兽。性禀至阴。其角乃阴中之阳。冬至得一阳之气而解。此方二茸并用。故名二至。加以桂、附、杜仲、补骨脂峻温肾肝。允为老人调补下元亏损虚火上乘要药。但麋鹿二茸。世罕能辨。鹿茸则毛色黄而角门窄顶骨薄。麋茸则毛色黧而角门开顶骨浓。世人贵鹿贱麋。而粗大短壮圆满鲜泽者为之茄茸。不知粗大者多是麋茸。若鹿茸则大者绝少。即带马鞍样肥嫩者亦佳。纵独献而枯瘦太短。血气不多者。无足取也。更观茸下有节。若只一层者。其鹿少壮力优。茸茸如笋芽者。则鹿老而力逊矣。
小续命汤(续命汤下)干姜附子汤(四逆汤下)五积散(平胃散下)小柴胡汤(方祖)大柴胡汤(小柴胡汤下)渗湿汤(理中汤下)术附汤(方祖)二妙散(大补汤下)羌活胜湿汤(湿门)复元通气散(蓄血门)复元活血汤(蓄血门)乌药顺气散(中风门)八味顺气散(四君子汤下)导痰汤(二陈汤下)柴胡疏肝散(吐血门)调肝散(腹痛门)桃核承气汤(小承气汤下)肾气丸(崔氏八味丸下)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崔氏八味丸(方祖)肾着汤(理中汤下)安肾丸(虚损门)
脊痛脊强门
椒附散治项背强痛。不可以顾。
附子(一枚。炮。去皮脐)
为散。每服二钱。用川椒三十粒。生姜七片。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椒。入盐一字。空心热服。有热。加川羌活一撮。面赤戴阳。加葱白二茎。火炎头痛哄热。加腊茶一撮。
地龙汤治瘀积太阳经中。腰脊痛不可忍。
地龙(焙干)肉桂(各五分)桃仁(十粒。研)羌活(二钱)独活甘草(炙)黄柏(姜酒炒。各一钱)麻黄(六分)苏木(八分)当归梢(钱半)
水煎。食远热服。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羌活胜湿汤(湿门)麻黄汤(方祖)五苓散(方祖)二陈汤(方祖)二妙散(大补丸下)
肩背痛门
通气防风汤(保元汤下)逍遥散(虚损门)升阳散火汤(升麻汤下)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羌活胜湿汤(湿门)消风散(咳嗽门)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当归拈痛汤(湿门)神保丸(伤饮食门)近效白术附子汤(术附汤下)指迷茯苓丸(二陈汤下)导痰汤(二陈汤下)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圣愈汤(保元汤下)当归龙荟丸(伊芳尹三黄汤下)胃苓汤(平胃散下)
臂痛手痛门
蠲痹汤治风湿相搏。身体烦疼。手足冷。四肢沉重。
当归赤芍药黄片子姜黄羌活(各钱半)甘草(半钱)生姜(三片)红枣(二枚。擘)
水煎。热服无时。
五积散(平胃散下)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导痰汤(二陈汤下)指迷茯苓丸(二陈汤下)二陈汤(方祖)薏苡仁汤(中风门)近效白术附子汤(术附汤下)十味锉散(四物汤下)加味逍遥散(虚损门)
腿痛门
虎骨四斤丸治肝肾虚寒。而挟风湿。足膝疼痛。
木瓜天麻肉苁蓉(酒洗去腐)牛膝(各一斤)附子(炮。二两)虎胫并掌骨(一具。酥炙)
上四味。以醇酒五升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取出焙干。切片爆燥。同附子虎骨为细末。用浸药酒打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盐汤。临卧时用浸药酒送下。浸药酒完。以陈酒服之。如无虎胫骨。随前后左右用掌骨亦可。
鹿茸四斤丸(局方)治肾肝俱虚。筋骨痿弱颤掉。虎骨四斤丸去附子、虎骨。加鹿茸二具。菟丝子、熟地黄、杜仲各半斤。蜜丸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淡盐汤。临卧温酒送下。
川芎肉桂汤治宿于寒湿地。血凝腰胁痛。不能转侧。羌活(钱半)柴胡川芎当归梢甘草肉桂苍术(各一钱)
独活防风(各五分)汉防己(酒洗。三分)桃仁(七个。研)
水酒各一升。煎八合。食远热服。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舒筋三圣散(中风门)除风湿羌活汤(湿门)白术附子汤(术附汤下)导痰汤(二陈汤下)当归拈痛汤(湿门)二陈汤(方祖)虎潜丸(大补丸下)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崔氏八味丸(方祖)安肾丸(虚损门)三痹汤(腰痛门)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二妙散(大补丸下)除湿汤(平胃散下)渗湿汤(理中汤下)
膝痛门
附子丸治湿痹一身如从水中出。
附子(炮)川乌头(炮)观桂川椒菖蒲甘草(炙。各四两)骨碎补(切。姜汁拌炒。)天麻(煨)白术(生。各二两)
炼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下。侵晨食前临卧各一服。
活络丹(局方)治寒湿袭于经络而痛。肢体不能屈伸。
川乌头(炮)地龙(去土。炮研)南星(炮。各三两)乳香没药(酒研飞。澄定晒干。各一两二钱)
上五味为末。酒曲糊丸。如弹子大。干透蜡护。临服剖开。空腹。荆芥汤或陈酒或四物汤化下。痛处色红肿者勿用。
铁弹丸治筋挛骨痛。麻瞀不仁。
川乌头(炮。一两五钱)乳香没药(各一两)五灵脂(酒研。澄去砂石。晒干。净四两)麝香(一钱)
为末。滴水为丸。弹子大。食后薄荷汤。临卧温酒。各服一丸。按此与活络丹。通治寒湿作痛。肥人风痰流入经络者。则宜活络丹。瘦人风毒入伤血脉者。则宜铁弹丸。若湿热赤肿烦疼。及痈毒将成肿痛。二方皆在切禁。
换骨丹治风痿痹弱。寒湿风气。鹤膝风等证。
当归(一两)虎胫并掌骨(一具。酥炙)羌活独活防风川萆(各二两)秦艽(四两)龟板(酥炙。一两)牛膝晚蚕砂(炒)枸杞子油松节(各五两)白茄根(八两。饭上蒸)苍术(泔浸去皮。炒。净四两)
上用无灰酒一大坛。将绢囊盛药。悬于酒内封固。候十四日开坛取酒。不可以面对坛口。恐药气冲人面目。每饮盏许。勿令药力断绝。饮尽病痊。将药晒干为末。米饮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温酒下。忌食动风辛热之物。此药可以常服。但赤肿痛。甚于春夏者。多属湿热。非其所宜。
史国公药酒治风湿疼。
换骨丹去龟板、苍术。加鳖甲、苍耳子。
二妙散(大补丸下)虎潜丸(大补丸下)当归拈痛汤(湿门)川芎肉桂汤(腿痛门)虎骨四斤丸(腿痛门)鹿茸四斤丸(腿痛门)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崔氏八味丸(方祖)导痰汤(二陈汤下)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肾着汤(理中汤下)
身体痛门
麻黄复煎汤治风湿倦怠。常微汗出。
麻黄(去节。一钱)
用水三盏。先煎令沸。去上沫。至二盏。入下项药。
黄(二钱)白术人参(各半钱)柴胡防风羌活黄柏(姜汁炒褐色。)
生地黄(各一钱)甘草(生。二分。炙。三分)杏仁(五个。去皮尖。研)
上十味。入麻黄汤中。煎至一盏。卧时半饥热服。不可饱。服后微汗为度。不可过汗。过汗则热不止而烦扰不宁也。桅子豉汤解之。
甘草附子汤(术附汤下)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当归拈痛汤(湿门)小续命汤(续命汤下)逍遥散(虚损门)六和汤(暑门)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五苓散(方祖)二妙散(大补丸下)防己黄汤(方祖)浓朴七物汤(小承气汤下)
痹门
金匮乌头汤治病历节痛。不可屈伸。及脚气疼痛。
麻黄(去节。六钱)黄(姜汁和蜜炙)芍药(酒炒。各三钱)甘草(炙。一钱)川乌头(一枚。咀。以蜜一升煎取五合。即出乌头)
上除乌头。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蜜煎中更煎之。分二服。不知。尽服之。
千金附子汤治湿痹缓风。身体疼痛如欲折。肉如锥刺刀割。
附子(一枚)芍药桂心甘草茯苓人参(各一两)白术(一两二钱)
上七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二服。
除湿蠲痛汤治身体沉重酸疼。天阴即发。
苍术(泔浸。去皮。切)白术(同苍术炒。各二钱)羌活茯苓泽泻(各半钱)陈皮(一钱)甘草(炙。五分)
水煎。入姜汁、竹沥各数匕。热服。取微汗效。
摩风膏治风毒攻注。筋骨疼痛。
蓖麻子(去壳。一两。研)川乌头(生。去皮。半两)乳香(一钱半。研)
上以猪脂研成膏。烘热涂患处。以手心摩之。觉热如火效。
千金犀角散治热毒流入四肢。历节肿痛。
犀角(镑。二两)羚羊角(镑。一两)前胡黄芩栀子仁大黄升麻(五味并姜汁拌炒)射干(酒炒黑。各四两)豉(一升)
上九味。为散。每服五钱。水煎。食后热服。
通痹散治风寒湿三气袭于足三阴经。腰以下至足冷如冰。不能自举。
天麻(三两)独活本当归川芎白术(各二两)
为散。每服二三钱。热酒调。晨昏各一服。上编用川乌一两。酒煎制天麻中。苍术一两。黄柏半两。酒煎制白术中。深得三气袭于阴经之旨。
羚羊角散治筋痹肢节束痛。
羚羊角(镑。一两)肉桂(世本。作薄荷误)附子(炮。各半两)白芍(一两五钱)独活防风(各七钱半)川芎(一两)当归(一两五钱)
为散。每服四五钱。入生姜三片。水煎。食远热服。
人参丸治脉痹大热。经脉不利。
人参麦门冬(去心)茯神龙齿()石菖蒲远志肉黄(各一两)当归(半两。世本。作赤石脂)地黄(二两)
为末。炼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清米饮、醇酒任下。
吴茱萸散治肠痹寒湿内搏。腹痛胀急。大便飧泻。
吴茱萸(取开口者。汤泡七次)肉豆蔻(煨)干姜(炮黑)甘草(炙。各五钱)砂仁(炒)神曲(炒)白术(炒。各一两)浓朴(姜汁炒)陈皮良姜(各三钱)
为散。每服三钱。食前临卧各一服。米汤送下。
肾沥汤治胞痹溺涩不通。蕴积为热。小腹急痛。
麦门冬(去心。)桑白皮(蜜酒。炙)犀角(镑。各一钱)杜仲(盐酒。炒)桔梗赤芍药木通(各钱半)桑螵蛸(二个。炙)
水二盏。入羊肾二枚。去脂膜。竹刀切片。入竹沥少许。同煎至一盏。空心顿服。留二导。临卧服之。上编无赤芍药。多赤茯苓。详芍药酸收。不若茯苓清心利小便之为愈也。按此名肾沥者。形容胞中之气。痹而不化。水道滴沥不出。甚则结块阻塞溺孔。艰苦异常。乃虚热壅滞。膀胱气化不行所致。桑皮、螵蛸。咸为治肺而设。不可误认肾气虚寒而用温补之剂。若淋沥而静坐频数。临事相忘。睡则遗出不知者。方是肾气虚寒之候。又非此汤可治也。
茯苓丸治胞痹小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赤茯苓(一两)细辛(五钱)泽泻(五钱)肉桂(五钱)紫菀茸(一两)附子(炮。三钱)生地黄(一两)牛膝(酒浸。一两)山茱萸肉(五钱)干山药(一两)
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米饮。临卧温酒送下。按此方。虽以茯苓通利为名。全赖牛膝、地黄、山茱山药调补津液为主。更需桂、附之辛以行牛膝、地黄之滞。深得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之旨。其用紫菀者。上滋化源。下利膀胱也。妙用更在细辛一味。开发上窍。专主上为清涕而设。九味相配成方。更无遗议。世本尚多黄、白术、甘草、芍药、花粉、半夏、防风、独活等。味不特滋繁。而且滞气耗阴。因从上编削去。
巴戟丸治胞痹虚寒。脐腹痛。溲数不利。睡则遗尿。
巴戟(去骨)生地黄(酒焙。各两半)桑螵蛸(切破。炙)肉苁蓉(酒浸。切焙)山药山茱萸肉菟丝子(酒煮。各一两)附子(炮)肉桂(勿见火。各五钱)远志(甘草汤泡。去骨。四钱)石斛(去根。八钱)鹿茸(一对。酥炙)
为末。炼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卧时米饮、温酒任下。羊肾汤亦佳。黄丝汤尤妙。按巴戟丸。治胞痹虚寒之候。详溲数不利。当是膀胱热壅。何以见其虚寒而用桂、附、巴戟、苁蓉、鹿茸等大热之剂。当知其人肾气久虚。寒气乘虚而入。所以脐腹痛。巨阳之气化不行。纵溺积郁化为热。非温补不能蒸动气化。因仿佛地黄饮子之制。稍兼生地、石斛为假热之使。不必更用利水药也。上编止十二味。世本尚多杜仲、续断、龙骨、五味子等药。得无转助酸收之患乎。
巴戟天汤治冷痹脚膝疼痛。行步艰难。
巴戟天(二钱。去心)附子(炮)五加皮(酒洗)石斛甘草(炙)茯苓当归(各一钱)牛膝(酒炒)川萆(盐酒炒。各钱半)肉桂防风防己(酒洗。各五分)生姜(三片)
水煎。空心温服。
黄桂枝五物汤(桂枝汤下)甘姜苓术汤(即肾着汤理中汤下)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汤下)越婢加术附汤(麻黄汤下)神效黄汤(保元汤下)指迷茯苓丸(二陈汤下)二陈汤(方祖)导痰汤(二陈汤下)桂枝附子汤(桂枝汤下)乌药顺气散(中风门)防己黄汤(方祖)活络丹(膝痛门)五苓散(方祖)当归拈痛汤(湿门)附子丸(膝痛门)三痹汤(腰痛门)蠲痹汤(臂痛门)虎骨散(腰痛门)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安肾丸(虚损门)越婢汤(麻黄汤下
痛风门
乌头汤(痹门)人参败毒散(小柴胡汤下)导痰汤(二陈汤下)四物汤(方祖)潜行散(大补丸下)仓公当归汤(麻黄汤下)千金大枣汤(麻黄汤下)千金防己汤(防己黄汤下)附子理中汤(理中汤下)千金犀角散(痹门)乌药顺气散(中风门)五积散(平胃散下)
麻木门
二陈汤(方祖)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生脉散(方祖)清燥汤(保元汤下)桃核承气汤(小承气汤下)二妙散(大补丸下)三痹汤(腰痛门)逍遥散(虚损门)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紫雪(火门)
痿门
金刚丸(改定)治肾虚骨痿。不能起于床。
川萆(盐酒炒)杜仲(盐酒炒)肉苁蓉(酒浸。去腐切。焙)菟丝子(酒煮。捣作饼。焙)巴戟肉(酒煮。各四两)鹿胎(一具。酥炙)
上为细末。鲜紫河车。隔水熬膏。捣和为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参汤、米汤。临卧温酒下。脾虚少食。大便不固者。加人参二两。干山药三两。精气不固者。更加山茱萸肉二两。
补血荣筋丸治肝衰筋缓。不能自收持。
肉苁蓉(酒制)菟丝子(酒煮。捣。焙)天麻(煨。各二两)牛膝(酒煮。四两)鹿茸(酒炙。一对)熟地黄(六两)木瓜(姜汁炒)五味子(各一两)
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参汤、米汤。临卧温酒送下。
虎潜丸(大补丸下)清暑益气汤(保元汤下)二陈汤(方祖)四物汤(方祖)四君子汤(方祖)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导痰汤(二陈汤下)都气丸(崔氏八味丸下)崔氏八味丸(方祖)五苓散(方祖)肾着汤(理中汤下)小青龙汤(桂枝汤下)清燥汤(保元汤下)安肾丸(虚损门)加味虎潜丸(大补丸下)滋肾丸(大补丸下)潜行散(大补丸下)二妙散(大补丸下)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百合门
百合知母汤(金匮)治百合病发汗后者。
百合(七枚。擘)知母(三钱。切)
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合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滑石代赭汤(金匮)治百合病下之后者。
百合(七枚。擘)滑石(一两。碎)代赭石(弹子大。一枚。碎)
煎法如前。
百合鸡子汤(金匮)治百合病吐之后者。
百合(七枚。擘)鸡子黄(一枚)
煎百合如前。去滓。纳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百合地黄汤(金匮)治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
百合(七枚。擘)生地黄汁(一杯。)
煎百合如前。去滓。纳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百合洗方(金匮)治百合病渴不瘥者。
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盐豉。即盐酱也)
栝蒌牡蛎散(金匮)治百合病渴不瘥者。
栝蒌根牡蛎(熬。等分)
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百合滑石散(金匮)治百合病变发热者。
百合(半两。炙)滑石(一两)
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生脉散(方祖)佐金丸(方祖)
脚气门
千金竹沥汤治两脚痹弱。或转筋皮肉不仁。腹胀起如肿。按之不陷。心中恶不欲食。或患冷。
竹沥(一升半)甘草秦艽葛根黄芩麻黄防己细辛桂心干姜(各三钱)茯苓(六钱)防风升麻(各四钱)附子(一枚)杏仁(三十枚)
上十五味。咀。以水七升。合竹沥。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如卒中风。口噤不能言。四肢缓纵。偏痹挛急。风经五脏。恍惚恙怒无常。手足不随。本方去秦艽、附子、干姜、杏仁。加独活、芍药、白术、芎、人参、石膏、乌头、生姜。如风毒入人五内。短气。心下烦热。手足烦疼。四肢不举。皮肉不仁。口噤不能语。本方去防己、杏仁、干姜。加芎、当归、人参、白术、蜀椒、生姜。
千金八风散治风虚面青黑土色。不见日月光。脚气痹弱。
菊花(一两)石斛天雄(各四钱半)人参附子甘草(各半两)薯蓣续断黄泽泻远志细辛秦艽石韦牛膝菖蒲杜仲茯苓干地黄防风白术干姜萆(各三钱)乌头(钱半)
上二十四味。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不效加至二匕。
千金风引汤治两脚疼痹肿或不仁拘急。不得行。
麻黄石膏独活茯苓(各六钱)吴茱萸附子秦艽细辛桂心人参防风芎防己甘草(各三钱)干姜(四钱半)白术(一两)杏仁(六十枚)
上十七味。咀。以水一斗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汁。服后势缓。本方去麻黄、石膏、吴茱萸、秦艽、细辛、桂心、芎、防己、白术、杏仁。加当归、石斛、大豆。名小风引汤。并治中风腰脚疼弱。
千金麻黄汤治恶风毒气。脚弱无力。顽痹四肢不仁。失音不能言。毒气冲心。
麻黄(三钱)大枣(二十枚)茯苓(一两)杏仁(三十枚)防风白术当归升麻芎芍药黄芩桂心麦门冬甘草(各六钱)
上十四味。咀。以水九升。清酒七升。合煮取二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覆令小汗。粉之。莫令见风。
千金犀角旋复花汤治脚气初起。两胫肿满。或入腹不仁。喘息上气。
犀角旋复花橘皮茯苓生姜(各六钱半)大枣(七枚)香豉(一升)紫苏茎叶(一握)
上八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之。以气下小便利为度。
槟榔汤治脚气冲心。烦闷不识人。
槟榔木香茴香(等分)
水煎去滓。加童子小便一盏。姜汁数匙温服。
酒浸牛膝丸治脚气枯瘦冷淡。筋骨无力。
牛膝(三两。切)附子(一枚。炮去皮脐。切。同牛膝酒拌一宿。焙)川椒(去闭口者及子。微炒去汗。半两)虎胫骨(一具。酥炙)
上四味。盛生绢囊内。浸陈酒一斗。紧扎坛口。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出药晒干为末。苦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卧时。即用浸药酒送下。忌食动风等物。
千金独活汤治脚痹冷痛。不可屈伸。
独活(三钱)当归防风茯苓芍药黄葛根人参甘草(各钱半)干姜(炮)附子(炮。各一钱)黑豆(一合)
上十二味。以水五升。清酒一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千金乌头汤治风冷脚痹。疼痛挛弱。不可屈伸。
乌头细辛蜀椒(各三分)甘草秦艽附子桂心芍药(各六钱半)干姜茯苓防风当归(各一两)独活(一两三钱)大枣(二十枚)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五服。
千金半夏汤治脚气入腹冲胸。气欲绝者。半夏桂心人参(各三钱)干姜(二钱)附子甘草(炙。一钱半)细辛蜀椒(各一钱)
上八味。水煎。分温三服。初服稍稍进。恐气冲上。格塞不得下耳。
沉香导气汤治脚气入腹冲心。疼痛肿满。大小便秘。
羌活白芍槟榔(各一钱)甘草(炙。五分)抚芎香附(一作青皮)枳壳(炒。各八分)紫苏苏子木瓜(各六分)生姜(三片)
水煎去滓。临卧以药汁磨沉香、木香各半钱调。
木通散治脚气遍身肿满。喘逆烦闷。小便不利。
木通紫苏猪苓(各一两)桑白皮(姜汁拌炒)槟榔赤茯苓(各二两)
为散。每服半两。入生姜五片。葱白五茎。水煎去滓。空心热服。
犀角散治脚气风毒生疮。犀角(镑)天麻(煨)羌活枳壳(炒)防风黄(生)黄芩白蒺藜(炒。去刺)白鲜皮(酒洗。各七钱半)槟榔(一两)甘草(炙。半两)乌蛇(二两。酒浸)
为散。每服八钱。生姜五片。水煎去滓。食前温服。
千金蓖麻叶裹法治脚气初发。从足起至膝。胫骨肿疼。
取蓖麻叶切捣。蒸薄裹之。日二三易。即消。若冬月无蓖麻。取蒴根捣研。和酒糟三分。根一分。合蒸热。及热封裹肿上。如前法。日二即消。亦治不仁顽痹。
续命汤(方祖)越婢加术附汤(麻黄汤下)葛根汤(麻黄汤下)四七汤(二陈汤下)香苏散(伤寒门)越婢加术汤(麻黄汤下)除湿汤(平胃散下)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汤下)清燥汤(保元汤下)人参败毒散(小柴胡汤下)羌活导滞汤(小承气汤下)当归拈痛汤(湿门)崔氏八味丸(方祖)苏子降气汤(局方七气汤下)养正丹(金液丹下)小青龙汤(桂枝汤下)平胃散(方祖)五苓散(方祖)金铃子散(心痛胃脘痛门)
鹤膝风门
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五积散(平胃散下)四物汤(方祖)活络丹(膝痛门)崔氏八味丸(方祖)换骨丹(膝痛门)大防风汤(四君子汤下)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逍遥散(虚损门)归脾汤(保元汤下)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加味逍遥散(虚损门)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安肾丸(虚损门)肾气丸(崔氏八味丸下)
疠风门
桦皮散治疠风肺壅风毒。遍身瘙痒。
桦皮(四两)荆芥穗枳壳(炒)杏仁(去皮尖。另研。各二两)甘草(一两。生炙各半)亚麻(三两)
为散。每服四五钱。食后温酒米汤任下。
再造散治大风恶疾。营血受病。先起于足者。
郁金(五钱。如无真者。赤槟榔代之)大黄(皂荚煎。酒煨。一两)大皂角刺(炒。五钱)白牵牛(取头末净。六钱。生炒各半)
为散。分五服。五更时以无灰酒调服。服后当下恶物。禁一切浓味发毒动风物。及盐酱糟醋椒姜麸面等。
醉仙散治疠风遍身麻木。卫气受病。先起于面者。
亚麻(俗名大胡麻)鼠粘子(炒)枸杞子蔓荆子(炒。各一两)白蒺藜(炒。去刺。)苦参防风栝蒌根(各五钱)
为散。每用末一两五钱。入轻粉二钱拌匀。每服一钱。茶清调。晨午各一服。服至五七日。齿缝中出臭涎。令人如醉。或下脓血。病根乃去。量病者强弱用。病重者须先以再造散下之。候五七日元气将复。方用此药。忌一切炙浓味。止食淡粥时菜。乌梢蛇酒煮淡汁食之。以助药力。或用水泛为丸服之。免伤口齿。此瞑眩之药。中病即已。不可过剂。以取糜伤口齿之患。
必胜散治疠风恶疾。营卫俱病。上下齐发。赤槟榔皂角刺(炒。各五钱)大黄(酒煨。一两)白牵牛(生。取头末。六钱。以一半炒)甘草(生炙各一钱)轻粉(二钱)
为散。壮年者分五服。中年者分七服。每服入黑糖或白蜜二匙。姜汁五匙调服。临卧时腹中稍空。姜汤送下。至三更遍身麻木如针刺。头目齿缝俱痛。此药寻病根。重者七日行一次。稍轻者十日半月行一次。以三五遍为度。病退后眉发渐生。肌肉如故。如齿缝中有血。以黄连、贯众煎汤漱之。
九龙丸治疠风肿痒痛。
当归苦参(各二两)防风荆芥羌活(各两半)蝉蜕川芎(各五钱)全蝎(滚水泡去咸。一钱)大枫仁(八两)
上九味。俱木臼内逐味杵为细末。红米饭为丸。如梧子大。不得见火日。阴干。布囊盛之。每服三钱。茶清送下。日三服。病起一年者服一料。十年余者服十余料。一方。少川芎、蝉蜕。多大胡麻二两。风藤一两。如下体甚者。加牛膝二两。防己一两。
漆黄丸治疠风赤肿。硬痛不痒。
生漆雄黄(另研)皂角刺(各四两)蟾酥麝香(另研。各三钱)
上五味。以水三升。先入皂角刺煎至一升。去滓下漆。煎沸如八成银花相似。候漆浮花尽。则水干不粘手。即离火。却下雄、麝、蟾酥。木槌研匀。众手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午时五更各一服。热酒下。木形人服之。身疮音哑者。急以生蟹捣汁频进。并涂患处以解之。
丸治疠风脚弱。(五月取赤茎者阴干。以净叶蜜酒九蒸九晒。一斤)芍药熟地(各二两)川乌(黑豆制。净六钱)羌活防风(各一两)
蜜丸。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
白花蛇丸治大风恶疾。赤腐烂。
防风金银花枸杞子蝉蜕苦参(各二两)荆芥穗(酒洗。两半)黄连(酒炒)全蝎(滚醋泡。炒黄)牛膝何首乌(不犯铁器)牛蒡子连翘白蒺藜细辛胡麻(即亚麻)蔓荆子(各一两)漏芦(去苗。四两)白花蛇(一条。去尾连头。生用紫云风不用)乌梢蛇(一条。去头尾。不犯铁。石臼中捣。白癜风不用。)
上十九味。除乌梢蛇外。预为粗末。同蛇捣和焙干。重为细末。米饮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茶清送下。日三服。如头面上肿。加白芷一两。肌肉溃烂。加皂角刺一两。
鹅翎散治疠风恶疾。赤肿腐烂。
番木鳖(麻油煮。一两)干漆(令烟尽。三钱)白鹅毛(一只。烧存性至不见星为度)苦参皂角刺(各二两)
上为散。分作五十服。侵晨。温酒或茶清送下。亦可用蜜作丸。分五十服。
蜈蚣散治疠风赤肿。
蜈蚣(五十条。去头足。酒煮)雄黄(二钱)牛膝(生)穿山甲(生漆涂炙)槟榔薏苡仁(炒。各一两)
为散。酒服二钱。出汗。连服三日效。
万灵丹治痈疽状若伤寒。头痛发热呕渴。浑身拘急疼痛。并治疠风麻木不仁。
茅术川乌头(炮。去皮脐)何首乌(生。各二两)全蝎(醋泡。炙黄)石斛天麻(煨)当归甘草(炙)川芎羌活荆芥穗防风麻黄细辛(各一两)明雄黄朱砂(水飞净。各六钱)
上为细末。炼白蜜杵匀。每两大者分作四丸。中者六丸。小者八丸。朱砂为衣。瓷罐收贮。随年岁老弱。病势缓急谅用。以葱白香豉汤。空心调服。服后以稀粥助令作汗。避风寒。忌生冷。戒房室。孕妇禁用。
泻黄散治胃热口臭。烦渴引饮。
藿香叶(七钱)山栀(姜汁炒黑。一两)甘草(生炙各半两)石膏(煨。一两)防风(八钱)
为散。每服四五钱。水煎去滓。入生白蜜少许调服。
凉膈散(方祖)双解散(凉膈散下)消风散(咳嗽门)千金耆婆万病丸(积聚门)升麻胃风汤(中风门)六味地黄丸(崔氏八味丸下)小柴胡汤(方祖)黄连解毒汤(伊芳尹三黄汤下)犀角地黄汤(伤寒门)越婢加术汤(麻黄汤下)七味白术散(六君子汤下)加味逍遥散(虚损门)柴胡四物汤(小柴胡汤下)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四物汤(方祖)清燥汤(保元汤下)人参养胃汤(平胃散下)四顺清凉饮(燥门)当归补血汤(保元汤下)清胃散(衄血门)加减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胃风门
小柴胡汤(方祖)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下)芎辛汤(头痛门)人参胃风汤(四君子汤下)升麻胃风汤(中风门)
破伤风门
九味羌活汤治太阳经感冒风邪。
羌活(钱半)防风苍术(泔浸。去皮。炒。各一钱)细辛(五分)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各八分)甘草(炙。六分)葱白(二茎)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擘)
水煎。温服。覆取微汗。
芎黄汤治破伤风。便秘溺赤。
川芎黄芩(各钱半)甘草(炙。一钱)葱白(四茎)香豉(一合)
水煎。温服。覆取微汗。
大芎黄汤芎黄汤去甘草。加酒大黄三钱。羌活钱半。
左龙丸治破伤风。牙关紧急。
左盘龙(即鸽粪。微炒)白僵蚕(炒)鳔胶(蛤粉炒。各五钱)雄黄(一钱)
为末。饭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温酒下。日三服。如证重不已。每药末一钱。饭糊中加入巴豆霜五厘。每服中加一丸。如此渐加至十丸。以利为度。
护心散治痈毒攻心。口干烦躁呕吐。
真绿豆粉(一两)乳香末(三钱)生甘草(一钱)朱砂(另研。水飞。一钱)
上杵为散。早暮各服二三钱。沸汤调服。按护心散。原为预防毒气入心而设。故用朱砂以为心经之向导。然其性最沉着。不若易以没药。而无镇固毒邪之患也。
葱熨法治痈肿被风。发热胀痛。
用大葱一握。隔汤蒸熟。以线扎。切平其根。乘热熨背上。冷即更迭互换。得微汗为效。倦则止之。来日再熨如前。此法大能祛风散寒。活血止痛。消肿解毒之捷法也。
小柴胡汤(方祖)升麻汤(方祖)猪胆汁导(燥门)蜜煎导(燥门)四物汤(方祖)除湿汤(平胃散下)导赤散(伤暑门)葱白香豉汤(伤寒门)万灵丹(疠风门)保元汤(方祖)
第45章专方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