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膜上冲证在风轮下际。神膏之内。有翳色黄。与凝脂翳同一气脉。但凝脂翳。在轮外生。
点药可去。此在膏内邪热蒸起。点药所不能除。若漫及瞳神。其珠必损。此经络阻塞极甚。三焦关格。火土邪实。故大便秘。小便涩。而热蒸膏内作脓也。失治者。有HT凸之患。神消散、皂荚丸选用。诸外障。俱可用石燕丹吹之。绛雪膏点之。碧云散搐之。
黄膜下垂证此脾胃热结。血凝气滞。膏脂窒塞。故生是证。发歇无时。痛涩泪出。渐生黄膜下垂。发则膜长遮满瞳神。甚至满目皆黄。不辨人物。治宜蝉花散加石膏、胆草、大黄。点以石燕丹。有泪者退易。无泪者退迟。浓者宜挑剪。
赤膜下垂证初起甚薄。次后甚大。有赤脉贯白轮而下。乌珠上半边近白际起障一片。仍有赤丝牵绊。障大丝粗。虬赤泪涩。珠疼头痛者。病急而有变。丝细少。色微赤。珠不疼。头不痛者。缓而未变。或于障边丝下。仍起星数点。此星亦是凝脂之类。皆火内滞之患。其病尚轻。盖无形之火。潜入膏内。故作是疾。非比有形血热之重也。若障上有丝。及星生于丝梢。皆是退迟之病。翳薄细。丝赤不甚者。只用善逐之。甚者不得已而开导之。若贯过瞳神者。不问粗细联断皆退迟。此湿热在脑。幽隐之火深潜在络。一有触动。则其患迸发。轻者消散。重者开导。此定法也。内服神消散去二蜕。加皂荚、石决明。外点绛雪膏。次用皂荚丸。
凝脂翳在风轮上。有点初起如星色白。中有HT如针刺伤。后渐长大。变为黄色。HT亦渐大为窟者。有初起便带鹅黄色。或初起便成一片如障。又于障内变出一块如黄脂者。或先有痕HT后变出凝脂一片者。所变不一。祸则一端。大法不问星障。但起时能大色黄。善变速长者。即此证也。甚则为窟为漏。为蟹睛。内溃精膏。外为枯凸。或气极有声。爆出稠水而破者。此皆郁遏之极。蒸烁肝胆二络。不过旬日。损及瞳神。若四围见有瘀滞者。因血阻道路。清汁不得升运之故。若四围不见瘀赤者。其内络深处。必有阻滞之故。此证当急用神消散、皂荚丸。晓夜治之。若迟待长大蔽满乌珠。虽救得珠完。珠上必有白障。终身不得脱。凡有此证。但是头疼珠痛。二便燥涩。即是急之极甚。若二便通畅。祸为稍缓。
花翳白陷证因火燥络内。而膏液蒸伤。凝脂从白轮之际生来。四围高。中间低。此金克木之祸也。或就于脂内下边起一片黄膜。此二证夹攻尤急。亦有上下生起。名顺逆障。此火土郁之祸也。亦有细条如翳。或细颗如星。四散生起。长大牵连。此木火祸也。以上三者。必有所滞。轻则清凉之。重则开导之。若漫及瞳神。不甚浓重者。速救亦可挽回。但终不得如旧。止可救其HT凸而已。龙胆饮去黄连。加赤芍药。
蟹睛证真珠膏损。凝脂翳破坏风轮。神膏绽出。黑颗小如蟹睛。大则如黑豆。甚则损及瞳神。至极则青黄凸出者。此证与黑翳如珠。状类而治不同。夫黑翳如珠。源从膏内生起。此因破而出。中挟虚火。所以时时奇痒。或时掣痛酸涩。古法用小锋针。针出恶水。流尽即平。以炉甘石散。不用脑、麝点之。内服防风泻肝散。次用六味丸加蒺藜、车前调之。然终未免瘢靥之患。斑脂翳证其色白中带青黑。或焦黄微细。有细细赤丝绊者。则有病发之患。结在风轮边傍。
大则掩及瞳神。虽有神手。不能除去。治者但可定其不垂不发。亦须神消散、皂荚丸、石燕丹、绛雪膏内外夹攻。得气血定久。瘢结牢固。庶不再发。若治不固。或即纵犯。则斑迹发出细水泡。时起时隐。甚则发出大泡。起而不隐。又甚则于本处作痛。或随丝生障。或蟹睛再出矣。
黄油证生于气轮。状如脂而淡黄浮嫩。乃金受土之湿热也。不肿不疼。目亦不昏。故人不求治。略有目疾发作。则为他病之端。揭开上脾。气轮上有黄油者。是湿热从脑而下。先宜开导上睥。即与神消散、皂荚丸之类。有头风证者。石膏散兼皂荚丸。若疠风目上有此者最重。当从疠风证治。
状如悬胆证有翳从上而下。贯及瞳神。色青或斑。上尖下大。薄而圆长。状如悬胆。盖胆有瘀热。肝胆膏损。变证急来之候。若眼带细细赤脉紫胀者最急。头疼者尤恶。内必有滞。急向四围寻其滞而导之。庶免损坏之患。服用石膏散、皂荚丸。点以石燕丹。
玉粒分经生于气轮者。燥热为重。生于睥者。湿热为重。其形圆小而颗坚。淡黄如白肉色。
初起不疼。治亦易退。亦有轻而自愈者。若恣酒色。嗜辛热。多忿怒。及久而不治因而积久者。则变坚大而疼。或变大而低溃。如烂疮相似者尚轻。宜神消散去二蜕。加皂荚、石决明。燥热。去苍术加当归、杏仁。若复不知禁忌。且犯戒者。则烂深而变为漏矣。不可误认为粟疮。
银星独见乌珠上有星。独自生也。盖人之患星者。由火在阴分而生。故不能大。若能长大者。必是各障之初起也。即如凝脂一证。初起白颗。小而圆嫩。俨然一星。不出一二日间。渐渐长大。因而触犯。遂至损目。若误认为星。则谬矣。大凡见珠上有星一二颗。散而各自生。至二三日。看之不大者方是。若七日而退者。火数尽也。若连萃贯串相生。及能大者。皆非是也。凡星见青色者为风。其人必头痛。蝉花散去苍术。加白蒺藜、谷精草。并用碧云散。祛风为主。星久不退。恐其成翳。阿魏搐鼻法。每夜搐之。星见陷下者。或小点乱生者。为肾虚。其人必因梦泄。或房劳之故。宜生料六味丸加谷精草、白蒺藜、车前子。凡去星之药。非谷精不应也。
聚开障证其障或圆或缺。或浓或薄。或如云似月。或数点如星。痛则见之。不痛则隐。聚散不一。来去无时。或月数发。或年数发。乃脑有湿热之故。大约治法。不出镇心火。散瘀血。消痰饮。逐湿热而已。
聚星障证乌珠上有细颗。或白色。或微黄。或联缀。或团聚。或散漫。或顿起。或渐生。
初起者易治。生定者退迟。白者轻。黄者重。聚生而能大作一块者。有凝脂之变。联缀四散。傍风轮白际而起。变大而接连者。花翳白陷也。若兼赤脉绊者。或星翳生于丝尽头者退迟。此证多由痰火之患。能保养者庶几。斫丧犯戒者。变证生焉。先服羚羊角散。后服补肾丸。
垂帘障证生于风轮。从上而下。证有数般。缓急各异。一肉初生。一偃月侵睛。一赤膜下垂。治各不同。此只白障漫生。自上而下。为混障。间有微红。因其触犯。搏动其火。方有变证。其病从上而下。本当言顺。何以逆称。盖指火而言。火本炎上。今反下垂。是谓逆矣。生熟地黄丸、羚羊角汤选用。虚者。兼进补肾丸。
涌波翳证障从轮外自下而上。故曰涌波。非黄膜上冲。从内向上急甚之比。白缓赤急。亦有激犯变出黄膜。宜凉膈散先去上冲。后以四物换生地、赤芍。加犀角、甘草、丹皮治之。逆顺障证白赤而胀。及丝脉赤乱。见于风轮际处。由白珠而来。粗细不等。周遭侵入黑睛。
障起昏涩者。即此证。必有瘀滞在内。滞于左则从左而来。滞于右则从右而来。宜先导去恶血。后用皂荚丸、生熟地黄丸。点用石燕丹。若色浮嫩能大。或微黄者。乃花翳白陷也。若燥涩甚者。则下起一片。变为黄膜上冲。若头疼珠痛胀急者。病尤重而急。
阴阳翳证乌珠上生二翳。俱白色。一中虚。一中实。两翳连串。如阴阳之图。若白中略带焦黄色。或有细细红丝绊者。皆不能尽去。内服蝉花散、皂荚丸。外点石燕丹、熊胆膏。此证非心坚耐久。不能得效。
玛瑙内伤证其障如玛瑙之杂色。是虽生轮外。实是内伤。肝胆真气清液受伤。结成此翳。
皂荚丸、绛雪膏。久久耐心医治。方得减薄。终不能除尽也。
连珠外翳证与聚星相似。盖聚星在可治之时。此则凝定之证。虽妙手久治。难免迹滞如冰瑕之患。
冰瑕翳证或片或点。生于风轮之上。色白而薄。如冰上之瑕。时常泪出。眵满蔽瞳神。
发歇往来。风轮有痕HT。如凝脂聚星等证。初发点服不得尽去。或点片脑过多。皆为此证。与鱼鳞障不殊。虽治不能速去。内与六味丸加菟丝子、白蒺藜。外点石燕丹。必须坚守。久而方退。圆翳外障证薄而色白。大小不同。间有浓者。亦非堆之比。又名遮睛障。以其光滑深沉。
病最难治。治与冰瑕翳证不殊。虽坚心久治。亦难免终身之患。
水晶障证清莹见内。但高浓满珠者。看虽易治。得效最迟。乃初起膏伤时。内服寒凉太过。
外点冰片太多。致精液凝滞。结为此病。若傍斜细看。则白透睛瞳内。阴处与日中看。其形不同。治法须分新久。若有进退。红肿有泪。发歇未定。用石燕丹则眼泪带药流出。此翳必能渐退。若发年久。无进退红肿。纵有拨云坠翳圣药。终不能取效也。服药与冰瑕同。
风轮钉翳证乃劳伤肝经所致。其证赤涩难开。病牵头脑。泪出羞明。钉翳日深。接引黄仁。
根深不移。治宜退热去风散血。头痛熨以葱、艾。外以琥珀、龙脑、朱砂、玄明粉点之。避风戒房室。不痛者不治。
鱼鳞障证色虽白而不光亮。状带欹斜。故号鱼鳞。乃气滞膏凝。结如凝脂。病已甚。不得已大用寒凉及多用冰片点者。往往结为此也。用青盐黄泥固济。煨熟研细。以羽毛蘸点。一日一次。内服退翳之药。
马蝗积证两头尖薄。中间高浓。肉红色。若马蝗状。横卧于中。乃血分之病。久久方成。
难去易来。风疾人每多此患。必先用钩割。十去五六。方用杀伐之药则有功。然割须用烙其根处。不尔。则朝去暮生。枉受痛楚。多有激邪之祸。外虽劫治。内须平治。不然。外虽平而内心发也。肉攀睛证多起于大。如膜如肉。渐侵风轮。甚则掩过瞳神。初起可点而退。久则坚韧难消。必用钩割。以针从上边肉中道。挑起穿过。先揭起风轮边。后揭至大边。钩定。沿割去。留则复长。过则伤。适当为妥。若血出。用软纸蘸墨之则止。肉四沿虽粘。中则浮也。有用线穿挂割。亦能去之。但延缓为累。去后用点药消其根。内服和血清火之剂。
肺瘀证由大而起。贯过气轮。如皮筋横带风轮。甚则掩及瞳神。初起如薄薄黄脂。或赤脉数条。后渐大浓。赤者少。白者多。虽赤者。亦是白者所致。盖先有白而不忌火毒辛热。故伤血而赤。必须杀伐。用杀伐之法。一割即烙。见其再发。大抵眼科钩割一法。惟此最为得效。
鸡冠蚬肉二证形色相类。经络相同。治亦一法。多生睥之间。然后害及气轮。而遮掩于目。治须用割。亦用烙定方好。宜三黄丸加芒硝噙化。外用绛雪膏去麝加阿魏点之。其目大内有红肉一块。如鸡冠蚬肉者。乃心经血部之英华。若误割者。轻则损目。重则丧命。慎之。
鱼子石榴二证经络不异。治法亦同。其状生肉一片。如榴子绽露于房。障满神珠。血部瘀实。目疾之恶证。治用割。割后见三光者可治。服用皂荚丸。点以绛雪膏。若三光瞑黑者。内必瞳神有损。不治。
轮上一颗如赤豆证气轮有赤脉灌注。风轮上有颗积色红。内有瘀血之故。念宜开导。血渐通。颗亦渐消。然至此十有九损。若白珠上独有颗鲜血者。亦是瘀滞。上下无丝脉接贯者。吹点自消。若有贯接者。必络中有血灌来。向所来之处寻看。量轻重导之。
睛中一点似银星证白点一颗。如星光滑。当睛中盖定。虽久不大。傍视瞳神在内。乃目痛时不忌房事。及服渗泄下焦寒凉之药过多。火虽退而肾络受伤所致。终身之患也。
五花障证生于神珠之上。斑斑杂杂。盖五脏经络间之气俱伤。结为此疾。其色斓驳杂不一。若中有一点黑色者。乃肾络气伤。虽治不能尽去。此状与斑脂翳。玛瑙内伤。形略相似。斑脂翳乃破而结成瘢痕不能去者。玛瑙内伤乃小而薄未掩瞳神之轻者。此则高浓显大。生在膏外可退。故不同耳。宜神消散、皂荚丸。并用点药。
混睛障证有赤白二种。赤者畏赤脉外绊。白者畏光滑如苔。一种白睛光赤而后痒痛迎风有泪。闭塞难开。或时无事。不久亦发。年深则睛变成碧色。满目如凝脂赤露。如横赤丝。此毒风积热所致也。宜服补肝调血之剂。血行则风自息。外用吹点则翳渐退。
黑翳如珠证非蟹睛木疳之比。蟹睛因破流出。此则肝气有余。欲泛起之患。故从风轮际处发起。黑泡如珠。多寡不一。其火实盛者痛。虚缓者不痛。治法用小锋针。逐个横穿破其黑翳。中有恶水。流出即平。挑后用炉甘石散去脑、麝点之。先服羚羊角饮子去五味加赤芍药。次用六味丸。后服补肾丸。设若不谙此法。服凉剂点凉药。鲜能奏效也。
内障
内障在睛里昏暗。与不患之眼相似。惟瞳神里有隐隐青白者。楼全善曰。内障先患一眼。次第相引。两目俱损者。皆有翳在黑睛内遮瞳子而然。今详通黑睛之脉者目系也。目系属足厥阴足太阴手少阴三经。盖此三经。脏腑中虚。则邪乘虚入。经中郁结。从目系入黑睛内为翳。龙木论所谓脑脂流下作翳者。即足太阳之邪也。所谓肝气冲上成翳者。即足厥阴之邪也。治法。以针言之。则当取三经之俞穴。以药言之。则当补中。疏通此三经郁结。使邪不入目系而愈。
倪仲贤云。心者五脏之专精。目者其窍也。又为肝之窍。肾主骨。骨之精为神水。故肝木不平。内挟心火。乘势妄行。火炎不制。神水受伤。上为内障。此五脏病也。膀胱小肠三焦胆脉。俱上循于目。四腑一衰。则精气尽败。邪火乘之。上为内障。此六腑病也。初起时视觉微昏。常见空中有黑花。神水淡绿。次则视歧。睹一成二。神水淡白。可与冲和养胃汤、益气聪明汤。有热。兼服黄连羊肝丸。久则不睹。神水纯白。永为废疾也。
内障小青白翳。大亦微显白翳。脑痛。瞳子散大。上热恶热。大便涩难。遇热暖处。头疼睛胀。日没后天阴暗则昏。六味丸加麦冬、五味。
石顽曰。内障诸证。其翳皆生于乌珠里面。故宜金针拨之。拨后用滋养之剂以助其光。如六味丸、磁朱丸之类。气虚者佐以八珍汤、神效黄汤。若翳嫩不可拨者。只与用药。治法纵各不同。大意不出乎皂荚丸、生熟地黄丸。其间虚实寒热。轻重随证出入。活法在心。非笔可尽。有肚肾阴虚。绝无翳膜者。惟宜滋养真阴。切勿误与消翳等药也。有偏正头风。久而生翳。以蛇蜕炙脆为末。每服一钱。黑豆炒香淋酒一盏。入葱白三茎。同煎去葱。和滓日服效。
青风内障证视瞳神内有气色昏蒙。如晴山笼淡烟也。然自视尚见。但比平时光华则昏蒙日进。急宜治之。免变绿色。变绿色则病甚而光没矣。阴虚血少之人。及竭劳心思。忧郁忿恚。用意太过者。每有此患。然无头风痰气夹攻者。则无此证。病至此危在旦夕。急用羚羊角汤。
绿风内障证瞳神浊而不清。其色如黄云之笼翠岫。似蓝靛之合藤黄。乃青风变重之证。久则变为黄风。虽曰头风所致。亦由痰湿所攻。火郁忧思忿怒之故。此病初患。则头旋两额角相牵。瞳神连鼻内皆痛。或时红白花起。或先后而发。或两眼同发。肝受热则先左。肺受热则先右。肝肺同病则齐发。羚羊角散。
黑风内障证与绿风相似。但时时黑花起。乃肾受风邪。热攻于眼。宜先与去风热药三四剂。
如荆、防、羌活、木贼、蒺藜、甘菊之类。后用补肾磁石丸。
黄风内障证瞳神已大。而色昏浊为黄也。病至此十无一人可救。
银风内障证瞳神大成一片。雪白如银。其病头风痰火人偏于气忿怒郁不得舒而伤真气。此乃痼疾。金丹不能返光也。
丝风内障证视瞳神内隐隐然。若有一丝横经。或斜经于内。自视全物亦如有碎路者。乃络为风攻。郁遏真气。故视亦光华有损。宜六味丸加细辛、白蒺藜。间与皂荚丸。延久变重。内证笃矣。
乌风内障证色昏浊晕滞气。如暮雨中之浓烟重雾。风痰人嗜欲太多。败血伤精。肾络损而胆汁亏。真气耗而神光坠矣。
偃月内障证瞳神内上半边。有隐隐白气一湾。如新月覆垂而下。乃内障欲成之候。成则为如银翳。脑漏人及脑有风寒。阴气怫郁者患之。先与芎辛汤。后与消内障丸剂。此与偃月侵睛。在轮膜中来者不同。
仰月内障证瞳神下半边。有白气隐隐一湾。如新月仰而从下向上也。久而变满。为如银内障。乃水不足。木失培养。金反有余。故津液亏。乃火气郁滞于络而为病也。补肾丸、补肾磁石丸等选用。
如银内障证瞳神内白色如银。轻则一点白亮如星。重则瞳神皆白。一名圆翳。有仰月偃月变重为圆者。有一点从中起而渐变大失明者。乃湿冷在脑。郁滞伤气。故阳光为其闭塞而不得发现也。非银风内障已散大而不可复收之比。血气未衰者拨治之。先服羚羊补肝散。次用补肾丸。庶有复明之理。
如金内障证瞳神不大不小。只是黄而明莹。乃湿热伤元气。因而痰湿阴火攻激。故色变易。
非若黄风之散大不可治者。神消散、皂荚丸、羚羊角补肝散主之。
绿映瞳神证瞳神乍看无异。久之专精熟视。乃见其深处隐隐绿色。自视亦渐觉昏眇。病甚始觉深绿。盖痰火湿热害及清纯之气也。先服黄连羊肝丸。后与补肾磁石丸、皂荚丸之类。久而不治。为如金青盲等证。其目映红光处。看瞳神有绿色。而彼自视不昏者。乃红光烁于瞳神。照映之故。不可误认为绿风。此但觉昏眇而瞳神绿色。明处暗处。看之皆同。气浊不清者。是此证也。
云雾移睛证自见如蝇飞花堕。旌旆条环。空中撩乱。或青黄黑白。仰视则上。俯则下也。
乃络间津液耗涩。郁滞清纯之气而然。其原皆属胆肾。黑者胆肾自病。补肾磁石丸。或白或黄者。因痰火伤肺脾清纯之气也。皂荚丸。
圆翳内障证黑睛上一点圆。初患之时。但见蝇飞蚁垂。薄烟轻雾。先患一眼。次第相牵。
若油点浮水中。日中看之差小。阴处看之则大。或明或暗。视物不明。医者不晓。以冷药治之。转见黑花。此因肝肾俱虚而得。先与皂荚丸合生熟地黄丸。次与羚羊补肝散、补肾丸。
冰翳内障证如冰冻坚实。傍观透于瞳神内。阴处及日中看之。其形一同。疼而泪出。此因胆热攻脑而然也。皂荚丸合生熟地黄丸。
滑翳内障证有如水银珠子。但微含黄色。不疼不痛无泪。遮绕瞳神。皂荚丸、生熟地黄丸。
涩翳内障证微如赤色。或聚或开。而傍微光。瞳神上有凝脂色。时复涩痛而无泪出。皂荚丸、生熟地黄丸。
散翳内障证形如鳞点。乍青乍白。或睑下起粟子而烂。日夜痛楚。瞳神最疼。常下热泪。
或生散翳。形如烂绵。皂荚丸、生熟地黄丸。
浮翳内障证上如冰光。白色环绕瞳神。初生目小头至黑珠上细看方见。不痒不疼。无血色相混。皂荚丸、生熟地黄丸。
沉翳内障证白藏在黑水下。向日细视方见。或两眼相传疼痛。则早轻夜重。间或出泪。皂荚丸、生熟地黄丸。右圆翳以下七证。虽有治法。然皆难于奏效。惟金针拨之为善。
偃月侵睛证风轮上半。气轮交际。隐隐白片。薄薄盖下。其色粉青。从膜中而来。为害最迟。每每忽之。乃脑有风湿郁滞。火激脑脂滴下而成。羚羊补肝散。
剑脊翳证亦名横翳。色白或如糙米色者。或微带焦黄色者。但状如剑脊。中高边薄。有似锋芒。横于风轮之外。浓薄不等。浓者虽露上下风轮。而瞳神被掩。视亦不见。薄者瞳神终是被掩。视亦昏。纵色嫩根浮者。亦有瘢痕。若微微红丝罩绊者。尤为难退。非需之岁月。必无功耳。皂荚丸、生熟地黄丸。
枣花障证薄甚而白。起于风轮。从白膜之内。四围环布而来。虽有枣花锯齿之说。实无正形。初患时。微有头旋眼黑。时时痒痛。凡性躁急及患痰火伤酒湿热之人。多有此证。久则始有目急干涩。昏花不爽之病。犯而不戒。则瞳神细小。火入血分。昏泪赤痛者。亦在变证例。宜皂荚丸、生熟地黄丸。
白翳黄心证四边皆白。中心一点黄。大小头微赤。时下涩泪。团团在黑珠上。乃脾肺相传。停留风热。皂荚丸合生熟地黄丸。
黑花翳证又名黑水凝翳。初患时头旋眼涩见花黄黑不定。其翳凝结青色。大小头涩。频频下泪。口苦不喜饮食。盖肝受风寒所致。羚羊角散、皂荚丸、生熟地黄丸。
五风变成内障证初患时。头旋偏肿。痛甚。或一目先患。或因呕吐双目并暗。瞳神结白如霜。却无泪出。乃毒风脑热所致。先与除风汤。次用皂荚丸、生熟地黄丸。
瞳神散大
瞳神散大者。风热所为也。火性散。挟风益炽。神光怯弱不能支。亦随而散漫。犹风起而水波也。亦有过服辛散而致者。治宜苦宜酸宜凉。如四物去川芎。加芩、连、甘草、五味。或六味丸加五味、石决明。大忌辛热。当泻木火之邪。饮食中常如此理。尤忌食冷水大寒之物。能损胃气也。药中不可用茺蔚、青葙、川芎、蔓荆之类。以味辛反助火也。当归味亦辛甘。而不去者。以其和血之圣药也。又有瞳神散大而风轮反窄。甚则一周如线者。乃邪热郁蒸。风湿攻激。以致神膏走散。若初起收放不常者易敛。缓则气定膏散。不可复收。未起内障。止是散大者。直收瞳神。而光自生。散大而有内障起者。于收瞳神药内量加攻内障药。如补肾磁石丸、补肾丸、千金磁朱丸之类。大抵瞳神散大。因头风攻痛者多。乃水中伏火之发。最难收敛。如他证伤寒疟疾痰火等热邪。蒸坏神膏。内障来迟。而收亦易敛。若风攻则内障即来。且难收敛。而光亦损耳。亦有常人因劳役。或触热而偶然瞳神觉大者。勿误呼为散大也。
瞳神紧小
瞳神渐渐细小如簪脚。或如芥子。又有神水外围。相类虫蚀。渐觉臊羞涩。视尚有光。极难调理。早治可以挽住。经久则难。因病目不忌淫欲。相火强搏肾水。肝肾俱伤。元气衰弱。不能升运精汁。以滋于胆。胆中之精有亏。所输亦乏。故瞳神亦日渐耗损。甚则陷没俱无。而终身疾矣。治当抑阳缓阴。先与黄连羊肝丸数服。次与六味地黄丸换生地加二冬。兼进滋肾丸。不应。加熊胆。亦有头风热证攻走。蒸干津液而细小者。皆宜乘初早救。以免噬脐之悔也。
瞳神欹侧
瞳神欹侧。谓瞳神歪斜。或如杏仁桃核。三角半月。此肝肾灼烁。水槁火炎而耗损瞳神。宜六味丸加蒺藜、当归及清火药。若轮破损。神膏流绽而欹侧者。瞳神将尽矣。急宜补肾。若轮外有蟹睛者。蟹睛虽平。瞳神不得复圆。外有脂翳。终身不脱。
目昏
经曰。肝虚则目KTKT无所见。又曰。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坐而欲起。目KTKT无所见。又曰。少阴所谓起则目KTKT无所见者。阴内夺。故目KTKT无所见也。此目疾而犯房劳所致。大率于房劳后尤甚。夜光椒红丸。倪仲贤云。经曰。足厥阴肝主目。在志为怒。怒甚伤肝。伤脾胃。则气不聚。伤肝则神水散。神水亦气聚也。其证无眵泪。痛痒羞明紧涩。初但昏如云雾中行。渐觉空中有黑花。又渐则睹物成二体。久则光不收。遂为废疾。盖其神水渐散。散而又散。终则尽散也。此病勿作痰治。但当养肝肾阴血。然必积以岁月。无饥饱劳役。七情五贼。庶几易效。若久病光不收者。不可治也。一证因为暴怒。神水随散。光遂不收。永不复治。又一证为物所击。神水散。如暴怒之证。亦不复治。俗名为青盲者也。病者始不经意。及成。医亦不识。直曰热致。竟以凉药收之。殊不知凉为秋为金。又伤肝木。往往致废而后已。
睛黄视眇证风轮黄亮如金色。而视亦微眇。为湿热重而浊气熏蒸。清阳之气升入轮中。故轮亦色变。好酒嗜食。湿热燥腻之人。每有此疾。治其湿痰则愈。五苓散加茵陈、胆草。甚则栀子柏皮汤之类。
第25章七窍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