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萤火星光>第24章 z

第24章 z

za因音近形似而易混淆,如“包札”中的“札”应为“扎”字。“扎”和“札”右同左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扎”左从“丨”。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拔也。在现代汉语中,读作拉时字义为:(一)捆、缠束;(二)捆、把。表示语素常见于“扎彩、包扎、结扎、捆扎”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辫梢扎着蝴蝶结”。读作zhd时,字义为:(一)刺;(二)钻;(三)驻扎。表示语素常见于“扎根、扎花、扎煞、扎实、扎营、扎针、屯扎、驻扎”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跳水运动员几乎垂直于水面扎进了水里。”读作Zho时,字义为:用力支撑或摆脱。常见于“扎挣、挣扎、马扎”等合成词中。
“札”左从“木”。读作Zh “扎”与“札”的字义无联系,互不通用。
zang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贪脏枉法”中的“脏”
应为“赃”字。“赃”和“脏”都读作《g。右同左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赃”左从“贝”。在古汉语中字义为:藏也、纳贿曰赃。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赃物。表示语素常见于“赃官、赃物、分赃、贪赃、栽赃”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名词运用,如“人赃俱在”。
“脏”左从“月”。在古汉语中字义为:肮脏体胖,腑也、五脏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有尘土、汗渍、污垢等物。表示语素常见于“脏话、脏土、脏字、肮脏”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形容词运用,如“别把手弄脏了”。又读作zang,字义为:内脏。表示语素常见于“脏腑、脏器、肝脏、肾脏、心脏”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名词运用,如“五脏六腑”。
“脏”与“赃”的字义无联系,互不通用。
zaoP喿碌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聒躁”中的“躁”应为“噪”字。“噪”和“躁”都读作如。右同左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噪”左从“口”。在古汉语中字义为:鸟群鸣也、呼噪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虫或鸟叫;(二)大声吵嚷。常见于“噪音、噪杂、蝉噪、鼓噪、聒噪”等合成词中。
“躁”左从“足”。在古汉语中字义为:疾也、物躁乃动而飞扬也、犹动也、扰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性急、不冷静。表示语素常见于“躁动、暴躁、烦躁、浮躁、急躁”等合成词。单独作为词运用常见于“骄躁浮暴、戒骄戒躁”等固定短语中。
“噪”与“躁”字义无联系,互不通用。
躁燥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急燥”中的“燥”应为“躁”字。“躁”和“燥”都读作治。右同左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躁”(见《噪躁》本页)。
“燥”左从“火”。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干也、犹烁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缺少水分。表示语素常见于“燥热、干燥、高燥、枯燥”等合成词中。
“躁”与“燥”的字义无联系,互不通用。
zeng因形近而易混淆,如“铮光瓦亮”中的“铮”应为“锃”字。“锃”和“铮”左同右不同。读音、字义和用法不同。
“锃”右从“呈”。读作zSng。在古汉语中字义为:磨锃出剑光。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器物擦或磨后,闪光耀眼。常见于“锃光、锃亮、锃明”等词中。
“铮”右从“争”。读作zhgng。在古汉语中的字义为:金声也、钲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金属撞击声。常见于“铮从、铮铮”等词中。又读作zheng,字义为:(器物表面)光亮耀眼。
用于方言中。
“锃”与“铮”的字义不同、互不通用。
zha(见《碴,渣》41页)。
礼札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札钢机”中的“札”应为“乳”字,“轧”和“札”字都读作zhd。右同左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轧”左从“车”。在古汉语中字义为:车辗也、载重辗有声也、刑名、势相倾也。在现代汉语中读作zhd时,字义为:压钢还。常见于“轧钢、乳辊”等词中。读作沖时,字义为:(一)碾;(二)排挤;(三)拟声词;(四KYW姓。表示语素常见于“轧滚、轧辊、倾轧”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名词(如表示姓氏)或拟声词(如表示机器声)运用。又读作gd,常见于“轧账”这个词中。
“札”(见《扎札》435页)
“$L”与“札”字义和用法不同,互不相同。
眨贬(见《贬,眨》25页)。
44因形近而易混淆,如“碴子炭”中的“碴”应为“砟”字。“砟”和“碴”左同右不同。读音、字义和用法不同。
“砟”右从“乍”。读作zh?i。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砟子。
“香砟子”特指宁夏出产的一种有香味的煤。
“碴”(见《碴渣l页)。
“砟”与“碴”的字义无联系,互不通用。
诈榨因音同而易混淆,如“敲榨勒索”中的“榨”应为“诈”字。“诈”和“榨”都读作zha。字义和用法不同。
“诈”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欺也、伪也、诡谲也、卒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欺骗;(二)假装“三)用假话试探。常见于“诈唬、诈骗、奸诈、狡诈、欺诈、敲诈”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他是想诈别人,岂不知他一开口就被人揭穿了”。
“榨”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打油具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压挤出物体里的汁液;(二)压挤出物体里汁液的器具。表示语素常见于“榨菜、榨取、榨油、压榨”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榨甘蔗”。
“诈”与“榨”的字义无联系,互不通用。
zhan枯站因形近而易混淆,如“站连”中的“站”应为“粘”
字。“粘”和“玷”,右同左不同。读音、字义和用法不同。
“粘”(见《黏粘》282页)。
“玷”(见《玷沾》84页)。
“粘”与“钻”的读音、字义不同,互不通用。
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粘边”中的“粘”应为“沾”字。“沾”和“粘”都读作zh加。右同左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沾”(见《玷沾》84页)。
“粘”(见《黏粘》282页)。
“沾”与“粘”的字义无联系,互不通用。
瞻赡(见《赡,瞻》334页)。
银展(见《碾,辗》283页)。
蘸沾因音似意近而易混淆,如“沾水笔”中的“沾,应为“蘸”字。“蘸”和“沾”的声韵均为zhc。调不同。均可表达在液体、粉末和糊状的东西中放一下就拿出来的意思,但有区别,用法不同。
“蘸”在古汉语中字义为:以物投也。在现代汉语中,读作zho,字义为:在液体或粉末、糊状的东西中沾一下就取出。表示语素常见于“蘸火”这个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吃螃蟹时要蘸点酱油”。
“沾见《玷沾》84页)。
“蘸”是指主动的动作;“沾”是指“浸湿”。“蘸”与“沾”字义不同,互不通用。
zhang因音同义近而易混淆,如“营幛”中的“幛”应为“帐”字。“帐”和“幛”左同右不同。读作zhang,字义相近,用法不同。
“帐”右侧从“长”。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张也、帷也、与“张”通、簿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用布、纱或绸子等做成的遮蔽的东西。常见于“帐幕、帐篷、幔帐、营帐”等词中。
“幛”右从“章”。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指用布、纱或绸子做成的礼物,上面有题词。常见于“幛子、贺幛、寿幛、挽幛”中。
“帐”与“幛”的字义相近,但有区别,互不通用。
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不买帐”中的“帐”应为“账”字。“怅”和“帐”都读作zhang。字义和用法有同有异。
“账”左从“贝”。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帐”的俗字。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关于银钱、货物出入的记载;(二)指账簿;(三)债务。表示语素常见于“账簿、账册、账单、账户”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名词,如“不买账”。
“帐”(见《帐,幛》439页)。
在古汉语中“账”本是“帐”的俗体,后取代了“帐”的部分义项,而成为独具字义的字。在《简化字总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均作两字收录。在199o年修订第三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均作字头收入。按规范的用法,“账”与“帐”互不通用。
杖枚(见《枚,杖》258页)。
zhao因音同义近而易混淆,如“着架”中的“着”应为“招”字。“招”和“着”都读作zhao时,字义和用法有同有异。
“招”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手呼也、来之也、求也、举也、姓。
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举手上下挥动叫人来;(二)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三)惹、引来“四)承认罪行“五)下棋落子;(六)比喻计策或手段;(七)(Zha)姓。表示语素常见于“招标、招待、招集、招聘、招数、招展、绝招”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名词(如“一招一式”)或作动词(如“这孩子真招人喜欢”)运用。
“着”在古汉语中字义为:俗“著”字。在唐代文献中始见。
在现代汉语中读作zha时,字义为:(一)下棋落子;(二)比喻计策或手段;(三)〈书〉放、搁进去;(四)〈方〉表示同意的答词。表示语素常见于“着数、末着”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名词(如“看着”)或动词(如“着点儿糖”)。读作时,字义为:
(一)接触“二)受到、感受三)燃烧;(四)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表示语素常见于“着风、着慌、着火、着急、着忙、着迷、着魔、正着”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火炉着得正旺”。还有一种用法是用在“打、捞、碰、听、抓、捉”等动词之后,使这些动词能够表示动作已经达到目的或者有了结果。读作zhe时,作虚词,表示动作、行为、状态的持续,或用在动词之后,表示祈使,用在表示行为状态的形容词之后,表示程度深。
此外,与“为、向、沿”等动词性语素构成“为着、向着、沿着”等介词。读作zhuo时,字义为:(一)穿;(二)附着于别的物体上;(三)把力量或注意力放在某一事物上;(四)接触到;(五)下落;(六)派遣。表示语素常见于“着笔、着地、着力、着陆、着落、着实、着想、着眼、沉着、附着、胶着、黏着、无着”等合成词中。
“招”与“着”都读作zhao时,在“招数一着数、高招——高着、花招——花着、绝招——绝着、末招——末着”等合成词中互通,单独作动词用于表示下棋落子或比喻计策手段时互通用,如“新招——新着”。用于其他义项时互不通用。
zhe折析(见《析,折》380页)。
因音同义近而易混淆,如“蜇针”中的“蜇”应为“整”字。“整”和“g”都读作zhe。下同上不同。均有蜂、蝎等刺人的义项。用法有同有异。
“螫”上从“赦”。在古汉语中字义为:虫行毒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蜂、蝎等刺人“二)毒害。常见于“螫针”等合成词中。又读作shi,同“蜇”。
“蜇”上从“折”。在古汉语中字义为:虫螫也、江蜇、江蜇似蝤蛑生海中。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蜂、蝎子等用毒刺刺人或动物“二)某些物质刺激皮肤或黏膜发生微疼。一般是单独作动词运用。又读作此o,仅见于“海蜇”一词中。
“螫”与“蜇”在表达“蜂、蝎等刺人”这个意思时,字义相同。“螫”主要用于书面语和方言中,“蜇”常用。“蜇”读zho时,与“螫”的字义和用法不同,互不通用。
因音同彬近而易混淆,如“动辙”中的“辙”应为“辄”字。“辄”和“辙”都读作zho。左同右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辄”右从“1C”。在古汉语中字义为:车两骑也、专辄也、忽然也、每事即然也、足疾也、姓。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总是就。表示语素常见于合成词“动辄”中,可单独作副词运用,如“浅尝辄止”,多见于书面语中。
“辙”右从“散”。在古汉语中字义为:迹也、车轮所碾迹也。
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车轮压出的痕迹;(二)行车规定的路线方向“三)戏曲、歌词所押的韵。表示语素常见于“撤口、车辙、覆辙、合辙、顺辙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名词运用,如“十三辙”。“辄”与“辙”的字义和用法不同,互不通用。
因形近而易混淆,如“螫伏”中的应为“蛰”字。
“蛰”和“螫”下同上不同。读音、字义和用法不同。
“蛰”上从“执”。读作zho。在古汉语中字义为:藏也、静也、伏静处也、和集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蛰伏。表示语素常见于“蛰伏、蛰居、惊蛰”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名词运用,如“入蛰”。
“螫”(见《螫蜇》441页)。
“蛰”与“蜇”字义无联系、互不通用。
因形近音似而易混淆,如“蜇居”中的“蜇”应为“蛰”字。“蛰”和“蜇”上部不同。都读作zho,字义和用法不同。
“蛰”(见《蛰螫》442页)。
“蜇”(见《螫,蜇》441页)。
“蛰”与“螫”字义无联系,互不通用。
祐4石(见《拓,拓)370页)。
zhen缜慎(见《慎缜》339页)。
枕忧(见《枕枕》52页)。
森(见《瘆,疹》340页)。
震因音同而易混淆,如“振古烁今”中的“振”应为“震”字。“震”和“振”都读作Zhon。字义和用法有同有异。
“震”上从“雨”下从“辰”。在古汉语中字义为:辟历振物者(辟历、即霹雳)、雷也、动也、惧也、起也、威也、怒也、震旦中国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迅速或剧烈地颤动二)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三)八卦之一。表示语素常见于“震波、震荡、震撼、震级、震惊、震慑、地震、防震、减震、抗震”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许多建筑物被地震震毁了”。
“振”左从“丨”右从“辰”。在古汉语中字义为:举救也、奋也、拯也、裂也、动也、讯也、同“震”、整也、收也、止也、厚也、掸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摇动、挥动;(二)奋发。表示语素常见于“振臂、振荡、振动、振奋、振兴、振作、共振、谐振”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大振国威”。
“震荡——振荡、震动——振动”并存,但词义不同。
“震荡”是动荡的意思;“振荡”指电路中的电流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随时间作周期性重复变化的过程。
“震动”指:物体受外力影响而颤动如“春雷震动着山谷”;(重大的事件、消息等)引起强烈的反响,使人心不平静。“振动”指物体沿直线或曲线并经过平衡位置所作的往复运动。
“震”与“振”同是古汉语中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互不通用。
zheng因形近音似而易混淆,如“铮友”中的“铮”应为“浄”字。“诤”和“铮”右同左不同。声韵都是zheng,调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诤”左从“i”。读作zhgng。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止也、谓止其失也、讼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直言规劝。常见于“浄谏、浄言、浄友”等合成词中。
“铮”(见《锃铮》437页)。
“浄”与“铮”字义无联系,互不通用。
zhiA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数学分枝”中的“枝”
应为“支”字。“支”和“枝”都读作zhi。字义和用法有同有异。
“支”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去竹之枝也、庶也、持也、度也、犹计也、分也、载充也、十二支辰名、姓、与“枝”通。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撑持二)伸出;竖起;(三)支持“四)指使、调度;(五)付出或领取;(六)支派、分支;(七)地支的省称“八)
量词;(九)(Zhi)姓。表示语素常见于“支部、支架、支撑、支持、支付、支架、支流、支配、支票、支取、支使、支线、支应、支援、支柱、地支、分支、干支、借支、收支、透支”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如“支起”)或量词(如“一支威武之师”)运用。
“枝”由“支”左加“木”构成。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木别生条也、散也、柯也、与“支”通、支持也、干支也、枝江县名、姓、多指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枝子“二)量词,用于带枝的花;(三)量词,用于杆状的东西。表示语素常见于“枝杈、枝干、枝节、枝柯、枝蔓、枝条、枝头、枝叶、枪枝、歇枝”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名词(如“柳枝”)或量词(如“一枝蜡烛”)运用。
“支”通“枝”是古汉语中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不通用。
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腐植酸”中的“植”应为“殖”字。“殖”和“植”都读作zhi。右同左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殖”左从“歹”。在古汉语中字义为:脂膏久殖也、生也、种也、长也、蕃也、植也、封殖也、兴生财利曰殖。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生息、孳生“二)经商生利。常见于“殖民、繁殖、生殖、养殖、增殖、腐殖质、腐殖酸”等合成词中。又读作shi,仅见于“骨殖”一词中。
“植”左从“木”。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户植也(户植,户之维持锁者也,即关闭门户所用的直木)、根生之属曰植、树立也、立也、种也、倚也、槌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栽种;(二)树立。表示语素常见于“植保、植被、植树、植物、植株、扶植、培植、移植、栽植、种植”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无不是深深植根于群众之中的”。
“殖”与“植”的字义无联系,互不通用。
i因音似而易混淆,如“预订时间至1993年底截至”中的“至”应为“止”字。“止”和“至”的声韵都是zhi,调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止”读作zhl。在古汉语中字义为:下基也、像草出有址故以止为足、停也、足也、静也、居也、留也、语辞、与“趾”同。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停;(二)阻拦、使停住;(三)截止四)
仅、只。表示语素常见于“止渴、止痛、遏止、防止、废止、截止、禁止、静止、举止、停止、抑止、制止,阻止”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浅尝辄止”。
“至”读作zhi。在古汉语中字义为:鸟飞从高处下至地也、来也、达也、由此达彼也、极也、善也、大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到;(二)至于;(三)极。表示语素常见于“至宝、至诚、至交、至理、至亲、至孝、至于、冬至、截至、甚至、夏至、直至”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常见于“——至——”的固定格式中,表示时段的起迄。
“截止”和“截至”音似,词义和用法不同。“截止”的词义为“停止”,表示终止的时间;“截至”的词义为“到某时停止”,表示时段延续的终点,如“截至六月二十日”。“截止”不带宾语:“截至”则必须由表示具体时间的短语充当宾语。
“止”与“至”的字义不同,互不通用。
j氏4氐因形近而易混淆,如“抵掌而谈”中的“抵”应为“i氏”字。“抵”和“抵”右侧不同。读音、字义和用法有同有异。
“抵”右从“氏”读作zhi。在古汉语中字义为:侧击也、拟手期尅也、亦作“抵”。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侧手击。常见于固定短语“抵掌而谈”中。
“抵”(见《砥,抵》81页)。
在古汉语中,“抵”可以写作“抵”,而“抵”不能写作“抵”。
在现代汉语中“抵”和“抵”互不通用。
治制因音同而混淆,如“治服”中的“治,应为“制”
字。“治”和“制”都读作字义和用法不同。
“治”(见《冶,治》414页)。
“制”在古汉语中字义为:裁也、正也、御也、检也、造也、禁制也、成法曰制。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造、做;(二)规定、拟定;(三)限定、约束;(四)法度、制定。常见于“制备、制裁、制导、制订、制定、制度、制约、制造、制止、制作、编制、抵制、法制、绘制、监制、建制、控制、炮制、配制、特制、体制、编制、辖制、限制、学制、研制、抑制”等合成词中。
“统治”和“统制”音同,但词义和用法不同。“统治”词义为:凭借政权来管理、控制一个国家或地区;支配。“统制”的词义为“统一控制”。“治”与“制”的字义不同,互不通用。
至,致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竟致”中的“致”应为“至”字。“至”和“致”都读作zhi。字义和用法不同。
“至见《止至》44o页)。
“致”由“至”右加“夂”构成。在古汉语中字义为:送诣也、招致也、纳也、传致也、极也、深审也、委也、诚也、制也、密也、补也、练也、缝补衣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给予、达;(二)集中(力量、意志等)于某个方面;(三)招致、使达到;(四)
意态、情况;(五)细密、精密。表示语素常见于“致富、致敬、致力、致谢、致意、别致、精致、景致、罗致、密致、情致、细致、雅致、招致”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致远方的朋友”。
“以至——以致”并存,但词义不同,用法不同。“以至”的用法为: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的延伸,一般表示从小到大,以少到多,从浅到深,有时也用于相反的方向;用于后面分句的开头,表示的分句所说的原因所造成的后果。“以致”表示由于前所说的原因而造成的后果,多用于表示不好的或说话人所不愿说或不希望出现的后果。
“至”与“致”字义不同,互不通用。
炙灸(见《灸炙》188页)。
因形近而易混淆,如“真掣”中的“掣”应为“挚”
字。“挚”和“掣”下同上不同。读音、字义和用法不同。
“挚”(见《擎挚》317页)。
“掣”(见《掣擎》51页)。
“挚”与“掣”字义不同,互不通用,制掣因形近而易混淆,如“掣动,中的“掣,应为“制”
字。“制”和“掣”读音、字义和用法不同。
“制”(见《治,制》447页)。
“掣”(见《掣,擎》51页)。
“制”与“掣”互不通用。“制”不是“掣”字的简化字。
因形近而易混淆,如“卷佚浩繁”中的“佚”应为“帙”字。“帙”和“佚”右同左不同。读音、字义和用法不同。
“扶”左从“巾”。读作zhi。在古汉语中字义为:书衣也、书帙、小囊也、次序也、书卷编次、姓。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
(一)书画外面包着的布套;(二)量词,用于装套的线装书。常见的用法是见于固定短语“卷帙浩繁”中。
“佚”(见《佚轶20页)。
“帙”与“佚”的字义不同,互不通用。
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稚堞”中的“稚”应为“雉”字。“雉”和“稚”都读作Zhi。右同左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雉”左从“矢”。在古汉语中字义为:野鸡也、王宫门阿之制(雉长三丈高一丈)、陈也、理也、姓。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
(一)鸟,形状像鸡,通称野鸡;(二)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叫一雉。表示语素见于“雉堞、雉鸠”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名词运用。
“稚”左从“禾”。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幼稚亦小也、小也、晚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幼小。常见于“稚气、稚子、幼稚”等合成词中。
“雉”与“稚”字义无联系,互不通用。
zhongA(见《蛊盅》133页)。
衷哀(见《哀衷》1页)。
zhouH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香飘九洲”中的“洲”
应为“州”字。“州”和“洲”都读作此加。均有部件“州”。字义和用法有同有异。
“州”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水中可居曰州、殊也、浮也、九州也、时也、宫也、居也、与“洲”通。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旧时的一种行政区划;(二)指少数民族行政区划。表示语素常见于“州县、九州、神州、中州”等合成词中,常作城市名用字。
“洲”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水渚也、聚也、水中可居曰洲(本作‘州后人加‘丨’以别州县字)。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
水中的陆地;(二)大陆及其附属的岛屿。常见于“洲际、洲界、大洲、绿洲、沙洲、五洲”等合成词中或作大洲名用字。作地名用字,仅见于“满洲、满洲里、株洲、新洲”等地名中。
“州”通“洲”是古汉语中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不通用。
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皱纱”中的“皱”应为“绉”字。“绉”和“皱”都读作Zhou。有相同的部件“刍”。字义和用法不同。
“绉”左从“”。右从“刍”。在古汉语中字义为:纟希之细者、绉布也、纤也、聚文也、恶绢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有绉纹的纺织品。常见于“绉布、绉綢、绉纱、文绉绉”等合成词。
“皱”见(《皴皱》70页)。
“绉”与“皱”的字义和用法不同,互不通用。
zhu4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锱珠必较”中的“珠”
应为“铢”字。“铢”和“珠”都读作zhQ。右同左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铢”左从“金”。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权十分黍之重也、钝也、姓。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古代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一般是单独作为词出现于固定短语中,如“铢积寸累、铢两悉称、锱铢必较”等。
“珠”左从“王(玉)”。在古汉语中字义为:蚌之阴精,春秋国语曰珠以御火灾是也、江珠琥珀别名、地名、木名。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珠子;(二)小的球形的东西。表示语素常见于“珠宝、珠翠、珠玑、珠江、珠算、钢珠、泪珠、露珠、明珠、珍珠”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名词运用,如“珠圆玉润”。
“铢”与“珠”的字义无联系,不通用。
逐遂(见《遂,逐》352页)。
:rk因形近而易混淆,如“良清文化”中的“清”应为450“渚”字。“渚”和“清”左同右不同。读音、字义和用法不同。
“渚”右从“者”。读作zhiu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水名、水出常山中丘逢山东入堝,小洲曰渚、遮也、能遮水使旁回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常见于合成词“河渚”中或地名中。
“清”(见《青,清》31o页)。
“清”与“渚”读音字义和用法不同,互不通用。
驻住因音同义近而易混淆,如“住扎”中的“住”应为“驻”字。“驻”和“住”都读作zhCi。右同左不同。字义相近,用法不同。
“驻”左从“马”。在古汉语中字义为:马立也、马止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停留;(二)部队住在地、机关设在某地。表示语素常见于“驻跸、驻防、驻节、驻军、驻守、驻扎、进驻”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部队驻在临时营地”。
“住”左从“彳”。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止也、立也、居也、姓。
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居住、住宿;(二)停住、歇下“三)
作动词的补语。表示语素常见于“住房、住所、住宅、住址、居住、暂住”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名词(如“衣食住行”)或动词(如“风住了”)运用。
“驻”与“住”的用法不同,互不通用。
zhuang撞闯(见《闯,撞》o2页)。
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壮况”中,的“壮”应为“状”字。“状”和“壮”都读作zhudng。左同右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状”左从“犬”。在古汉语中字义为:犬形也、形也、牒也、陈也、扎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形状;(二)情况;(三)陈述、描摹;(四)褒奖或委任等文件。表示语素常见于“状况、状态、状元、状子、奖状、诉状、现状、殂状、原状、症状”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名词运用,如“委任状”。
“壮”右从“士”。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大也、强也、盛也、伤也、姓。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健壮有力;(二)宏伟、雄壮;(三)使壮大。表示语素常见于“壮大、壮观、壮锦、壮举、壮阔、壮丽、壮烈、壮美、壮实、壮族、悲壮、苗壮”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形容词(如“理直气壮”)或名词(如“壮锦”)运用。
“状”与“壮”字义无联系,互不通用。
zhui隹佳(见《佳,隹》1o8页)。
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椎形”中的“椎”应为“锥”字。“锥”和“椎”都读作zhui。左侧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锥”左从“韦”。在古汉语中字义为:锐器也、针也、利也、毛锥笔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锥子“二)像锥子的东西;(三)用锥子形的工具钻。表示语素常见于“锥度、锥面、锥形、锥子、棱锥、改锥、丝锥、圆锥”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名词(如“锥处囊中”)或动词(如“锥个孔”)运用。
“椎”(见《槌椎》o3页“锥”与“椎”的字义无联系,互不通用。
级因形近而易混淆,如“掇上两针”中的“掇”应为“缀”字。“缀”和“掇”右同左不同《读音、字义和用法不同。
“缀”左从“纟”。读作zhui。在古汉语中字义为:连也、缉也、表也、结也、言不绝也、拘也、止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
(一)用针线使连起来“二)组合字句篇章“三)装饰。表示语素常见于“缀合、缀文、点缀”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缀字成文”。
“掇”(见《辍掇》o5页)。
“缀”和“掇”字义无联系,互不通用。
惴揣因形近而易混淆,如“揣揣不安”中的“揣”应为“惴”字。“惴”和“揣”右同左不同。读音、字义和用法不同。
“惴”左从“丨”》读作zhui。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忧惧也、性多阻碍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常见于合成词“惴栗、揣揣”中。
“揣”(见《揣搋》o1页)。
“揣”与“揣”字义不同,互不通用。
坠堕(见《堕,坠〉94页)。
zhuo拙蚀(见《绌,拙》o0页)。
因形近而易混淆,如“烧烁”中的“烁”应为“灼”字。“灼”和“烁”左同右不同。读音、字义和用法不同。
“灼”右从“勺”。读作zhuo。在古汉语中字义为:炎也、热也、烧也、明也、惊也、煎尽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火烧、火烫;(二)明亮。表示语素常见于“灼见、灼热、灼灼”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灼伤皮肤”。
“烁”(见《烁铄》347页)。
“灼”与“烁”字义无联系,互不通用。
因音同义相近而易混淆,如“著装”中的“著”应为“着”字。“着”和“著”都可读作zhuo。有相同的义项,用法有同有异、。
“着”(见《招,着》440页)。
“著”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明也、标著也、思也、居也、位次也、药草也、被服也、附也、俗作“着”。在现代汉语中读作zhd时,字义为:(一)显明、显著(二)写文章“三)写成的文章或书。表示语素常见于“著名、著书、著述、著作、巨著、论著、名著、显著、原著、专著、拙著”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名词或动词(如“妙手著文章”)运用。读作zhuo时。常见于“执著”一词中。
“著”本是一个表示动作的字,在历史进程中,字义和用法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保留着初始义和基本用法,另一方面向虚化演变,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某状态正在持续。后来“著”的虚化义和部分义项被俗体字“着”字取代。“着”在现代汉语中除了取代“著”的某些义项和用法外,还独具字义和用法。“执著”一词来源于佛教用语。佛教的大乘派以“无所得”为宗旨,所以称为“解脱”;小乘派以“成果”为宗旨,所以称为“执著”。
在现代汉语中“执著”一词常用引申义,泛指专注于某一事物而不能解脱。“执著”的书写形式是定型的。但近年来“执着”
也普遍运用。
“着”与“著”用于其他义项时,互不通用。
zi备岛因形近音似而易混淆,如“恣态自然”中的“恣”
应为“姿”字。“姿”和“恣”上同下不同。声韵都是zi,调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姿”下从“女”。读作zi。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态也、媚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样子形态“二)容貌。常见于“姿色、姿势、姿态、风姿、舞姿、雄姿、英姿”等合成词中。
“恣”下从“心”。读作zi。在古汉语中字义为:级也、恣睢自得貌。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放纵、不受拘束。常见于“恣情、恣肆、恣睢、恣意”等合成词中。
“姿”与“恣”的字义和用法不同,互不通用。
滋狄因音同而易混淆,如“喜孜孜”中的“孜”应为“滋”字。“滋”和“孜”都读作zi。字义和用法有同有异。
“滋”在古汉语中字义为:益也,一曰滋水(出牛饮山白陉谷东入呼沱),昔也、长也、液也、多也、蕃也、滋味也、浊也、与“孜”通。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生出、长“二)补益“三)
味道“四)愈加“五)喷射。表示语素常见于“滋补、滋蔓、滋生、滋事、滋味、滋养、滋长”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裂口中滋出一股水”。
“孜”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汲汲也(汲汲,不休息貌)、爱也、勤也。在现代汉语中常见于“孜孜”中这个词或音译词中(如“柯尔克孜族”)。
“滋”通“孜”是古汉语中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互不通用。
滋孳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孳蔓”中的“孳,应为“滋”字。“滋”和“孳”都读作扎均有部件“兹”。字义不同,用法有同有异。
“滋”(见《滋,孜》本页)。
“孳”上从“兹”,下从“子”。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汲汲生也、息也、与“孜”同。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繁殖。常见于“孳乳、孳生、孳孳”等合成词中。
“滋”与“孳”在合成词“滋生孳生”中互通,用于其他义项时,互不通用。
孳政因音同而易混淆,如“孜乳”中的“孜”应为“孳”
字。“孳”和“孜”都读作zi。字义不同,用法有同有异。
“孳”(见《滋孳》455页)。
“孜”(见《滋孜》455页)。
“孳”同“孜”是古汉语中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在合成词“孳孳一一孜孜”中互通,“孜孜”较常用,用于其他义项时互不通用。
笫第因形近而易混淆,如“床第,中的“第,应为“笫”
字。“笫”和“第”上同下不同。读音、字义和用法不同。
“笫”下从“耒”。读作zl。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床也、床栈也、床格谓之笫。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竹蔑编的席。一般是单独作名词,如“床笫”。
“第”(见《第苐》82页)。
“笫”与“第”的读音、字义和用法不同,互不通用。
zong综纵因形似音近而易混淆,如“纵观上述”中的“纵”应为“综”
字。“综”和“纵”左同右不同,声韵均为zng,调不同。字义和用法不同。
“综”右从“宗”。读作Zong。在古汉语中字义为:织缕也。
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总起来聚在一起。常见于“综观、综合、综计、综述”等词中,又读作ng或Zong。字义为:织布机上使经线交错着上下分开以便梭子通过的装置。
“纵”右从“从”。读作zdg。在古汉语中字义为:缓也、舍也、放也、乱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地理上南北向的;(二)从前到后的;(三)释放、放走;(四)放任“五)纵身;(六)
纵然。常见于“纵波、纵步、纵隔、纵横、纵容、纵使”等合成词中。
“综”与“纵”字义无联系,互不通用。
ZU值徂因形近而易混淆,如“徂咒”中的“徂”应为“诅”
字。“诅”和“徂”右同左不同。读音、字义和用法不同。
“诅”左从“i”。读作沾。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咒也、诅咒也、以祸福之言相要曰诅、怨谤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诅咒。常见于书面语中。
“徂”(见《殂徂》o7页)。
“诅”和“徂”字义无联系,互不通用。
租因形近而易混淆,如“盘殂”中的“租”应为“俎”
字。“俎”和“殂”右同左不同。读音、字义和用法不同。
“俎”左从“灸”。读作说。在古汉语中字义为:礼俎也、祭享之器、几也、椹版也、姓。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古代祭祀时用的盛肉器物;(二)古代切肉用的砧板。表示语素常见于“刀俎、越俎”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名词运用,如“盘俎”。
“殂”(见《殂徂》o7页)。
“俎”与“殂”的字义不同,互不通用。
zuan因形近而易混淆,如“编篡”中的“篡”应为“纂”
字。“纂”和“篡”仅下部不同。读音、字义和用法不同。
“纂”下从“系”。读作zuo。在古汉语中字义为:似组而赤、集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编辑;(二)〈方〉妇女梳在后边的发髻。常见于“纂辑、纂修、编纂”等合成词中。
“篡”(见《窜篡》o8页“纂”与“篡”的读音字义不同,互不通用。
zun尊遵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遵敬”中的“遵”应为“尊”字。“尊”和“遵”都读作ZQn。字义和用法不同。
“尊”在古汉语中字义为:酒器也、周礼六尊(牺尊、象尊、著尊、彝尊、太尊、山尊)、高称也、重也、贵也、君王之称、敬也、姓。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地位或辈份高;(二)敬重;(三)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四)量词;(五)同“樽”。
表示语素常见“尊敬、尊严、尊长、尊重、自尊”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形容词运用,如“养尊处优、妄自尊大、折冲尊俎”。
“遵”由“尊”外加“之”构成。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循也、率也、行也、习也。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依照、按照。常见于“遵从、遵命、遵守、遵循、遵义、遵照”等合成词中。
“尊”与“遵”的字义和用法不同,互不通用。
ZUO1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作手术”中的“作”应为“做”字。“做”和“作”都读作ZUo。字义和用法有同有异。
“做”在古汉语中字义为:“作”的俗体,主要限于“造”这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做”字已取代了“作”字的“造”这个义项,并有发展,具有以下义项:(一)制造;(二)写作;(三)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四)举行家庭的庆祝或纪念活动“五)充当;担任;(六)用作;(七)结成。表示语素常见于“做伴、做东、做官、做工、做功、做客、做梦、做人、做声、做诗、做事、做戏、做主、做作”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如“做工作”。
“作”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兴起也、振也、造也、为也、始也、姓。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起;(二)写作“三)作;(四)
装;(五)当作;(六)发作。常见于“作案、作弊、作操、作对、作恶、作法、作废、作风、作梗、作家、作价、作客、作美、作难、作陪、作代、作曲、作势、作祟、作态、作图、作为、作物、作息、作用、作者、作证、操作、创作、动作、发作、耕作、佳作、杰作、名作、下作、协作、写作、遗作、原作、振作、著作、拙作”等合成词中。读Zuo时,字义为:(一)从事某种活动;(二)作坊。常见于“作坊、作揖、作弄、作死”等合成词中。读作zuo时,表示语素常见于“作践、作料、作兴”等合成词中。“作”单独作为词运用,常见于“为非作歹、为虎作伥、为人作嫁、以身作则、一鼓作气、自作自受、作茧自缚、装模作样”等固定短语中。
“作”和“做”在“作法——做法、作东——做东、作客——做客”等合成词中互通,用于其他义项时不通用。
坐座因音同形近而易混淆,如“座标,中的“座”应为“坐”字。“坐”和“座”都读作ZUo。均有部件“坐”。用法有同有异。
“坐”在古汉语中字义为:止也、行之、对也、犹守也、古者谓跪为坐、罪人对理曰坐、与“座”通。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
(一)臀部平放在东西上支持身体(二)乘、搭(车、船、飞机);(三)位置所在“四)把锅、壶等放在火炉上;(五)枪、炮由于反作用力向后移动“六)建筑物由于基础不好而下沉;(七)旧指定罪八)瓜果等植物结实;(九)同“座”。表示语素常见于“坐标、坐禅、坐待、坐型、坐功、坐馆、坐力、坐落、坐骑、坐探、坐位、坐镇、坐庄、端坐、静坐”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动词运用。
“座”由“坐”外加“广”构成。在古汉语中字义为:床座也、坐具、通作“坐”。在现代汉语中字义为:(一)坐位;(二)托着器物的垫子;(三)星座;(四)量词。表示语素常见于“座次、座谈、座位、座钟、座子、宝座、插座、茶座、底座、叫座、讲座、散座、上座、星座、雅座、在座、正座、专座”等合成词中,可单独作量词表示建筑物的单位,如“一座工业大厦”。
“坐”通“座”是古汉语中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在合成词“坐次——座次、坐位一座位”中互通,用于其他义项时互不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