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序》曰:齐有田巴先生者,行修于内,智明于外,齐君闻其贤,聘而问政焉。田巴对曰:“政在正身,正身之本,在于群臣。大王召臣,臣改制前饰,将造公门,问於臣妾曰:‘奚若?’妾爱臣曰:美。将出门,问从者,从者畏臣曰:美。及临淄水而观影,然后自知丑恶也。今齐之臣妾谀王者,非特二人,王如临淄水见己之恶过而能改,斯齐国治矣。”
渑水《水经注》曰:渑水,出营丘城东,世谓之汉凑水,入于时水。
《传》曰:有酒如渑。
六十四
《说水》曰:淇水,出河内共北山,东入海。
《诗》曰: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又曰: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又曰: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又曰:籊々竹竿,以钓于淇。淇水悠悠,桧楫松舟。
《韩子》曰:昔纣为甲卒百万,左饮马于淇,右饮马于洹,洹水竭,淇水不流,武王甲卒三千破之。
《隋图经》曰:清淇西自魏郡朝歌县界入,分为二派,一在郡东,一在郡西,俱南流入河。郦道元注《水经》云:“淇水南与清水合而入白沟。”石会、宿胥皆渎之名。淇又一名王莽河,王莽时所穿也。
《冀州图经》曰:河水西从河内郡界入,至黎阳而东,北至临河,西至王莽河出焉。又东经澶渊东入武阳,河南即东郡界是。
《水经》曰:淇水,出河内隆虑县西大号山。注曰:《山海经》曰:淇水出沮如山,水出其侧,颓波漰注,冲激横山,山上合下开,可减六七十步,巨石磥砢,交积隍涧,倾澜莽荡,势同雷转,激水散气,暖若雾合。
又曰: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毛云:“菉,王刍也;竹,编竹也”。汉武帝塞决河,斩淇园之竹木以为用,寇恂为河内,伐竹淇川,治矢百馀万以输军资,今通望淇川,无复此物,惟王刍褊草不异。
黄花水《隋图经》曰:黄花水,出隆虑县西北崖上,高十七里,去地七里,悬水东南注壑岩下,状若鸡翅,俗谓之鸡翅水,盖天台、赤城之流也。至谷潜入地下十里复出,名曰柳水者,是黄花水重发源也。其谷号为黄花谷,内有仙母冢,谷西有洞穴,谓之圣人窟。
洹水《隋图经》曰:洹水,出隆虑县西北,俗谓安阳河,即声伯梦涉之所,源出林虑山东平地。
清水《水经》曰:清水,出河内修武县之北黑山。注曰:黑山在县北白鹿山东,清水所出也。上承诸陂散泉以成川,南流西南屈曲,瀑布垂岩悬河,注壑二十馀丈,声震山谷。左右石壁层深,兽迹不交;隍中散水雾合,视下见底。其水历涧流飞,清泠洞观,谓之清水矣。
滏水《水经注》曰:滏水,发源出石鼓山南,岩下泉奋涌,若釜水之汤矣。其水冬温夏冷。崖山有魏世所立铭,水上有祠,能兴云雨。滏水又东流注于漳,又谓之合河。
《浮图澄别传》曰:石虎时,自正月不雨,澄诣滏口祠,稽首曝露,即日二白龙降于祠下,於是雨遍千里也。
《山海经》曰:神国之山,滏水出焉,东流注于欧水。郭璞注曰:金滏水,在临水县西釜山,经邺西北至列人县入于漳,其水热。
漳水《说文》曰:浊漳,水出上党长子鹿谷山,东入清漳。清漳,出沾山大要谷,北入河。
《吕氏春秋》曰:史起引障水灌邺田,民初大怨,后转获利,相与歌曰:“邺有圣令曰史公,决漳水灌邺旁,终古斥卤生稻粱。
《风土记》曰:南易水,本名漳水,源出三门山。案《赵地记》云:六国时,此水名易水。《埤仓》及《水经》云:洺水之目,不知谁改,俗谓山之下地名洺,水因经之,故曰洺水。按《燕赵记》云:其分有三易,漳为南易水。
《邺县图经》曰:浊漳水在县西,水东北津有永乐浦,浦西五里俗谓之紫陌,河北处即俗巫为河伯娶妇处也。
《水经注》曰:清漳水,东经沙县,故有沙河之称。
又曰: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西发鸠山。
又曰:漳水出麓谷山,与发鸠连麓而在南。《淮南子》谓之发苞山,故异名互见也。左则阳泉水注之,右则散盖水入焉,三源同出一山,但以南北为别耳。
又曰:《尚书》所谓覃怀底绩,至于衡漳也。孔安国曰:衡,横也,言漳水横流也。
易水《水经》曰:易水,出涿郡故安县阎乡西山。
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