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曰:天王将铸无射,问律於伶州鸠。对曰:“律所以立均出度也。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以十二,天之道也。夫六,中之色也,故名之曰黄锺,所以宣养六气九德也。由是第之,二曰太蔟,所以金奏赞阳出滞也。三曰沽洗,所以修洁百物,考神纳宾也。四曰蕤宾,所以安靖神人,献酬交酢也。五曰夷则,所以吕咏歌九则,平民无二也。六曰无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为之六间,以扬沉伏而黜散越也。元间大吕,助宣物也;二间夹锺,出隙之细也;三间中吕,宣中气也;四间林锺,和展百事,俾莫不任肃待隆也;五间南吕,赞阳季也;六间应锺,均利器用,俾应复也。律吕不易,无奸物也。”
蔡邕《月令》曰:律,率也,声之管也。中,应也,太蔟锺名。上古本阴阳,别风声,审清浊。别风声,不可以文载口传也,故铸金作锺,以正十二月之声,然后以效升降之气,而锺不可用,乃截竹为管曰律,为清浊之率也。以律长短为制,正月之律,与太蔟相中也,言出于钟。乃置深室,葭莩为灰,以实其端,其月气既至,则灰飞管通。古以锺律齐其声,后人不能,则数以正其度,度正则音亦正矣。仲春中夹锺,季春中姑洗,孟夏中仲吕,仲夏中蕤宾,季夏中林锺,孟秋中夷则,仲秋中南吕,季秋中无射孟冬中应锺,仲冬中黄钟,季冬中大吕……
《京氏律术》曰:律难以度调,故作准以代之,准之状如瑟,长丈而十三弦,隐间九尺,中共一弦,下画分寸,均中其弦,使应黄锺之声,然案分寸以求诸律,则稍皆如画而应矣。然则上古有锺,其次有律,近古有准,皆稍简易之,意其相生也。黄锺下生林锺,林锺上生太蔟,太蔟下生南吕,南吕上生沽洗,沽洗下生应锺,应锺上生蕤宾,蕤宾下生大吕,大吕下生夷则,夷则上生夹锺,夹锺下生无射,无射上生中吕,中吕上生黄锺,上下相生,终六十。执始以下四十八律,文多不载。孟春之月,则太蔟为宫,沽洗为商,蕤宾为角,南吕为征,应锺为羽,大吕为变宫,夷则为变徵,他月效此也。
《六韬》曰:武王问太公曰:“听律之音声,何以知三军之消息,胜负之决乎?”公曰:“深哉,王之问也。夫律管十二,其要以五,宫商角徵羽,此其正声也。万物不易五行之神,道之常也,可以知敌,金木水火,各以其胜攻之。其法以天清静无雾雨风云,夜遣轻骑往至敌之垒。九百步,遍持律管,横管当耳,大呼惊之,有声应管,其来甚微,角管声应,当以白虎;徵管声应,当以朱雀;羽管声应,当以勾陈;五管尽不应,无有应声,当以青龙。此五行之符,佐胜之征,成败之机也。”
《白虎通》曰:十一月律,谓之黄锺何?黄,中和之色;锺者,动也,言阳于黄泉之下动,养万物也。十二月律,谓之大吕何?大者,太也。吕者,距也。言阳气欲出,阴不许也。正月谓之太蔟何?太者,大也,蔟者,凑也,言万物始大,凑地而出也。二月谓之夹钟何?夹者,物孚夹,言万物孚夹种类分也。三月谓之沽洗何?沽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去故就新,莫不鲜明也。四月谓之中吕何?言阳气将极,故复中难之也。五月谓之蕤宾何?蕤者,下也,宾者,敬也,言阳气上极,阴气始起,故宾敬之。六月谓之林锺何?林者,众也,万物成熟,其类众多也。七月律谓之夷则何?夷,伤也,则法也,言万物始伤,被刑法也。八月谓之南吕何?南,任也,言阳气尚有任也。生,孳长也,故阴之也。九月谓之无射何?射,终也,言万物随阳而终也,当复随阴起,无有终也。十月谓之应锺何?应者,动也,言万物应阳而动下藏也。
蔡邕《月令章句》曰:锺以斤两尺寸,中所容受升之数为法,律亦以寸分大小长短为法故也。黄锺之管长九寸,孔径三分,围九分,其余皆稍短,惟大小围数无增减,以度量者,可以文载口传,与众共知,然不如耳决之明也。
《周官》曰:太师掌六律六吕,文以五声,播以五教,以六诗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也。
刘向《别录》曰:邹子在燕,燕有黍谷,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居之,吹律而温气至,今名黍谷。
《论衡》曰:孔子推律,自知殷之苗裔。
杨泉《物理论》曰:听清浊五音之和,然后制为锺律,取弘农宜阳县金门山竹为管。
夏侯玄《辩乐论》曰:阮生云:“律吕协,则阴阳和;音声适,则万物类。天下无乐而欲阴阳和调,灾害不生,亦已难矣。”此言律吕音声,非徒化治人物,乃可以调和阴阳,荡除灾害也。夫天地定位,刚柔相摩,盈虚有时,尧遭九年之水,忧民阻饥,汤遭七年之旱,欲迁其社。岂律吕不和,音声不通哉?此乃天然之数,非人道所招也。
扬雄《太玄经》曰:调律者,度竹为管,芦莩为灰,列之九闭之中,漠然无动,寂然无声,微风不起,纤尘不形,冬至夜半,黄锺以应矣。
第2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