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
《列异传》曰:“袁本初时,有神出河东,号‘度索君’。人共立庙。兖州苏氏母病,祷。见一人着白单衣,高冠,冠似鱼头,谓度索君曰:‘昔临庐山下,共食白李;未久,已三千年。日月易得,使人怅然!’运河后,度索君曰:‘此南海君也。’”
梨一一
《汉武内传》曰:“太上之药,有玄光梨。”
《神异经》曰:“东方有树,高百丈,叶长一丈,广六七尺,名曰‘梨’。其子径三尺,割之,瓤白如素。食之为地仙,辟谷,可入水火也。”
《神仙传》曰:“介象,吴王所征,在武昌。速求运河,不许。象言病,帝以美梨一赐象。须臾,象死。帝殡而埋之。以日中时死,其日晡时,到建业,以所赐梨付守苑吏种之。后吏以状闻,即发象棺,棺中有一奏符。”
柰一二
《汉武内传》曰:“仙药之次者,有圆丘紫柰,出永昌。”
检一三
《异苑》曰:“南康有石山,有甘、橘、橙、柚。就食其实,任意取足;持归家人啖,辄病,或颠仆失径。”
郭璞曰:“蜀中有‘给客橙’,似橘而非,若柚而芳香。夏秋华实相继,或如弹丸,或如手指。通岁食之。亦名‘卢橘’。”
橘一四
《周[收?考工记》曰:“橘淮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
《吕氏春秋》曰:“果之美者,……江浦之橘。”
《吴录?地理志》曰:“朱光禄为建安郡,中庭有橘,冬月于树上覆裹之,至明年春夏,色变青黑,味尤绝美。《上林赋》曰:‘卢橘夏熟’,盖近于是也。”
裴洲《广州记》曰:“罗浮山有橘,夏熟,实大如李;剥皮则酢,合食极甘。又有‘壶橘’,形色都是甘,但皮厚气臭,味亦不劣。”
《异物志》曰:“橘树,白花而赤实,皮馨香,双有善味。江南有之,不生他所。”
《南中八郡志》曰:“交趾特出好橘,大且甘;而不可多,令人下痢。”
《广州记》曰:“卢橘,皮厚,气、色、大如甘,酢多。九月正月□色,至二月,渐变为青,至夏熟。味亦不异冬时。土人呼为‘壶橘’。其类有七八种,不如吴、会橘。”
甘一五
《广志》曰:“甘有二十一核。有成都平甘,大如升,色苍黄。犍为南安县,出好黄甘。”
《荆州记》曰:“枝江有名甘。宜都郡旧江北有甘园,名‘宜都甘’。”
《湘州记》曰:“州故大城内有陶侃庙,地是贾谊故宅。谊时种甘,犹有存者。”
《风土记》曰:“甘,橘之属,滋味甜美特异者也。有黄者,有者,谓之‘壶甘’。”
柚一六
《说文》曰:“柚,条也,似橙,实酢。”
《吕氏春秋》曰:“果之美者,……云梦之柚。”
《列子》曰:“吴楚之国,有大木焉,其名为‘’,音柚,碧树而冬青,生实丹而味酸。食皮汁,已惯厥之疾。齐州珍之。渡淮而北,化为枳焉。”
裴渊《记》曰:“广州别有柚,号曰‘雷柚’,实如升大。”
《风土记》曰:“柚,大橘也,色黄而味酢。”
一七
《尔雅》曰:“,也。”郭璞注曰:“柚属也。子大如盂,皮厚二三寸,中似枳,供食之,少味。”
栗一八
《神异经》曰:“东北荒中,有木高四十丈,叶长五尺,广三寸,名‘栗’。其实径三尺,其壳赤,而肉黄白,味甜。食之多,令人短气而渴。”
枇杷一九
《广志》曰:“枇杷,冬花。实黄,大如鸡子,小者如杏,鼓掌甜酢。四月熟。出南安、犍为、宜都。”
《风土记》曰:“枇杷,叶似栗,子似,十十而丛生。”
《荆州土地记》曰:“宜都出大枇杷。”
第7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