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宝鉴方云。昔按察副使奥屯周卿子。年二十三岁。至元戊寅三月间。病发热。肌肉消瘦四肢困倦。嗜卧盗汗。大便溏泄。肠鸣。不思饮食。舌不知味。懒于语言。时来时去。约半载余。请予治之。诊其脉浮数。按之无力。正应王叔和浮脉歌云。脏中积冷荣中热。欲得生精要补虚。先灸中脘乃胃之纪也。引清气上行肥腠理。又灸气海穴。乃生发元气。滋荣百脉。长养肌肉。又灸三里。乃胃之合穴。亦助胃气。散上热使下达于阴分。以甘寒之剂泻热火。佐以甘温。养其中气。又食粳米羊肉之类。固其胃气。戒以慎言语。节饮食。惩忿窒欲病气日减。数月气得平复。逮二年肥盛倍常。或者曰。世医治虚劳病。多用苦寒之剂。君用甘寒之药。羊肉治发热。人皆忌之。今食羊肉粳米之类。请详析之。予曰。内经有云。火位之主。其泻以甘。藏气法时论曰。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甘以泻之。泻热补气。非甘寒不可。若以苦寒。以泻其土。使脾土愈虚。火邪愈盛。又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劳者温之。损者益之。十剂云。补可以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先师亦云人参能补气虚。羊肉能补血虚。虚损之病。食羊肉之类。何不可之有哉。或者叹曰。洁古之学。有自来矣。
治五劳七伤。及山岚瘴气。背膊烦重。心痛注忤气羸。食不生肌肤。寒热邪气。颈项强面色黑黄。精神昏倦。积年淋沥。积癖鬼气。传尸骨蒸等疾。穴胃俞。二穴灸七壮止。或至一百壮。量病轻重加灸。又穴肾俞。二穴灸七七壮。病深者。日灸七壮。至百壮佳。又章门二穴可灸七壮。日灸渐至七七壮。同前法。又太冲二穴。灸五壮。渐加日灸如前法。
凡取膏肓二穴。令病患坐。曲背伸两臂着膝。令直手大指抵膝齐。以物抵肘勿令臂动。从膊骨上角摩捺至膊骨下头。其间当有四肋三间。灸中间。根据转膊骨之里。去膊骨容侧指许。摩膂肉之表肋间灸处捺之。自觉牵引胸肩中。灸两膊骨内各一处。五百壮。多至千壮。气下如水。若无停痰宿水。必有所下也。灸法无所不治。若病困。即令侧卧。挽臂令前取穴。或正坐伸臂。令人挽之使两臂骨相远。不尔。膊骨覆穴即难取也。其穴近五椎。相望求之。又肝俞二穴。在第六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日灸七壮。病深者至百壮佳。又神堂穴。在第五椎下两傍各三寸陷中。正坐取穴。宜灸七壮。至七七壮。如前法。以上七名。总灸四穴。若不能遍灸。当取紧者灸之。其紧者。即膏肓。胃俞。章门。肾俞。太冲是也。若能根据次第灸之各满百壮尤妙。凡量穴法。不拘病患肥瘦长短。取病患男左女右。手中指度两横纹为寸。
是为同身寸也。凡灸皆取正午时佳。若早起空腹灸。即伤人气。又令人血虚。若至晚食后灸则病气难去。若治至卒病风气。即不在此例。
梦遗失精治虚劳尿精梦泄(资生经)。灸第七椎两旁。各三十壮。曲泉百壮。
治虚劳白浊泄精。穴脾俞。三焦俞。肾俞。章门各百壮。
治梦遗失精小便浊难。穴肾俞灸百壮。
治梦泄精。及治失精阴缩。穴中封。灸百壮。
治男子梦与女子交。泄精。穴三阴交。灸五十壮。
治阴痛。溺血精出穴列缺。灸五十壮。
治失精。五脏虚竭。穴曲骨端。灸五十壮。
治失精。阴缩茎痛。穴大赫。灸三十壮。
治失精膝胫痛冷。穴曲泉。灸百壮。
治腰脊冷疼。溺浊。穴脾募。灸百壮。
治白浊漏精。灸大椎骨龟尾骨。并中间共三穴。以绳量大椎至龟尾骨。折中取中间穴。
治精不足。穴太冲中封地机治失精。及小便不利。穴中极蠡沟漏谷承扶至阴治失精。小便淋沥。穴志室治失精。酸不能久立。足一寒一热穴然谷治溺难。白浊。寒疝小腹肿。穴行间治溺血。便浊出精。穴肾俞治梦失精。穴膏肓俞治失精。穴至阴曲泉中极治下肿失精。穴志室治虚劳尿精泄精。穴阳陵泉阴陵泉随年壮。或十椎或十九椎。旁三十壮。
治失精及耳聋。腰痛。食少。膝以下清冷。穴京门。灸五十壮。又十四椎百壮。
治失精。穴中极治失精泄精。穴三阴交。二七壮。梦断。神良(一云。各二十一壮。梦民百日。复灸五十壮一年无复有泄)。资生经云五脏论曰。心有三孔。藏精汁三合。则人之遗漏。其因于心乎心动则遗漏从之。而欲免此患。要养其心。使不动可也。其次则邪念或起。必须早抑之。
至游居士云。不愁念起。只恐觉迟是也。服药针灸。斯为下矣。然犹愈于不治也。
消渴治烦中渴(资生经)。穴商丘治消渴。身热面目黄。穴意舍治消渴嗜饮。穴然谷治饮渴。穴隐白治苦渴食不下。穴劳宫治寒热渴。穴曲池治嗌干善渴。穴太冲行间治小便黄。舌干消渴。穴兑端治肾虚消渴。汗不出。腰脊不得俯仰。腹胀胁痛。穴中膂俞。意舍。
治舌纵。烦满消渴。穴然谷治消渴。饮水无度。穴水沟治消渴。穴阳纲治消渴嗜饮。穴承浆意舍关冲然谷治消渴饮病。兼身体疼痛。穴隐白治消渴。咽喉干。灸胃脘下俞三穴。各百壮。穴在背第八椎下。横三寸间灸之。又灸胸堂五十壮。足太阳五十壮。
治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
第2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