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宗室以侈靡相高,唯宏用节衣食为百吏先。作《平津侯列传》第五十二。
汉既平中国,而佗能集扬越以保南藩,纳贡职。作《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吴之叛逆,瓯人斩濞,葆守封禺为臣。作《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燕丹散乱辽间,满收其亡民,厥聚海东,以集真藩,葆塞为外臣。作《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唐蒙使略通夜郎,而邛、笮之君请为内臣受吏。作《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子虚》之事,《大人》赋说,靡丽多夸,然其指风谏,归于无为。作《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黥布叛逆,子长国之,以填江淮之南,安剽楚庶民。作《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正衣冠,立于朝廷,而群臣莫敢言浮说,长孺矜焉。好荐人,称长者,壮有溉。作《汲郑列传》第六十。
自孔子卒,京师莫崇庠序,唯建元、元狩之间,文辞粲如也。作《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民倍本多巧,奸轨弄法,善人不能化,唯一切严削为能齐之。作《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作《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救人于戹,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作《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失事人君能说主耳目,和主颜色,而获亲近,非独色爱,能亦各有所长。作《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齐、楚、秦、赵为日者,各有俗,所用。欲循观其大旨,作《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然各以决吉凶。略窥其要,作《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作《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统业。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宏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曰:“於戏!余维先人尝掌斯事,显于唐、虞,至于周,复典之,故司马氏世主天官。至于余乎,钦念哉!钦念哉!”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着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第七十。
太史公曰: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大初而讫,百三十篇。
班孟坚汉书叙传固以为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典籍。故虽尧、舜之盛,必有典谟之篇,然后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故曰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也。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纂前记,缀辑所闻,以述《汉书》。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综其行事,旁贯《五经》,上下洽通,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其《叙》曰:
皇矣汉祖,纂尧之绪,实天生德,聪明神武。秦人不纲,罔漏于楚。爰兹发迹,断蛇奋旅。神母告符,朱旗乃举。粤蹈秦郊,婴来稽首。革命创制,三章是纪。应天顺民,五星同晷。项氏畔换,黜我巴、汉,西土宅心,战士愤怨。乘衅而运,席卷三秦,割据河山,保此怀民。股肱萧、曹,社稷是经,爪牙信、布,腹心良、平。龚行天罚,赫赫明明。述《高纪》第一。
孝惠短世,高后称制。罔顾天显,吕宗以败。述《惠纪》第二,《高后纪》第三。
太宗穆穆,允恭玄默。化民以躬,帅下以德。农不供贡,罪不收孥,宫不新馆,陵不崇墓。我德如风,民应如草,国富刑清,登我汉道。述《文纪》第四。
第10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