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拍案惊奇(一)>第146章

第146章

不则一日,来到东京。那裴安卿旧日住居,已奉圣旨抄没了,僮仆数人,分头逃散,无地可以安身。还亏得郑夫人在时,与清真观女道往来,只得借他一间房子,与兰孙住下了。次日,青衣小帽,同押解人到朝候旨。奉圣旨,②下大理狱鞫审,即刻便自进牢。兰孙只得将了些钱钞,买上告下,去狱中传言寄语,担茶送饭。元来裴安卿年衰力迈,受了惊惶,又受了苦楚,日夜忧虞,饮食不进。兰孙设处送饭,枉自费了银子。一日,见兰孙正到狱门首来,便唤住女儿,说道:“我气塞难当,今日大分必死。只为为人慈善,以致召祸,累了我儿。虽然罪不及孥,只是我死之后,无路可投,作婢为奴,定然不免。”那安卿说到此处,好如万箭钻心,长号数声而绝。还喜未及会审,③
④不受那三木囊头之苦。兰孙跌脚搥胸,哭得个发昏章第十一。欲要领取父亲尸首,又道是朝廷罪人,不得擅便。当时兰孙不顾死生利害,闯进大理寺衙门,哭诉越狱根由,哀感傍人。幸得那大理寺卿还是个有公道的人,见了这般情状,恻然不忍,随即进一道表章。上写着:
①大理寺卿臣某,勘得襄阳刺史裴习,抚字心劳,提防政拙。虽法禁①佐贰官——州府衙门里的辅佐官吏。
②夤缘——攀附、暗中贿赂结交。
③典守者——负责州府事务的长官,这里指刺史。
①召父、杜母——召,指召信臣,西汉时人。杜,指杜诗,东汉时人。召、杜二人都做过南阳太守,都极有政绩,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曾有“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的赞歌。
②大理狱——宋代的中央治狱机构,负责审理各地奏报中央的重大案件。
③三木囊头——三木指加于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囊头,蒙起头来。
④发昏章第十一——意即“发昏”。这是小说家仿照古籍篇章次第而编造的,因其具有幽默色彩,遂成为定式俗语。
①抚字——抚爱百姓。
多疏,自干天谴;而反情无据,可表臣心。今已毙囹圄,宜从宽贷。伏乞速降天恩,赦其遗尸归葬,以彰朝廷优待臣下之心。臣某惶恐上言。
那真宗也是个仁君,见裴习已死,便自不欲苛求,即批准了表章。兰孙得了这个消息,还算是黄连树下弹琴,苦中取乐。将身边所剩馀银,买口棺木,雇人抬出尸首,盛殓好了,停在清真观中。做些羹饭,浇奠了一番,又哭得一佛出世。
那裴安卿所带盘费,原无几何,到此已用得干干净净了;虽是已有棺木,殡葬之资,毫无所出。兰孙左思右想,道:“只有个舅舅郑公,见任西川节度使,带了家眷在彼。却是路途险远,万万不能搭救。”真正无计可施,事到头来不自由,只得手中拿个草标,将一张纸写着“卖身葬父”四字,到灵柩前拜了四拜,祷告道:“爹爹阴灵不远,保奴前去,得遇好人。”拜罢起身,噙着一把眼泪,抱着一腔冤恨,忍着一身羞耻,沿街喊叫。可怜裴兰孙是个娇滴滴的闺中处子,见了一个蓦生人,也要面红耳热的,不想今日出头露面,思念父亲临死言词,不觉寸肠俱裂。正是: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生来运蹇时乖,只得含羞忍辱。
父兮桎梏亡身,女兮街衢痛哭。
纵交血染鹃红,彼苍不念茕独。
又道是天无绝人之路。正在街上卖身,只见一个老妈妈走近前来,欠身施礼,问道:“小娘子,为着甚事卖身?又恁般愁容可掬?”仔细认认,吃了一惊,道:“这不是裴小姐?如何到此地位?”原来那妈妈正是洛阳的薛婆。郑夫人在时,薛婆有事到京,常在裴家往来的,故此认得。兰孙抬头见是薛婆,就同他走到一个僻静所在,含泪把上项事说了一遍。那婆子家最易眼泪出的,听到伤心之处,不觉也哭起来,道:“原来尊府老爷遭此大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