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明医指掌>第53章

第53章

斑疹证十一
【歌】有色有痕明是疹,若无头粒是为斑。究其实火并虚火,更有阴斑与内伤。
【论】夫斑与疹不同。斑者,疮发肿于外,有色点而无头粒,属少阳相火。疹者,小红靥,有头粒,随出随收,收而复出,或在皮肤中不出者,名曰瘾疹,属少阴君火。然伤寒发斑有阳毒、温毒、胃烂之证。杂病有阴证发斑者,亦出胸、背及手足,稀少而微红,此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独熏肺而为斑,如蚊迹之状,终不似阳斑之锦纹也,若误作热证,用寒药,非也。亦有内伤发斑,乃胃气极虚,一身之火游行于外,宜补宜降,亦不可用凉药。二者虽十无二、三,然亦当辨。阳斑皆属风热挟虚而作,盖红赤甚者,胃热也;紫者,胃烂也,半死半生;黑者死。阴、阳、虚、实,切脉验证可知矣。
醋疹
醋疹出不快者,升麻葛根汤。毒盛而内火炽者,消毒饮子。
升麻葛根汤
升麻(一钱半)葛根(一钱半)芍药(七分,炒)甘草(六分)
水煎热服。
消毒饮子
防风(二钱,去芦)荆芥(一钱半)鼠粘子(三钱,研)甘草(一钱半)
水煎热服。
隐疹
隐疹者,隐在皮肤不透出者,属脾风兼湿,红者兼火化,黄瓜水调伏龙肝末服之,不已再服。
阳斑
阳斑者,伤寒中之一证也,治方自有本科,此不多赘。
阴斑
阴斑,隐如蚊迹是也,调中汤加茴香、芍药。内伤斑者,胃气极虚,火上熏肺,宜补药降之,大建中汤。(见前。)
调中汤
治阴斑
苍术(一钱半,炒)陈皮(一钱)砂仁(一钱)藿香(一钱)芍药(一钱)甘草(炙,一钱)桔梗(一钱)半夏(一钱)白芷(一钱)羌活(一钱)枳壳(一钱)川芎(五分)麻黄(半钱)桂枝(五分)
姜水煎服。
疠风证十二
【歌】癞疾原来即疠风,遍身疙瘩痒生虫。须臾鼻塌眉毛堕,暴酷应知恶气钟。
【论】夫疠风者,大风也,古名曰癞。受得天地杀物之风,暴悍酷烈可畏。然血随气化,气既不施,血为之聚,血聚则肉烂生虫,须臾鼻崩眉堕,不外乎阳明一经,盖阳明无物不受故也。风之入人也,气受之则上身多;血受之则下体多;气血俱受,上下俱多。甚重,自非医者神手,病者铁心,罕有免于死者。按法治之,尤当绝浓味,忌酒色,不致再发,再发则无救矣。知命者可以守此戒乎?
在上多
在上多者,醉仙散,取臭涎恶血于齿缝出。
醉仙散
治大风之神药。
胡麻仁(半两)牛蒡子(半两)蔓荆子(半两)防风(半两,去芦)枸杞子(半两,以上五味同炒黑色)栝蒌根(半两)苦参(半两)白蒺藜(半两,炒)
末之,每一两加轻粉一钱拌匀,大人用一钱,空心,日午、临卧各一服,茶汤调下,五、七日效,量大小虚实,加减与之。
在下多
在下多,通天再造散,取陈虫恶物谷道中出。
通天再造散
锦纹大黄(一两)角刺(一两半,独生黑大者)郁金(半两)白牵牛(取头末六两,半生半熟)
末之,每服二钱,临卧冷酒调,日未出时面东服,以净桶伺候,泄出虫,如黑色,年久根深,赤色日近者,二、四日又进一服,直候无虫,则绝根矣。
通治
疠风通用升麻散。取汗,浮萍散。
白芷(二钱)当归(二钱)熟半夏(二钱)白茯苓(二钱)苍术(一两)干葛(一两)升麻(一两)桔梗(一两)枳壳(五钱)干姜(五钱)大黄(五钱,蒸)白芍药(七钱)陈皮(两半)甘草(两半)
每服四钱,生姜、灯草煎服。
浮萍散
治癞风
浮萍(一两)荆芥(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川芎(半两)甘草(半两)
末之,每一两,水二钟,入葱白、豆豉煎服,汗出则愈。
肠风脏毒证十三
【歌】肠风脏毒从何别?肠胃停寒与蓄热。血浊色黯脏毒因,蕴毒于中几荚。肠风血色清且鲜,外邪随感而随泄。
【论】人之肠胃不虚,则邪气无由而入。或坐卧风湿,醉饱房劳,生冷停寒,酒面积热,以致荣血失道,渗入于大肠之经,此肠风、脏毒之所由作也。故挟热下血暴发者,则血色清鲜,腹中有痛;若挟寒而下血兼积久者,则血色凝浊而色黯,腹内微痛。故暴病则为肠风,盖肠风者,邪从外入,随感而随见是也;积久始发,浊者为脏毒,盖脏毒者,久积其毒而始发是也。有先血后便者,其血来也近;先便后血者,其血来也远。俗谓粪前、粪后,非也。若脏毒证积热日久,忽郁于寒,实非寒也,不可以标寒而用热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