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火
虚火可补。若饮食劳倦,内伤元气,火与元气不两立,为阳虚之病,宜补中益气汤甘温之剂除之,经云:温能除大热是也。若阴微阳强,相火炽甚,以乘阴位,日渐煎熬,为血虚之病,以甘寒之剂降之,宜四物汤加黄柏、知母,用药须稍加姜汁制之,此从治之法也。若房劳内伤,真阴失守,无根之火泛上,气从足上而起,为阴虚之病,或从足底心起者,又虚之极也,难治,须大补气血,兼温散药,宜丹溪大补阴丸、大补丸。以附子末贴涌泉穴,引火伏下。
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条。)
四物汤(方见血虚。)
大补丸
治阴火。
黄柏炒褐色,为末,粥丸(一法水丸)。
实火
实火可泻。若脏腑积热,为阳强之病。如口舌生疮,痰实不利,烦躁多渴,肠胃秘涩,便溺不利等证,凉膈散。人壮气实,火盛癫狂,大便秘结者,黑奴丸。阳明火炽甚,烦渴热燥者,白虎汤。火盛者,寒凉药稍加温剂,或酒炒,则邪易伏。
凉膈散
治火郁上焦,大热面赤者主之。
大黄朴硝甘草(各二两)连翘(四两)栀子黄芩薄荷(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加竹叶七片,蜜些少,煎服。
按: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故以芒硝为君,大黄为臣,黄芩、栀子、连翘、薄荷、甘草为佐。不作汤液而作散者,取其泥膈而成功于上也。
黑奴丸
治阳毒发斑,烦躁,大渴倍常。时行热病,六、七日未得汗,脉洪大或数,面赤目胀,身痛大热,烦躁,狂言欲走,渴甚。又五、六日以上不解,热在胸中,口噤不能言,为坏伤寒,医所不治,弃为死人,精魂已竭,心下才暖,拨开其口,灌药下咽即活。
黄芩釜底煤芒硝麻黄灶突墨梁上尘小麦奴(各一两)大黄(一两二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新汲水化下。饮水尽,足当发寒,寒已,汗出乃瘥。若时倾不汗,再服一丸,须见微利。若不大渴,不可与此药。
白虎汤
石膏(四钱,,研)知母(一钱半)甘草(炙,一钱)粳米(一撮)
上,水煎,温服,不拘时。
卷三
诸气证一
【歌】营运不息真元气,出自中焦统属肺。外护皮毛内导血,冲和百脉名为卫。七情六欲有所干,清者浊而行者滞。扰乱妄动失其常,痞闷壅塞从此致。局方治气多辛温,往往流传千古弊。至我丹溪一发挥,凡气有余从火治。气变火证常八九,冷生气者无一二。气虚气实细斟量,勿泥辛香峻削剂。
【论】夫气者,氤氲浩大之元气。斯气也,在外则卫护皮毛,充实腠理;在内则导引血脉,调和阴阳。周流一身,营运不息,如环无端,出入升降,继而有常,源出中焦,总统于肺,气曷赏病于人也。及其七情之交攻,五志之间发,乖戾失常,则清者遽变而为浊,行者抑遏而反止,扰乱妄动,失其常度,变而为火。河间云:五志过极,则为火也。丹溪云:气有余,便是火。又云:上升之气,至肝而出,中挟相火,冷生气者,十无一、二也。若此者,则气之属火明矣。而局方以沉香、木香、丁、檀、藿、麝等香,与香附、砂仁、丁皮、益智、三棱、蓬术、枳壳、枳实、青皮、浓朴、半夏、乌药、紫苏、莱菔子等辛香燥剂之破耗者,通治诸气,此千古之弊也。丹溪《局方发挥》痛斥其非,以开后学之盲聩。若痞闷壅塞,喘满肿胀之证,或暂用以开导,若使常服久服,宁无助火添病,耗损真气乎?然,气有虚有实,安可一概治之乎?消息而调之可也。
【脉】下手脉沉,便知是气。沉极则伏,濡软难治。其或沉滑,气兼痰饮。
气虚
劳役伤气,中气不足,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真气虚,脉脱神衰,气短不足息,人参养荣汤、生脉散。
气血两虚,自汗喘急,脉细,十全大补汤、八珍汤。
四君子汤(方见脾胃条。)
人参养荣汤
治积劳虚损,气血俱亏。
人参(一钱,去芦)白术(一钱,土炒)白茯苓(八分)陈皮(八分)甘草(炙,八分)黄(蜜炙,八分)当归(一钱)白芍药(酒炒,一钱)熟地黄(一钱)远志(去心,八分)五味子(八分)肉桂(七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枣二枚,水二盏,煎一盏,清晨服。
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条。)
生脉散
清暑益气,生脉补元。
人参(去芦,一钱)麦门冬(去心,一钱)五味子(一钱)
上用水煎,时时服之。
八珍汤
平补气血,调和阴阳。
白术(一钱,炒)人参(一钱)当归(一钱二分)熟地黄(一钱五分)川芎(八分)白芍药(一钱)白茯苓(一钱)甘草(八分)
上锉,一剂,水二盏,煎一盏,空心服。
十全大补汤
治男子、女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
白术(炒,一钱半)人参(去芦,一钱)白茯苓(一钱)甘草(炙,一钱)当归(一钱二分)白芍药(一钱)川芎(八分)熟地黄(一钱五分)黄(蜜炙,一钱)肉桂(七分)
上锉,一剂,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一盏,食前服。
第1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