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壇秋夕二首
流綺平雲徹夜開,月明峰頂見樓臺。
珊數聲裹天燈近,知是三真謁帝回。
山繞天壇桂月凍,斗牛斜掛曲闌傍,
清吟未徹金鐘奏,催上朝元午夜香。
積金峰訪梁道士白挺
驚羽穿林看細碎,健輿繞石聽敵斜。
道人住近茅峰北,一簇樓臺五色霞。
京師贈劉尊師二首揭俱斯
天書三聘出山來,南望三茅日幾過。
每說浮名先氣短,常因佳客暫眉開。
逢迎半是琴書典,留滯空驚歲月催。
自笑山問林下客,四年風雪與塵埃。
知君用意世難聞,常恐山門汙白雲。
方朔豈能遺漢主,魯連曾是卻秦軍。
已無豪傑平生夢,賴有神仙不死勳。
早晚蒙恩遂歸計,青山多處禮茅君。
京師送玉虛宗師還山吳善
道人野服鹿皮冠,曾約茅君駕紫鸞。
天外至今風露好,人問何處水雲寬。
陰陰木葉藏經榻,簌簌林華綴石壇。
欲趁歸舟下昊越,凌風飛佩不堪攀。
同前元明善
句曲山高奠楚氛,神仙初祖大茅君。
遙天歸鶴吟8秋月,幽壑潛蛟引9夜雲
丹鼎神光松桂室,酒壺春色宣溪芹。
一從待韶西清閣,石髮梳香得夢聞。
題晉楊真人楷書黃素黃庭經趙孟頫
琴心玉文洞玄玄,金鈕朱錦迺汝傳。
子能得之可長年,黃素鎮果完且堅。
橫理如髮約兩邊,從有赤道如朱弦。
文居其問走玄蛾,飛雲卷舒相終始。
大道甚夷非力使,無為自然有至理。
誰能精專換骨髓,明窗之塵不瑕穢。
目中有神迺識真,白玉為朝裝車輸。
裹以天上翠織成,仙人樓居儼長生。
鸞鵲翔舞猿揉輕,子能得之慎勿驚。
宮室之中夜自明,上清真人楊與許。
焚香清齋接神女,手作此書留下土。
千年留轉子為主,束方蒼龍右白虎。
廉不子求貪勿予。
玄洲倡和并序
句曲外史張嗣真學道茅君山,所居玄洲精舍左右多真仙古跡,日菌山、羅姑洞、霞架海,鶴臺、玄洲桐華源、紫軒火梡壇、隱居松等。與趙孟頫同賦小詩,以記其處。至治二年壬戌歲四月二十三日,道昊與溪上,復還句曲,書使刻石,以為山中故事。
菌山
靈丘狀三秀,紫雲覆其顛。易我朝生質,閱彼大樁年。張嗣真
結茅依菌山,焚香候芝蓋。真靈幸憫我,冠珮時來會。趙孟頫
羅姑洞事見真詁
九疑得道女,受事易遷家。詩贈金條脫,人逢鄂綠華。張嗣真10
蒼梧眇天末,聞有綠毛仙。卻遇華陽路,人問九百年。趙孟頫11
霞架海
日芒界金色,虹梁飲鳳阿。直把天孫袂,烏鵲詛填河。張嗣真12
眾水會一壑,天近發霞光。晨興新沐竟,晞髮向朝陽。趙孟頫13
鶴臺
靜夜颯靈風,神君語帳中。至今雙白鵠,時下五雲峰。張嗣真14
上有白鶴翔,下有幽人居。幽人道當成,白鶴來不虛。趙孟頫15
桐華源
華林清散景,丹水碧凝脂。落葉秋無數,宜都懶寄詩。張嗣真16
伊誰植斯桐,萋萋滿幽谷。嗚鳳久不聞,何當一來宿。趙孟頫17
玄洲精舍
梁周處士弘讓題桓真人壁,不別撰。
李基遺故鼎,趙嘯絕風雲。悠悠千載下,更復屬夫君。
子有鸞鶴想,甘同麋鹿游。懸榻應待我,分我半玄洲。趙孟頫18
第7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