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庵,在黑虎谷。紹興庚午,祠宇宮道士張樁齡所鉍。張初名逢道。高宗歲遣使降香山中。乙亥歲中,使以達1道名聞于上,累召對德壽殿,賜摩袖被、水精環、紫石荼磨、御書陰符、清靜二經,且命圖其形於神仙閣。
昇元觀,舊白鶴廟,司命真君專祠也,在中茅西。天寶問,語修祠宇,度道士焚修,列于杞典。政和八年,建康守臣俞桌奏賜今額。建炎三年,為盜焚毀。紹興十四年,道士茅宗白重建於故基之南。劉至孝三遇靈桃其地,事見釆真游篇。
抱元觀,在柳濟泉上。政和八年,姑蘇陳希微從劉先生學道居此。柳谷庵後勸改觀。慶元問,王元綱重建。
元陽觀,古觀名,見顧況詩:此觀十年游,此房千里宿。還來舊窗下,更取君詩讀。今觀在茅洞之上。隆興初,昊興道人沈善智者,穴居,自稱洞主,遇薪王韓夫人茅氏,為創殿宇,初名沖虛庵,慶元問請額為觀。
藏真觀,靜一劉宗師墓廬也,在疊玉峰,大觀中奉劫建。
紫陽觀,舊名洞雲庵。建炎中,河北博州道人王若寧者來山,獨居丁公山束巖下,夜夢神人指巖穴曰:此鄧都考訊之所,可去洞百步居焉。至秦檜歿,夫人王氏純素詣靖真李宗師,乞拜章,知檜繫此鄧山獄中。王命其子嬉即洞口建太乙殿,以求冥釋。所施磨與石記存焉。大元至元癸未歲,奉璽書為觀,存古額也。
崇元觀,紹興末,桐川石先生名元朴,從楊宜甲學道,給庵常寧鎮之南岡,以醫濟人,日識草屨一緬,兼錢十文,懸於戶外之樹?使行者自取之,寒暑弗渝也,年八十八,無疾而逝。漫塘劉宰為文祭之。大元丙子歲,奉璽書以古額為觀,其徒嗣守藥室。
聖祐觀,在大茅山頂。延祐三年,奉制書賜額,加封大君真應真君。
德祐觀,在中茅山頂。同前奉制書賜額,加封中君妙應真君。
仁祐觀,在小茅山頂。同前奉制書賜額,加封小君神應真君。
三茅真君廟《太元內傳》曰,漢明帝永明二年,勁郡縣修丹陽句曲真人之廟。《隱居》云:此廟今猶在。山束及留西諸村並各造廟,大茅西為昊墟廟,中茅後山下為述墟廟,今並廢。惟昇元觀本名鶴廟,在祠宇之上,紹興問,奉皇后中旨重建,丹光發于故基。道士呂雲為記,不存。
廣濟廟天聖觀龍祠也。紹興賜額淳熙、紹熙淳祐,三封神龍為敷澤廣應利濟侯。
元符萬寧官神祠,封護聖侯廟,元符宮二使者祠,封靈祐靈護侯廟。事具《宋史》。
茅司徒廟,在乾元觀束。南臨姜巴路,昔有人店疾臥道邊,夜半有導從乘馬者至,呵問之,其人告以疾作,乘馬者與之丸藥,且日:我茅司徒也。旦而疾愈,因立廟其地,事見《稽神錄》。建康溧陽束門外一里亦有祠。
茅山誌卷之十七竟
1達:前文作『逢』。
茅山誌卷之十八
上清嗣宗師劉大彬造
樓觀部篇
山房庵院
許長史宅,今玉晨觀是。《隱居》云:長史宅自湮沒之後,無人的知處。至長沙景王譚太妃供養道士姓陳,為立應於雷平西北,即令北察也。句容王文清後為此癬主,見傳記,知許長史於此立宅,因博訪耆宿,至大明七年,有述墟父老徐偶云,其先祖伏事許長史,相傳識此宅。餘見長史井條中。
靈寶院,在玉晨觀隱居昭真臺故基。唐宗師孫智清、王棲霞重建,奉靈寶天尊像,額日靈寶。內有老君瑞像。殿先是玄靜先生所立。高祖時,老君屢降晉州羊角山,因請立像,大觀三年四月,玉晨道者梁悟真旦汲水殿前池,即周真人池。忽覺紫姻彌覆其身,姻中見老君乘白馬,以加句《天童經》授梁。梁本庸愚,自是不食誦經,言人福禍有驗。《天童經》刻石傳。
唐若山庵,在郭干塘東。若山,唐開元中,潤州刺史,棄官來山,又居太湖苞山,今林屋有碑,殘缺矣。
郵尊師庵,在八卦臺南數十步。尊師不知名,亦不知何時居此。累璧為垣,鑿石為臼,纔方丈餘,遺鼇尚在,久為荊莽所蔽。西清陳公紹興間築庵,始見之。
顧著作山房,在莒蒲潭石墨池上。唐顧況自號華陽真逸,撰焦山座鶴銘者。況為韓況判官,歷江南郡丞,校書郎、著作郎,累歲脫糜,無復北意,結屋居山中。子非熊,登進士第,累佐使府,大中時歷吁貽簿。
秦系山房,在石墨池。按《輿地尋,唐人穴石為研註《道德經》。又《隱逸傳》系會稽人,工詩。權德輿云:劉長卿自謂五言長城,系以偏師攻之,雖老益壯。
宋齊丘山房,在海眼泉上。
鄭尚書裴太師、楊尚書山房,並在海眼泉。
趙書記、楊侍郎、周侍郎山房,並在中茅西南。
第3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