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毛诗正义(上)>第45章
[疏]“《新台》三章,章四句”至“是诗”。正义曰:此诗汲妻盖自齐始来,未至于卫,而公闻其美,恐不从己,故使人于河上为新台,待其至于河,而因台所以要之耳。若已至国,则不须河上要之矣。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泚,鲜明貌。弥弥,盛貌。水所以洁污秽,反于河上而为淫昏之行。泚音此,徐又七礼反,鲜明貌。《说文》作“玼”,云:“新色鲜也。”弥,莫尔反,徐又莫启反,水盛也。《说文》云:“水满也。”污音乌。行,下孟反。篇注同。燕婉之求,籧篨不鲜。燕,安。婉,顺也。籧篨,不能俯者。笺云:鲜,善也。汲之妻,齐女,来嫁于卫。其心本求燕婉之人,谓汲也,反得籧篨不善,谓宣公也。籧篨口柔,常观人颜色而为之辞,故不能俯也。燕,于典反,又于见反,安也。婉,迂阮反,徐于管反。籧音渠。篨音储。鲜,斯践反;王,少也;依郑又音仙。
[疏]“新台”至“不鲜”。毛以为,卫人恶公纳汲之妻,故言所要之处。云公新作高台,有泚然鲜明,在于河水弥弥之处,而要齐女以为淫昏也。水者所以洁污秽,反于河上作台而为淫昏之行,是失其所也。又言齐女来嫁,本燕婉之人,是求欲以配汲,乃今为所要,反得行籧篨佞媚之行不少者之宣公,是非所求也。郑唯“不鲜”为异。传“此鲜”至“之行”。正义曰:此与下传互也。台泚言鲜明,下言高峻,见台体高峻而其状鲜明也。河弥言盛貌,下言平地,见河在平地而波流盛也。以公作台要齐女,故须言台。又言河水者,表作台之处也。言水流之盛者,言水之盛流,当以洁污秽,而公反于其上为淫昏,故恶之也。传“籧篨,不能俯者”。正义曰:籧篨、戚施,本人疾之名,故《晋语》云“籧篨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是也。但人口柔者,必仰面观人之颜色而为辞,似籧篨不能俯之人,因名口柔者为籧篨。面柔者,必低首下人,媚以容色,似戚施之人,因名面柔者为戚施。故笺云“籧篨口柔,常观人颜色而为之辞,故不能俯。”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时宣公为此二者,故恶而比之,非宣公实有二病,故笺申传意,以为口柔、面柔也。籧篨口柔,戚施面柔,《释训》文。李巡曰:“籧篨巧言好辞,以口饶人,是谓口柔。戚施和颜悦色以诱人,是谓面柔也。”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洒,高峻也。浼浼,平地也。洒,七罪反,《韩诗》作“漼”,音同,云“鲜貌”。浼,每罪反,《韩诗》作“浘”。浘音尾,云“盛貌”。燕婉之求,籧篨不殄。殄,绝也。笺云:殄当作腆。腆,善也。殄,毛徒典反,郑改作“腆”,吐典反。
[疏]传“殄,绝”。正义曰:《释诂》文。言齐女反得籧篨之行而不绝者,谓行之不止常然。推此则首章“鲜”为“少”,传不言耳,故王肃亦为“少”也。殄当作“腆”。腆,善。正义曰:笺云籧篨口柔,当不能俯,言“少”与“不绝”,非类也,故以上章“鲜”为“善”,读此“殄”为“腆”。腆与殄,古今字之异,故《仪礼》注云“腆,古文字作殄”,是也。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言所得非所求也。笺云:设鱼网者宜得鱼,鸿乃鸟也,反离焉。犹齐女以礼来求世子,而得宣公。燕婉之求,得此戚施。戚施,不能仰者。笺云: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戚,干历反。下,遐嫁反。
《新台》三章,章四句。
《二子乘舟》,思汲、寿也。卫宣公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是诗也。为,于伪反。
[疏]“《二子乘舟》二章,章四句”至“是诗”。正义曰:作《二子乘舟》诗者,思汲、寿也。卫宣公之二子汲与寿,争相为死,故国人哀伤而思念之,而作是《二子乘舟》之诗也。二子争相为死,即首章二句是也。国人伤而思之,下二句是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二子,汲、寿也。宣公为汲取于齐女而美,公夺之,生寿及朔。朔与其母愬汲于公,公令汲之齐,使贼先待于隘而杀之。寿知之,以告汲,使去之。汲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寿窃其节而先往,贼杀之。汲至,曰:“君命杀我,寿有何罪?”贼又杀之。国人伤其涉危遂往,如乘舟而无所薄,泛泛然迅疾而不碍也。泛、芳剑反。景如字,或音影。愬,苏路反。令,力征反。隘,于卖反。驶疾,所吏反;本或无“驶”字;一本作“迅疾”。原言思子,中心养养。愿,每也。养养然忧不知所定。笺云:愿,念也。念我思此二子,心为之忧养养然。
[疏]“二子”至“养养”。毛以为,二子汲、寿争相为死,赴死似归,不顾其生,如乘舟之无所薄,观之泛泛然,见其影之去往而不碍。犹二子争死,遂往而亦不碍也。故我国人伤之,每有所言,思此二子,则中心为之忧养养然,不知所定。郑唯以“原言思子”为“念我思此二子”为异。传“二子”至“不碍”。正义曰:以序云“思汲、寿”,故知二子汲、寿也。传因言二子争死之由,其言与桓十六年《左传》小异大同也。此言“愬汲于公”,《传》言“构汲子”。服虔云“构,会其过恶”,亦是愬之也。此言“先待于隘”,《传》言“使盗待诸莘”。服虔云“莘,卫东地”,则莘与隘一处也。此言君命不可逃也,寿窃其节而先往,《传》言“寿子告之,使行。不可,曰:弃父之命,恶用子矣?有无父之国则可也。‘及行,饮以酒。寿子载其旌以先”。此文不足,亦当如《传》饮以酒也。旌、节不同,盖载旌旗以为节信也。《卫世家》所说与《左传》略同,云“寿盗其白旄而先”。言白旄者,或以白旄为旌节也。言“国人伤其涉危遂往”者,解经以乘舟为喻之意。以二子遂往,不爱其死,如乘舟无所薄,泛泛然迅疾而不碍。无所薄犹涉危也,谓涉渡危难而取死。下言“其影”,以其影谓舟影,观其去而见其影,义取其遂往不还,故卒章云“其逝”。传曰“逝,往”,谓舟泛泛然,其形往,影形可见,故言往也。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逝,往也。
原言思子,不瑕有害。言二子之不远害。笺云:瑕犹过也。我思念此二子之事,于行无过差,有何不可而不去也?害,毛如字,郑音曷,何也。远,于万反。
[疏]“二子”至“有害”。正义曰:下二句毛、郑别。笺“我念”至“不去”。正义曰:此国人思念之至,故追言其本,何为不去而取死。深闵之之辞也。
《二子乘舟》二章,章四句。
邶国十九篇,七十一章,三百六十三句。
◎鄘柏舟诂训传第四
陆曰:鄘音容。郑云:纣都以南曰鄘。王云:王城以西曰鄘也。
《柏舟》,共姜自誓也。卫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绝之。共伯,僖侯之世子。共音恭,下同。姜,居羊反。共姜,共伯之妻也,妇人从夫谥。姜,姓也。蚤音早。僖,许其反,《史记》作“厘”,曹大家音僖。
[疏]“《柏舟》二章,章七句”至“以绝之”。正义曰:作《柏舟》诗者,言其共姜自誓也。所以自誓者,卫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共姜守义不嫁,其父母欲夺其意而嫁之,故与父母誓而不许更嫁,故作是《柏舟》之诗,以绝止父母夺己之意。此誓云己至死无他心,与郑伯誓母云“不及黄泉,无相见”,皆豫为来事之约,即盟之类也。言卫世子者,依《世家》,共伯之死,时厘侯已葬,“入厘侯羡自杀”,则未成君,故系之父在之辞。言世子,以别于众子,《曾子问》曰“君薨而世子生”之类也。《春秋公羊》之说云:存称世子,君薨称子某,既葬称子。《左氏》之义,既葬称君,与此不同。此诗便文说事,非史策属辞之例也。言共伯者,共,谥;伯,字。以未成君,故不称爵。言早死者,谓早死不得为君,不必年幼也。《世家》武公和篡共伯而立,“五十五年,卒”。《楚语》曰:“昔卫武公年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则未必有死年九十五以后也,则武公即位,四十一二以上,共伯是其兄,则又长矣。其妻盖少,犹可以嫁。《丧服传》曰:“夫死,妻稚子幼,子无大功之亲,妻得与之适人。”是于礼得嫁,但不如不嫁为善,故云“守义”。《记云》:“一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是夫妻之义也。此叙其自誓之由也。自誓,即下云“至死矢靡他”,是也。但上四句见已所以不嫁之由,下二句乃追恨父母夺已之意。笺“共伯,僖侯之世子”。正义曰:《史记》“僖”字皆作“厘”,《列女传》曰“曹大家云厘音僖”,则古今字异而音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