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如不及:如追逃者。不及,恐失之也。
如探汤:以指探沸汤,不速去,将烂其手。
隐居以求其志:如伊尹居于有莘之野以乐尧、舜之道,其所志,即后来遭时所行之道。不得行,故求志。
行义以达其道:如伊尹幡然而起,应汤之辟。求达于世,必行义以达之,未有行不义而可以达我道者。其道,即其隐居之所志。退而隐,进而行义,其道则一,穷达有异而已。
本章见有两种人。善善恶恶,出于其诚,是亦仁人矣,然不如求志达道者。
盖圣人之学,以经世为本,而不以独善为极。不惟成己,亦当成物。孔子门下,颜闵之徒,亦其庶几。然仅见其隐,未见其用,故曰未见其人矣。斯孔子甚深慨叹之辞。
先生说:’看见有善的,自己像来不及般。看见有不善的,像把手探入热汤般。‘我看见这样的人了,也听见这样的话了。’能退而隐居以求全我志,能进而行义以求达我道。‘我听见了那话,没有看见过那人呀!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有马千驷:千驷,四千匹。即谓有千乘之国。
无德而称焉:德字或本作得,就下而字语气求之,当以作得为是。
饿于首阳之下:首阳,山名。夷、齐居首阳,采薇而食,故曰饿。
夷、齐让国而饿,齐景公踞位而富。然民之所称,在彼不在此。
其斯之谓与:或曰:斯字即指上德字,世之称夷、齐,即称其德也。或曰:本章当连上章读,故章首无子曰字。斯指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夷、齐即其人也。或曰:其斯之谓与以前当有阙文。或曰:《论语》第十二《颜渊》篇诚不以富,亦只以异两语,当在此章之首。言人之所称不在富,富亦只是有异于人而已,不足称也。或曰诚不以富,亦只以异两语,当在其斯之谓与语前。章首应脱子曰二字。今按:《论语》文例,举古事古礼,章首皆无子曰字,至下断语始着子曰。若序而不论,则通章可不着子曰字,非阙文。诚不以富两语移其斯之谓与前,最为谛当可从。
先生说:齐景公有马四千匹,到他死之日,人民对他没有可称的。伯夷、叔齐饿居首阳山下,但人民直到今天还是称述他两人。《诗经》上说:为人称述,并不在富呀,富亦只是有以不同于人而已。’就是说的像这样吧?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异闻:陈亢疑孔子教其子或有私厚,异乎门徒之所闻。
尝独立:言孔子尝独立,左右无人。
趋而过庭:孔子独立在堂上,伯鱼从堂下中庭趋而过之。
不学诗,无以言:诗有比兴,答对酬酢。人若不学诗,无以与人言语。
他日又独立:别日,孔子又在堂独立也。
不学礼,无以立: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不学礼,无以立身。
闻斯二者:伯鱼言只当父独立时,闻斯学诗学礼之二者。
问一得三:问有异闻乎而得闻此三事。
第12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