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注∶清然者,言貌似清也;窃然者,消沮闭藏之貌。虽曰清然窃然,实以阴险贼害为心,即上所云贼心,始有此态也。其立也躁而不静,
则觇望;其行也伏如伛偻,此其内藏沉思反侧之心故耳,较太阴人长大不伛偻为异也。
禀赋源流总论经解太阳之人,其状轩轩储储,反身折,此太阳之人也。
马注∶车之向前曰轩。轩轩者,犹云轩昂也。储储者,挺然之意。若反其身,而在后视之,其似折,亦不检之态也。
禀赋源流总论经解少阳之人,其状立则好仰,行则好摇,其两臂两肘,则常出于背,此少阳之人也。
马注∶据其态,乃多动少静,非检身若不及之道也。
禀赋源流总论经解阴阳和平之人,其状委委然,随随然,然,愉愉然,HTHT然,豆豆然,众人皆曰君子,此阴阳和平之人也。
马注∶委委然,安重貌,《诗》君予偕老章有∶委委佗佗。随随然,不急遽也。然,尊严貌,《诗》
云∶昂昂。愉愉然,和悦也,《论语》云∶愉愉如也,HTHT然,周旋貌,《礼》云∶周旋中规,折旋中矩。豆豆然,不乱貌。君子者,自圣人以至成德之士,皆可称也。
摄养为本总论
人之寿夭不齐者,由禀气之浓薄,非关清浊也。贤者清,愚者浊,由性之明暗,而使气之清浊也。盖气者,命也,以气听命于性,故称性命。是故贤者之夭,以其气薄而性明也;愚者之寿,以其气浓而性暗也。所以君子之摄生也,非仅保守气血,以冀延年而已。故曰∶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是保其德,即为保其寿也。何也?气禀于天,非我所主,德之不修,我之罪也,何有于寿哉!贤者素位而行,顺天地自然之气化,不丧其所禀,明德乐道,垂范后世,其寿孰加焉。
愚者不然,纵欲败德,以丧其所禀,取药食培气血,以贪其生,既无益于世,或自招祸患,则寿不如夭之为福也。然圣人有教无类,万物并育,不论贤愚,皆欲使其遂生,以全其所禀。既明其生化之理,又教以摄养之方,戒以致病之由,施设药治之法,呜呼,可谓仁之至、慈之极矣。夫善能摄养者,则无病,无病则焉用药治哉!故摄养为保生之本也。其所以致病者,由外感六气,内伤七情,故凡起居服食,必顺夫天地气化流行之序,随时防慎,以避外来之邪,惩忿窒欲,清心节劳,以免七情之害。如是则一身阴阳气血,和平调达,自鲜病患夭札之苦。然一身气血,随心所使,心定神安,气血自固,虽有外邪,亦莫能伤。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虚者,虚其心,则神自清;无者,无其欲,则精自固。天真元气,从之生长,而精神固守于内,何病之有。则凡自爱其身者,不可不知此理也。苟能恬淡虚无,则动无不善,而德行自全,日臻于君子之域,既益当时,垂名后世,其为寿也,岂可量哉!
摄养为本总论经解《素问·上古天真论》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居,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法于阴阳者,如所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顺天地生长化收藏之气也。和于术数者,如按摩、导引、针砭、药饵之类,善于调和,以却病也。饮食起居,皆有节度,不妄作劳。如是,故能尽其天年,至百岁乃去,是完其所禀,而不丧者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虚邪贼风,义详后疾病门《灵枢·九宫八风篇》。若养生之道,必以恬淡虚无,心自宁静,而真气生旺,精神内守,则外邪不能伤也。上古禀质既浓,又无情欲
丧,故至百岁而动作不衰,正由浑朴之德全,而合乎天真之道。此即详申上条之义也。
摄养为本总论经解
《素问·六节脏象论》岐伯曰∶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人之五脏,具五行之性。草木果谷,由阴阳五行化生五气、五味以养人。而人之嗜欲不同者,以五行之性,各有所通,则各有所宜。总不出天以气、地以味,食养于人。故天气入鼻,藏于心肺,使五色明润,声音能彰,此阳气达于表也;地味入口,藏于肠胃,而气得味滋,味得气化,气味生化,津液相成,此阴气充于内也。阴阳充盛,则神自生旺矣。然气味固为养生之本,如用之太过,使五行偏胜,则反伤脏气,其义详治法门,尤不可不知也。
第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