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临证指南医案>第53章
徐评此即俗名心头痛也,病有数种,偶然卒得者,不外仲景瓜蒌薤白汤,其余诸种,各有治法,非一煎剂所能必愈也,案中俱不能见及。

王受寒哮喘,痰阻气,不能着枕。(寒)
川桂枝(一钱)茯苓(三钱)淡干姜(一钱)五味(一钱同姜捣)杏仁(一钱半)炙草(四分)白芍(一钱)制麻黄(五分)
卜(十九)哮喘,当暴凉而发,诊脉左大右平,此新邪引动宿邪,议逐伏邪饮气,小青龙法。
徐(四一)宿哮廿年沉痼之病,无奏效之药,起病由于惊忧受寒,大凡忧必伤肺,寒入背俞,内合肺系,宿邪阻气阻痰,病发喘不得卧,譬之宵小,潜伏里闬,若不行动犯窃,难以强执,虽治当于病发,投以搜逐,而病去必当养正,今中年谅无大害,精神日衰,病加剧矣。
肾气去桂膝病发时,葶苈大枣汤或皂荚丸。
陈(四八)哮喘不卧,失血后,胸中略爽,
苇茎汤加葶苈大枣。
某(十三)哮喘久咳。
桂枝木杏仁橘红厚朴炒半夏炒白芥子
马(三二)宿哮痰喘频发。(哮兼痰饮)
真武丸。
朱(五一)宿哮咳喘,遇劳发。
小青龙去麻辛加糖炒石膏。
邹(七岁)宿哮肺病,久则气泄汗出,脾胃阳微,痰饮留着,有食入泛呕之状,夏三月,热伤正气,宜常进四君子汤以益气,不必攻逐痰饮。(气虚)
人参茯苓白术炙草
哮与喘,微有不同,其症之轻重缓急,亦微各有异,盖哮症多有兼喘,而喘有不兼哮者,要知喘症之因,若由外邪壅遏而致者,邪散则喘亦止,后不复发,此喘症之实者也,若因根本有亏,肾虚气逆,浊阴上冲而喘者,此不过一二日之间,势必危笃,用药亦难奏功,此喘症之属虚者也,若夫哮症,亦由初感外邪,失于表散,邪伏于里,留于肺俞,故频发频止,淹缠岁月,更有痰哮咸哮醋哮,过食生冷,及幼稚天哮诸症,案虽未备,阅先生之治法,大概以温通肺脏,下摄肾真为主,久发中虚,又必补益中气,其辛散苦寒豁痰破气之剂,在所不用,此可谓治病必求其本者矣,此症若得明理针灸之医,按穴灸治,尤易除根,噫,然则难遇其人耳。(华玉堂)

伊先寒后热,不饥不食,继浮肿喘呛,俯不能仰,仰卧不安,古人以先喘后胀治肺,先胀后喘治脾,今由气分膹郁,以致水道阻塞,大便溏泄,仍不爽利,其肺气不降,二肠交阻,水谷蒸腐之湿,横趋脉络,肿由渐加,岂乱医可效,粗述大略,与高明论证。(肺郁水气不降)
肺位最高,主气,为手太阴脏,其脏体恶寒恶热,宣辛则通,微苦则降,若药气味重浊,直入中下,非宣肺方法矣,故手经与足经大异,当世不分手足经混治者,特表及之。
麻黄苡仁茯苓杏仁甘草
某气逆咳呛喘促。
小青龙去桂枝芍草,加杏仁人参。
某气逆咳呛喘急。
淡干姜人参半夏五味茯苓细辛
单疮毒内攻,所进水谷不化,蒸变湿邪,渍于经隧之间,不能由肠而下,膀胱不利,浊上壅遏,肺气不降,喘满不堪着枕,三焦闭塞,渐不可治,议用中满分消之法,必得小便通利,可以援救。
葶苈苦杏仁桑皮厚朴猪苓通草大腹皮茯苓皮泽泻
汪脉弦坚,动怒气冲,喘急不得卧息,此肝升太过,肺降失职,两足逆冷,入暮为剧,议用仲景越婢法。(肝升饮邪上逆)
又按之左胁冲气便喘,背上一线寒冷,直贯两足,明是肝逆挟支饮所致,议用金匮旋覆花汤法。
旋覆花青葱管新绛炒半夏
姜劳烦哮喘,是为气虚,盖肺主气,为出气之脏,气出太过,但泄不收,则散越多喘,是喘症之属虚,故益肺气药皆甘,补土母以生子,若上气散越已久,耳目诸窍之阻,皆清阳不司转旋之机,不必缕治。(中气虚)
人参建中汤去姜。
沈(二三)晨起未食,喘急多痰,此竟夜不食,胃中虚馁,阳气交升,中无弹压,下焦阴伤,已延及胃,难以骤期霍然。(胃虚)
黄精三角胡麻炙草茯苓
吴浊饮自夜上干填塞,故阳不旋降,冲逆不得安卧,用仲景真武法。(肾阳虚浊饮上逆)
人参淡熟附子生淡干姜茯苓块猪苓泽泻
徐(四二)色痿腠疏,阳虚体质,平昔喜进膏粱,上焦易壅,中宫少运,厚味凝聚蒸痰,频年咳嗽,但内伤失和,薄味自可清肃,医用皂荚搜攒,肺伤气泄,喷涕不已,而沉锢胶浊,仍处胸背募俞之间,玉屏风散之固卫,六君子汤之健脾理痰,多是守剂,不令宣通,独小青龙汤,彻饮以就太阳,初服喘缓,得宜通之意,夫太阳但开,所欠通补阳明一段工夫,不得其阖,暂开复痹矣,且喘病之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此病细诊色脉,是上实下虚,以致耳聋鸣响治下之法,壮水源以熄内风为主,而胸次清阳少旋,浊痰阻气妨食,于卧时继以清肃上中二焦,小剂守常,调理百日图功,至于接应世务,自宜节省,勿在药理中也。(肾气不纳)
熟地(砂仁制)萸肉龟甲心阿胶牛膝茯苓远志五味磁石秋石
蜜丸,早服,卧时另服威喜丸,竹沥姜汁泛丸。
张(三十)幼年哮喘已愈,上年夏令,劳倦内伤致病,误认外感乱治,其气泄越,哮喘音哑,劳倦不复,遂致损怯,夫外感之喘治肺,内伤之喘治肾,以肾主纳气耳。
加减八味丸每服二钱五分盐汤下,六服。
胡(六十)脉沉,短气以息,身动即喘,此下元已虚,肾气不为收摄,痰饮随地气而升,有年,陡然中厥最虑。
熟地淡附子茯苓车前远志补骨脂
吴气不归元,喘急跗肿冷汗,足寒面赤,中焦痞结,先议通阳。
熟附子茯苓生姜汁生白芍
王(十九)阴虚喘呛,用镇摄固纳。
熟地萸肉阿胶淡菜胶山药茯神湖莲芡实
翁(四二)脉细尺垂,形瘦食少,身动即气促喘急,大凡出气不爽而喘为肺病,客感居多,今动则阳化,由乎阴弱失纳,乃吸气入而为喘,肾病何辞,治法惟以收摄固真,上病当实下焦,宗肾气方法意。
熟地萸肉五味补骨脂胡桃肉牛膝茯苓山药车前子
蜜丸。
沈(二三)阴虚阳升,气不摄纳为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