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牵骐骥①,云台引栋梁②。徒怀贡公喜③,飒飒鬓毛苍④。
(未乃颂沈而自慨。天路云台,沈仕于朝。骐骥栋梁,言能致远而任重。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后段四句收。)
①《枚乘传》:“天路隔无期。”曹植表:“骐骥长鸣,伯乐昭其能。”②《淮南子》:“云台之高高。”注:“台高际于云,故曰云台。”《南史》:袁粲见王俭曰:“栝柏豫章虽小,已有栋梁器矣。”③贡公喜,见首卷。④柳恽诗:“飒飒似霜叶。”谢朓诗:“宁伤蓬鬓飒。”
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征士
【鹤注】此亦天宝十三载秋作。原注:“陇西公,即汉中王瑀。”徵士,琅琊王彻。《旧唐书》:瑀,让皇帝第六子,早有才望,伟仪表,初封陇西郡公。天宝十五载,从玄宗幸蜀,至汉中,因封汉中王。《左传》:秋无苦雨。
今秋乃淫雨①,仲月来寒风②。群木水光下③,万家云气中④。所思碍行潦⑤,九里信不通⑥。悄悄素浐路⑦,迢迢天汉东⑧。愿腾六尺马⑨,背若孤征鸿⑩。划见公子面(11),超然欢笑同(12)。
(此秋苦淫雨而思陇西公也。群木二句,雨中远景。悄悄二句,阻水难行。曰腾马,欲陆行以见陇西也。)
①《尔雅》:“久雨谓之淫雨。”②陶潜诗:“寒风拂枯树。”③《南史·齐武帝纪》:“青翠扶疏,有殊群木。”鲍照诗:“水光溢兮松雾动。”④《秦国策》:“效万家之都。”《高唐赋》:“其上独有云气。”水涨,故映木。积雨,故云多。⑤阮籍诗:“登高眺所思。”《诗》:“洞酌彼行潦。”《疏》云:“行,道也。潦,雨水也。”⑥赵曰:九里,指陇西所居。谢惠连诗:“九里乐同润。”⑦《诗》:“忧心悄悄。”悄悄,忧貌。《长安志》:浐水,在万年县东北,流四十里入渭。潘岳《西征赋》:“玄灞素浐。”⑧陆机诗:“迢迢造天庭。”迢迢,远貌。赵曰:天汉,乃中渭桥之所。《三辅黄图》:“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是也。《西征赋》:“仪景星于天汉。”⑨《周礼》: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为马。⑩刘孝绰诗:“持此连树枝,暂作背飞鸿。”曹植诗:“孤鸿飞南游。”此言身跨马背,若飞鸿孤征也。赵曰:鸿群飞,犹详缓。孤飞,则逐伴而急疾。(11)《隋书》:文帝谓李德林曰:“昨宵恨夜长,不得早见公面。”曹植诗:“翩翩我公子。”李宗室,故称公子。(12)王筠诗:“超然独长往。”曹植诗:“欢笑尽娱。”
奋飞既胡越①,局促伤樊笼②。一饭四五起③,凭轩心力穷④。嘉蔬没溷浊⑤,时菊碎棒丛⑥。鹰隼亦屈猛⑦,乌鸢何所蒙⑧。式瞻北邻居⑨,取适南巷翁⑩。挂席钓川涨(11),焉知清兴终(12)。
(此不见陇两而思王徵士也。奋飞四句,承上起下。嘉蔬四句,雨中近景。曰挂席,欲水行以见徵士也。此章上下二段,各十二句。)
①《诗》:“不能奋飞。”赵曰:相隔如胡越,犹王粲所云“胡越异区”也。②仲长统《述志》诗:“人事可遣,何为局促。”《庄子》:“泽雉不蕲,畜乎樊中。”注:“樊,所以笼雉也。”齐高帝赋:“伤樊笼之或累。”③古史:周公一饭三吐哺。刘桢诗:“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迁。”《吴志》:潘浚谓孙权曰:“樊佃昔尝为州人设馔,比至日中,十余自起。”④江淹诗:“凭轩咏尧老。”《胡广传》:“心力克壮。”⑤【朱注】《记》:稻曰嘉蔬。郭璞《江赋》:“挺自然之嘉蔬。”又,公《园官送菜诗并序》,皆以嘉蔬为菜,义可兼用耳。溷浊,泥水也,郭璞《风赋》:“骇溷浊,扬腐余。”⑥潘岳诗:“时菊耀岩阿。”⑦《春秋感精符》:“季秋霜始降,鹰隼击。”张华《鹪鹩赋》:“苍鹰鸷而受緤,屈猛志以服养。”⑧《吴越春秋》歌:“仰飞鸟兮乌鸢。”晋刘颂疏:“不识所蒙更生之恩。”⑨《世说》:“不如式瞻仪型。”式,用也。潘尼诗:“爪牙司北邻。”⑩谢灵运《山居赋》:“随时取适。”瞻北邻,则南翁为之适意。【卢注】《逼侧行》云“我居巷南子巷北”,故知公为南巷翁也。(11)《海赋》:“扬微绡,挂帆席。”谢灵运诗:“挂席拾海月。”(12)王勃诗:“清兴殊未阑。”未谓同游涨水,则兴无终尽。
秋雨叹三首
【卢注】《唐书》:天宝十三载秋,霖雨害稼,六旬不止,帝忧之。杨国忠取禾之善者以献,曰:“雨虽多,不害稼。”公有感而作是诗。
雨中百草秋烂死①,阶下决明颜色鲜②,着叶满枝翠羽盖③,开花无数黄金钱④。凉风萧萧吹汝急⑤,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⑥,临风三嗅馨香泣⑦。
(首章,叹久雨害物。上四喜决明耐雨,下则忧其孤立而摧风山,赋中有比。申涵光曰:凉风吹汝二句,说君子处乱世甚危。)
①庾信诗:“烂草变初萤。”②《本草图经》:决明子,夏初生苗,叶似苜蓿而大,七月开黄化结角,其子作穗,似青绿豆而锐。杜定功曰:《神农本草》:决明子,生龙门川泽间,与石决明同,皆主明目,故有决明之号。宋人史铸《百菊集谱》云:注杜者,以为《本草》决明子。此物乃七月作花,开如白扁豆,叶极稀疏,焉得有翠羽盖与黄金钱耶?彼盖不知甘菊一名石决,为其明目去翳,与石决明同功,故吴楚间呼为石决,子美所叹,正指此花。注家乃认为决明子,疏矣。③《说苑》:鄂君乘青翰之舟,张翠羽之盖。④杨方诗:“黄花如沓金,白花如散银。”⑤《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荆卿歌:“风萧萧兮易水寒。”《诗》:“箨兮箨兮,风其吹汝。”⑥《南史》:宋江湛之谓沈庆之曰:“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⑦《论语》:“三嗅而作。”宋子侯诗:“安得久馨香。”
其二
阑风伏雨秋纷纷①,四海八荒同一云②。去马来牛不复辨③,浊烃清渭何当分④。禾头生耳黍穗黑⑤,农夫田父无消息⑥。城中斗米换衾裯⑦,相许宁论两相直⑧。
(次章,叹久雨害人,上四皆积雨之象,下慨伤稼而阻饥也。吴论:阑风伏雨,无日不雨,四海八荒,无处不雨,田野城中,则又无人不受其患矣。【卢注】换米不计直,疗饥急,救寒暖也。)
①赵子栎曰:阑珊之风,沉伏之雨,言其风雨之不已也。阑,如谢灵运“阑暑”之阑;伏,如《左传》“夏无伏阴”之伏。旧引《楚辞》“光风泛崇兰”,以“伏”为三伏,非是。【朱注】谢灵运诗“述职期阑暑”,又张协《苦雨》诗“阶下伏泉涌”,用字皆出《文选》。阑风、伏雨,大抵是风过雨来之状,秋深时,往往有之。胡仔谓“长雨”如“长物”之长,亦未安。荆公本作“仗雨”,当即伏字之讹耳。②《淮南子》:八埏之外曰八荒。《诗》:“上天同云。”③《左传》:“风马牛不相及。”《疏》云:“马逐上风而去,牛逐下风而来。”《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两涘渚涯之间;不辨牛马。”④《西征赋》:“其北则有清渭浊泾。”《关中记》:泾水入渭,合流三百里,清浊不相杂。⑤《朝野金载》:俚谚曰:“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秋雨甲子,禾头生耳。”朱注:禾生耳,谓牙蘖絭卷,如耳之形。⑥潘岳《秋兴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蔡琰诗:“迎问其消息。”⑦《诗》:“抱衾与裯。”裯,单被也。⑧【卢注】是秋,帝令出太仓粟,减价祟与贫入。但上虽减价,而下不论直,盖沾实惠者少矣。
其三
第5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