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一喻自己无能持德。二有一人下喻明如来不应付己。三是时老下喻明自已不应辄受。四而是老下明受者失。五财主行下明付者失。初中如人年百二十。比丘喻己有重烦恼。取老为喻。不取其数。身婴长病喻有变易。因果未除心好寂止。名寝床席。不堪随有行化众生。名不能起。悲愿薄少名力虚劣。取灭不遥名命无几。第二段中一人喻佛。具法称富。随感迁化。故言缘事欲至他方。大乘正法喻百斤金。取重为况。不取其数。用付比丘名付老人。作其言下显委付相。或十年还二十年还。彰还不定。根熟早来不熟晚至。是以言或。令法住持称佛本化。义言还我。第三段中是时老人即便受者。比丘喻己非分辄受。第四段中诸比丘等无有受法传化弟子可以付嘱。名无继嗣。无常迁逼说为病笃。灭身归无称曰命终。所付之法无人禀行。名皆散失。第五段中此方有感如来复化。名为行还。本法全灭名债索无所。如是痴下呵以显过。是故行下结以明失。下次合之。前五句中但合第一第三第四。我等声闻亦复如是合第一句。虽闻已下合第三句。不能受下合第四句。如彼老下举喻以帖。上来第二明己无力不能受持。我今无智当何所问。是第三段结己不堪。前两段中就初以结。第三告中。初佛劝问。次诸比丘高推菩萨。后佛述赞。初中佛告汝今若问能益一切。举益劝问。是故已下结劝所以。就明比丘推菩萨中。初推菩萨。我等智慧如蚊虻下谦己不堪。时声闻下谦已默住。初中先喻。次合。后结。喻中有五。与前相似。一喻菩萨有能持德。二亦有人下喻佛应付。三有壮人下喻菩萨应受。四其人遇病命家属下明受者得。五智者下喻付者得。初中如人年二十五。喻诸菩萨法身充盛。取少为喻。不取其数。智解不邪故曰端正。具众善法名多财宝。父母妻子眷属宗亲。如维摩说智度为母方便父等。第二段中类前称亦。有人喻佛。委法菩萨名寄宝物。语其人下显委付相。义同上释。第三段中壮人护物如已有者。如己自心所证法也。第四段中菩萨于此感化已周。名为遇病。告传法人名命家属。语其所付是诸佛法。名他所有。劝令坚持复圣本化。义言来索悉皆还之。第五段中智者善量喻佛善付。圣复本化名为行还。先所委法住持如本。义言索物皆得无失。下次合之。文中但合第二第四。合第二中。世尊亦尔合前富人。若以佛法付迦叶等。举失显得。反合应付。先明其失。何以下释。如彼老下举喻类显。是故应下彰得异失。正合应付。以诸菩萨善能问下合第四句。先举其法与前少异。向前喻中明由付后财无损失。今此合中明诸菩萨能善问答法得久住。言左右耳。如彼壮下举喻以帖。上来合竟。以是义故菩萨能问结推菩萨。上来仰推菩萨能问。次谦。后默。文显可知。第三如来述赞之中。先叹自谦。后述推他。前中善哉正是叹辞。得无漏心阿罗汉心出其所叹。不自高举名无漏心。不着吾我名罗汉心。我亦曾下述上推他。我亦曾念以此二缘应付菩萨令法住者。念诸菩萨能问能答二种因缘。故应付之。亦可曾念付嘱声闻疾灭因缘。付诸菩萨久住因缘应付菩萨。上告比丘。以彼自谦高推菩萨。故下告众。于中亦三。就初告中先举五果。下劝问因。果中偏举寿命辩才。余略不举。劝问因中。若戒离恶。若归集善。劝之问也。圣意殷勤故至二三。自下第二迦叶请问。于中粗二。一请由序。第二正请。细分有七。一标列请人。二彰问所由。明由佛力。三请佛求听。四如来听许。五蒙听许问。六欲问承力。第七正问。初言众中彰其所在。有菩萨下辩列其人。本是多罗出其生处。姓大迦叶彰其氏族。婆罗门种明其种姓。年在幼稚辩其老少。第二段中明因佛力所以发问。举此为彰所问契当。第三段中从座起等身业方便。而白口请。第四段中先听其问。后许为说。第五可知。第六段中。初先彰己智微故承。如来已下明其所对可畏故承。于中初先明佛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