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大般涅槃经义记卷第一(之上)>第300章
第十六门诤其五戒及与八戒具不具得。余对皆悉共诤一法。今此乃于二种法中别起二诤。拷实具论。五戒门中别有两诤。八戒亦尔。五中二者。依如毗昙五戒要须具受乃得。但就持中或持一者名为一分。持二戒者名为少分。持三持四名为多分。备持五戒名为具足。不畜妻者名为断淫。若依成实及大智论分受亦得。受一戒者名为一分。受二小分。受三受四名为多分。全受名具。加不畜妻名为断淫。今此偏举成实一诤。毗昙所立略而不举。道理如何。受五戒者亦有分得不分得义。是义云何。受五戒时先归三宝。归三宝时具得成体名为具得。如昔比丘三语得戒。后列戒相。问能时不别举别问。若堪持者答言能持。若不堪者答言不能。约就此时名不具得。义既如是。毗昙法中闻三归时全得戒体。便言戒相亦不分得。所以成诤成实法中闻列戒相随堪分受。谓体亦尔所以成诤。文中有三。一释摩男请问如来优婆塞义。如来为解。二摩男重请一分之义。如来为释。三人闻起诤。五戒之义广如别章。此应具论。就八戒中准依余论具有两诤。毗昙所说八戒必须一日一夜具受乃得不得增减。成实所说且言日夜多少皆得。今此偏举毗昙一诤。成实不论。道理如何。八戒斋中亦有具得不具得义。若论受斋局唯在于一日一夜名为具得。一日一夜是斋分故。若直受戒时分不定名不具得。义既如是。毗昙法中闻斋日夜谓戒亦然所以成诤。成实法中闻戒不定谓斋亦尔所以成诤。文中迦旃初举己说问佛是非。次佛为辨。或一日等但得戒善不名得斋。一日一夜方成斋故。下明弟子不解起诤。八戒之义广如别章。此应具论
第十七门犯重失戒不失戒义。先辨诤相。有人宣说犯重失戒有言不失。次辨道理。亦失不失。失其受力故名为失。不失受体名为不失。犹如燋种无力有体。义既如是。不须偏执。文中初明犯重之过凡闻起诤。后说犯重但名污道凡闻起诤。罗汉比丘名毕竟到。见道已上名为示道。示犹见也。七方便人名为受道。外凡造过名为污道
第十八门明二乘人有得作佛不作佛义。先辨诤相。诤相可知。次须论理。亦作不作。守小不作舍小便作。义既两兼。不得偏执。文先明作。言一乘者乘行一也。言一道者道法一也。言一行者是乘体也。言一缘者道法体也。法是行缘故名为缘。据大摄小。其唯一故皆当作佛。愚闻不解。便言定作。如来复说须陀洹等得小涅槃。愚人不解。便言二乘定不作佛
第十九门辨明佛性即离之义。先辨诤相。有人宣说五阴之相即是佛性。有人说离。次须论理。理则佛性不即不离。实不同相故言不即。相实是性非令相外名为不离。义既如是。不得偏执。文中但明说性不即凡闻起诤。不离一边略而不举。若欲更辨不异后门为是。不说。明不即中有四复次。一说性六事人谓定离。二说性如空人谓定离。三说性如似宅中宝藏人谓定离。四说犯禁及阐提等皆有佛性人谓定离
第二十门明阐提等有性无性。先辨诤相。有人宣说众生定有。有言定无所以成诤。次须论理。理则不定。生死身中即无佛果名为不有。不无佛因说为不无。又如下说四种佛性。一阐提人有不善阴及理佛性名为不无。无善五阴及佛果性名为不有。文中有三。一佛说有性我说众生即佛性等法说明有。次喻后合。二如我为王说箜篌下佛说性无。先喻后合。三明众生闻之不解作种种说或有或无
第二十一门有十方佛无十方佛。先辨诤相。有人闻说一国。无有二佛俱出。便言一向无十方佛。有人宣说有十方佛。次辨道理。初非后是。文中初说一国无二人闻起诤。后佛宣说有十方佛不彰起诤。以当理故
上来别答。如是诤论是佛境界是第三段结叹显深令人仰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