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来第三重明定业。若业。不得三种报者是名不定是第四段重明不定。从上业有二种至此广显正义。前广非邪。后广显正。第三对竟
自下第四双结前二。若言业定则不得有修梵行等结非前邪。则不得有修行解脱违道过也。非我弟子是魔眷属违师过也。若言诸业定不定下结前正义。先明顺道。真我弟子明其顺师。从初至此问答难通合为第一泛明诸业体性不定有可转义
自下第二明转业相。于中有三一明众生不定业多定业至少故有修转。二正明转相。三喻广显。初段可知。第二段中先举二人。次就明转。愚转有四。一不定作定。二现作生。三轻作重。四人中业地狱中受。智人亦四。一定作不定。二应生现受。三重作轻。四地狱人受。次列二名。下重嘱当。第三段中十一复次。皆先立喻。后约显法
自下第三明转业行。师子先问。如佛说等领佛前言。下约为问。云何现轻地狱重受问彼愚人转业之行。云何众生地狱重业现世轻受问彼智人转业之行。佛答有四。一明转人谓愚与智。二明转行谓身戒等。三若有不修于小恶下约行彰转。四总结答。初段可知
第二段中若有修习身戒心慧是智人行。身戒戒学。心是定学。慧是慧学。中明愚行。若有不修身戒心慧是名愚痴略以标举。下广辨之。于中八番。前七明无世谛之行。后一明无真谛之行。就前七中初之五番约业分别。一一番中辨法众多不可别名。第一番中道言不修七种戒者不修身三口四戒也。第二番中道言不修三种相者所谓不修止举舍相
第六约就烦恼分别。不修身者不断身见如是等也
第七约就苦报分别于此门中十四复次明不修身。初五复次明其不能观身无常。如痈已下有二复次明不观苦。如芭蕉下有二复次明不观空。譬如芭蕉生实则枯喻众生身著有沉没。亦如芭蕉内无坚实喻众生身内无真实。如蛇鼠下有一复次不观无我。不知己身唯是四大无我人故。如鹅王下有次复次不观不净。前三约就欲界身说。初一明身自体不净。次一明身种子及与毕竟不净。后一明身自相自体住处不净。如上园下就色界说。戒等可知
第八明无真谛行中若见身者见有身体。好丑名相。往业为因。身即是果。众色集成名为身聚。总一别二。自此他彼。除身名灭。外色身等。上来七门名为自修。修人名者。见有此相名不修身。若见戒者见有戒体。防止戒相。修时名因。成时名果。圣上凡下。多戒名聚。总一别二。自此他彼。息过名灭。又离戒相亦名戒灭。余善名等。修上七门名为戒修。修人名者。戒能到果名波罗蜜。见如是相名不修戒。若见心者见有心体。攀缘心相。往业名因。报心名果。多心名聚。心王名心。想等名数。总一别二。自此他彼。断离名灭。心法名等。修及修者义同前解。上中下心分别种种。善等可知。见如是相名不修心。若见慧者见有慧体。体谓慧数。觉知慧相。始修名因。终成曰果。多慧名聚。总一别二。自此他彼。惑尽治息名为慧灭。檀等诸行慧家眷属名为慧等。上中下慧分别不定。利钝可知。修及修者义同前释。见如是相名不修慧
第28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