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大般涅槃经义记卷第一(之上)>第13章
其栴檀等是其木体。光香华幡。严木之事。车马二种运木之具。第二宝幢加以网严。第三宝盖杂以华饰。是华台中多有黑蜂。何故在此。蜂多依华。何故云黑。人言为表无明众生容有所表。文中不说。不可辄定。何故道此是蜂出声。有所陈说。所以举之。伎乐华香。文别可知。第七食中。为佛及僧辩食是总。下别显之。香薪德水成食之缘。苦酢辛等食之体味。下有三德。显食殊胜。成食缘中。八功德水之所成者。清净不臭。轻冷软美。饮时调适。饮已无患。是其八也。清净色入。不臭香入。轻冷及软。此三触入。美为味入。后二法入。此八是其水之功能。水家之德。故名功德。食体味中。六味总举。苦等列名。下说甜酥。八味具足。今此言六。其义何耶。然六与八离合言耳。合即说六。离即为八。分甘为三。一不苦名甘。翻对苦味。二不酢名甘。翻对酢味。三不辛名甘。翻对辛味。其犹咸淡二味相翻。外国语中应有别名。此无异称。通说为甘。后三德中先举后列。言轻软者。是食功能。食之令人身轻体软。言净洁者。食体精纯。无余秽污。言如法者。受用顺道。非酒肉等。第八处中。先到。后严。初严其地。次座。后树。诸优婆塞现居人报。安能严座如须弥山。释言。此等虽居人位。并是出世不思菩萨。故能如是。又是如来三昧法门之所示现。故能如此。下皆同尔。上来等一明财供养。下明行供。亦名法供。地持名为至处道供。于中有三。初作是念。一切众生若有乏等。念众生心。二作是施时离欲嗔等。护烦恼心。三无余思下求菩提心。无余思惟。求世福乐。唯期菩提。求佛果也。皆已安住于菩萨道。具佛因也。又复前句是求佛愿。皆以安等是求佛行。上来第一辩诸供具。复作念下是第二段。念受当灭。心怀悲恼。各各赍下是第三段。持供奉佛。举声号下是第四段。哀请佛受。初先号泣。复相谓下发言伤叹。便自举下正请佛受。举身身请。而曰口请。上来第二辩供奉佛。自下第三如来不受。言知时者。不受所以。知今非是受供之时。故曰知时。何者受时。受时有二。一许受时。纯陀章中。二正受时。大众问品。前许受时显示佛常。后正受时显涅槃常。今非彼时所以不受。言默然者。明不受相。何故须默。如来大人。体道少欲。若受不受多皆默然。云何可别。现相令知。言不受者。正明不受。释意有四。一欲令诸众齐有献奉。故此不受。若受此供。余众绝意。何敢更献。二为使纯陀献供显法。故此不受。若受此供。纯陀何敢更生献意。三欲令诸众于施重心。故此不受。至后大众问品之中。方为受之。四于此处未对纯陀显佛常义。恐彼诸众施无所趣故此不受。下对纯陀显常已竟。众问品中等为受之。今对此供不受既然。下余众中不受例尔。自下第四不果却住。初先不果。后悲却住。于中初法。次以喻显。供佛善根可爱如子。如来不受。名病丧亡。所设虚弃。名送冢间。无善复本。名为归还。施心不申。名为怅恨。下合可知。优婆夷中。文亦有四。一列众叹德。二辩供奉佛。三如来不受。四不果却住。初中有四。第一列众。三恒举数。诸优婆夷标别其众。此云近住女。亦云善宿女。义同前释。二受持下略叹其德。亦如上解。三列其名。四广叹其德。于中初别。后总结叹。别中有四。初能堪任护持法等。护小乘行。二呵责家法。护烦恼行。三自观下广护烦恼。四深乐下广护小乘。初中悉能护持正法。是护法行。为度已下是摄人行。